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体能,还是体能——国奥败因析
我中小学同学魏平,一名基层小体育官员,曾做过前体操世界冠军邢傲伟的启蒙教练。业余练健美数十年如一日,身高1米73,体重70公斤,卧推一直维持在150公斤(姚明在NBA水平)。他深蹲稍差,原因是26岁大学毕业后才真正练,错过了18岁前后力量敏感期——晚了练不出来了。他还隔天跑个5000米,为的是增强和保持心肺能力……
说国奥惨败败因,怎么扯到你同学健身上了?
但恰恰是我同学健身都懂的道理,中国足球却一直没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并“不幸”成为近十几年来国足、国奥、国青、国少世界大赛预选赛惨遭淘汰之最大败因。
傅博率国奥U23亚洲杯只打了两场比赛,即创下只进2球、净吞6蛋的最新耻辱史,众专家、媒体批评大多集中在队员心理问题和傅博临场指挥上,队员领先就不会打了,傅博“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罚下门将换上替补门将却将反击尖刀刘彬彬换下,几名海归在欧洲联赛打不上主力、要不只混迹于低级联赛……但主因很可能与在卡塔尔现场采访记者的一段描述有关,“对卡塔尔比赛到60分钟时,就有7名队员跑不动了。张玉宁、吴兴涵、糜昊伦抽筋,廖力生、李源一根本跟不上对手脚步,谢鹏飞、张晓彬气喘吁吁……”
一个球队输赢间成因众多,凭什么拿某记者只言片语和你同学的简单模式,就敢武断下此定论?
其实稍加留意就不能发现,各级中国队近年下半场被逆转已成司空见惯。三年前瑞克林克率队亚青赛小组赛三战尽墨,全下半场体能坍塌被逆转;宿茂臻率队亚少赛只要对鱼腩印度的领先维持到终场即小组出线,却最后时刻被扳平出局;布拉泽维奇率国奥客场战也门,上半场进球一度燃起出线希望、亦最后时刻崩溃;国足四届世界杯预选赛没进十强赛,进球难“难于上青天”,“技不如人”的背后,实际上是体能——“上下肢肌肉和心肺能力(我同学练的那个)”的全面缺失。
为什么缺失?
因为从未认真练过!这是个完整的“证据链”!
有“宫里尼奥”之称、中超最佳本土教练之一的宫磊曾在央视解说上届亚青赛时“公开宣称”,“18岁前不宜练力量”。此非其口误,而是中国足球界对力量训练认识上混乱的一个真实写照。理论上如此,实践又会如何?我很少在新闻里看到中国足球有力量训练,偶尔有也是杠铃杆只挂俩西瓜皮薄小片。国安朴成做引体向上,看上去像连滚带爬……上下肢力量皆属错过敏感期就练不出来,18岁前不宜练,18岁后不会练、不好好练,冬训期装装样子,比赛期不上量——真从未认真练过?
没最大力量的不断刺激,速度、弹跳和对抗能力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从未练过?只能软如鼻涕脓如酱!
“12分钟跑”则是中国球员奔跑能力的另一面镜子。12分钟跑3100米只是普通人衡量心肺能力的标准,央视篮球评论员于嘉曾对中国足球“12分钟跑”标准(包括中国篮球折返跑)之低嗤之以鼻,除白天黑夜解说篮球、偶尔打篮球的于嘉马拉松后跑出3小时多一点。转换到“12分钟跑”,绝对将大部分中超球员甩出500米。我不少40岁左右的同事,练一段长跑后,皆能完成5—10公里、甚至全马。换算至12分钟跑,亦接近、或超过3100米。而中国足球自“12分钟跑”将郝海东、彭伟国、李红军……等“天才”“折腾”至痛不欲生,“体测”在万夫所指中被取消后,球员奔跑能力更每况愈下至无下限了。
力量比健美爱好者差,奔跑不如40岁才练长跑的,你不挨打谁挨打,下半场崩溃全属必然!
国奥为什么上半场还像回事,下半场即判若两人?与领先后不会踢无关,傅博场上无能背后是训练无能!为什么罗纳尔迪尼奥、阿德里亚诺从顶峰迅速衰落到豆腐堆里?非郝海东等人推崇备至的技术、头脑、意识不行了,而是不好好训练、纸醉金迷、小腹先行隆起,体能不行了……
体能、体能,还是体能。
体能不仅是发挥技术、意识的基础和倍数,体能本身就是技术和技术的一部分,体能还是侵略性和拼命、拼搏的“本钱”,你卧推还不如美国女足队员、深蹲扛不起个水缸,一跑就把白酒杯大小的肺吐出来,单口喘个不停,抽筋不止,你拿什么去拼搏、拼命?就国奥这样的训练水平、体能水平,今晚赢伊朗3球以上?那就是“大姑娘的裤子——连门儿都没有”,想都别想!
若不下苦功练大力量和奔跑能力,中国足球下半场被逆转将永无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