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80阅读
  • 0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1-12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取消锁定操作(2022-08-05) —
           “三十六计”里的第16计名曰“欲擒故纵”,是“攻战计”系列中的第4计。“擒”与“纵”,是一对矛盾。在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手段。当对手对自己已严加戒备,甚至已集中全力准备对抗时,不如反过来,自己先退一步,放过对方,让敌方因暂时处于领先的位置而忘乎所以起来。当他们露出破绽时,再集中我方的优势力量,猛攻敌人的要害部位,以获得全胜。不过要使这招获得成功,必须得有极大的耐心才行。归根结底,“纵敌”还是为了“擒敌”。古人有曰:“将欲取之,姑先与之”。就是说,在特定的情况及背景下,为了赢得今后更大的胜利,不妨暂时对敌人表现出和好的意思,让一些步,使他们尝些小甜头。等到敌方对己方的警惕心放松下来后,再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歼灭敌人。二者的意思比较接近。说起在三国里的这类例子,也是挺有名。


         欲计一:第47回,赤壁大战,东吴的参军阚泽与黄盖最是相善,他识破了周瑜和黄盖二人合演的苦肉计后,黄盖知其能言有胆,欲使献诈降书。泽欣然应诺。当夜阚泽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三更时分,早到曹军水寨。被曹军士卒引至曹操面前。泽取出书信交与曹操。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也?”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左右将阚泽簇下。泽面不改色,仰天大笑。操叫牵回,叱曰:“吾已识破奸计,汝何故哂笑?”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操曰:“何不识人?”泽曰:“杀便杀,何必多问!”操曰:“吾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汝这条计,只好瞒别人,如何瞒得我!”泽曰:“你且说书中哪件事是奸计?”操曰:“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你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你今有何理说?”阚泽听罢,大笑曰:“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谓我无学?”泽曰:“汝不识机谋,不明道理,岂非无学?”操曰:“你且说我那几般不是处?”泽曰:“汝无待贤之礼,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说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曰:“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泽曰:“吾与黄公覆,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有诈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泽曰:“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耳。”操取酒待之。少顷,有人入帐,于操耳边私语。操曰:“将书来看。”其人以密书呈上。操观之,颜色颇喜。曰:“烦先生再回江东,与黄公覆约定,先通消息过江,吾以兵接应。”泽曰:“某已离江东,不可复还。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泄漏。”泽再三推辞。良久,乃曰:“若去则不敢久停,便当行矣。”操赐以金帛,泽不受,辞别出营,再驾扁舟,重回江东,来见黄盖,细说前事。盖曰:“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矣。”


         说起苦肉计,中国人都会联想到三国时的黄盖,为了打败强大的曹军,他和周瑜联合演出了一出苦肉计,希望以此能取得曹操的信任,利用火攻来彻底战胜对方。阚泽为此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替黄盖和曹操之间充当传话筒。别看这只是一个小角色,可比黄盖更要难演多了。不仅要深入敌营,独自去面对曹操的盘问,怀疑,而且极具危险性,稍有不慎,就很可能人头不保。这个角色要演得逼真,演员除了要有泰山压顶而毫不畏惧的胆量,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本领,能言善辩的口才。阚泽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演员。他获得三国中最奸诈的人物曹操死心塌地的信任,用的就是“欲擒故纵”这一招。对付从不愿主动相信人的曹阿瞒的方法,不分辩就是最好的分辩。当曹操“当头一棒”指出黄盖是诈降并命令武士要砍了阚泽的脑袋时,阚参军没有急着为自己辩解,反而用仰天大笑使得曹公开始钻入自己的圈套。而且阚泽实在是高明,在曹操要他为自己分辩时,他仍旧是不慌不忙,反而以“要杀便杀,何必多问?”使得老奸巨猾的曹孟德为了买弄自己的聪明,把底都泄了出来。让阚泽立即知道了己方的破绽之处在哪里,然后利用自己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迅速地把这个漏洞给堵上了。从而也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大家可以看到,阚德润非常的善于“欲擒故纵”之术,当曹操几次要他只要说出自己在什么地方误会了黄盖投降的诚意,就可以放了他时。阚泽都没有急着开始为自己辩护,反而好几次表示出自己根本就不稀罕曹大丞相给的机会,还不停地责怪曹操没有学问,不礼贤下士,自己情愿一死也不受这窝囊气的态度。在老曹最终表态,只要他辩解的理由合情合理,自己就一定会相信他的诚意。这时,阚泽半是解释,半是埋怨,用曹操最重视的兵法教条,成功地打消曹大丞相了对己方的所有怀疑。更让人叫绝的是,诈降任务完成后,阚泽竟然主动要求留在曹营,对曹操低声下气要他辛苦一趟再返回江东为自己带个话给黄盖时,阚参军以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危险”,给予了坚决的拒绝。最后在曹大丞相再三恳求下,才显得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曹营。走的时候,连曹孟德给他的重金赏赐都不要,让曹操更加坚信,阚泽,黄盖他们真的是出于对自己五体投地般的佩服,才来归降的。在阚德润一而再,再而三的极其逼真的“故纵”演技下,曹操这只狡猾的老狐狸最终被擒住了。阚泽下书,可谓是三国里最紧张最机智最高明的“欲擒故纵”之计。


         欲计二:第87回,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南蛮之境。正行军之次,忽报天子差使命至。孔明请入中军,但见一人素袍白衣而进,乃马谡也。为兄马良新亡,因此挂孝。孔明接诏已毕,遂留马谡在帐叙话。孔明问曰:“吾奉天子诏,削平蛮方,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谡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判。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叹曰:“幼常知吾肺腑也!”于是孔明遂令马谡为参军,即统大兵前进。首次交锋,孟获便被蜀军俘虏。武士将孟获缚至帐前,获跪于帐下。孔明曰:“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故敢背反?”获曰:“两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孔明曰:“吾今擒汝,汝心服否?”获曰:“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孔明曰:“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获曰:“汝放为回去,再整军马,共决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孔明即令去其缚,与衣服穿了,赐以酒食,给与鞍马,差人送出路径,望本寨而去。众将上帐问曰:“孟获乃南蛮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孔明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须降服其心,自然平矣。”诸将闻言,皆未肯信。从此诸葛亮开始踏上了与蛮王孟获之间长期的捉放战争之路。一直到第90回,历经诸葛大丞相的七擒七纵之后,终于使得蛮王孟获彻底的心服口服,真心地向蜀军投降,再也不敢萌生反叛之心。诸葛亮也终于率领蜀军凯旋而归。


         马谡也是三国里一个十分经典的人物,“言过其实”成了他一生的专用标签。不过严格地说,马谡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酒囊饭袋,他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看他给诸葛亮提的“攻心为上”的建议,就可以知道,如果作为一个参谋人员,马幼常是十分优秀的。也正是在他的提议下,诸葛亮才终于下定决心,采用“攻心为上”的战略,利用“七擒七纵”的战术,彻底的平定了发生在蜀国南方的叛乱,安定了大后方,为自己能顺利的进行北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七擒七纵”,就算杀了孟获,南方的蛮族还是会依然竖起反叛的大旗,继续与蜀汉为敌。而这必将使国家被迫拖入长久的消耗战之中,白白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蜀汉的国民经济被拖垮,最终提前走向灭亡。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有了马谡的提醒,才有了诸葛亮的“欲擒故纵”孟获之计。七擒孟获堪称是三国中最经典,历时最长,使用次数最频繁的“欲擒故纵”之计。


         欲计三:第93回,蜀将赵云领诸葛亮之计,偷袭魏国的天水郡。未料被魏将姜维识破,将计就计,大败赵云。诸葛亮听得赵云回报后,曰:“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遂起大军前来。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内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曰:“兵不在多,在人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收兵回寨,思之良久,唤魏延吩咐曰:“汝可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可放入城。”又唤赵云引一军去上邽,亦如此。姜维闻之,带领天水太守马遵给他一支兵马去救老母。至冀城,遇到魏延阻拦。二将交锋数合,延诈败而走。维入城闭门,率兵守护,拜见老母,并不出战。赵云也把救援上邽的魏军放入城中。孔明却引兵来攻冀城。城中粮少,军食不敷。姜维在城上见蜀军大车小辆,搬运粮草。引三千兵出城,径来劫粮。蜀兵尽弃了粮车,寻路而走。姜维夺得粮草,欲要入城,蜀将王平,张翼杀到。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城上早插蜀兵旗号。维单枪匹马奔至天水,城上乱箭射下。遂飞奔上邽城来。守将梁虔大骂“反贼”,也令乱箭射下。原来孔明派人假扮姜维在夜间攻打这二处城池,大呼反魏口号,至晓方退。使得人人相信姜维确已投降蜀军。姜维不能分说,仰天长叹,两眼泪流,拨马望长安而走。行不数里,一声喊起,蜀将关兴领数千兵拥出。维人困马乏,不能抵当,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小车从山坡中转出。孔明唤姜维曰:“伯约此时何尚不降?”维寻思良久,只得下马投降。孔明慌忙下车而迎,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维大喜拜谢。


          战天水,是诸葛亮“六出祁山”遇到的首次败仗,却也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姜维。为了擒住姜伯约,使他能完全彻底地投降到蜀军阵营里来,诸葛孔明精心策划和布置了这条“欲擒故纵”之计。应该说诸葛亮要活捉姜维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让小姜彻底地死了对魏国的忠心。于是,对症下药就成了良医们的绝招。首先诸葛丞相利用姜维的孝心,佯派一支部队去攻打姜母所居之地冀城,把他从天水城调开,故意放纵其进入自己预先挖好的陷阱之内。借此断绝了姜伯约与上级的联络,造成彼此之间信息互通不顺畅,为自己成功实施离间之计奠定了基础。随后以假乱真,派人假扮姜维,以扰乱魏军上下的视听,以此来断绝姜将军的所有退路和希望。最后当姜维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才开始实施了擒的计划。诸葛亮又一次成功了,通过对姜维的“欲擒故纵”,诸葛大丞相不仅为蜀军得到了一位中流砥柱似的帅才,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最如愿以偿的北伐事业的接班人。收姜维,应该是三国里最爱才的“欲擒故纵”之计。


          古人按语说:所谓纵者,非放也。随之,而稍松也。意思是说,放敌人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方的斗志逐渐懈怠下来,等到对手的体力,物力慢慢地被消耗光,最后己方再从中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全歼敌军,从而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三国里的这三条“欲擒故纵”之计都获得了成功,与施计一方深谋远虑,不急于求成,不感情用事,审时度势,正确采用攻心战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国里的例子告诉我们,为了能更好地擒敌,有时候稍微纵一下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装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17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citichmcyu 金币 +16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16-02-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