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69阅读
  • 2回复

[三国演义]卿本佳人的张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08) —
            在上世纪那个火热的年代里,新社会为了形容旧社会贪官污吏的腐败程度,用了一个名词,叫"五子登科".所谓"五子",指的是"金子,房子,车子,票子,女子"这五样东西.可想而知当时官员们的腐败程度有多严重.可不知何故,如今在网络上有关三国历史方面的讨论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新名词,曰"五子良将",意指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的五位最著名的将领.个人估计这个头衔是今人给硬加上去的.因为无论在正史或野史,就连小说都没有这种称呼.之所以现在会突然冒出了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称谓,实在是由于演义里的三国时另一大政权蜀汉集团的军官团------"五虎上将"太出名了,可以说在中国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一些自作聪明的现代人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一向正确的,或是要显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绞尽脑汁的造出了这么一个"五子良将"的职衔.以向世人阐述一个自认为只有他们自己才发现的真理: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有一批毫不逊色于刘备"五虎上将"的五人将军组.其实,所谓的"五虎上将"只不过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杜撰出来的一个军衔,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只是这部小说实在是写得太出色了,也因此在我国民间树立起了一个非常牢固的三国人物艺术形象-----"五虎上将".久而久之,这一虚构出来的称号,成了三国里一个经典的神来之笔.这也是三国里如车载斗量的军事人物形象里被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群将军们.受此影响,有人发明创造出了"五子良将"一说,用来对抗罗公的"五虎上将",虽然有些用词不大精确,但亦属情有可原.那"五子良将"指的是曹魏军中赫赫有名的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张郃五人.其中尤以张辽最为精彩和抢眼.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虽说张文远在曹操的众多将军里面排名第一,但他并不是曹孟德老班子中的人马,而是一名降将.之所以成为曹军中最出色的一位将军,完全是靠其个人的努力及奋斗的结果.对于他的表现,用"智勇双全"四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张辽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反叛者,有着"三姓家奴"之称的吕布的部将.张辽的大名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眼前是在第11回里,也算是三国中一个出现得较早的历史人物.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等打着为主复仇的旗号,带兵杀入长安.劫持了汉献帝,杀害了司徒王允及其全家,并赶跑了曾经的同事,后来的敌人吕布.小温侯吕奉先狼狈地逃出长安,出武关,去投袁术,被拒绝接纳;转投袁绍,绍纳之,与布共破张燕于常山.布由此自傲,怠慢绍手下将士.绍欲杀之,布乃去投张杨,杨纳之.李榷,郭汜闻之,写书与张杨,教杀吕布.布因弃张杨去投张邈.张邈弟张超引陈宫入见邈.宫曰:"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君以千里之众,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今曹操征东,兖州空虚;而吕布乃当世勇士,若与之共取兖州,霸业可图也."邈大喜,便令吕布袭破兖州,占据濮阳.曹操得报,急撤徐州之围,率主力回救.兵近濮阳,陈兵于野.吕布见曹军到来,亦领军出迎.当时紧随在小吕身边一齐与曹操作战的吕家军的将领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张辽.这也是他首次出现在读者面前.至于张文远是自己主动投奔到吕布麾下,还是本为张邈部下,被临时划归给"三姓家奴"指挥,因书中没有交待,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在与曹军的这场首次交锋中,张辽举枪和夏侯惇战在一处,不过尚未分出胜负.吕布已按捺不住了,亲自挺戟骤马,冲出阵来.曹军抵当不住,大败而走.夜里,曹操又率军夜袭吕军西寨.吕布闻知,亲领大军救援.张辽与吕布的另一位大将臧霸从左路朝曹军杀来.操使吕虔,曹洪战之,不利.是役,曹操又败.若非典韦挺身而出,曹操小命不保.此后,张辽作为吕布的得力干将,极是卖力.有关的作战过程小说里写得极其简略.但每次作战中,都有张辽的名字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由于主子吕布的有勇无谋,屡被曹操击败.最后张辽与其他吕氏部将一样,只能跟着小吕落荒而逃.张辽的初次亮相,并没有给读者带来多大的印象,可谓表现平平,就是一个普通的将领.没有象关羽,张飞那样,从一开始就已先声夺人."五虎上将"中的另三位赵云,马超,黄忠,随便哪一位的首次出场,也远比张辽的要精彩的多得多.甚至连张将军日后的同事徐晃的首秀,也比他要更为吸引人.总的说来,张辽的处女秀,反响一般.几乎没给观众留下多大的记忆.


         张辽在书中的初期表现并不如人意,几乎可以用乏味一词来形容.只是在第18回才开始露出了一些光彩来。吕布令高顺,张辽引军取小沛,攻刘备.高顺率一军攻南门,张辽带兵攻西门.当他耀武扬威地来到西门时,关羽领刘备令正防守在此处.一见到他,关公在城上谓之曰:"公仪表非俗,何故失身于贼?"张辽低头不语.云长知此人有忠义之气,更不以恶言相加,亦不出战.辽引兵退至东门,张飞便出城迎战.早有人报知关公.关公急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方出城,张辽军已退.飞欲追赶,关公急召入城.飞曰:"彼惧而退,何不追之?"关公曰:"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知,颇有自悔之心,故不与我等战耳."飞乃悟,只令士卒坚守城门,更不出战.这是书中借关羽之口,第一次对张辽作出的最为积极,正面的评价.有道是"惺惺相惜",虽然关公和张辽二人并未亲自交过手,但能得到三国中最著名的将军关羽的肯定,想必张辽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只有英雄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的独特气质,打动了素以自视甚高著称的美髯公,情不自禁地为敌人唱起了赞歌.而显然关羽的话也击中了张文远心理上的要害,使得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放弃了自己的责任,选择了抗命不遵,当了逃兵.关羽的话和张辽的这一举动,非常形象生动的诠释了,英雄与英雄之间的这种共鸣情景.三国中有不少英雄们惺惺相惜的场面,这里也是其中经典的一幕.难怪紧接着在第20回,吕布在下邳的白门楼被曹操缢死后,张辽也面临着即将被曹操砍去脑袋的关键时刻,关羽竟会下跪为之求情.而曹操立刻顺水推舟,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操拜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使招臧霸.霸降,操封其为琅琊相.从此,张辽正式成为曹操军中的一员.关羽是曹操最看重的一个将领,能使他跪下来为之求情的人,可想而知其才干不会比关公差.故聪明的曹阿瞒从关云长的举动中一下子就明白了,张辽绝对是一个宝贝,自己放了他是不会吃亏的,将来有朝一日肯定能派上大用场,这笔买卖划算.这可能就是曹操当时释放张辽的心态.


         中国的成语中有"大器晚成"一词,是说有些人尽管很优秀,但崭露头角的时候却很晚.张辽就是这样一个人.归降曹操后,张辽似乎也未有出色的表现,虽也立过不少战功,可与曹操的其他将领相比也未见得有何不同.在第23回里,有东汉末期第一狂士之称的弥衡,更是当着曹操的面,讥讽张辽"可使击鼓鸣金",激起了张文远的愤怒,乃向曹操进言曰:"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看来张文远的气量未免有些小了.从张辽加入曹操阵营,直到赤壁大战的结束,张辽都不是作为书中的重点人物出现在读者面前.唯一一次重要的表现是在第25回,曹操将关羽包围在土山,张辽自告奋勇前去说降关公.面对关云长声色俱厉的以死相博的表态,张文远不慌不忙,镇定自若进行反驳.他充分利用关公好名重义的个性,巧妙指出了其如果战死,恰恰违背自己当初与刘备的共生死的誓言,而且没尽到保护兄长家眷的责任,反而留下了千古骂名.最后,张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重视誓言胜过生命的关羽终于妥协了,让张辽向曹操传递了自己投降的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等,皆不许到门;三,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张辽立即回去向曹操回报.当曹孟德对关羽开出的第三个投降条件表示不满时,张辽从中斡旋曰:"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条件谈成后,张辽回告关羽.关公遂降.这就是三国中有名的"土山约三事".张辽在这一节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辩士.其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程度,足以让三国中任何一个辩士都相形见绌.关公降曹之后,张辽更是作为曹操与关羽之间的连络人,来往穿梭在二者之间,为曹大丞相和关侯爷充当和事老,传话筒.这在第26回,27回,28回里都有记载.在此就不一一繁述了.作为将军,张辽在之后参与了三国中的官渡和赤壁二场大战,表现尚可.在第30回里,官渡战役进入了最紧张的时刻.当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准备夜袭乌巢时,张辽不无担心地向曹操发出善意的警告:"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自率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前去偷袭乌巢。这就是张辽在官渡大战中的具体表现。虽没有像曹操那样善于审时度势,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从他与曹操都不谋而合地考虑到了要预防敌方会狗急跳墙,前来反扑一事,就足以证明张文远的个人能力远在其他曹军将领之上。这也为他今后的大放异彩奠定了基础。但直到赤壁大战,张辽在书中的表现总的来说还是差强人意。只是在第49回,火烧赤壁时,张辽驾一小船救下被大火围困在楼船上的曹操,并一箭将前来搜寻曹操的吴将黄盖射落水中,救了曹大丞相一命。除此之外,未再见张辽有何出色的表现。


           不过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辽这块金子到了小说的中期终于焕发出了他夺目的光彩!第53回,周瑜因病回柴桑休养,把部队交给副都督程普带领。老程引其余将士投合肥县来。赤壁之战后,孙权自率一军攻合肥,与曹兵交锋,大小十余战,未决胜负,不敢逼城下寨,离城五十六里屯兵。闻程普兵到,孙权大喜,亲自出营房劳军。忽报张辽差人来下战书。权拆书观毕,大怒曰:“张辽欺吾太甚!汝闻程普军来,故意使人搦战!来日吾不用新军赴敌,看我大战一场!”传令当夜五更,三军出寨,望合肥进发。至半途,正遇张辽引军来到。双方摆开阵势,开始决战。这一阵,由于曹军将领乐进一马当先,采取了“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直扑孙权,立刻打乱了吴军的阵脚,使得吴兵大乱,四散奔走,吴将宋谦战死。张辽更是紧追着孙权不放。要不是程普带领救兵及时赶到,孙权差点成为张辽的俘虏。孙权败归大寨,太史慈献策曰:“某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与张辽手下养马后槽是弟兄。后槽被责怀怨,今晚使人报来,举火为号,刺杀张辽,以报宋谦之仇。某请引兵为外应。”孙权批准了太史慈的计划。是夜张辽得胜回城,赏劳三军,传令不许解甲宿睡。左右曰:“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辽曰:“非也。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倘吴兵度我无备,乘虚攻击,何以应之?今夜防备,当比每夜更加谨慎。”说犹未了,后寨火起,一片声叫反,报者如麻。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左右曰:“喊声甚急,可往观之。”辽曰:“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如乱者先斩!”无移时,李典擒戈定并后槽至。辽询得其情,立斩于马前。只听得城门外鸣锣击鼓,喊声大震。辽曰:“此是吴兵外应,可就计破之。”便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师慈只当己谋成功,挺抢纵马先入。城上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曹兵随后杀出,五千吴兵折其大半。太史慈伤重而死,孙权在张昭的建议下,只得撤军回南徐润州。张辽的第一次的锋芒一露,获得的胜果竟如此辉煌。不但在强敌的进犯下保住了自己的防区,而且毙敌大将,取得了曹军自赤壁大败以来的首场完胜。此战不仅一扫自赤壁大战后,那久压在曹军心头上的阴霾,而且重新拾回了曹兵上下早已丢失了的信心。张辽在其中是功不可没。更为难得的是,在主力部队遭遇赤壁惨败之后,敌军增援部队又已赶到的情况下,张辽一反常态,主动向吴军发出挑战,单这份勇气的确可称之为是超人了!首战获胜后,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未雨绸缪,积极布置防御措施;在内乱发生后,从容不迫,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使得一小撮人企图借起火之机,造成混乱,从而实施“浑水摸鱼”的美梦落了空;内乱平息后,将计就计,诱敌上钩,狠狠的教训了吴军一下。迫使孙权不得不饮恨而退。可以说,张辽在这里充分展现了其大将风范,沉着冷静,有勇有谋,不愧有智勇双全的美名!合肥之战造就了张文远,使他从此一鸣惊人。


          让张辽登上其人生顶峰是另一场在他的直接指挥下更为精彩的战役。第67回,孙权再次披挂上阵,率军北上,以策应占据西川的刘备提出的共同对付曹操的请求。孙权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缓解盟友的压力;一方面也想趁曹操远在汉中之际,尽可能多地为自己多捞取一些地盘。另外,也有为了报上次的一败之仇的意思.孙权本人对这次出征也相当重视,吴军此番北上,也可谓是尽锐而出。吕蒙,甘宁,周泰,徐盛,凌统,蒋钦,潘璋等吴军大部分名将悉数跟随孙权出战。在吕蒙的建议下,吴军一鼓作气拿下了皖城,取得了令人可喜开贺的开门红。随后吴兵再接再厉,朝合肥猛扑过去。张辽正在为如何抵御吴兵的进犯而发愁时,忽曹操差薛悌送来木匣一个,上有操封,傍书云:“贼来乃发”。张辽便开匣观之。内书云:“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立即把李典,乐进二将叫来商议。乐进曰:“将军之意若何?”张辽曰:“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奋力与战,折其精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乐进见李典不语,便道:“贼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坚守。”张辽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便教左右备马。李典慨然而起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张辽大喜曰:“既曼成肯相助,来日引一军于逍遥津北埋伏。待吴兵杀过来,可先断小师桥,吾与乐文谦击之。”李典领命而去。次日,吴军先锋吕蒙,甘宁至,乐进先去迎战,不数合,诈败而走。吴军在后猛追。孙权得知前军得胜,催兵行至逍遥津北,早就埋伏在那里的张辽,李典带兵从左右杀来。张辽引二千余骑,当先杀至。猝不及防的孙权被惊得手足无措。吴将凌统率手下三百余骑死命抵挡张辽的进攻。孙权纵马上小师桥,桥南已拆丈余,并无一片板。牙将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约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辔加鞭。那马一跳飞过桥南。孙权方才得以逃生。吕蒙,甘宁引军回救,却被乐进从后追来,李典又截住厮杀,吴兵折了大半。凌统所部三百余人,尽被杀死。统身中数枪,绕河而逃。孙权急令董袭棹舟接之,乃得渡河。甘宁,吕蒙皆死命逃过河南。这一战杀得江南是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逍遥津一役,见诸史实,也是三国时期一场极其成功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役虽没有像三国里三大战役那样,起着能左右三国政治格局的决定性作用,但也不失为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经典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战例。张辽在此役中的表现,与在第53回里的如出一辙,智勇双全!智:诱敌深入,拆断小师桥,截断吴军的退路和救援,然后伏兵齐出,还是以“擒贼擒王”的策略,直取吴军的心脏----江东的统治者孙权。造成吴军在仓惶之下,连还手的能力也没有;勇:面对拥有优势兵力,而且旗开得胜,士气正旺的敌军,没有退却,而是主动出击。利用敌方在获胜后全体存在着麻痹轻敌的思想,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张辽的率领下,曹兵以一当十,勇不可当。最终取得了逍遥津大捷。此仗对吴军造成的影响,不仅在小说里,就是在史料里,都有着惊人相似的内容:“闻张辽大名,连小儿也不敢夜啼了”。直至第68回,曹,孙二家的濡须口之战,吴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军大营成功归来后,孙权对这位爱将的夸赞之语竟是:“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心有余悸的孙仲谋念念不忘的人物还是张辽,可见张文远一战之威对吴军上下在心理上所埋下的阴影!张辽在逍遥津一仗中,除了他的智慧和勇气,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地方,还是对新主子曹操无比的忠诚。面对曹操二位老部下的反对,张文远以超乎寻常的坚定态度,表明了自己即使得不到副手们的支持和帮助,也要去打这一场几乎没有胜率的恶战的立场。在他个人的人格及精神的感召下,部将李典终于放下嫌弃,与主和派乐进一起加入到主战的阵营里来了。李,乐二将与张文远并肩作战,为打赢逍遥津一战提供了一份可靠及有力的保障。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的将帅和,也是三国里众多同类故事中的一个经典段子。三国时期的曹军阵营中,能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张文远是第一个,也是取得胜果最为辉煌的一个。张辽凭此战不仅稳稳占据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一名将的宝座,而且也成为了三国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


         第86回,魏主曹丕废汉自立为帝,建国号魏。在吴蜀彝陵,猇亭大战后,得知孙刘二家捐弃前嫌,又握手言和,重新结为盟友,共同对付自己时,大怒曰:“吴蜀连和,必有图中原之意也。不若朕先伐之。”于是亲自率军出征东吴,令张辽,张郃,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许褚,吕虔为中军护卫。曹休合后。刘晔,蒋济为参谋官。结果魏兵在广陵渡淮河时,被吴将徐盛用火攻击败。混战中,张辽被吴将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三国时的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据说在正史上,关羽在小沛城楼上对张辽的原话是这样的:“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张辽听了之后,幡然悔悟,最后投入了曹操的怀抱。降将张文远在曹操众多的将军中能脱颖而出,成为曹军名将中的第一人。其过人的智慧和英勇是他最终胜出的决定性因素。张辽用他的胜利,忠诚向曹操证明了,你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张辽这位佳人虽然来得迟些,但其夺目的光芒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被掩盖,反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得更加的灿烂!西汉时的李延年写过一首歌颂他妹子的名诗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而张辽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上的倾国佳人,只不过他是一位男性。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13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citichmcyu 金币 +16 感谢分享宝贵经验~ 2016-02-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泓峥萧瑟

UID: 1692728

精华: 1
级别: 开山鼻祖
发帖
3074
金币
149
道行
765
原创
24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2
最后登录: 2020-09-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9
王歆:“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
[ 此帖被泓峥萧瑟在2015-11-29 16:29重新编辑 ]
2条评分金币+4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8-05-19
citichmcyu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16-02-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8-05
回 泓峥萧瑟 的帖子
泓峥萧瑟:王歆:“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 (2015-11-29 16:25) 

说明张辽的确是佳人也!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2022-08-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