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24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双心疾病”: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881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3-19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6-03-23) —


       目前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其中很多患者都与不良情绪相关或被不良情绪所影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脏病,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属于“双心疾病”的范畴。有一些患者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汗出等症状,但去医院进行多次检查仍然找不到原因,效果寥寥,也有一部分患者本身心脏病不严重,但屡屡因为情绪问题导致急重症的发生........双心病往往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患者对双心病并不了解。

  早在100多年前,医生就猜想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在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证据表明,包括抑郁和焦虑在内的精神心理问题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自2008年起,美国、欧洲及加拿大等国家指出,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进行抑郁筛查,这是数十年来双心医学通过科学论证逐步发展的结果。
  双心医学发展简史
  心身疾病认识深入启动双心医学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刘梅颜教授介绍,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将心身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引起和加重躯体病变的疾病”。其中明确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源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动过缓、功能性期前收缩和心脏神经症等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即目前所指的双心疾病范畴。
  1998年,来自世界各地的38位专家召开了心理-心脏病学现状及共识会议,规范了心理-心脏病学的概念、研究手段及干预治疗等。此后,欧美对心理-心脏病治疗干预进行评估,促进了双心医学的快速发展。
  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双心医学发展
  20世纪70年代,恩格尔(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指出社会发展、环境改变及压力增加会导致慢性疾病发生。这些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将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心理疾患将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时,必须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双心医学无疑是对新医学模式的最好诠释。
  流行病学资料及现状
  抑郁好发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尽管各项研究的样本量及抑郁的评价标准不同,但取得的结果相对一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美国国家健康调查显示,心脏病患者重症抑郁发病率为9.3%,而无躯体疾病者发病率为4.8%;其他慢性疾病的抑郁症发病率为7.9%~17%。研究发现抑郁与慢性疾病往往共存,而这类患者更易寻求急诊的帮助、住院次数较多、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也更长。
  抑郁使心血管疾病预后恶化
  抑郁程度与心脏事件间存在线性关系:抑郁越严重,心脏事件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各研究间样本量、入组标准、选取变量、终点设定、随访时间等诸多不同使结果存在差异,但仍可发现共同的趋势:在患者发生心梗后的1~2年,若合并抑郁会使心脏事件再发风险加倍。
  中国的双心流行病学资料及存在问题
  针对心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国内研究多局限于区域或回顾性分析。另外,中国双心疾病的识别率和治疗率仍较低。研究显示,急性心梗后抑郁的及时诊断率不到10%,而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更少之又少。其原因在于心脏科医生对疾病认识不足,且抑郁与心梗所致的躯体虚弱等症状间存在相似性,难以分辨。
  2005年1月~2月在北京10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专科门诊对连续就诊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260例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在心血管科最常见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2%和4.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8%和47.2%。
  如何应对“双心”患者
  抑郁是高致残、高发病疾病,从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到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刘教授指出,目前迫切需要改变我国双心疾病低识别、低治疗的现状,建议应从筛查入手,建立规范的双心疾病诊疗流程。
  目前证据显示,大约有一半心血管医生认为应该对他们的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但很多抑郁患者由于漏诊而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有很多病例表明抑郁可能在心脏病事件发生前就有,或是发生后持续存在。抑郁会使心脏病预后恶化,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对原有心脏病的治疗依从性差、心脏康复的机会较少、生活质量更差。因此,需要评估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状况,便于合理制定治疗目标。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无论是处于疾病的早期、中期或晚期,均应常规关注情绪及心理,建立简单筛查机制。对共病患者进行及时干预治疗会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对筛查阳性者应考虑该患者现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的可能持续时间、需要采取的治疗方式、如何随访和后续的治疗计划等。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6-03-23 20:41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2
疾风-劲草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6-03-2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