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前在一场上海校园足球联盟杯赛大学组的比赛中,出现了1000余名师生现场助威的“火爆”场面。校园足球出现这样人气爆棚的情况,还真是少见。
大学生足球比赛能受到观众热捧,本是值得庆贺的。然而,隐藏在红火表面背后的实情却让人产生几分失望。原来,主队校方在组织学生观赛时用了“妙招”:看一场比赛可抵5次晨跑。以激励手段吸引球迷、营造高校足球氛围,本无可厚非,不过,观赛可抵晨跑的做法,实在不妥。
当下,体育在学校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十分薄弱。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底子薄,到了大学阶段再想补也不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学生体质刻不容缓。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健身习惯或者缺乏相应的健身技能,在大学生活中也并不注重锻炼。无论是国家统一的体质健康测试,还是高校自己组织的强制性晨跑锻炼,都是从外力方面对学生给予监督和约束,帮助“难得一动”的学生们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上海地区的高校通常对学生一学期的晨跑次数有硬性要求,这也许就是学校为督促大学生锻炼而采取的无奈之举。然而,学校这次为了聚拢足球比赛人气,推出“看球刷晨跑卡”的歪招,相当于自扇耳光。不仅让督促学生晨练的初衷打了水漂,而且失信于学生,在人格教育方面再输了一次。
搞好大学生足球比赛、激发校园足球活力,是夯实我国足球基础的明智之举。好的比赛,不仅会滋养参赛球员,也会培育一批球迷。看球刷晨跑卡,也许能为校园足球带来一时的热闹,但带着功利心态办赛,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校园足球本身。说到底,对足球比赛而言,吸引观众还得靠精彩的对抗;对大学生而言,改善体质,刷卡与否并不重要,必须靠自己两条腿坚持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