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介绍一个真正的武将-高顺,他在后汉三国史上记载寥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未入流的将领,恰恰相反,不论是他的能力还是他的人品在武将中都是上上之选。
高顺戎马一生,却未青史留名,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从我能找到的史料中可以看出高顺实际已具有了顶级将领的能力。他一生中只跟过一个主子,那就是武勇举世无双、为人反复无常的吕温侯,这也是他最终落得身死悲剧的根源。
吕布昔年以武勇成名于民风剽悍的并州,后叛丁原投董卓,手下积聚了一批并州强兵,这也是他叱诧于乱世的本钱,这其中较著名的有高顺、张辽、臧霸、魏续、侯成、宋宪、郝萌、曹性、成廉等,后八个人被称为吕布手下八健将。可知,高顺实际上在军中的地位上是高于这八人的,而这八人中张辽后成为曹操大将,率乐进、李典守合淝大战孙权,成就了“威震逍遥津”的美名,臧霸为人有勇有谋,后投降曹操后,受到重用,屡被封侯,拜扬威将军,曹丕即位后,更成为重臣,每有大事都要去向他咨询。这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到了高峰,可是他们的老上级却因为自己的大义失去了在乱世争取功名的良机。
高顺没有自己的传记,只是裴松之在吕布传中的注中引了英雄记里面的一小段话:“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赠。”短短十余字,一个不苟言笑的职业军人形象跃然纸上。在汉末的乱世,不喝酒的武将是没有的,因为天下纷争,每个军人都抱着及时行乐的心态暴饮痛饮,平时各种酒会也是相当盛行。张飞经常在军营中酗酒暴打士卒,曹操酒醉后大发诗兴。可以想见,每每吕布军获胜凯旋时,当那些剽悍的西北军士喝酒庆祝时,高顺总是冷冷的坐在那里,喝着自己的清茶,酷,太酷了。
高顺有自己的亲兵,约七百余人,平时将铠甲武器擦得锃亮,“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这样的一支精兵在高顺的带领下无往不利,是吕布军中最精锐的力量,能被称为“陷陈营”可见其战斗力惊人。吕布以其和陈宫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次大战都命高顺去最危险的地方,三国演义可以做一佐证,十一回中写道“高顺方引军到,杀将入来.....吕布自引救军来...背后高顺、魏续、侯成赶来。”十七回中“高顺引一军进小沛,敌桥蕤;陈宫引一军进沂都,敌陈纪;张辽、臧霸引一军出琅琊,敌雷薄;宋宪、魏续引一军出碣石,敌陈兰;吕布自引一军出大道,敌张勋”,除了高顺,其他健将都是二将齐出,可见高顺在吕布军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当然,高顺打起仗来毫不含糊,三国志中记载,吕布遣高顺攻打刘备亲自驻守的小沛,“破之”,曹操遣夏侯惇驰援,为顺所败,曹操只好亲自出战。连刘玄德带着关、张都守不住,破陈营名副其实。
吕布对高顺其实不能说是厚待,建安元年六月,部将郝萌深夜造反,乱兵攻击吕布的住所,吕布蓬头垢面的领着老婆沿着墙壁逃了出来,直接冲进高顺的大营,高顺问吕布:“你听到什么没有?”吕布回到:“好像是河内的口音。”高顺说:“肯定是郝萌。”随即调兵入府,用弓箭攻击乱兵,造反的士兵四散逃去,第二天,亲手斩杀郝萌。在深夜兵变这种极其险恶的形势下,吕布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高顺不会造反,于是逃到高顺的营中,而高顺详细的询问了叛乱的细节后迅速确定了主谋,在夜间就迅速平叛。即使这样,“布知其忠而不能用也。”
他曾经把高顺的兵权剥夺,交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可是魏续这个人能力有限,吕布不得已,只好让高顺战时指挥部队,平时仍无兵权。即使这样,“顺亦终无恨意”。
在那个时代,良禽择木而栖是大的潮流,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高顺作为一个军中很高地位的武将,其忠诚却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忠诚并不是所谓的“愚忠”,他心里很清楚像吕布那样反复无常是成就不了大事的,为此他曾经向吕布劝谏:“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这段话即使是放在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他本是一个“少言辞”的人,但是为了敲醒吕布那个榆木脑袋,他不惜口舌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可惜吕布终归是吕布,哎……
悲剧最终还是来临了,在曹操围困吕布三个月后,他手下的部将叛变,将其五花大绑送给了曹操,这其中就包括他信任的小舅子魏续。在经典的白门楼一幕上,我们看到了吕布的摇尾乞怜,看到了张辽的归顺,即使像陈宫那般看不起曹操的人临死之际也不免挂念妻儿老小,只有高顺,在曹操问起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我想一个人如果愿意活命的话他可以用各种大义凛然的说辞,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物,关公、张文远、锦马超、赵子龙、黄忠、魏延、甘宁、庞德、许晃、张郃、太史慈、姜维……这些一流武将们都有过“变节”的经历,我也没有认为归降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但是我们难道不应该对这样一个有气节的出色将领表达自己的崇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