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75阅读
  • 0回复

[讨论]“法院来电”一律挂断? 法官支招辨真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红狐

UID: 467691

 

发帖
7563
金币
5038
道行
800
原创
26
奖券
37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标志2008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24
最后登录: 2024-06-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9-05
— 本帖被 gtx480 执行加亮操作(2016-09-09) —
近一段时间,电信诈骗成为舆论谴责焦点。与此同时,媒体也在介绍各种防骗方法,其中就提到一点“接到电话,只要一谈到钱、一谈到是法院,一律挂掉”。客观上,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起到一些效果,但法院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确实会用电话与民众联系,如果接听者一律挂掉,也会对法院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海淀法院提醒称,防范电信诈骗需要理性地分辨法院来电的真伪。

  据海淀法院介绍,平时工作中,法官等法院人员是会用电话与当事人联系的,且在电话中可能会谈及金钱问题,甚至可能也会要求接听者向法院账户汇款。典型的情况便是法院执行员给被执行人打电话,督促被执行人交纳所拖欠的债务,如果被执行人不便到法院交钱,也可采用汇款的方式履行义务。

  而骗子正是利用了法院工作的特点,来冒充法官等进行诈骗。不过即使骗子巧舌如簧,也肯定存在很多破绽。因此法院提醒市民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防骗诀窍

  如何三招分辨电话骗局

  第一,法官可能会要求接听者汇款,但不会指导接听者通过ATM机、网银、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进行具体操作。

  第二,法官可能会在电话中核实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但不会要求接听者提供验证码短信,网上交易验证码等信息。

  第三,法官在电话中向当事人提出具体行为要求的,会告知当事人前来领取相应的法律文书或者由法院向当事人送达文书。

  怎样一句话戳破谎言

  海淀法院建议市民,以是否能够当面见到法官、当面核实证件和法律文书为标准来进行判断。因为,骗子是不想、不敢、不能让接听者和自己见面的,而法官就不是这样。如果在电话中提出见面核实以防止被骗的要求,对方拒绝、搪塞的话,那这就是诈骗电话。

  为此,海淀法院总结口诀提醒市民,即:不轻易转账汇款,不透露验证信息;法律文书辨真伪,当面核实解疑问。
1条评分金币+15
gtx480 金币 +15 鼓励一下 2016-09-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