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22阅读
  • 2回复

[三国演义]曹操的谋士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4-1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三国中的曹操素以智计闻名于世,可谓是同时代中最狡诈的领袖了.他自己也为此十分的自负,曾在西征马超,韩遂时面对纷纷出阵前来围观,欲一睹其尊容的骁悍的西凉军毫无惧色,反笑着高叫道:"汝诸军欲观曹公耶?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凉军皆有惧色.可见曹操对自己的才智充满了自信.对此,诸葛亮在第97回中的<<后出师表>>里亦不得不承认:"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说明曹操个人的智谋确实已远超出一般的才智之士了.不过曹操尽管聪明,但非常耐人寻味的是,这不妨碍他身边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智囊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军师,换一个词叫谋士.刘备曾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作为他集团的参谋长,但他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谋士仅孔明和庞统二人;孙权手下倒是人才济济,文臣也非常的多,有如过江之鲫.从孔明舌战群儒中可见一斑.只是能给孙仲谋出主意,在决定政策方针中起大作用的人还是不多,似乎只有鲁肃一人而已.可曹操就不同了,他手下的谋士不仅人数众多,并且每每都能给他提出正确和重要的建议,十足的谋士范儿.虽然其中有一些在日后被曹操抛弃,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谋士有的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在曹操身边打天下的老人,一些是从其他集团投降过来的,他们共同组成了曹氏集团内部最核心的部分-----智囊团.为曹操及其后代出谋划策,进献良言嘉谟,功不可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围绕在曹操身边的都有哪些重要的谋士们.


      1,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在小说第10回里,适逢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乃与其侄荀攸一齐前来投奔,是跟随曹操最早的谋士.个人认为在曹孟德的谋士团里,他应当排第一位.提起曹操的谋士,人们都不禁会想到年轻智慧,屡出奇计的郭嘉.但我认为小郭与荀文若相比,还是要差了一级的,荀彧不仅能为曹操出谋,更能为其抚慰并镇守后方,是一个智囊加将军和政治家式的人物.曹操为报父仇,出兵徐州,被吕布乘机袭破兖州,占据濮阳.止有甄城,东阿,范县三处,亏荀彧,程昱设计死守得全,其余俱破.曹操不得已听从郭嘉谏劝,撤军回救.后来曹操把根据地转移至许昌,自己出兵攻打不服从他命令的各路诸侯,而为其镇守大后方,并为前线曹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粮和士兵的大管家,就是这位荀彧荀文若.在小说第12回中,他当时极力劝阻欲再度出兵徐州,报复刘备的曹操,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易危也.愿熟思之."荀彧的这番巩固根据地,勿争一时之忿的话,入情入理,有理有据.从当前的形势和利害关系,从历史到将来,从地理到人心,从天命到现实,不由曹操不能深思熟虑一下.当曹公冷静下来后,荀彧紧接着又提出了他的建议:"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颖川.黄巾贼党何仪,黄劭等,劫略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操喜,从之.果大胜,所获甚厚.荀彧此计大佳也,虽说有柿子拣软的欺之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着实没有比它更好的计策了.曹操按照荀彧的计策而行,所得到的好处,可谓是一举数得.既解决了军队目前的给养问题,又借平定黄巾贼党之名捞取了政治资本,还拓展了地盘.,避免了因逞小怒而惹大忧的麻烦.荀文若的这条计策可称得上是为曹操日后的发展壮大所奠下的一块最主要的基石;此外,第16回,荀彧早就看出刘备不是一个甘居人下者,与程昱一起劝过曹操趁刘玄德还在掌控中,尽快除之.但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将此事隔起,救了刘备一命.最主要的计策就是他向曹操提议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使曹操得以从此后彻底翻身的最重要的计策;另外,荀彧为曹操做的又一大贡献是在官渡之战最紧张的时刻,曹大丞相率军与袁军相持不下,自八月起,至九月中,军力渐乏,粮草不济.曹操迟疑不决,欲弃官渡退回许昌,作书遣人持之赴许昌问荀彧.而此时,素来被言听计从的天才少年郭嘉也在曹操身边,但曹孟德非得舍近求远向荀彧问计,可见荀文若在曹大丞相心目中的地位.很快,荀彧的回信来了,坚决反对.书略云:"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终于获得了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荀彧在他给曹操的书信里面,大多是鼓励的话,但也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建议:"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与其说曹操在以后采纳了许攸的计策,奇袭乌巢,获得战役的最终胜利,倒不如说是他听取了荀彧的良言相劝,才会取得了官渡大战的胜利.自从曹操听了荀文若的建议后,胜利只是迟早的事,他只不过在等待机会而已,许攸就是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但被曹操紧紧抓住了.故曹孟德在得到荀彧后,与语大悦,称荀彧为:"吾之萧何也!"在我看来,说荀文若的才干应该是萧何和张良的结合体应该更恰如其分!但历史有一句话说的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荀彧以后的个人遭遇正应验了这句话.第61回,曹操部下董昭欲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以彰其功德.彧时为侍中,却公然反对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闻言,勃然变色.董昭曰:"岂可以一人而阻众望?"事遂定了下来.但曹操对此耿耿于怀,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至寿春,遣人送饮食一盒给称病留于许都的荀彧.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岁.匪夷所思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荀彧提出来的,其可能会造成的后果荀彧不会不清楚。曹操屡次当面称赞他为"吾之萧何",这里面的含义荀文若也不会不懂吧?既然如此,那他为何又要坚决反对曹操接受"九锡"之礼呢?荀彧应当很明白曹氏取代汉室已是大势所趋了这个事实吧?怎么会如此反其道而行之?他每次给曹操献计献策,都没忘了给曹操戴上高帽子,言谈之中屡屡提醒曹操要成就大业,难道都是反话,是曹阿瞒自己领会错了?不解.不过不管怎么说,荀彧在曹操的谋士中占据首位是名副其实的.


      2,郭嘉,字奉孝.是曹操谋士团中最年轻有为的一个,经程昱,荀彧二人推荐,被曹操招致麾下.生性机敏,见识往往高人一筹.曹操赞其曰:"吾之子房也!"拿郭嘉和西汉开国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最年轻聪明的大臣张良来比拟,足见郭奉孝智计之不凡.小郭的大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18回,袁绍以讨公孙瓒为名,向曹操借兵借粮,信中语多不逊.操问计于郭嘉.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更为曹操献计曰:"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否则,我方攻绍,布必乘虚来犯许都,为害病浅也."操然其言,厚遣绍使,奏封绍为大将军,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绍得书大喜,便进攻公孙瓒.观郭嘉为曹操所陈十胜十败之策,有阿谀奉承的一面,但也正确的分析出袁绍和曹操各自的优缺点,为曹操指明了今后的战略方向,其战略意义极其深远.昔日张良数至九筹为刘邦解惑,而郭嘉为曹操陈十胜十败之策,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曹操拿郭奉孝比作张子房很是恰当.曹操按此计联合刘备,迅速消灭了吕布,为自己拔去了一个非常恼火的眼中钉,肉中刺.而袁绍则正如郭嘉所预料的那样,得到了曹操赠给他的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高贵职位后,竟欣喜若狂,撇下自己将来最大的对手不顾,北征肘腋之患的公孙瓒.反为曹操剪除异己,安定周围局势提供了方便之门,绍之愚不可及也;郭嘉的另一大计,就是在曹操击败袁绍集团最后的残余势力,逼得袁熙,袁尚二人逃往辽东,依附公孙康后,劝曹操停止追击,按兵不动.他正确的为曹操分析其中的缘由,袁氏集团素以辽东公孙氏有仇,彼此缺乏互信.双方相互猜忌,急则相连,缓则相图."其势然也"我方暂时不动比动更有效.果然,公孙康杀掉二袁,命人函二袁首级来见曹操.操乃领兵回军.时郭嘉已死,年三十八岁.郭嘉在书中还有许多智谋之策的表现,比如决沂水,泗水淹下邳以擒吕布;劝曹操勿放刘备;料孙策匹夫之勇,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语多奇中,可谓料事如神也.只是人虽聪明,但命太短了.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痛哭失声曰:"若郭奉孝在,孤何至于此!哀哉奉孝,惜哉奉孝!"虽为推卸责任之语,但由此也开看出曹操对郭奉孝是多么的信任有加.郭嘉在曹操的谋士榜上位居榜眼的位置,也是无可争议的.


        3,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本为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的谋士,也是一个智计出众的人物,善于押宝,所投主子基本上对他是以礼相待,而且只要是采纳了他的计策,无往不胜.如贾诩投奔在张绣手下,受其青睐和重用,言听计从.小张绣在他的帮助下,屡败强敌曹操,曾一度杀得曹操人仰马翻,淯水一战,把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情妇邹氏都杀了,连曹操都差点成为张军的刀下之鬼.第23回,官渡大战前袁绍派人来招降张绣,贾诩笑曰:"汝可便回见本初,道汝兄弟尚不能相容,何能容天下国士乎?"当面扯碎书信,叱退来使.张绣惊曰:"方今袁强曹弱,今毁书叱使,袁绍若至,当如之何?"贾诩曰:"不如去从曹操."绣曰:"吾先与曹操有仇,安得相容?"诩曰:"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绣从之,果受曹操厚待.操执绣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遂封绣为扬武将军;第59回,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战事呈胶着状态,韩遂部下都要求与曹操割地讲和,遂从之,超犹豫未决.遂遣杨秋前往曹营下书,言割地求和一事.操问于贾诩.诩曰:"兵不厌诈,可伪许之,然后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也."操抚掌大喜曰:"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之谋,正吾心事也."于是假意答应下来.一日,趁马超韩遂相互换防之机,与韩遂相会于阵前,共诉往事,良久方回.马超得知,追问韩遂.遂曰:"只诉京师旧事耳."超心甚疑,不言而退.曹操回寨谓贾诩曰:"公知吾阵前对语之意否?"诩曰:"此计甚妙,尚未足间二人.某有一策,令韩马自相仇杀.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使二人相疑,疑则必乱,互相离间,超可图也".操曰:"此计甚妙".乃依计而行.随写书一封,将紧要处尽改抹,然后实封,故意多遣人送过寨去.果然有人报知马超.超心愈疑,径来韩遂处索书看.见上面有改抹字样,问遂曰:"书上如何都改抹糊涂?"遂曰:"原书如此,不知何故."超曰:"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遂曰:"莫非曹操错将草稿误封了来."超曰:"吾又不信.曹操是精细之人,岂有差错?吾与叔父并力杀贼,奈何忽生异心?"遂也急了:"汝若是不信吾心,来日吾在阵前赚操说话,汝从阵内突出,一枪刺杀便了."超曰:"如此方见叔父真心."次日,韩遂出阵前,请曹操答话.操遣曹洪出阵大呼曰:"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言讫便回.马超听得大怒,挺枪骤马,便刺韩遂.被遂部将拦住.遂曰:"贤侄休疑,吾无歹心."马超哪里肯信,恨怨而回.韩遂是又惊又怕,不得已接受部下的劝说,投降曹操,并准备以设宴为名杀了马超作为投降的见面礼.未料被马超知晓,双方发生火并,遂一手被马超砍去.曹操趁机领大军杀来,马超大败,望西北而走.贾诩这条"抹书计",十分毒辣,但也不得不佩服,贾诩此计确实是高明!第68回,曹操的长子曹丕与其弟曹植为争夺嗣位互相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来获取父亲的欢心.素以文采出众的曹植,出口成章,每次在曹操出征前后,要么做诗,要么写赋,来歌颂父亲的丰功伟绩.为此甚得曹操喜爱.曹丕求计于贾诩.老贾只教给他简单的一招,但非常管用:"不要和你弟弟比写文章,那是他的强项.其实对于为人父母来说,子女有孝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为了表示你比弟弟更有孝心,你就尽情的哭吧.虽然当时你父亲不一定会理解,但时间一久,他就会明白过来了."于是,曹丕每次在他父亲出征前必拉着老爸的手痛哭不止.等曹操回来后,又抱着父亲痛哭一番.开始曹操很不高兴"哭啥,这么不吉利?"但时间一长,自己也被感动了:"唉,还是我大儿子最孝顺我啊!"但他又实在偏爱小儿子,便征求贾文和对二子的看法.贾诩低头不言,操诘之再三,诩乃曰:"偶有所思,乃袁本初与刘景升事耳!"操顿悟,大笑而罢.立嗣问题遂定.曹操,曹丕父子都以奸诈多疑著称,而贾诩独能得他们二人的终身信用,享受荣华富贵,贾诩的才智在曹操的谋士里是独领风骚,排在老三是当之无愧.


       4,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也是最早一批跟随曹操的谋士之一.荀攸的智谋亦不同凡响,在曹操的谋士团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小说中,他也曾多次为曹操献计献策,其最出名的计谋有:第30回,曹军火烧乌巢后,袁绍的重要将领张郃,高览也投降了曹操,形势开始朝着对曹操有利的一面发展.荀攸献计曰:"今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操用其计,绍果中计,分兵去救二处.曹操一等袁绍兵动,分大军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而逃.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与幼子尚率八百余骑急渡河而逃,尽弃图书车仗金帛,为操军所获.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曹操终于获得官渡大战的彻底胜利;第32回,袁绍死后,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相互攻击,谭不敌,派辛毗向曹操请降求救,时操正与刘表,刘备相持不下,乃聚谋士们商议.众说纷纭,程昱认为不可相信,吕虔,满宠表示舍表助谭不值得.独荀攸坚决主张回师救谭,曰:"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不敢展足,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后观其变,并灭袁谭,天下定矣.此机会不可失也."操大喜,依计而行.采用各个击破,先除袁谭,后逐袁尚,袁熙,终于平定了河北.荀公达此计,可谓高妙,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轻重缓急分析得头头是道,既指明了战略方向问题,又解决战术实施问题.光凭这条计策,荀攸足可在曹操的谋士榜中稳居老四之位.不过荀公达最后和他叔叔一样,被曹操抛弃了.第66回,侍中王粲,杜袭,卫凯,和洽四人,议尊曹操为魏王.时为中书令的荀攸曰:"不可.丞相官至魏公,荣加九锡,位已极矣.今又进升王位,于理不可."操闻之,怒曰:"此如欲效荀彧耶!"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年五十八岁.操令厚葬之,暂罢魏王事.荀攸的结局总算比他叔叔好多了.


       5,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是最早投奔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演义中,程仲德为曹操出谋划策的事也非常多,但都非常零散.虽然如此,也足以看出他的聪明才智来.比如,第21回,当得知刘备竟被曹操放虎归山后,急谏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第31回,仓亭之战,袁军与曹军死拼不退.程昱向曹操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操然其计,左右各分五队埋伏起来.引诱袁军入围,大败之.绍口吐鲜血不止,败回冀州,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的抵抗了;第49回,赤壁大战爆发,吴将黄盖诈言来降,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军士来报称:"有船前来,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顿时省悟,急派文聘前去拦阻,但为时已晚;第56回,曹操正在铜雀台大宴宾客,忽报"东吴使华歆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孙权以妹嫁刘备,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备矣."操闻之,惊得手中笔落,曰:"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程昱曰:"孙权本忌刘备,欲以兵攻之.但恐丞相乘虚而击,故令华歆为使,表荐刘备.乃安备之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某有一计,使孙,刘自相吞并,丞相乘间图之,一鼓而二敌俱破.东吴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留华歆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我乘其相并而图之,不亦善乎?"操依昱计而行.程昱的确非常聪明,一语道破孙刘二家都秘而不宣的心事.而他献的计策妙就妙在,尽管刘备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但这块土地名义上的主人不是他.而是经过正统国家政府机关任命的东吴那帮人员.这就为孙刘二家日后发生矛盾,埋下了一个伏笔.果不其然,周瑜,孙权与刘备因荆州的归属问题发生龌龊,最后导致二家兵戎相见.程昱之智在曹操的众谋士中亦属不凡,排在老五也没话讲.


       6,刘晔,字子阳,淮南成德人,东汉光武帝嫡派子孙.刘子阳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物,曾向曹操进献过发石机,打垮了袁绍设在土山上,居高临下射向曹军的弓箭部队,立下了大功.在第30回,袁绍谋士审配献"挖地道计"以破曹军,被发现后,刘晔曰:"可绕营掘长堑,则彼伏道无用也."操连夜差军掘堑,又破绍军掘子军;第12回,曹操与吕布战于濮阳.布谋士陈宫令城中首富田氏诈为内应,引曹操上钩.刘晔曰:"布虽无谋,陈宫多计.只恐其中有诈,不可不防.明公若去,当分三军为三队:两队伏城外接应,一队入城,方可."操从其言入城.中计后亏得有城外部队接应,方才得以幸免;第67回,曹操取得汉中,主簿司马懿建议趁刘备刚夺西川,立足未稳之际,攻打蜀地.刘晔表示赞同:"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可惜曹操不听;第82回,刘备为报东吴杀关羽,夺荆州之仇,倾全部主力东征伐吴.孙权为避免腹背受敌,不得已向魏主曹丕称臣纳贡.刘晔极力劝阻魏主勿接受其降,反请曹丕联合刘备共灭东吴,"吴亡则蜀孤矣,陛下何不早图之?"但曹丕认为自己的坐山观虎斗比刘晔的计策更好,遂不听刘晔之言.未料吴军主力在击败蜀军厚迅速回撤,又打败了魏军三路大军的来袭.曹丕的卞庄刺虎之计终告失败;第99回,魏都督曹真上表魏主曹叡要求伐蜀,叡问于刘晔,表示赞同.当刘子阳下朝回家后,有众大臣得知此事,前来探听消息.晔曰:"无此事也.蜀有山川之险,非可易图.空费军马之劳,于国无益."众官默然而出.大臣杨暨向魏主打小报告,认为刘晔言行不一,有欺君之罪.魏主叡召刘晔问之,晔待杨暨走后方曰:"臣昨日劝陛下伐蜀,乃国之大事,岂可妄泄于人?夫兵者,诡道也.事未发切宜秘之."叡大悟曰:"卿言是也."自此愈加敬重.作为三朝元老,以稳健著称的刘晔每每都有出色的表现,尽管他的计策被采纳的不多,但无疑都是极其正确的.由于他献的计谋被采用的少,刘晔在曹操的谋士团中只能屈居老六.


       7,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满伯宁之智具体表现在,第73回,关公领兵来取襄阳,魏将翟元,夏侯存主张出兵抵抗,参谋满宠谏曰:"吾素知云长勇而有谋,未可轻敌.不如坚守,乃为上策."主将曹仁不听,与翟,夏侯二副将出兵迎敌,被关羽诱入伏中杀败,翟元,夏侯存战死,襄阳也丢失了.曹兵退守樊城.紧接着,关公水淹七军,彻底消灭前来解围的曹军于禁兵团,大获全胜.樊城也被滔滔洪水四面包围.曹仁大惊,欲乘船出逃.满宠制止他道:"不可.山水骤至,岂能长存?不旬日即当自退.关公虽未攻城,已遣别将在郏下.其所以不敢轻进者,虑吴军袭其后也.今若弃城而去,黄河以南,非国家之有矣.愿将军固守此城,以为保障."曹仁拱手谢曰:"非伯宁之教,几误大事."乃决计死守.终获成功.满宠向曹仁进献的这条计策,意义非常重大,幸好主将曹仁接受了他的建议,否则三国的历史真可能改写.有道是一语定乾坤,作为曹操老班子的人马,满宠单凭此计作为曹操谋士团中的第七名,也是恰如其分的.


     8,许攸,字子远,南阳人.曾与曹操互为同学,先投在四世三公的袁绍门下,亦颇受信用.官渡大战时,曾向袁本初献奇袭许都之计,一举端掉曹操的老窝,一战定乾坤.但被优柔寡断的袁绍拒绝.又因为纵容家族成员贪赃枉法,被审配举报,害怕被预案绍追究责任,转投曹操,兵献上奇袭乌巢妙计,彻底焚毁袁军的军粮囤积地,使得袁绍的部队不战自乱,为曹操取得官渡大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第32回里,又是他向曹操献上决漳水淹冀州城之计,为曹操最终战胜袁绍集团立下了大功.但许子远为人狂妄不羁,自以为曹操立下了不世之功,看谁都比他矮一截.无论是曹操,还是曹军各位将领,他都是这么一句:"没有我,你们能到得了这里吗?"终于激怒了曹操的心腹爱将许褚,回敬攸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斩之,然后向曹操请罪.操曰:"吾与子远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一场人命大案,就这样被轻描淡写地风消云散了.观许攸所献之计,真够绝的.由此可以看出,许子远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人,审配弹劾他不法,应该也没有冤枉他.作为一个降人,如此居功自傲,也实属罕见.在为人方面,看来许攸要向贾诩好好的学习了.不过以他出的计谋来看,许攸也确实有谋略,而且是有大谋略的人.凭他出的上面二条计策,和他的为人处世,当曹操谋士团的老八并不亏.


       9,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作为曹操主簿,司马懿也屡为主子出计.第67回,曾建议曹操趁夺取汉中的胜利,征讨在蜀地人心尚未归附的刘备,并获得曹操重要谋士刘晔的支持.但被曹操以"既已得陇,何必望蜀?"给拒绝了;第73回,曹操闻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大怒,欲起倾国之兵讨伐.司马懿谏曰:"大王不可因一时之怒,亲劳车驾远征.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其兵衰力尽,只须一将往征之,便可成功."曹喜问曰:"仲达有何高见?"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操大喜,即修书令满宠为使,赴江东见孙权.最后的结果是,东吴出兵夺还荆州,杀刘备大将关羽.孙,吴二家决裂,并爆发了吴蜀彝陵大战;第77回,东吴杀死关公父子后,吴臣张昭向孙权献"嫁祸于人之计",劝孙权大张其鼓地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表明他是在奉曹操的命令杀关羽,夺荆州的.司马懿向曹操揭穿了这个阴谋,提议曹操为关公首级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刘备知之,必深恨孙权,尽力南征.我却观其胜负: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二处若得一处,那一处亦不久也."操大喜,依计而行,后事果如司马懿所料.曹操死后,司马懿继续为曹氏集团服务,历经丕,睿二朝,不敢有丝毫大意,不仅屡献奇计,还带兵与蜀,吴作战,立下了大功.从司马懿初次为曹氏集团献计来看,其见识已远高人一等.但作为日后曹魏集团的掘墓人,司马懿排在曹操谋士团中的第九位也是合情合理的.


      10,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第14回,曹操率兵至东都勤王.汉献帝令人至操营,宣操入宫议事.操见来人面色清秀丰腴,暗想:今东都大荒,官僚军民都有饥色,此人何得独肥?乃嘲之.来人对曰:"某无他法,只食淡三十年矣."操又问其姓名,官职,对曰:"董昭,官封正议郎."操避席曰:"闻名久矣!幸得于此相见."遂置酒于帐中相待,忽报有一军往东而去,不知何人.昭曰:"此李榷旧将杨奉,因明公来此,故引兵欲投大梁去耳."操曰:"莫非疑操乎?"昭曰:"此乃无谋之辈,明公何足虑也."操又曰:"李,郭二贼此去若何?"昭曰:"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当为明公所擒,无足介意."操见昭言语投机,便问朝廷大事.昭曰:"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天子,此五霸之功也.但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若留此,恐有不便.惟移驾幸许都为上策.然朝廷播越,新还京师,远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决计之."操执昭手而笑曰:"此吾之本志也.但杨奉在大梁,大臣在朝,不有他变否?"昭曰:"易也.以书与杨奉,先安其心.明告大臣,以京师无粮,欲车驾幸许都,近鲁阳,转运粮食,庶无欠缺悬隔之忧.大臣闻之,当欣从也."操大喜,曰:"凡操有所图,惟公教之."昭称谢而去.曹操按董昭所教,移驾于许都,终于为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找到了一个最佳安全之地,其在政治上带来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第76回,曹操在许都,正与众谋士议荆州之事,忽东吴遣使节奉书至.操拆视之,书中具言吴兵将袭荆州,求操夹攻云长,且嘱勿泄,使云长有备也.操与谋士们商议.董昭时为主簿,曰:"今樊城被困,引颈望救,不如令人将书射入樊城,以宽军心.且使关公知东吴将袭荆州.彼恐荆州有失,必速退兵,却令徐晃乘势掩杀,可获全攻."操从其谋.董昭在书中为曹操贡献的计策不多,但定都许昌一计,却是绝世之功.其对曹操的意义不亚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公仁以后在曹魏集团内也担当要职,并享受到优厚的待遇.董昭在曹操谋士中排在第十位也可以算是才名相符.


      11,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本袁绍长子袁谭谋士辛评之弟,因谭与弟尚争权不过,被尚击败.不得了急令辛毗出使曹营,向曹操求援.操问曰袁谭之降,真耶假耶?袁尚之兵,果可必胜耶?"毗曰:"明公勿问真耶诈也,只论其势可耳.袁世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馋隙,国分为二;加之饥馑并臻,天灾人困:无问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为天灭袁氏之时.今明公提兵攻邺,袁尚不还救,则失巢穴;若还救,则谭踵袭其后.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落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况四方之患,莫大于河北;河北既平,则霸业成矣.愿明公详之."操大喜曰:"恨与辛佐治相见之晚矣!"辛毗奉主子之命出使曹营请降,只是替领导完成一时权宜之计耳.但未料到他竟假戏真做,彻底出卖了旧主.看辛毗为曹操出谋,十分的老到,句句正中袁氏集团的要害之处,可谓是真知灼见.毕竟他生活在袁氏集团的权力内部,对情况了如指掌.不过辛毗也为他的背叛付出了全家老小八十余口的代价.尽管他以后在曹魏集团也坐上了高位.以辛毗为曹操献的计谋和他全家为此无辜送命来看,他排在末尾是最应该不过的了


      以上是本人对经常出现在曹操身边一些谋士们简单的个人评价,如有遗漏和不当之处,欢迎道友们批评指正.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0-09-01 12:54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se4777

UID: 2109717


发帖
3948
金币
-1499
道行
474
原创
0
奖券
2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6-04
最后登录: 2022-12-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1-09
三国中的曹操素以智计闻名于世,可谓是同时代中最狡诈的领袖了.他自己也为此十分的自负,曾在西征马超,韩遂时面对纷纷出阵前来围观,欲一睹其尊容的骁悍的西凉军毫无惧色,反笑着高叫道:"汝诸军欲观曹公耶?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凉军皆有惧色.可见曹操对自己的才智充满了自信.对此,诸葛亮在第97回中的<<后出师表>>里亦不得不承认:"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说明曹操个人的智谋确实已远超出一般的才智之士了.不过曹操尽管聪明,但非常耐人寻味的是,这不妨碍他身边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智囊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军师,换一个词叫谋士.刘备曾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作为他集团的参谋长,但他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谋士仅孔明和庞统二人;孙权手下倒是人才济济,文臣也非常的多,有如过江之鲫.从孔明舌战群儒中可见一斑.只是能给孙仲谋出主意,在决定政策方针中起大作用的人还是不多,似乎只有鲁肃一人而已.可曹操就不同了,他手下的谋士不仅人数众多,并且每每都能给他提出正确和重要的建议,十足的谋士范儿.虽然其中有一些在日后被曹操抛弃,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谋士有的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在曹操身边打天下的老人,一些是从其他集团投降过来的,他们共同组成了曹氏集团内部最核心的部分-----智囊团.为曹操及其后代出谋划策,进献良言嘉谟,功不可没.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围绕在曹操身边的都有哪些重要的谋士们.
1条评分金币-3
假正经也 金币 -3 复制楼主语言 2022-10-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186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7-26
回 se4777 的帖子
se4777:三国中的曹操素以智计闻名于世,可谓是同时代中最狡诈的领袖了.他自己也为此十分的自负,曾在西征马超,韩遂时面对纷纷出阵前来围观,欲一睹其尊容的骁悍的西凉军毫无惧色,反笑着高叫道:"汝诸军欲观曹公耶?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凉军皆有惧色.可见曹操对自己的 .. (2020-11-09 09:42) 

让让我们来看看山庄里你这个只会只能最会最能复制他人语言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