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68阅读
  • 2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2-14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08) —
       <<三十六计>>中的第22计名叫"关门捉贼",也是"混战计"系里的第4计.该计意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这里所说的"贼",是指在军事方面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们的特点是行动诡秘,出没不定,行踪难测.数量不多,但破坏性极大,常会趁我方不备,前来侵扰.所以,对付这种"贼",决不可让其顺利的逃走,而要想方设法断它的退路,加以消灭(以上语出<<三十六计.关门捉贼>>).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贼"引诱到一个固定的,完全受我军控制的地域,予以全部歼灭.当然,此计如果运用得当,决不仅只限于"小贼",甚至可以围歼敌方的主力部队.三国中就不乏这样的案例!


         关计一:第9回,司徒王允利用大美女貂蝉,巧设连环计,终于把董卓的心腹猛将吕布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了.随后他与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除掉董卓之策.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请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卓入诛之:此上策也."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使人密请肃至.吕布曰:"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次日,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卓果然不疑,又加上李肃花言巧语,言天子欲禅位于卓,请其入朝.乐得董卓喜出望外,跟着李肃往长安来.结果被早已埋伏好的吕布一戟送上了西天.


       董卓是在曹操之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个大军阀,被封为太师,权倾朝野,祸国殃民,残暴不仁,作恶多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政治上的"大贼".其得力助手是小温侯吕布.司徒王允为了除掉董卓,利用大美女貂蝉,巧使连环计,成功地离间了老董和小吕这对干父子的关系,为顺利地除掉董卓奠定了基础.只是这时候董卓也对干儿子吕布的忠诚产生了怀疑,搬到远离长安,自己苦心经营的巢穴郿坞去居住,轻易不肯出门,以防不测.而要除掉董卓,最好的办法是让董卓离开自己的安乐窝,掉入王允等人设计的陷阱里来.于是仆射士孙瑞因人制宜,献上了一招"关门捉贼"之计.利用董卓一心要当皇帝的心理,和对以前的爪牙李肃尚有信任的有利条件,让因为得不到升迁早对董太师怀恨在心的李肃,充当去哄骗他出笼的诱饵,而此时的董卓还浑然不知,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笑容满面,卑躬屈膝,深得自己好感的老部下,竟是来要他老命的催命鬼.在李肃的甜言蜜语下,董太师陶醉了,离开了保护自己的堡垒,欣喜若狂地跟在李都尉的屁股后面,来到城内,准备当皇帝了.结果前脚刚一踏进门,后脚就被自己最信得过的李都尉一刀砍伤了.当他绝望的呼叫自己的干儿子吕布前来相救时,得到的却是小温侯恶狠狠的一戟.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一切都已为时太晚了.董卓,这个凶恶的"大贼",在他执政期间,也屡遭忠于汉室的朝臣明里或暗里的行刺,但都被他给躲过去了.主要原因,是由于吕布的保护.司徒王允注意到了这个关键,利用董,吕二人都好色,各不相让的破绽,使出连环计,瓦解了对方的同盟关系.有了这个前提,才保证了士孙仆射的"关门捉贼"之计得以顺利实施.利用对手对自己部下的信任,却还不知道部下其实早就已经背叛了自己的有利条件,诱使董贼进入伏击圈,关起门来擒杀之.士孙瑞的"关门捉贼"之计可谓是三国里同类计中最具欺骗性的.


       关计二:第12回,曹操与吕布激战在濮阳.吕布谋士陈宫曰:"濮阳城中有富户田氏,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操寨中下书,言'吕温侯残暴不仁,民心大怨.今欲移兵黎阳,止有高顺在城内.可连夜进兵,我为内应.'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也?"吕布从其计,密谕田氏使人径到操寨.操果然中计,领兵进入城中.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天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吕布的伏兵从四处杀来,曹操险些被吕布所擒.靠着他的急智,典韦的全力保护,才突出包围圈,回到营寨.


        陈宫作为吕布唯一的军师,忠心耿耿,智计过人,是吕温侯在事业上的得力助手.他对曹操刻骨的恶感来源于吕伯奢一家被无辜的灭门,而曹阿瞒竟不知悔悟,反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狂言来为自己开脱责任(第4回).这让以清流自诩的陈公台极其鄙视和仇视.故他转投到吕布门下,以誓杀曹操为己任.濮阳之战,面对曹,吕双方相持不下的局面,陈谋士为主子吕布献上了一条"关门捉贼"之计,逼使城内首屈一指的富户田氏,诈降曹操.诱骗曹孟德进入濮阳城内,安排好伏兵,打算在濮阳城内狭小的街巷内,把曹操连同他的人马,统统消灭掉.以擅长偷袭而闻名于世的曹阿瞒正为濮阳久攻不下而大伤脑筋,在得到了田氏假投降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后,毫不怀疑其中竟会有诈,亲自带领部队进入濮阳城里,准备来摘桃了.陈宫的计划差一点得到了成功.不过由于曹操谋士刘晔的提醒,曹孟德还是留了一手,把军队一分为三,两队留在城外接应,一队入城.这样才保住了性命.尽管如此,陈宫的"关门捉贼"之计还是让曹公吃尽了苦头,几次遇险,几乎送命.最惊险的一次当属曹阿瞒在独自逃跑途中当面遭遇到吕布,靠着自己的机智和吕布的大意,才转危为安;另一次在逃到城门口时,突然崩下一条火梁来,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那马扑地倒了.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须发,尽被烧伤.典韦,夏侯渊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方才逃得一命.陈文台关起门来,欲捉曹贼之计,由于曹操事先做了防备,致使城门没被关上,让贼给溜了.虽然如此,但陈谋士的智慧也让曹阿瞒深深地领教了他的厉害.濮阳之战也因它的趣味性和惊险性成为三国里一个经典的故事.陈宫的"关门捉贼"之计堪称是三国同类计中最为惊心动魄的.


        关计三:第92回,诸葛亮一出祁山,拿下了魏国的安定郡,擒住了太守崔谅.孔明以上宾礼相待.曰:"南安太守与足下交厚否?"谅曰:"此人乃杨阜之族弟杨陵也,与某邻郡,交契甚厚."孔明曰:"今烦足下入城,说杨陵擒夏侯懋,可乎?"谅曰:"丞相若令某去,可暂退军马,容某入城说之."孔明从其言.崔谅匹马进入南安,与杨陵礼毕,细言其事.陵曰:"我等受魏主大恩,安忍背之?可将计就计而行."懋曰:"当用何计?"杨陵曰:"只推某献城,赚蜀兵入,却就城中杀之."崔谅依计而行,出城见孔明.诸葛亮听了崔谅之语后,令蜀将关兴,张苞随同崔谅一起进入南安城.崔谅恐孔明生疑,因此应允.时值黄昏,关兴,张苞随崔谅来到南安城下.谅先射一号箭上城,箭上带着密书,细言其事.杨陵将书见了夏侯懋.懋曰:"既然诸葛亮中计,可教刀斧手百余人,伏于府中.如二将随崔太守到府下马,闭门斩之,却于城上举火,赚诸葛亮入城.伏兵齐出,亮可擒矣."安排已毕,杨陵下令大开城门,自己在城边迎接.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蜀兵四面齐入.夏侯懋措手不及,开南门并力杀出.正遇蜀将王平,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懋于马上,余皆杀死.孔明入南安,招谕军民,秋毫无犯.


         有道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但从这里我们看到,此话也并不确切,更不绝对.夏侯懋,杨陵,崔谅这三个臭皮匠合起来,还是三个臭皮匠.诸葛亮仍是诸葛亮!面对崔谅带来的诸葛亮要其投降的信息,杨太守决定将计就计,使出了"关门捉贼"之计以破蜀军.先让崔太守去诸葛大丞相那里诈降,充当诱饵,吸引蜀军进入南安城内魏军的包围圈里,准备关起门来聚而歼之.但他与崔太守,夏侯驸马都没料到的是,其实他们自己才中了别人的将计就计.自以为得计的杨,崔,夏侯三个臭皮匠,到头来反成了他人盘子里的菜.本来企图关门捉别人的,结果自己却成了别人关起门来要捉的"贼"!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三个臭皮匠低估了自己的对手,盲目地高估了自己才智的缘故.要知道诸葛孔明压根就没有信任过崔谅,他之所以厚待崔太守,十分通融地放其去南安做说降工作.只是为了造成对方的错觉,误认为自己对他们已经完全信任了,从而诱使杨,崔,夏侯三个臭皮匠自以为是,主动地跳入到孔明为他们挖好的陷阱里来.尽管诸葛亮在事后对他如何确定崔谅是诈降以"...吾见来情,足知其诈,复使二将同去,以稳其心.此人若有真心,必然阻当;彼忻然同去者,恐吾疑也....."(第92回)来作为解释,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过是诸葛大丞相在敷衍部下而已.一个真心投降的人,要让新主子相信自己的诚意,那么主动要求新主子派一个人在旁监视自己,是最能获得新主子信任的办法.如果崔谅极力阻拦蜀将与自己一同进入南安城,反而更能引起诸葛亮的怀疑和杀心了.说穿了,孔明压根就没有相信过崔谅:"吾已知此人无降心,故意使入城".换句话说,无论崔太守,杨太守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都不过是诸葛亮手里的棋子,事成与否,二人都免不了一死.所不同的是杀他们的理由是依诸葛孔明自己而定的.杨陵妄图以崔谅的诈降,引诱蜀军进入自己精心布置的伏击圈内,关起门来捉掉蜀将,进而再哄骗诸葛大丞相也掉入圈套,捉住这个魏国最仇视的"大贼",一劳永逸地解决掉所有问题的计划,被比他们更高明的对手给无情地击得粉碎,杨陵,崔谅,夏侯懋这三个异想天开的臭皮匠为此输得是一败涂地,干干净净!杨陵的"关门捉贼"之计可称得上三国里同类计中最自作聪明的.


        关计四:第108回,诸葛恪独断专行,引起了吴主孙亮的不满.恪又令心腹张约朱恩掌御林军,夺了孙峻的位置,这又激怒了孙峻.太常卿滕胤,素与诸葛恪有隙,乃乘间说峻图恪.二人入见吴主亮,密奏其事.亮曰:"朕见此人,亦甚恐怖,常欲除之,未得其便.今卿等果有忠义,可密图之."胤曰:"陛下可设席召恪,暗伏武士于壁衣中,掷杯为号,就席间杀之,以绝后患."亮从之.至期,宣诸葛恪赴宴.酒至半酣,亮托事先起.孙峻下殿,脱了长袍,着短衣,内披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曰:"天子有诏诛逆贼!"诸葛恪大惊,掷杯于地,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张约亦被伏兵所杀.孙峻令武士收恪家眷,将恪全家老幼,俱缚至市曹斩首.时吴建兴二年冬十月也.


        其实"关门捉贼"之计不仅应用在军事方面,在政治上也有它大显身手之处.吴大帝孙权死后,深得其喜爱,自幼有"神童"之称的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当上了吴国太傅,成为了顾命大臣,开始了他独当一面的政治生涯.但少年就以聪慧过人著名的诸葛太傅应了一句话:"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新城一仗,从小善于骗人的诸葛恪却被魏将张特给骗得晕头转向,使得煮熟的鸭子愣是给飞走了.不仅如此,他还极其羞辱地被张骗子一箭射破了额头,丢了大脸.最后不得不撤军而回,在回去的路上又被随后追击的魏军打得大败而逃.诸葛太傅第一次领兵打仗就落得如此灰头土脸的下场,其往日的声誉是一落千丈.可是诸葛恪并没有急流勇退,反而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形象,对所有可能是讥讽自己的人疯狂打压,甚至不惜以死亡来进行压制.他的独断专行引起了包括吴主孙亮在内不少吴国君臣的仇视.诸葛恪也对此有所警觉,他立刻将保卫皇宫的御林军首领换成自己的亲信,以防不测.为了除掉他,太常卿滕胤为吴主孙亮献上了一条"关门捉贼"之计,以皇帝出面设宴招待为名,诱骗诸葛恪进入完全在对方掌控的皇宫内,关起门来捉拿诸葛恪这个已成为孙亮君臣们眼中钉,肉中刺的"逆贼",具体则由原御林军总指挥孙峻来执行.尽管诸葛恪事先得到了心腹张约的警告,但在腾胤那:"朝廷为太傅军回,不曾面叙,故特设宴相召,兼议大事.太傅虽感微恙,还当勉强一行."正大光明理由的指责下,只得来到宫中为他预先挖好的陷阱内,坐以待毙.最后,孙峻在等到吴主孙亮借故离开了是非之地后,立即动起手来,顺利地砍下了诸葛恪及其亲信张约的脑袋.滕太常卿的"关门捉贼"的计划是大获成功,而传奇小子诸葛恪不仅丢掉了自己的生命,还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这也是吴国第一个惨遭灭门之祸的重要大臣的家族.以领导关心,爱护和信任的名义,把"贼"诱骗进门,然后除掉.滕胤的"关门捉贼"之计应该算是三国中同类计中最为虚伪的.


        关计五:第113回,诸葛恪死后,孙峻独揽吴国军政大事.峻死后,其从弟孙綝把持朝政,废吴主亮,另立孙休为吴帝.孙休恐其内变,阳示恩宠,内实防之.綝骄横愈甚.将军魏邈,武卫士施朔,密请孙休诛綝.休召左将军张布计议.布曰:"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休召奉入内,密告其事.奉奏曰:"陛下无忧.臣有一计,为国除害."休问何计.奉告曰:"来朝腊日,只推大会群臣,召綝赴席,臣自有调遣."休大喜.奉同魏邈施朔掌外事,张布为内应.是夜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老树连根拔起.天明风定,使者奉旨请綝入宫赴会.綝家人以非吉兆止之,綝曰:"吾兄弟共典禁兵,谁敢近身?倘有变动,于府中举火为号."嘱迄,升车出内.吴主孙休忙下御座迎之,请綝高坐.酒行数巡,众惊曰:"宫外望有火起."綝便欲起身.左将军张布拔剑在手,引武士三十余人,抢上殿来,口中厉声而言曰:"有诏擒反贼孙綝!"綝急欲走时,早被武士擒下.綝叩头奏曰:"愿徙交州归田里."休叱曰:"尔何不徙滕胤,吕据,王惇耶?"命推下斩之.从者皆不敢动.布请孙休升五凤楼.丁奉,魏邈,施朔等,擒孙綝兄弟至.休命尽斩于市.宗党死者数百人,灭其三族,命军士掘开孙峻坟墓,戮其尸首.将被害者诸葛恪,腾胤,吕据,王惇等家,重建坟墓,以表其忠.其牵累远流者,皆赦还乡里.丁奉等重加封赏.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诸葛恪死后,吴国的军政大权落入到了孙峻手中.孙峻病亡后,从弟孙綝接替了他的职位,控制了吴国的朝政,其为人甚至比诸葛恪还要专横霸道.吴主孙亮因不能主张,气不过,打算除掉孙綝.却由于机密被泄漏,反被孙綝先下手一步赶下了台,另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吴主.孙休表面上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对待孙綝,实际上处处防着他.当然,防备只是暂时的,要想从根本消除掉自己的威胁,彻底除掉孙綝及其同党才是最可靠的办法.老将丁奉立即为吴主孙休献上了这条"关门捉贼"之计.此计从表面上来看,几乎与滕胤,孙峻斩杀诸葛恪时使用的"关门捉贼"之计如出一辙.都是以邀请对方赴宴的名义,诱使"反贼"进入自己的圈套内,然后关起门来痛痛快快地捉"贼".稍有不同的是,滕太常卿的"关门捉贼"之计是以皇帝单独邀请的名义,诱"贼"进入坑中而除之;丁老将军则是以集体聚会的名义,骗"贼"来自投罗网.与滕胤的"关门捉贼"之计相比,丁奉的"关门捉贼"之计更能让"贼"掉以轻心,丧失警惕,从而乖乖地成为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虽然孙綝也留了一手,通知家人如遇不测,以放火为号作为紧急报警的信号,但在丁将军周密的部署下,一切都是徒劳.要说姜还是老的辣,丁奉的"关门捉贼"之计,利用一个公开的场合,隆重的日子,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惯例,把恶贼引诱到笼子里来,然后关上门,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轻而易举地为吴主孙休的政治道路上铲除了一个最可怕的竞争对手.孙綝知道自己完了,赶紧哀求讨饶,希望能逃过一死.但吴主孙休深知斩草不除根的后果,为了自己能高枕无忧,是决不能有妇人之仁的.尽管自己的宝座是孙綝给的,但吴主孙休还是毫不犹豫,大开杀戒,不但杀了孙綝的全家,连孙綝兄弟和同党都不放过,宰了个一干二净.甚至早已死去的孙峻的尸首也被挖了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正法.孙綝家族的遭遇比诸葛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看孙綝,孙峻的下场,再看看诸葛恪的悲剧,正应了二个字:"报应"!丁奉的"关门捉贼"之计可以说是三国同类计中最异曲同工的.


        俗语有:"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关门捉贼之计的意思与这二个俗语的含义极其相似.那么三国里各位军事家,政治家争相处心积虑,甚至大费周章地行使此计的目的何在呢?答案很简单,无非是为了防止敌人逃脱我方的围剿后,发动反扑罢了.把敌手放到对自己最安全,最能掌握局势的地带来歼灭,才是最稳妥的方法.尤其这个对手比自己更为强大,那么在自己的地盘上,关起门来除掉劲敌,无疑是最聪明的选择.这样做既切断了敌方与部下与同党的联系,免得因被救而逃脱,从而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又确保了我方能集中优势力量全歼敌人,以赢得战略和战术上的胜利.三国中的这五条"关门捉贼"之计,四胜一负,成功率达80%,战果辉煌.这与施计者能正确估计敌情,小心谨慎地运用谋略来制胜敌手密不可分.对于有关如何使用"关门捉贼"这条妙计一事,三国这本书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23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citichmcyu 金币 +16 原创内容 2016-02-1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yyfyyf

UID: 500556

精华: 17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9095
金币
401
道行
2002
原创
434
奖券
655
斑龄
0
道券
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4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30
最后登录: 2024-06-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3-04
希望看到瓮中捉鳖。
2条评分金币+2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22-09-13
zhdf 金币 +1 - 2022-08-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8-06
回 yyfyyf 的帖子
yyfyyf:希望看到瓮中捉鳖。 (2016-03-04 11:41) 

关门捉贼与瓮中捉鳖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2022-08-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