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12阅读
  • 2回复

[三国演义]三国三十六计之远交近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2-17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8-14) —
       <<三十六计>>中的第23计名叫"远交近攻",是"混战计"系列里的第5计.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意思是说,对付远方的敌人采取交朋友的方式来稳住他们,使其保持中立;对付身边的敌人采用进攻的策略,能夺取多少利益就夺取多少利益.尽量争取己方的利益最大化.这是范雎的一段政治名言,也是秦国在以后之所以打败战国其他六雄,统一全国的战略大纲.范雎也因此成为秦国的名相,并被载入史册.如今,"远交近攻"这一经典的具有外交,军事,政治等方面积极意义的谋略手段,仍受到重视和应用.远交近攻,主要就是分化瓦解敌方的联盟关系,然后各个击破.当我方因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顺利实现军事上的战略目标时,就应该先去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争取他们的同情或中立后,再去攻打就近的敌人.决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己方的敌人.这样做,即使成功了,也不容易守住胜利的果实.如战国初期,乐羊子奉魏文侯之命领兵伐中山国,虽然成功地打下了中山国,由于中间隔着赵国,最后中山国仍旧被赵国所得.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是这个道理."远交近攻"之计,多运用在外交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这样做一方面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又可柿子拣软的欺,用武力消灭离自己最近的弱敌.等附近的小敌都不存在了,再去进攻那些昔日"远交"而如今又成为"近敌"的新的攻击对象.说穿了,"远交"就是为了"近攻",是一种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手段.在三国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


        远计一:第23回,袁绍带领大军正式与曹操开战.曹操派遣刘晔至襄城,来见张绣,说曹公招安之事.正议间,忽报袁绍有使至.绣命入.使者呈上书信.绣览之,亦是招安之意.张绣谋士贾诩问来使曰:"近日兴兵破曹操,胜负如何?"使曰:"隆冬霜月,权且罢兵.今以将军与荆州刘表俱有国士风,故来相请耳."诩大笑曰:"汝可便回见本初,道汝兄弟尚不能相容,何能容天下国士乎!"当面扯碎书,叱退来使;曹操遣弥衡至荆州招安刘表,袁绍亦遣使至.刘表问众谋士曰:"袁本初又遣使来,曹孟德又差弥衡在此,当从何便?"从事中郎将韩嵩进曰:"今两雄相持,将军若有为,乘此破敌可也.如其不然,将择其善者而从之.今曹操善能用兵,贤俊多归,其势必先取袁绍,然后移兵江东,恐将军不能御;莫若举荆州以附操,操必重待将军矣."表曰:"汝且去许都,观其动静,再作商议."嵩辞表,到许都见操;第28回,袁绍谋士郭图语绍曰:"刘表虽据荆州,不足为强.江东孙伯符威镇三江,地连六郡,谋臣武士极多,可使人结之,共攻曹操."绍从其言,即修书遣陈震为使,来会孙策.却未料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接替了他的位置.曹操在张纮的劝说下,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孙权大喜,拒绝了袁绍.陈震回见袁绍,具说:"孙策已亡,孙权继立.曹操封之为将军,结为外应矣."袁绍大怒.


         袁绍和曹操终于公开撕破脸了,在谋士郭图,审配,许攸,荀湛等人的支持和鼓动下,三国初期实力最大的军阀,有着"四世三公"显赫背景的袁本初终于下定决心,与曹孟德正式决裂,兵戎相见.在采取对曹阿瞒作军事上近距离进攻的同时,他又派遣使者四出游说,向远在自己天边,却近在曹操咫尺的周围其他各路小军阀结交,希望能与他们结成联盟,让这些诸侯在曹操的侧后方实施攻击,使曹公首尾不能兼顾,以助自己的一臂之力.与此同时,曹操也意识到了这个威胁,主动派出使者也去游说那些可能会对自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地方实力派,能争取他们归附到自己身边来最好,不成功,至少也让小诸侯们保持中立,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张绣,刘表,孙策就是三个曹袁二大集团争抢的香饽饽.虽然曹操对袁绍的个人能力十分鄙视,谓其:"好谋而无断,非为英雄".但实际上老袁也并非是一个饭桶.他也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在与曹孟德展开决战的同时,袁绍听取了部下的建议,毫不迟疑地使用了"远交近攻"之计来拉拢这三股地方实力人物,而且他对这三人投入自己的怀抱是信心满满.张绣与曹操有杀子,杀侄,杀将,杀情人的血海深仇,是仇恨最深的一个;刘表是张绣的盟友,与曹操也打过仗,再加上袁大将军讨伐曹孟德又打着是"讨汉贼以扶王室"的旗号,作为汉王室成员的刘表哪有自家人反对自家人的道理;小霸王孙策因向曹操求获大司马一职没被批准,对曹大丞相是怀恨在心,早就有跟老曹翻脸的意思.所以,袁绍认为自己的"远交近攻"之计肯定能获得成功.可结果却让他大跌了眼镜,曹操打赢了这场外交仗!我认为,造成袁绍在这场外交争夺战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他个人政治能力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而导致了他因在政治上的判断失误打输了在外交上的“远交近攻”之仗.张绣之所以拒绝与袁绍结盟,转投曹操,首先在于小张毕生都唯命是从的主心骨,军师贾诩对袁本初在为人方面的正确分析:"汝兄弟尚不能相容,安能容天下国士乎?"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反目为仇的事是人人皆知.自家兄弟都不团结,还能对外人好吗?其次,老谋深算的贾师爷更为小主人张绣点明了为何我们投靠曹操更能获利的现实原因:"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贾诩不愧是三国里的超级谋士,他为张绣在投向谁更能争取到己方利益最大化这个问题的分析上都是极其深刻和透彻的.一,曹操是名义上的朝廷二号人物,实际上国家的统治者.袁绍是地方军阀,他给我们的职位和待遇只能是非常低级别的地方官员,而曹操给我们的是国家正式公务员,干部的待遇,在名义上就比袁绍所能给的在称呼上要好听多了;二,袁绍实力雄厚,我们的这点人马对他来说等于是杯水车薪,根本就不会得到重视.而在实力弱小的曹操眼里,多一支武装,就多一份力量,也就自然而然会受到曹操的重视;三,曹操目前正处于下风,他急于要树立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样子给外人看,以吸引其他人前去投奔他,好扩充壮大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去,等于在给他作广告,不但不会追究过去的恩怨,相反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待遇呢!贾诩的意思很清楚,既然一样是卖,谁出的价高就跟谁走.曹操出的价肯定比袁绍高,我们就跟了他吧.事实果如老贾所料,张绣改投曹操后,不仅没有受到报复,反而得到了优待和礼遇.最不可能与曹孟德结盟的人却与仇人握手言和了,袁绍第一个"远交"的对象就这样失去了;至于刘表,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骑墙态度,也让袁绍出乎意料之外,刘表根本就没有为自己的家族和血统进行战斗的打算.袁绍的第二个"远交"对象由于他自己剃头挑子一头热也失去了;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孙策,这个袁绍第三个要"远交"的对象的意外死亡,宣告了袁公的"远交近攻"之计彻底的破产.同时也预示了袁绍的命运已开始朝下坡路方向走了.袁绍的远交近攻之计堪称是三国同类计中最不成功的.


         远计二:第75回,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曹操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主簿蒋济曰:"仲达之言是也.今可即发使往江东,不必迁都动众."操依允,遂不迁都.一面遣使致书东吴,一面令徐晃挂帅,前往樊城救援.


         西方外交界有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在三国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孙权与刘备在赤壁大战中结为盟友,但由于荆州的归属权问题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刘备的得力大将关羽水淹七军,兵围樊城.直接威胁到曹操集团的心脏---许都.出于对关云长个人能力的了解,曹大丞相感到了害怕,准备迁都以躲避来自关公的威胁.司马懿阻止了他,并为其正确地分析了敌人的心理:"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盟友的胜利,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关羽的大胜,也让孙仲谋想要讨回荆州的愿望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而荆州的重要性对于曹孙刘三方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司马仲达不失时机的抛出了一招"远交近攻"之计.利用孙刘二家因荆州的主权问题结下的梁子,先"远交",开给孙权一张空头支票,唆使东吴出兵,偷袭昔日盟军的背后,以解己方之围.随后"近攻",派遣大将徐晃带领一支部队赶往樊城解围.外交,军事,双管齐下,以挽救曹操集团在军事及政治上所面临的困境.正因为司马懿对敌方的态势是洞若观火,他敏锐地发现了孙刘联盟在表面平和下所暗藏的汹涌对撞,及时的向曹大丞相献上了这招"远交近攻"之计,顷刻之间,就将曹操集团危颓的局势扭转了过来.司马仲达深信,在荆州这块大肥肉的诱惑下,孙权是一定会与曹操联合的.果不其然,孙仲谋在宁愿背弃盟约,也要得到荆州的心理驱使下,选择了与敌人进行了合作.司马懿的"远交近攻"之计成功了.这次的成功,也让司马仲达的过人才能终于得到了发挥的机会.司马懿的"远交近攻"之计可谓是三国里同类计中最优秀的.


         远计三:第85回,魏主曹丕得知刘备病亡的消息后,欲兴兵伐蜀,问计于司马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可修书一封,差使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以击西川之南;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然后令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丕大喜,从之.


         司马懿在老奸巨猾的程度上不亚于曹操,从他为曹丕献的五路伐蜀之计上来看,老辣狡狠,思虑周密.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要致对方于死地.东南西北,只要有能利用的地方,全部利用起来.就算某一环节为对手所击破,也可以确保其它环节不会由此受到影响.这就是司马仲达在制订军事计划时与众不同之处.他还是和过去一样,先通过外交途径,利用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利益与敌人的敌人进行"远交",让他们加入到魏国的阵营里来.西方的名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早在三国时期就被司马懿给采用了.五路大军人多势众,以蜀国一己之力,要同时抗衡五路大军的进攻,谈何容易.何况蜀军自彝陵惨败后,元气大伤.刘备又去世了,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一下子从各个方向来了五路前来攻打蜀国的大军,足以让残存下来的蜀军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到最后只能是手忙脚乱,手足无措,首尾不能兼顾,为魏国所消灭.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司马仲达的五路平蜀计划尽管狠毒精明,但在老对手诸葛亮的鹅毛扇下轻轻地一挥,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孔明的对策是,根据各路对手的情况,分派合适的文臣武将去对付.他命令素让羌人敬畏的蜀将马超去对付羌王;命令蜀将魏延利用蛮王孟获惟凭勇力,其心多疑的特点,用疑兵之计吓退蛮兵;命令蜀将李严利用和孟达是生死之交的关系,说服孟达以生病作为借口,出工不出力;调遣蜀将赵云防守阳平关,利用当地地形易守难攻的特点,只守不战,逼迫魏将曹真撤军;最后,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成功地说服了孙权重新与蜀汉结盟,大家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曹魏集团.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对手不同的情况,针锋相对调整作战计划和外交方向,孔明可谓是三国里政治高手中的高手.从容不迫,有条有理,按部就班就把火烧眉毛的大事轻轻地就给扇灭了.难怪司马仲达屡次对于诸葛孔明的才干不得不承认"吾不如也!"司马懿的"远交近攻"可称得上是三国同类计中规模最为庞大的.


          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发生在国家最高领导层关于在政治与外交上所采取的战略思想."远交"通俗地讲就是现在常说的胡萝卜政策,而"近攻"则就是它的姊妹大棒政策.二者加起来的意思,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无论是一支军队的统帅还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与外敌发生战争或其它国家产生纠纷的时候,都应避免使己方陷入孤军作战的尴尬局面,有道是"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冤家多一堵墙",再厉害的恶虎还怕群狼嘛!为了确保我方能确得胜利,实施"远交近攻"之计,通过外交手段,向所有可能成为敌方盟军且距离我们较远的有影响力的集团,个人,国家抛出友谊的橄榄枝,并用胡萝卜来分化瓦解这些力量,使它们为自己所用.随后用大棒消灭近距离的敌人.其实,从长远看,所谓的远交,也决不可能是长期和好,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消灭近敌之后,远交之敌也就成了近敌了,新一轮的征伐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就是"远交近攻"带给我们的学习意义.三国里的这三条"远交近攻"之计只成功了一条,说明了该计执行起来难度还是相当大的.究其原因,除了施计者要有高超的审时度势的能力,更要有能看透事物发生在骨髓里变化的本领.在如何熟练运用"远交近攻"之计这方面,三国这本书,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2-08-05 21:27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6
citichmcyu 金币 +16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16-02-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xsanbsryds

UID: 866032

发帖
168
金币
5
道行
1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3(小时)
注册时间: 2010-05-23
最后登录: 2024-05-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8-14
老祖宗外交智慧的结晶
2条评分金币+2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22-08-29
zhdf 金币 +1 - 2022-08-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2-08-14
回 xsanbsryds 的帖子
xsanbsryds:老祖宗外交智慧的结晶 (2022-08-14 10:54) 

外交的确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2022-08-1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