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09阅读
  • 6回复

[三国演义]简析刘备在人事安排上的奥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1-16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08) —
         潜龙刘备自夺取西川,又从曹操嘴里抢回汉中后,再加上已有的荆州,实际上已奠定了自己在三国时不可撼动的鼎足三分的地位.于是在部下们的强烈要求下,暂时自称汉中王,作为日后称帝的跳板.毕竟正统的名义上的汉皇帝还在嘛!既然自己的级别提上去了,手下的那帮为自己流血流汗,摇旗呐喊的功狗们的级别自然也要相应提高一下,否则岂不冷了大家伙的心.正如诸葛亮所说的:"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忘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们跟你不是为了什么匡扶汉室的大义,只是想升官发财罢了.话既然挑明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面南而坐,受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并大封群臣.不过从他的人事安排上,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深意.


        此时刘备虽开始称孤道寡起来,但其所辖的江山不过蜀郡,荆州的一半,外加新得的汉中.其中以西川作为大本营和大后方,荆州和汉中为二个与外界接壤的为最前沿基地,拱卫西川.它们既是二道防御强敌进攻的天然屏障,又是二个供日后大军出蜀去争夺天下的最佳平台.而这三地负责人的任命,最具奥妙了.蜀郡太守是法正,汉中太守是魏延,关公则独揽荆州大权.关云长坐镇荆州,不出众人意外.唯独魏延和法正的任命让人大跌眼镜.因为根据许多人的猜测,张飞应该是汉中太守的不二人选;诸葛亮或其他刘备的老部下才是蜀郡太守最合适的候选人.刘备的这二项决定确实出乎许多人的意外.不少人分析来分析去,绞尽脑汁最后终于得出他们自认为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才能决定了魏,法二人受到刘备器重的原因.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一个个来解答.首先看汉中太守一职,是不是除了魏延,就没有别人可派呢?我的答案是,确实除了魏文长以外,刘备身边再也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选了.汉中是陕西进入四川的咽喉,以前归地方军阀张鲁所有,前后凡三十余年,根深蒂固,后被曹操攻下.定军山一战,曹操镇守汉中的心腹大将夏侯渊被刘备的老将黄忠所斩,此地乃归刘大耳了.与蜀地一样,新得不久,人心未稳,又是前哨阵地,没有可靠又有才干之人去镇守根本不行.而刘备身边最值得信赖的将领只有他从荆州带来的那一批人了.其中除了关张以外,就只剩下黄忠和魏延了.其实这也间接的反映了刘备尽管得到了荆州,但是并没有获得那里的人心,尤其是上层士族阶级的人心.荆州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蔡瑁,张允,文臣中的第一人蒯良,以及王粲,傅巽二位顶尖谋士,都宁愿选择集体投降曹操.而不愿归在曾与昔日旧主子刘表称兄相称的刘皇叔门下.荆州旧有的那帮最高级文武官员们共同的择主态度,已充分说明了刘备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连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荆州将军文聘,为了阻止刘备进入襄阳,率军与同样是无名小卒欲迎刘备入城的魏延不惜以死相搏,最后也降了曹操.足见在当时,荆州的广大士族阶级是相当不齿刘备的.这从刘备在荆州,所得到当地比较有名的武将只有黄忠,魏延二人,著名的文臣为零,就可知道了.而且黄,魏二人的级别并不高.黄忠只是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魏延是从襄阳逃出来后,走投无路逃到长沙,暂时依附在韩玄手下,讨口饭吃,级别就比黄忠更低了.刘备入川,随行的将领只带了黄,魏二人,连关张都没带.以至于刘玄德在二军师庞统在落凤坡被刘璋大将张任射杀,魏延又惨败后,身边竟无人可用.不得不紧急从荆州调遣诸葛亮,张飞火速入川为援.除此之外,竟再也抽调不出一个有分量的文臣武将,说明他的荆州帮早已是人才有限,捉襟见肘了.在从有兄弟之谊的刘璋手里抢来西川后,蜀地肯归降刘备的高级武将几乎没有.蜀将中的四大金刚,刘璋手下的著名大将张任,刘璝,冷苞,邓贤四人均在与刘备的作战中战死了,而且都是宁死不降的主.投降刘玄德的高级将领只有吴懿一人,但他是刘璋的舅舅,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只一战便被活捉,随即投降.其他投降的蜀将只有吴兰,雷铜,张翼,严颜等人.吴,雷二人只是副将,也是兵败后立即投降的,本领根本比不上刘备从荆州带来的那批人.张翼是在杀了刘璝后献城投降的,级别非常低的一员武将.而且杀主新降之人一般是很难立即获得重用的.严颜本是防守在巴郡城的蜀将,在当地颇有人气.投降张飞后只凭他的一张嘴巴,便轻易说服了沿途数十处关隘守军,集体闻风归降.可见其威望不小,但年纪高大,与老黄忠不相上下.提拔这些刚投降的,其心难料的降将做汉中太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故刘备称汉中王后,可供他使用的武将除了五虎上将,就只剩下魏延了.


         关张赵马黄,是刘备蜀汉朝廷最拔尖的五位将军.关羽把守荆州,动不得.张飞为何被弃?个人认为可能是由于他的个性问题.张飞是个进攻型的将军,能攻不善守.他打起仗来要么是绝对漂亮,如智取瓦口隘,义释严颜.要么是一输到底,如失徐州.赢的都是攻,输的都是守.而刘备对汉中的要求就是一个"守"字,先给我守住了再说.以张飞的个性与刘备的战略方针是有根本冲突的.况且张飞脾气不好,喜欢意气用事,经常打骂部下,又不加防备.刘备曾告诫张飞曰:"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徐州就是这么丢的.对于张老三的弱点,刘老大实在是太了解了.后果不其然,张飞酒后怒打部下张达,范疆,被怀恨在心的张,范二人所杀.用猛张飞来防守汉中,不但不让刘备放心,更是用错了地方,用反了方向.反而是扬短避长了.赵云为何不用?个人认为赵云只是书中过分夸大的一个人物,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五虎上将一说.刘备当上了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左将军,马超为右将军.而赵子龙只是一个杂号的"翊军将军",说明他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只是一个高级的警卫员而已,从来也没有得到过刘先主的重视.在刘备看来,让赵云负责保护成都的地方治安已是最合适的工作了,毕竟御林军也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才行啊!这就是刘备为何不派赵云守汉中的原因.至于马超,刘备是敬而远之,始终就没有信任过.只是使用而不重用.在他东征孙权时,命已升为骠骑将军的马超协助镇北将军魏延守汉中.可见他对马超是极其不放心的.让军衔职位都比魏延高的马超做助手,无论如何都是违反制度的,并且是极可能引发矛盾的一件事.但刘备就这样做了,而且平安无事.黄忠没有获得重用,个人猜想,一是年纪大了,二是脾气也不好,凡事喜欢争强好胜,容易被激.被诸葛亮一激,斩了夏侯渊;后与赵云争胜,中了曹操埋伏,险些丧命.足见黄汉升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好手,不是一个能攻善守的大将.因此,汉中太守一职就只剩下魏延一个人选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会提拔重用魏延的客观原因.在主观上,刘备也更愿意重用魏延.与荆州帮里的其他武将相比,魏文长的资历和威望是最低的.连刘封,关平都比不上,一个是刘备的干儿子,一个是关羽的干儿子.跟随他们义父的日子比魏延长得多了,立过的战功也不比魏某人少,老实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而论能力,魏延又远在二义子之上.提拔本领不如老魏的封,平二人守汉中,不但不让人放心,也不会使二小儿感激涕零.倒不如直接提拔魏文长呢,更会使魏延感恩戴德,为之效命.刘备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识人.比如临终前料定马谡是个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之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魏延最大的特点,就是想做官,做大官.一旦如其所愿,就会竭尽全力,甚至不惜肝脑涂地.故刘备在任命魏延当汉中太守后,曾特意问他:"操若发十万之众,卿何策应之?"延曰:"臣独当之."备又曰:"倘操举国倾之呢?"延曰:"臣与陛下共当之."简短的对话,既说明了魏延的才气和魄力,也说明了魏延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难怪他在诸葛亮当政期间,老是耿耿于怀自己被轻视.孔明一死,立刻就起兵造反与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杨仪争权.


       法正任蜀郡太守一职也的确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只是我认为,没有比法正再适合的人选了.法正是本地人,熟悉当地情况,尤其是上中层阶级的内部情况.让自己的荆州帮的人来担任这一职务,首先不熟悉情况,事倍功半;其次,刘备不讲情分,强夺同宗兄弟的地盘的行为,在蜀地内部早就有人不服.稍有不慎,就容易激起反抗.如彭羕说马超造反,反被告发,落得个斩首的下场,就是个例子.只是马超立下此大功后仍未获刘备重用,未免可惜.因此,为了打消或降低蜀人的疑虑和不信任,用一个自己信得过的蜀人担任蜀郡太守是最好的办法.而法正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最早投靠刘备的蜀地官员之一.原因是没得到刘璋的赏识重用,被挤出权力圈外而愤愤不平.对昔日的同僚他只有痛恨,没有同情,用他才是最放心的.果不其然,法正上台后,为刘备的事业是尽心尽力,简单的说吧,替汉中王搜刮了不少钱财,充实了军费和府库.不过他睚眦必报,很不得人心.为此诸葛亮还批评过他.刘备当了汉中王,对文臣的人事安排也极有意思.诸葛亮是军师将军,可以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但并不拥有像法正一样的实权.充其量就是一个三军总参谋长,但脚下这块土地的大管家是法正,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但诸葛亮名义上还是法孝直的上级,可以批评责备他.甚至给予其一定的处分.二人各有各的权力,互为掣肘.奇怪的是,刘备称帝时,法正早已去世.史书说他是病死的,才短短三年时间,便一命呜乎,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个人瞎猜,可能是不得好死吧,结怨太多了.或做替罪羊,或干得太勤快累死了.总之死得太早了一些.


      有许多人至今认为刘备重用魏延是爱才,诸葛亮排斥魏延是妒才.要我说事情的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刘备提拔魏文长之举完全是一种帝王们惯用的权诈手段而已.一是我前面讲过的,实在是刘先主身边再没有第二个可靠可用之人了,无论是先前的荆州老班子,还是以后的西川新班子.二,提拔魏延的背后更说明了刘备的奸诈和对谁都不信任的态度.他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却让张飞驻守在阆中,此地在汉中的侧后方,距离汉中进入西川的咽喉关卡剑阁不远.也就是说一旦汉中有变,张飞要么急驰增援,要么移防剑阁.两手准备.刘备征吴之前,前脚下令调出张飞,后脚就令马超助防汉中.这又说明了什么呢?马超的军衔,职位都比魏延高,而掌握当地军政大权的汉中太守一职却是魏延,这只能说明刘备是在采取以夷制夷的方法,没有比让二个降将相互监视更有效的了.马超若反,握有实权的魏延可就地除之;魏延若反,马超可凭自己的身份和威望命令士兵们听自己的命令.如二人相安无事,那就是上上签了.这真是个一箭三雕的好计策啊!这和重用法正的道理一样,让众臣们相互牵制,彼此掣肘,方能保得刘备的蜀汉江山能够四平八稳的坐下去.如果有人还是硬要说刘备提拔魏延是因其有才干的话,我只能非常遗憾的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要还是坚持己见,那么蜀国在魏延之后也有不少人担任过汉中太守一职,而且在他们任期内汉中地区也很太平,如王平等.这是不是可以断言这些人的才干和魏延已平起平坐了呢.要是还不承认,那只能说明是你自己有问题了.从刘备当上汉中王后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上,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刘大耳根本不相信任何人,关羽坐守荆州,他把义子刘封安排在上庸.但不受关公节制.故关公败走麦城,派廖化向刘封求救,竟会遭其坚拒.我认为刘备此举一是把刘封赶出政治权力的中心,以免威胁自己长子刘禅的地位.二是让关公和刘封相互监视,便于更有效的管理.而羽,封二人至死都蒙在鼓里.这决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看刘备征伐东吴时,身边带的都是连二流将军谋士都算不上的杂烩,就该明白至少在此时,刘皇帝已不相信任何人了.打这么大的一场战役,竟然身边没带一个大将,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嘛!如果真的信任或重用,至少把魏延或马超调一个出来,放在身边才是嘛!一个都不带,让所谓最有才干的人远离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这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


       总之,本人认为,刘备在有关组织人事安排上做的种种安排,只能说明一他的名声在三国时并没有像书中说的那么的伟大;二他是一个相当老奸巨猾的家伙.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25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原创+1金币+38
妞妞乐乐 原创 +1 原创内容 2015-01-19
妞妞乐乐 金币 +38 鼓励一下 2015-01-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095
金币
414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655
斑龄
0
道券
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1-16
精华文章,肯定的。这样质量的文章少见。

个人觉得,马超,魏延,都是刘备很信任的。这个后面说。先说诸葛亮。

诸葛亮不喜欢马超,是诸葛亮小心眼,诸葛亮喜欢盲从的,不喜欢独当一面的帅才。因此后来蜀国缺人才。反之,东吴,曹魏,都有这样的人。
诸葛亮安排王平死后杀了魏延,说明诸葛亮心眼特小,死了都不放过。

刘备这样用人,是因为他对蜀地的人不信任,因为蜀地事实上是刘备“巧取豪夺”来的。用资历浅的魏延,是避免蜀地势力起疑心。如果调用张飞,可能会引发矛盾。
马超的战法不同,善大漠,而不善山地丛林。所以马超被重用得少。他的战法有点西方影子。


刘备其实自己亲信的人马实在太少。这是因为当时人际关系靠的是家族和联姻。刘备在蜀地没有关系。
因此,刘备的事情很难办,处理不好自己要被翻盘的。
刘备重用诸葛亮,也是如此。刘备托孤于诸葛亮,也是如此。因为诸葛亮是外来人,和各方势力没有关系。并非刘备无比看中诸葛亮。

刘备其实很谨慎,这跟他的弱小出身有关。虽做了蜀国老大,但在势力稳固上,与东吴和曹魏没得比。
后来的刘阿斗,好象是个糊涂虫。其实不是,是无可奈何。因为他老爹手里就没有处理好,迁就各方势力,到刘阿斗时,更难以掌控,更何况此时又多了一个新势力,诸葛帮。别以为诸葛是好人,他也是玩政治的。也曾经对蜀地的人借口某事开过刀,然后插入自己势力的人。

政治,有时侯因客观因素,确实无奈。举个现实例子。今朝大大反腐力度,是维新后前所未有的。但并非前朝滔滔不想干,是无奈啊。
2条评分金币+25
假正经也 金币 +5 - 2018-05-13
妞妞乐乐 金币 +20 鼓励讨论 2015-01-1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2-26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精华文章,肯定的。这样质量的文章少见。
个人觉得,马超,魏延,都是刘备很信任的。这个后面说。先说诸葛亮。
诸葛亮不喜欢马超,是诸葛亮小心眼,诸葛亮喜欢盲从的,不喜欢独当一面的帅才。因此后来蜀国缺人才。反之,东吴,曹魏,都有这样的人。
....... (2015-01-16 21:11) 

道兄分析的才真叫精华呢!
1条评分金币+1
citichmcyu 金币 +1 鼓励一下 2016-02-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孤独梦

UID: 747169

发帖
392
金币
794
道行
125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18
最后登录: 2017-05-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3-02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有种说法就是赵云比关羽更适合镇守荆州,但二哥骄傲自大的性格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让刘备陷入被动,荆州的战略意义太重要了。
2条评分金币+12
假正经也 金币 +2 - 2018-05-13
citichmcyu 金币 +10 鼓励讨论 2016-03-0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UID: 1830699

精华: 89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226134
金币
15177
道行
6888
原创
1932
奖券
12345
斑龄
101
道券
3420
获奖
4
座驾
设备
SONY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90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8-24
最后登录: 2024-06-2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3-02
三国很混乱,很吊诡,刘备虽然很谨慎,但是他的弱小,他的出身,却改变不了他的地位和命运。虽做了蜀国的老大,可是在势力稳固上,相比于东吴和曹魏,简直没得比啊,因此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 此帖被兵马大元帅在2016-03-02 14:08重新编辑 ]
2条评分金币+17
假正经也 金币 +2 - 2018-05-13
citichmcyu 金币 +15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16-03-0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2-08-05
回 孤独梦 的帖子
孤独梦:楼主分析的很透彻,有种说法就是赵云比关羽更适合镇守荆州,但二哥骄傲自大的性格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让刘备陷入被动,荆州的战略意义太重要了。 (2016-03-02 13:35) 

正是由于荆州在战略位置上的重要性,导致了占有它的人在选择守卫者的人选上第一考虑的是忠诚可靠,能力水平放在其次。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2-08-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2-08-05
回 兵马大元帅 的帖子
兵马大元帅:三国很混乱,很吊诡,刘备虽然很谨慎,但是他的弱小,他的出身,却改变不了他的地位和命运。虽做了蜀国的老大,可是在势力稳固上,相比于东吴和曹魏,简直没得比啊,因此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2016-03-02 14:06) 

荆州的得而复失就很说明问题了。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2022-08-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