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02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心绞痛真要命!心血管大咖指点五个保命绝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968
金币
104982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31
— 本帖被 疾风-劲草 执行加亮操作(2016-05-31) —

       心绞痛、心肌梗死,这些名称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家人或朋友遭遇这类情况时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却是大多数人的盲区。

  哪种疼痛是心绞痛发作?心绞痛发作后应该服哪些药物?到底是不是需要叫救护车……这些问题背后不同的应对方式,每一步都影响着患者生还的几率。
  据《201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即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心血管病,全国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也是中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同时,我国心肌梗死患病人数约250万,每年新发至少50万例,其死亡率近十年来几乎翻了一倍。而同期的美国,这一趋势是逐步下降的。
  为什么中国的患者救治的结果与美国呈现相反的走势?又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1.就诊延迟当心误区讨命
  据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和出院信息系统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占总死亡的72.28%。其原因可归结为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错误判断、缺少相关的救护常识等。
  意识问题将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醒高危人群和有家族病史人群多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的知识,定期体检,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于不适的感受宁可错拉警报,不可拿生命冒险。
  2.呼叫急救医疗体系为生命加个保险
  据中国STEMI PCI项目统计,中国有49%的患者在出现疑似症状后选择自行就诊,通过急救医疗系统转运的仅占1/4。这与国外相去甚远。除了大众对急救医疗转运系统了解有限外,系统本身的能力也影响了大众的选择。
  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有一些数字足以衡量服务能力。以发达国家为例,城区急救站站间距离为1-5公里,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可达60公里/小时,平均转运时间为4-10分钟;而在北京城区急救站站间距离为4-7公里,车辆平均行驶速度30公里/小时,平均转运时间需要18分钟。差距确实是有的。当然,在急救过程中,首诊医院与最终救治医院的偏差也影响了救治的效率。北京市近1/3患者首诊医院并非最终得到救治的医院。
  对此提醒患者,在遇到急救问题时,尽量快速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有效沟通相关信息,为救治争取时间。有专业人士协助转运,等于是为生命加了个保险。
  3.再灌注要趁早恢复健康有希望
  再灌注是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手段。有数据显示,在2001到2011年的10年间,我国心肌梗死的住院人数翻了5倍,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率仅占5成。事实上,在欧洲发达国家,全社会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率都在80%以上,心肌梗死院内再灌注治疗率甚至达到100%。
  早期选择再灌注治疗将为患者的康复赢得重要的时间和机会,一定要重视。
  4.院内再灌注治疗时间不达标现象普遍生命经不起等待
  很多疾病都有抢救的黄金时间,心肌梗死也不例外。但是目前,仅有7%的溶栓患者达到入院到溶栓开始时间(D2N)≤30分钟,仅有22%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达到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2B)≤90分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时间严重影响了这个操作的进行,但其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每一秒重复的沟通消耗的时间,都于疾病的救治无益。
  5.胸痛中心新尝试用机制为生命护航
  目前,欧洲有5成以上的PCI中心提供24/7急诊PCI服务,这在我国很多医疗机构还不能实现。聂医生认为这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战略布局。
  1981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张胸痛中心,目前,美国全境有5000多个胸痛中心,形成了20个区域协同网络,这一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心肌梗死救治的效率。
[ 此帖被疾风-劲草在2016-05-31 15:5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2
疾风-劲草 金币 +12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6-05-3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