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大学生运动会说到12强赛
不是12强赛已“初定”鸟巢承办中国对叙利亚之战了吗,怎么还“嫁不出去”?
假设已是“铁定”,那之后呢?国足时隔15年第一次打入12强赛,假设2020年国足还能“撞大运”进12强赛,四年办一场12强赛?用句非常难听的话是“守活寡”,别说还有另一种假设——国足需另一个15年打入下次12强赛,那就是“活守寡”。
先别嫌难听。
我曾多次疾呼,把鸟巢定为国足固定主场,除天气太冷外,让鸟巢和国足“结成永久婚姻”。不仅如此,在没有12强赛的年份、季节里,也把鸟巢“嫁给”田径。
此非一女二嫁,让鸟巢那么多年“待嫁闺中”、闲置,才是最大浪费、甚至“犯罪”。
2007年采访北京市高校田径运动会,我曾“畅想”过有朝一日该赛办到鸟巢去。既有张培萌男子100米,纪伟110米栏……高水平比赛,又有清华北大科大电影学院传媒大学……朝气蓬勃的“天之骄子”坐满鸟巢(离北京大学区很近)看台,那将是何等鼓舞人心的场面。美国有场面火爆不亚于NBA的大学篮球(NCAA)联赛决赛,电视直播、万人体育馆爆满,已成美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帜品牌。中国也到有如此大学生比赛的时代了,与鸟巢也是绝配?
但我昨天再身处2016年北京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赛场,与组织者谈及比赛进鸟巢时,却深感“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有些现实障碍就像林黛玉多愁善感、及门当户对的陈腐观念影响婚姻一样,严重阻碍着比赛走进鸟巢、甚至奥体中心那样的“殿堂”。每天租金20万,安保费20万,70所高校几千名运动员参赛,分甲乙丙仨组,需4天完成,仅此两项就160万——直接把人吓跑了。
北京高校运动会系各校轮办,今年由亦庄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承办。学校特地拓宽田径场,新铺塔当跑道、人工草坪,并配套有体育馆、游泳池,“一不小心”成亦庄规模最大的体育中心,对外开放,利用率很高。轮办既确保了比赛条件,又让承办者受惠,费用降到最低(保安基本全学校自己的),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现未来三年承办者皆已确定。
细观之下,只是有点“自己和自己玩”、“小富即安”?没电视直播、没多少广告,只几个教育口媒体,观众主要是参赛队和承办学校。为让闭幕式和比赛场面更好看,学校专门“组织”下午没课学生观赛。而若在鸟巢、奥体中心,组织观众的交通、午餐又需花费不菲。
为什么不换种办赛思路?也许我的想法太脱离现实?
进鸟巢,邀请国家队、或世界明星表演,加大电视、媒体报道力度,扩大影响,吸引赞助商冠名、投广告,吸引“附近”大学生“自愿”、甚至买票观赛,鸟巢降低“承办费”,与组织者分享广告收入……若各校轮办是下里巴人,“吃穿不愁”,是普及,那进鸟巢即阳春白雪,高大上,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唤醒成千上万青少年的田径梦,则是种更好的普及。
进鸟巢需要钱、缺钱,阳春白雪、高大上就只是烧钱、赔钱?为什么不能办成品牌、使之赚钱?是田径不赚钱、大学生田径不赚钱,还是组织者和鸟巢皆在“捧着金饭碗乞讨”?不敢想、不敢干,或画地为牢、自缚手脚,一边被每天40万“吓死”,一边被等着天上掉馅饼“饿死”。
国足这么多年也是被40万“吓”至不敢近鸟巢半步,还是有更敏感、更难突破的禁区让其近在咫尺、却只能与鸟巢苦苦相思?这么多年只在云南、合肥、长沙、武汉、西安……等没中超队的“老少边穷”“扶贫,是缺钱,还是为普及、为提高这些”足球三线城市“的体育场利用率?
国足进鸟巢,40万算个屁?让9万球迷把鸟巢坐满,让国歌响彻云霄,让国足与球迷共同谱写壮丽的历史诗篇。赢则气贯长虹,输也昂起头、不堕其志。欢呼声飞出鸟巢穹顶,或全场鸦雀无声,都会载入史册。
别只办一场12强赛对叙利亚完事(据最新消息说,鸟巢已落选12强赛主场申办),别让鸟巢成寂寞成疾、郁郁至死都没嫁出去的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