2007年1月7日六安王陵(双墩汉墓)开始挖掘,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警察荷枪实弹保护发掘现场,双墩汉墓位于安徽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为并列两座大墓,此外还有三座陪葬墓。在陪葬墓现场遗留中发现了盗掘器皿和工具,经过盗墓工具的分析证明车马坑曾在唐代被盗。这是安徽境内第一次发现诸侯王陵,而且是目前发现的古墓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六安市双墩一号汉墓正式开棺。这表明汉墓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揭开墓葬、全面清理文物阶段。据介绍,双墩汉墓有可能是六安国始封王刘庆(共王)的陵墓,其对研究六安国的历史和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该墓葬封土巨大,这座古墓坐西朝东,墓室长方,呈中字形,全长达45米,其中墓坑长17米、宽12米,墓口距墓底深10米,墓室内为“黄肠题凑”木结构,保存较好。这种结构是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这类墓葬仅在北京、河北石家庄、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有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我省属首次发现。考古人员在主墓室外围发现了一周用方木构成的储藏室,被分隔成不同的小区,用以放置不同的陪葬品,内有约20件大型铜壶,这些铜壶采用了错金银等技术,并在其上刻有“共府第六”、“共府第十”等文字。同时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了木俑、木车、木马以及模印有“六安飤丞”字样的封泥等文物。按照西汉时期“士死如士生”的说法,墓室中所存放陪葬品的种类、位置以及数量对研究墓主人身份、地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制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安徽六安王汉墓堪比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备受海内外关注,高铁项目建设也为保护区文物“让道”。但时隔三年多,耗费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成了“烂尾”工程。 据安徽省文物部门介绍,在2006年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建设中,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双墩村发现并列两座西汉大墓。随后考古人员对双墩一号汉墓抢救性发掘。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诸侯王刘庆,墓地15平方公里范围内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区。随后,六安王汉墓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速铁路工程为此向南改道107米。然而,自发掘结束到现在三年多了,高铁改道之后早已经通车运营,六安王汉墓及王陵区的原址保护工程却陷入停顿,现状令人“惨不忍睹”。
[ 此帖被shuaigelaozi在2012-10-14 17: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