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18阅读
  • 6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兵法中的军争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20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军争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7篇,也是一个大篇.本篇主要论述在一般情况下夺取制胜条件的基本规律.其中心思想就是怎样趋利避害,力争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军争,指两军争利争胜,即敌我双方争夺取胜的有利条件------有利的战地和战机.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实情,谁打仗不是为了取得胜利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就意味着胜利。而如何才能趋利避害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门课题。而“军争”就是阐述这个课题内容的题目。对于“军争”的解释,曹操注曰:"两军争胜".李荃祝曰:"争者,趋利也.虚实定乃可与人争利."张预注:"以军争为名者,谓两军相对而争利也.先知彼我之虚实,然后能与人争胜,故次<<虚实>>."这些名家都强调了"军争"在军事领域中的重要性,甚至他们中有人认为此篇堪称是<<孙子兵法>>中"虚实篇"的小弟弟.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篇兵法文章呢?让我们对比三国这部书,来充分了解一下它的魅力所在吧.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凡用兵的法则....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为困难的了.而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三国中的曹操就是能正确掌握并熟练的加以运用这一法则的行家.第26回,官渡大战初期阶段,袁军大将文丑领大军七万,占据延津之上.曹操率军至,令粮草先行,军兵在后.部将吕虔不解,问曰:"何意也?"操曰:"粮草在后,多被剽掠,故令在前."虔曰:"倘遇敌军劫去,如之奈何?"操曰:"且待敌军到时,却又理会."虔心疑未决.袁军见之,纷纷前来抢夺.操令人马避于土阜.又令军士尽放其马.文丑军兵又是抢粮,又是夺马,乱作一团.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袁军大乱,自相践踏,文丑亦被杀死.袁绍不得不退军武阳,在官渡下定寨栅,开始转攻为守,与曹操相持起来.曹操在被强敌先期己方一步占领地利的不利条件下,采用先失小利引敌上钩,而后获取大胜,赢得了时间和战地,从而为日后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第30回,曹操接受了刚来归降自己的原袁绍骨干谋士许攸的计策,夜袭乌巢,取得了官渡大战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胜利.而本来这场胜利应该是属于袁绍的,因为许攸最初是向袁公献"釜底抽薪"之计,奔袭许昌,一举端了曹操的老窝.但被老袁拒绝了.曹操果断地掌握了这难得出现的战机,先"迂其途而诱之利",抢到了战地;再"后人发,先人至"夺得了战机.最后达到了兵法上所说的:"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知迂直之计也."曹操还在其它地方用到了这一法则.如第32回,在遇到袁氏兄弟合力的殊死反抗,连日进攻毫无进展的情况下,接受了谋士郭嘉的建议:"袁氏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则相救,缓则相图;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候袁氏兄弟之变;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操乃令贾诩为太守,守黎阳;曹洪守官渡.操引大军向荆州进兵.等到袁氏兄弟自相残杀,迅速调转枪口北上,终于彻底的平定了河北之地.此迂回之计为日后的曹魏政权建国奠定了基础.


         另外,三国中的陆逊也是深谙此道的高手.面对士气高涨,组织严密,军容整齐的蜀汉大军,陆伯言利用己方占据的有利地形,先把战地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接着采取避而不战的拖延战术,慢慢的消耗对方的耐心和精力,等到敌军的士气耗尽,酷热造成的疲劳开始折磨着蜀军上下,又用吴军小负造成了蜀军全体意志的松懈,最后在合适的战机到来后,毫不迟疑的发起总攻,彻底打垮了蜀军,取得了猇亭战役的全面胜利.该仗的告捷与陆逊对"军争"中制胜法则的娴熟运用密不可分.当然,三国中的许多优秀将领都是非常善于通过"趋利避害",来为己方赢得有利的作战地方,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的.如司马懿阻击诸葛亮出祁山;诸葛亮利用吴军与曹军相攻之际,趁虚而入,抢先一步占领南郡,造成既成事实,迫使东吴不得不答应将荆州暂与刘备居住;姜维在天水时,将计就计,反败已连取二郡的诸葛亮等等,都是这一"知迂直之计"的成功运用者.


         在篇中的第二节,孙子曰:"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并提出一个军事理论观点:"举军而争则不及,委军争利则辎重捐."强调这样做的后果是"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凡事有利的一面,必有其危险的一面.如果指挥员过分地强调追逐利益,而忽视对后勤保障的供应,那么他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三国中的曹操最大的特点,就是惯于断人后路,抄人老窝,毁人粮草.而他对自己的粮道却是十分的重视.官渡大战,曹操取得胜利的关键,就是袭取了袁军的辎重大本营-----乌巢.而整个官渡战役直到结束,曹操军队的粮道始终没有被敌方截断过.个中原因,除了对手袁绍的不重视,也和曹操重视防护自己的粮道有关.曹操这个优点,连诸葛亮都为之佩服。第45回中,当周瑜听说孔明讥讽他只会水战,不能陆战时,怒不可遏,要亲自带兵去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诸葛亮笑曰:“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诚然,军队的物资,粮食,装备就是军队的生命,重中之重,这话一点也不假。“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长途急行军,一定不能携带过多的粮草,而士兵们在远距离跋涉到达战场,其战斗力肯定要大打折扣,遇上以逸待劳的对手,除了失败,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在第101回,魏凉州军奔袭剑阁,消息被蜀军得知.时值蜀军轮休之际,诸葛亮坚决依法办事,放轮休士兵们回家.大家感动之下,纷纷请战.诸葛亮乃告士兵们曰:"待魏兵到,莫待他喘息,便急攻之."蜀军领命,众志成城,士气高昂。而魏军倍道而来,人困马乏,被蜀军人人奋勇杀来,大败而逃。蜀军奋力追杀,杀得亮军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渠。魏军的这次失败,正应了孙子在兵法里所说的“百里争利,则擒三将军”。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在外交上争取获得尽量多的盟友,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准则,第17回,为了对付“冢中枯骨”的袁术,曹操拜“小霸王”孙策为会稽太守,令起兵征讨袁术。孙策正好为索还传国玉玺不得而与袁公路翻脸,接到曹操的书信后,便欲起兵。长史张昭曰:“术虽新败,兵多粮足,未可轻敌。不如遗书曹操,劝他南征,吾为后应:两军相援,术军必败。万一有失,亦望曹救援。”策从其言。曹操接到孙策的来信后,又联合刘备,吕布,大家从四面八方向因自称为帝,已成为众矢之的袁枯骨发起进攻。术军大败,弃老巢寿春,逃亡他处,从此一蹶不振,直到一命呜呼,再也没缓过劲来。而曹操之所以能暂时团结这么多三国豪杰为自己效力,是因为他明白,此时大家的都有一个共同要对付的敌人------淮南袁术,众人的战略意图都一样,也就能联合起来了。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这是文章第三节的开头语,蜀汉国大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这方面事项的人,第87回,孔明南征蛮王孟获,就任用熟悉南方地理环境的吕凯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吕凯又为诸葛亮献上《平蛮指掌图》,供诸葛丞相征蛮一用。凭此图,孔明取得了一擒孟获的胜利。在第88回,孔明又是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克服毒水,三擒孟获;第89回,在孟节的帮助下,克服了瘴气,四大毒泉,五擒孟获;第90回,孔明在土人的引路下,利用险峻的地形,于盘蛇谷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最后使得蛮王孟获心服口服,投降了蜀军,从此安定了蜀国的大后方,为全力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向导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诸葛亮在“七擒孟获”一役中,多次在向导的帮助下,利用已被己方熟悉的当地地形,采取诡诈多变的灵活战术,七次用不同的方法擒获了孟大王,迫使对方无条件的认输。其中有时候采取分散用兵,有时集中兵力攻打一处;蜀军在他的指挥下,真正做到了“其疾如风,其缓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如知阴,动如雷震。”而在对魏国的北伐中,我们看到的诸葛亮更多的是采用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这一策略,“掠乡分众,廓地分利”。然后权衡利害关系,相机行动。“悬权而动”。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就是要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这样的将帅才能取得胜利,“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诸葛亮确实做到了。


          军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保证把指挥官的命令迅速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尤其在战斗正在进行时,如何确保各级指战员能精确地接收到上级的指示,并正确地执行他的命令,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一桩相当头疼的大事。如果这支军队人数在上万或十万,甚至数十万的情况下,要做到让这么多人在战斗正酣时,一接到统帅指令,能有条不紊的做到或撤退,或进攻,或分散,或迂回,或重新布阵,或集合迎敌,难度极大。不过好在这个难题很快被聪明的古人给轻松地解决了。文章的第四节里说道:《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语言指挥不到的地方用锣鼓的打击声来指挥部队;动作指挥不到的地方,依靠各种颜色旗帜的晃动来指挥军队。说明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相当熟练的用锣鼓,旗帜来作为指挥官指挥队伍的替代品了,而且已经拥有了一套相当完善的指挥系统和装备了。利用这些设备,指挥自己的队伍,并借以激励鼓舞士兵们的勇气和斗志。根据孙子在文中的介绍,我们得知古人们甚至已知道按照时间的不同,区别使用传令工具。如在夜间利用火光,锣鼓来传达指挥命令部队,在白天利用旌旗来部署调动军队。三国中有许多地方都涉及到这一方面的事情,甚至连交换战俘都用到这一方法。第71回,夏侯渊活捉蜀将陈式,黄忠捉得魏将夏侯尚。大家相约在定军山脚下交换战俘。次日,双方军队到山谷开阔处,布好阵势。一声鼓响,交换俘虏开始。夏侯尚,陈式各自朝本阵奔去。老辣将黄汉升可没那么好的脾气,在己方被俘人员脱离了对方的射程之外后,利用自己“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将夏侯尚射成重伤。夏侯渊大怒,亲自出马径取黄忠。二人大战二十余合,曹营内忽然鸣金收兵。渊慌拨马而回,被忠乘势杀了一阵。渊回阵问押阵官:“为何鸣金?”答曰:“某见山凹中有蜀兵旗幡数处,恐是伏兵,故急招将军回。”渊信其说,随坚守不出。这就是金鼓传递消息的一个例子。当然,在三国中,还有由于个人有私心的缘故,利用这方法,传递假消息,使得别人功败垂成的事。第74回,魏将庞德射伤关公,正欲追击,忽然本营锣声大震。德恐后军有失,急勒马回。原来是主将于禁心生妒嫉,恐他成了大功,灭己威风,故鸣金收兵。却骗庞德曰:“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兵。”庞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从这二个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军队中是如何传递军情和指令的。


         在第五节里,孙子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曹刿论战中也曾谈到:“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二位军事家都提到了保持军队士气的重要性。所以,孙子接下去总结了以下几个优秀将领的标准:“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三国中的吴军统帅陆逊,之所以取得彝陵--猇亭大战的胜利,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他深知对手刘备“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第84回)且:“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第83回)因此采取避实击虚,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对方锐气耗尽,钻进自己预先为敌人布置好的口袋阵,才一举发动大反攻,最终赢得了战役的完胜。陆逊就是这样一个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军队的士气的“治气者”;“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三国中的姜维就是这样一个将才。第113回,深夜里,在蜀军左营被魏军的地道兵攻破,中军又遭到魏兵的猛烈攻击的情况下,姜维临危不乱,传令曰:“如有妄动者斩!”命令士兵们守住营寨,不许出战,敌人如果来了,就用弓箭来回击他们。并传示蜀军右营也如法炮制。结果魏军无功而返,不得已放弃已到手的蜀军左营,收兵回寨。姜维此举,连他的老对手邓艾也不禁赞叹曰:“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姜维确实是一个能掌控部队心理方面的“治心者”;“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诸葛亮最厉害的对手,魏军大都督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付孔明的方法就一个字----“守”。结果把三国中最智慧的诸葛亮因为军粮不济而活活愁死,把战斗力远在魏军之上的蜀军因缺粮而活活拖垮,也把国力远在魏国之下的蜀国活活的拖累了。而魏军则把己方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又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在蜀军撤回汉中后,司马仲达又带领着他的部队平定了辽东公孙康的叛乱。此时的魏军是兵少粮多,虽长途远征,却是以饱待饥,部队战斗力丝毫未减。而公孙康的军队尽管是在家门口作战,但兵多粮少,以饥待饱,军队的战斗力是大打折扣。最后司马公完胜,公孙康是完败。司马懿正是三国中最能把握军队战斗力的“治力者”;“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不要去拦击和攻打一支军容整齐,军纪严明的部队,否则就是一个不明智的人。三国中有许多情节都有这样的描写。如第114回,姜维接到蜀后主刘禅的诏书,撤军回国。魏将邓艾司马望闻知,遂拔渭南之兵,随后掩杀。姜维令各军依法而退。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邓艾引兵追赶,见前面蜀兵旗帜整齐,人马徐徐而退。叹曰:“姜维深得武侯之法也!”因此不敢追赶,勒军回祁山寨去了;第61回,曹操在濡须口望见吴军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排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面对江东军队如此严整的军容,曹操已知孙权之不凡,不禁脱口而出曰:“生子当如孙仲谋!”;第65回,马超与张飞在葭萌关下挑灯夜战,不分上下,于是各自用暗器暗伤对手,不成。刘备见之,急阻之曰:“吾以仁义待人,不施谲诈。马孟起,你收兵歇息,我不乘势赶你。”马超闻言,亲自断后,诸军渐退。玄德亦收军上关。观马超的表现,至少说明他在统兵打仗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你看,锦马超亲自断后以掩护军队后翼安全离开前线。部队在他的保护下,依次有序的撤离了战场,足见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谁要想打他的主意,首先真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本领能赢得了马孟起手中的这杆长枪!更不要说他身后的这支铁军了!故刘备一见倾心,顿生收降马超之意了。


           最后,孙子归纳总结了八条“用兵之法”:“高陵勿向”,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进攻。如曹操在延津败文丑,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都是先抢占高地,然后趁敌军松懈,突然冲下,大获全胜的战例。不过任何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得灵活运用。如马谡的街亭之败,虽然他占居了高山,按他的说法:“兵法有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但没想到魏军采取了切断蜀军水源的妙招,使蜀军不战自乱,彻底的失去了意志和战斗力,也是一个反面例子;“背丘勿逆”,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去迎击。第71回,法正谓黄忠曰:“定军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皆是险道。此山上足可下视定军山之虚实,将军若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掌中也。”黄忠立刻带兵赶走了山上的魏军,让法正在山顶上观望指挥,自己带兵守在半山腰。而夏侯渊从正面率军屡次攻打没有得手,不由得倦怠起来了,锐气尽堕,部下多下马休息。法正见之,以红旗招展。黄忠一马当先,冲下山来,突入魏阵,将夏侯渊劈为两段。取得了定军山战役的大捷。夏侯渊死就死在忘记了“背丘勿逆”这一用兵之法;“佯北勿从”,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魏将王双在追击蜀军时被蜀将魏延斩杀,就是犯了这一兵家大忌;“锐卒勿攻”,敌人精锐就不要去攻击。第25回,袁绍的谋士田丰就曾向主子建议,曹军比我们精锐,我们应该采取固守之势,静观其变。但被袁绍下了大狱。而袁本初主动进攻的结果是,迎来了白马,延津二仗的大败,和大将颜良,文丑的阵亡;“饵兵勿食”,对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第84回,蜀先主刘备令部将吴班带领老弱残兵万余人,到吴军关前挑战。自引精骑八千伏于谷中。蜀兵在关前挑战,耀武扬威,辱骂不绝。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体,或睡或坐。吴将皆怒,争请出战。陆逊笑曰:“此彼诱敌之计也。三日后必见其诈。”吴诸将皆晒笑而退。过三日后,陆逊会诸将于关上观望,见吴班兵已退。未几,见蜀兵皆全装惯束,从谷中拥先主而过。吴兵见了,尽皆胆裂。逊曰:“吾之不听诸公击班者,正为此也。”诸将方才叹服;“归师勿遏”,对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拦截。第18回,曹操与刘表,张绣联军作战。忽接到荀彧告急文书,言袁绍欲兴兵犯许都,即日回兵。刘表,张绣欲追击,贾诩言“不可。”二人不听,结果被操后军打败。回去后,贾诩却说:“今可整兵再往追之。如其不胜,可斩吾首。”刘表不信未去,张绣整军再追,果然获胜。刘表惊讶不已,询问其故。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贾诩不愧三国一流谋士之名,既熟知兵法,又能灵活运用;“围师必阙”,包围敌人一定要虚留缺口。第77回,吴将吕蒙把关公包围在麦城。权问蒙擒羽之策。蒙笑曰:“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吾料关某兵少,必不从大路而逃。麦城正北有险峻小路,必从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今遣将士各门攻打,只空北门,待其出走。”权从之,果擒关羽父子斩之;“穷寇勿迫”,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第110回,姜维领兵至洮水,魏雍州刺史王经率军七万来迎。姜维吩咐张翼,夏侯霸如此如此。二人领计而去。姜维自引大军背洮水列阵。王经大驱士马,一齐杀来。维引兵望洮水而走。将次近水,大呼将士曰:“事急矣,诸将何不努力?”众将一齐奋力杀回,魏兵大败。张翼,夏侯霸又抄在魏兵之后,把魏兵围在垓心。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大半,逼入洮水者无数,斩首万余,垒尸数里。王经引败兵百骑奋力杀出,径往狄道城而走,奔入城中,闭门保守。


          孙子十分重视对有利作战地位的争取,在本篇中再三强调要作好对军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要求指挥者坚持和运用各项军争原则,以确保对战争主动权的掌握。孙子并从辩证思维的高度,论证了“军争”的有利面和不利面,以期军队的统帅们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精髓。从书中看来,三国里的那些优秀军事家们,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我国优秀军事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还是吃得非常透的!




本位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0-09-01 16:30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095
金币
401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655
斑龄
0
道券
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06-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6-21
三国兵法也好,计谋也好,最精华的据说叫——三国杀。

不知道楼主同意否?
2条评分金币+4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22-09-16
zhdf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19-11-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11-25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三国兵法也好,计谋也好,最精华的据说叫——三国杀。
不知道楼主同意否? (2015-06-21 16:21) 

也是,三国的本质就是三个国家相互之间杀来杀去。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19-11-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txej

UID: 602861

发帖
736
金币
50171
道行
1402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4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29
最后登录: 2024-06-2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11-26
孙子兵法就是写给弱者看的。
2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弱者才不看孙子兵法呢 2022-09-16
zhdf 金币 +2 鼓励一下 2019-11-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9-11-27
回 txej 的帖子
txej:孙子兵法就是写给弱者看的。
 (2019-11-26 20:50)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人专门印发了《孙子兵法》,配给每一个官兵看。现在美国人撤走了,说明美国大兵的确是弱者!法国的拿破仑曾经在看了《孙子兵法》后发出感言:“我要是早看了就不会有滑铁卢之败”。你说得很对,《孙子兵法》就是写给弱者看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快乐无天

UID: 1141630

发帖
8452
金币
2241
道行
484
原创
0
奖券
76
斑龄
0
道券
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3-22
最后登录: 2020-01-0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11-27
楼主研究孙子兵法很有收获,能够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佩服佩服!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1-2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11-27
回 快乐无天 的帖子
快乐无天:楼主研究孙子兵法很有收获,能够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佩服佩服! (2019-11-27 17:04) 

只不过灵机一动,即兴发挥罢了。献丑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