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97阅读
  • 0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兵法中的用间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8-11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取消锁定操作(2022-08-05) —
              <<孙子兵法>>的最末一篇,也就是第13篇,名叫"用间篇".间,指间谍.它还有其他的名称,如东晋时的郭璞注:"<<左传>>谓之谍,今之细作也."用间,就是讲如何使用间谍一事.曹操,李荃注:"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都说明了间谍对战争的重要性.和二位后辈一样的是,孙子在本篇中也主要论述了在战争中使用间谍的重要性,不过他更具体的谈到了间谍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式.而在三国中,有关间谍方面的描写也是非常形象生动的.


           在本篇第1小节里,孙子并没有直接谈论到间谍,而是通过讲述战争对经济所造成的巨大耗费,说明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那就是重用间谍的费用,与发动战争所消耗的费用相比,用间实在是代价小而收效多的好办法,必须积极运用.如第98回,孔明"三出祁山"前,通过蜀军的谍报人员侦察到的情况,得知魏国陈仓守将郝昭病重,大喜曰:"大事成矣."迅速出兵,夜袭陈仓.仅用了极其微小的代价,就攻占了诸葛亮在"二出祁山"时,曾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拿下,最后不得不灰溜溜撤军的伤心之地----陈仓城.这一仗,蜀军间谍的功劳是巨大的.孙子认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对国家,集体,个人所造成的损害也就越大.如果这时候国家领导人或军队指挥官再爱惜钱财的话,那么会由于没能及时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孙子甚至痛斥这种人是极不仁慈的,不配作军队的统帅,也称不得是国家的辅佐,更不是胜利的主宰."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在书中利用间谍里应外合获取胜利的例子也有不少,如第58回,马超派遣庞德混入长安城中,内外夹攻,占领了长安.马超在三国中以寡谋少智闻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很会打仗.只是身边缺乏一个好参谋而已;第9回,董卓部将李榷,郭汜兵犯长安,也是利用隐藏在长安城内的董卓余党李蒙,王方作内应,才攻破了长安的.而李榷,郭汜造反的主要原因,就是嫉恶如仇的司徒王允坚决不肯赦免李郭等助纣为虐的大坏蛋,狗急跳墙的李郭最终引兵作乱,把已经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更往深渊里推了一步.只知正义,不知敌情的王允,正如孙子所说的,"非主之佐也".其最后失败惨死,也是意料中的结局.小说中也多次出现探马,细作,哨探之类的字样,这些都是间谍的代名词,说明在三国时,各方对间谍的作用还是很重视的.孙子在这一小节里极其反对忽视间谍的作用,而把了解敌情的希望寄托在其它荒诞不经的行为上.他告诫后人曰:"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情者也."孙子在此既表明了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反对只凭老经验办事的教条主义.一切根据情报人员收集的信息,再依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这就是孙子关于"用间"的精髓思想.


         第2小节,孙子着重阐述了间谍的种类.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大类.指出了"五间"的不同特点和功用.因间,也指乡间,是指利用敌国的当地人充当间谍.如第88回里,诸葛亮利用董荼那,阿会喃二个洞主二擒蛮王孟获;内间,就是利用敌方的官吏做间谍.如第100回里,魏将司马懿利用的蜀将苟安成功行使反间计;反间,即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草包,赤壁大战中曹操派到江东企图说降周瑜,却反被对方利用的蒋干;死间,是故意制造散布假情报,并通过我方间谍将情报传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一旦真情败露,我间就难免一死.如第114回中的魏将王瓘;生间,就是侦察后能活着回来报告敌情的人.这样的人物非常多,如书中随处可见的探马,细作之流.孙子在这里的中心思想是,主张"五间并用",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事实也正如孙子所说的,小说第98回,诸葛亮利用间谍巧取陈仓,而他故意正大光明安排去正面攻打陈仓的部将魏延,姜维,见到孔明竟然比自己先到了陈仓后,惊疑不定,拜伏于地曰:"丞相真神计也!"根本没料到他们的上级会利用间谍,以里应外合之计,抢在他们的前头,拿下了一向被蜀军畏之如虎的陈仓城.可见,间谍对战争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这是孙子在第3小结中讲到的用间三原则.三国中的马岱就是这样一位最合格的间谍人员.因为直到最后,他一刀斩了魏延,才向姜维,杨仪亮明了自己卧底的身份.而姜,杨二人也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打开诸葛亮留给他们的锦囊,才发现原来他们一直以为是协助魏延造反的马岱,竟是诸葛大丞相事先就安插在魏延身边的间谍.马岱做间谍有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厚赏,我们不知道,所以不敢妄下评论.但从这件事的保密程度来看,马岱与诸葛亮的亲密和信任程度,已远非其他人可比了.同时,孙子还指出了用间的必要条件:"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不是聪明睿智的人不能使用间谍,如曹操为离间马超和韩遂这对铁杆盟友,既利用己方人员,又利用敌方人员,行使反间计而大获成功;不是慷慨仁慈的人不能指使间谍,如第100回,司马懿派蜀降人苟安返回蜀地作间谍,条件之一就是"事成之后,保汝为上将."要知道苟安在降魏前,不过是一个都尉,级别非常低.但在司马懿的重赏之下,苟安铤而走险,真的为司马懿办成了大事;不是谋虑精细的人不能分辨证实间谍提供的情报,如第102回,诸葛亮识破魏将郑文提供的假情报和斩杀假秦朗的举动,巧妙利用郑文在阴谋败露后急于求生的欲望,令其传递假情报给司马懿,设下埋伏,打了一个大胜仗.孙子把以上条件看作是正确发挥"用间"威力的重要保证.并发出由衷的赞美之声:"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认为没有哪里不使用到间谍的.三国中,利用谍报人员刺探对手的军事,政治情报的例子比比皆是,获得的战果也是极其辉煌的.如吕蒙取荆州,就是根据间谍提供的情报,及时调整部署,明面上以缺乏声望的陆逊代替其统领在夏口的吴军,来麻痹关羽;暗地里仍是吕蒙在指挥军队.结果受蒙蔽的关云长上当了,调走了驻防在荆州的大部分军队,使得吕蒙轻松夺取了荆州.其中,间谍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


        孙子曰:"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这就是第4小节的全部内容,非常的简短,但非常的实用而且重要.就是要充分掌握对手的一切信息,不仅他身边的主管将领,左右亲信,甚至连负责传达的官员,守门官吏,包括幕僚的姓名,这些个人资料,事无巨细,都要了解.这一用间法则,如今已被情报界广泛的采用.在书中,赤壁大战前夕,周瑜通过左右提供的情报,知道了为曹操掌管水军的将领,是对水战相当熟悉的内行,前荆州牧刘表的部将蔡瑁,张允.大吃一惊,立即下定了拔掉这二个眼中钉的决心.然后利用蒋干,巧使反间计,终于为江东除去了二个心腹大患,也为赤壁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个人信息在现如今,益发显得重要了.


        


       在第5节中,对于所获得的敌方间谍,如何对待,孙子提出具体的办法是:"必索敌人之间来我间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找出敌人派来侦察我方军情的人员,先是重金收买,然后引诱开导他,再放他回去.这是破反间的方法.第87回,诸葛亮领兵去平定南方高定,雍闿,朱褒发动的三郡叛乱.孔明为了瓦解三人的联盟,故意对被俘的敌军说,只要是高定的部下一律厚待,然后放回.不是的人全部杀死.造成三人相互猜疑.高定心中不稳,派间谍前去刺探军情.被蜀军捉住.却把他们当作是雍闿的人加以厚待,并让他们回去转告雍闿,杀高定作为回报.高定中计,六神无主.部将鄂焕由于被蜀军俘虏后,受到孔明厚遇放了回来,心存感激,便极力怂恿主子先下手为强.高定于是杀了雍闿投降了诸葛亮.在孔明一番软硬兼施的诱导下,又去杀了朱褒以明心迹.三郡遂平;通过反间了解敌情,乡间,内间也就可以利用起来了."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之也.如第88回,孟获派他的弟弟孟优行使诈降计,打算里应外合,擒获诸葛亮.却反被孔明利用,三擒孟获;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还可以使死间传播假情报给敌人,"因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如第102回里,孔明利用魏国间谍郑文,伏杀魏先锋秦朗;通过反间了解敌情,这样就能使生间按预定时间返回报告敌情了."因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如第114回,姜维先是捉住了假投降的魏将王瓘派回去送信的下书人,窜改日期,再让自己的间谍扮作王瓘的下书人,前往魏军邓艾处投递书信.深信不疑的邓艾立即按照假情报前去接应王瓘,结果大败.孙子是非常欣赏反间计的,故曰:"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他提出要给予反间以优厚的待遇.三国中最著名的反间计,是周瑜利用曹操的劝降特使蒋干,传递假情报,为自己除掉蔡瑁,张允二个潜在的对手.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受到周瑜愚弄的蒋干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无论是在曹操那里,还是在周瑜这里.


         最后的第6节,孙子以伊尹,姜子牙二人为例,强调了高智慧的间谍对国家的重要性."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也."诚然,三国中就有这样的经典案例,如曹操利用许攸这个前袁绍骨干谋士作内间,按照他提供的计策火烧乌巢,取得了官渡大战的胜利;周瑜利用己方庞统,阚泽这二个生间,借苦肉计,行使连环计,取得赤壁大战的完胜.间谍,"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间谍,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名词.早在我国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古人就注意到了间谍对于国家军事,政治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孙子,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更是把间谍这一职业,作为他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放入他的著作内,成为了一个专项研究的内容.通过对间谍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孙子进一步肯定了用间的意义和作用.并将战争的胜负主要归功于间谍的作用.在他去世数百年后的三国时代,间谍在军事上的应用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了.而战争也由于间谍们的表现,变得更加精彩纷呈,神秘莫测.三国中的间谍们,不管有名还是无姓的,他们的故事,足以证明了间谍这一行当的确是历史悠久,且绝对是必需的!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01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