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03阅读
  • 5回复

[三国]三国史上堪比诸葛亮的曹操手下四大历史能人 [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梦幻123

UID: 438342

精华: 1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6141
金币
18509
道行
1892
原创
37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5-15
最后登录: 2019-12-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26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02-23) —

  因为一本三国演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成了军师、谋士的象征性人物,但无所不能的诸葛亮加上武功超强的张、关、赵、马、黄等猛将为何最终没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呢?而是让天天上当受骗,满地逃跑的曹操占了先机,最终由他所创建的军团实现了一统中国的大业(曹魏是灭了,但那只是政变,实际上最终三国还是曹魏的军队笑到了最后)。其实在曹操的阵营,在他的智囊团中,也不乏诸葛亮式的人物,今天我们说的荀彧荀攸郭嘉贾诩这四大谋士。他们辅佐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殊勋,既替曹氏奠定了基业,他们的功绩也许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

  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谋士,出色的才华是必不可少的。郭嘉的才华远远高于其他谋士之上。《三国演义》为了重点刻画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不惜淡化三国时期的其他重要智囊。郭嘉就是被严重淡化的人物之一。在《三国志》本传中郭嘉刚刚见到曹操时的那段对话,帮曹操确定了统一天下的方向,而且具有十足的可操作性,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实在高明得多。而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删掉了大量关于郭嘉的过人才智的内容,但仍然不能抹杀他平定辽东的功劳。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趁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一回,夏侯惇希望出兵辽东,曹操却预料到公孙康会杀掉袁氏兄弟。大家都不肯相信,但事实果然如此。于是曹操拿出了郭嘉的遗策,大家看了只有“踊跃称善”。也足以见得郭嘉的才智高于一般的谋士。

  其次,郭嘉比起其他的谋士更具有远见。张飞惹怒了吕布,刘备只好投靠曹操。在是否要杀刘备的问题上,荀彧、程昱等都一直认为刘备是英雄,不可以留在世上。只有郭嘉认为现在正应该是收买英雄的时候,刘备困穷来投,如果杀掉他便会让天下英雄寒心。郭嘉说:“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正与曹操的心意相同。所以次日曹操表荐刘备领豫州牧。这种总揽英雄的远见连荀彧和程昱都无法达到,由此更见出郭嘉对于曹操的珍贵。
但对于一个谋士来说,他的智慧越高,远见越远,便越容易受到猜疑。春秋时期的文种、汉朝的萧何、明代的刘伯温都是如此。曹操的猜忌之心不在勾践、刘邦、朱元璋之下,但他对郭嘉却有十足的信任,这是因为——
  其三,郭嘉对于曹操有足够的忠诚。在征讨辽东的过程中,曹操有回军之心,于是向郭嘉询问。郭嘉这是已经因为不伏水土而卧病车上。但他还是向曹操提议兵贵神速,应该继续前进。

  《三国志》裴注里还引了一个更为感人的故事:郭嘉体弱多病,而南方又有瘟疫,如果郭嘉到了南方一定不能生还。但曹操跟他讨论的时候,他却始终劝曹操先攻打荆州。所以曹操后来跟荀彧的书信中写道:“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一个人舍命而为领袖打天下,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大的忠诚呢?
  忠诚不等于愚忠,更不是谄媚,如果仅仅是谄媚,那么再高的才华也只能使领导觉得此人不过是一个工具,不会得到领导的尊重。而曹操显然是尊重郭嘉的。因为郭嘉在忠诚之外,还有独立,这个独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独立的人格,一个是独立的思想。
  郭嘉的智谋(确切的是争王霸天下的智谋术)在曹营是出类拔萃,他足智多谋,屡出奇计,替曹操规划灭吕布,破刘备,斗二袁,讨乌恒,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郭嘉多谋善断在帮助曹操平定北方时多有功绩,郭嘉向曹操进言“急攻吕布”。

  “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身为骁勇善战一代名将,却在郭嘉言下被当作北征袁绍路上忙里偷闲顺手搞定的小角色,事实也证明,曹操“征吕布,三战破之”。英雄人物驰骋风云的外表之下究竟有几斤几两,都逃不过郭嘉明澈的双眼。就连陈寿也在《三国志。郭嘉传》中也大拍马屁,美言曰:“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赤壁若有郭嘉,怎使曹公至此耶?曹操对他的病故也是异常的悲痛:“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十一年间两封侯,遗计定辽鬼神愁。运筹帷幄决千里,江山已定尚温酒。
  所以郭嘉:有智谋,会忠诚,能独立,很贴心。这样的谋士不信任,曹操又该信任谁呢?

  曹操除了司马懿,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谋士,是曹操心目中的“张良”,那就是荀彧。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首席谋士,是帮助刘邦打下江山的一位大功臣!最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汉高祖碰到疑惑时帮助他,从而有了汉朝。
  官渡之战时,曹操因为粮草不足而想退兵,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直接下命令,而是想把责任推到荀彧一人的肩上:写了封征求意见的信,要是其他谋士,肯定劝曹操退兵,这正合了曹操的心机;可荀彧呢?他早就猜出曹操的心机,所以,便极力劝曹操进兵,不能退兵,这样,又把事情推还给了曹操!
  结果,曹操觉得很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进攻!在这之后,曹操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把他深藏不露的本领拿了出来,重用贤良,远离小人,使用了种种计谋,终于把袁绍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七万士兵把袁绍的四十万打得元气大伤,害得袁绍气不过,吐血而死!

  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每每出征荀彧留守后方,“常居中持重”。经常与曹操纵论时局,制定战略,起谋善计,无不言中,使得曹操的事业迅速发展。公元196年荀彧建议曹操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一着高棋。从此,曹操在政治上居高临下,天下无敌。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处于僵持状态。曹军缺乏粮食,使得曹操失去了信心,打算退军。多亏荀彧指出:“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还指出正是“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深然其计,奇袭乌巢袁军屯粮,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荀彧从公元191年到213年,前后23年在曹操营垒中出谋划策,主持防务,举荐贤才,所立功勋,卓越无比。曹操曾高度评价荀或的功劳,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又说:“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可见他对荀彧的肯定。
  三国演义中,将荀攸提前出场,说是和荀彧一起加入曹营。其实不然,荀攸和郭嘉都是196年加入曹营的,也就是迎献帝迁许都之后的事情。

  曹操称荀攸为“非常人也”。曹操出征,荀攸为扈从军师,不离左右。曹操东征吕布,围下邳不克,孟德欲返,攸与之言: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破也。(不久擒吕布于白门楼)。白马之战,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袁绍引兵至黎阳,曹操欲北救刘延,荀攸日:“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至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廖廖数语,断送了颜良性命)荀攸连出奇计,荐徐晃截击袁绍粮饷,烧其辎重;与贾诩两人向曹操画计袭乌巢,大破袁绍军。曹操在官渡赢得胜利,荀攸为前线第一谋主。

  曹操称赞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视荀攸为社稷之臣也。
  贾诩可称三国第一谋士。这是从两层意义上讲的,一是其所谋之奇之准,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二是因为他是最典型意义上的谋士,不像诸葛亮身担丞相之职,重在治国安邦,也不像周瑜承荷将帅之任,长于领兵作战。贾诩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表面上是献计,实际上却往往收到替将军作主的效果。 如果我们认可曹操是千古一枭雄的话,在三国时代,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让曹操本人都佩服的人,就是贾诩了。

  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贾诩是在官渡之战前夕才纳入曹营的,大战开始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曹操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

  贾诩最出名的就是用离间计把马超和韩遂的十万多西凉联军秋风扫落叶是的扫回老家去了,仅次一计就奠定的他在曹营的地位了,以至于连曹操选继承人都要问问自己,贾诩只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我们是无法简单地用道德的眼光来评价贾诩这个奇人的。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不追求权势,但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沧桑沉浮;他把施展才华看作一种乐趣,笑盈盈地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你可以说他无情,但在那个时代,当太多的有情只是虚伪的面具,贾诩有理由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和唯美主义的游戏者。


  一句话就把太子的位置给了曹丕,曹丕马上报答了他,贾诩的下场也是最好的。位列三公。(来源于网络)

[ 此帖被梦幻123在2016-05-26 15:4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20
hanron951119 金币 +20 优秀文章 2016-06-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hhshiwo

UID: 66734

精华: 2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60119
金币
61079
道行
5020
原创
186
奖券
1545
斑龄
0
道券
71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2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6-14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5-26
郭嘉不死,曹操可以提早称霸,可惜官渡之战之后死了,荀彧也是一个不错的谋士,治国能才,最后也是死在了一个空的锦盒上,可以说是死在自己的思想上
1条评分金币+3
hanron951119 金币 +3 鼓励讨论 2016-06-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66679046

UID: 975396

发帖
328
金币
140
道行
203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06
最后登录: 2024-06-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5-27
陈寿拍郭嘉马屁,拍得啪啪响。陈寿真是一个不好玩的史家。怪不得三国志被后人批评。
1条评分金币+2
hanron951119 金币 +2 鼓励一下 2016-06-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UID: 126122


发帖
1895
金币
784
道行
503
原创
7
奖券
273
斑龄
0
道券
7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96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1-01
最后登录: 2024-06-05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5-28
贾诩与另外三人不同,他是半路出家,跟张绣投降过来的,另外三人则是曹操起家的老底子,好比这三个是彭德怀、朱德和林彪,那一个是傅作义,虽然级别差不多,可是,在领导层中的实际地位相差很悬殊。这也就决定了贾诩不可能像郭嘉或荀彧那样力排众议,在关键时刻帮曹操拍板子作出关键性决断。
以赤壁之战为例,贾诩曾劝曹操不宜同孙权决战。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可见,贾诩在大战略上还是很有远见的,不过,曹操经常不听他的。郭嘉谏曹操不征辽东,曹操听从了,这让郭嘉在死后名气大振。贾诩谏曹操不征江东,曹操不听,贾诩的名声也就没有得到提升。而且,到了后期,曹操也是官生脾气长,变得很独断,不爱听谋士们的建议。即使郭嘉活着,赤壁之战也未必就能赢。
所以,郭嘉是曹操早期谋士,他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荀彧荀攸早期表现不错,后期对曹操的影响力不足,表现就不充分了。贾诩是后期谋士,注定不能像郭嘉那么耀眼。
但是,从个人能力上说,贾诩比郭嘉应该是毫不逊色的,这个家伙可以称得上算无遗策了,可能是三国时期唯一的从未失算的超级谋士。
1条评分金币+5
hanron951119 金币 +5 鼓励讨论 2016-06-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liusq

UID: 283231

发帖
721
金币
52
道行
596
原创
82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1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98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8-26
最后登录: 2024-04-1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6-01
看各位高手评论。在下学习了。谢谢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20-02-2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7228
金币
-48
道行
4275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6-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0-02-2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3
zhdf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20-02-25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