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5-25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02)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我们或某人对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在做事情的时候,偏有人跳出来要么对你的看法表示出完全相反的意见,甚至冷嘲热讽,横加指责;要么对你做的事情妄加批评,吹毛求疵。反正你做什么都是错的,说什么都是歪理。似乎是在存心和你过不去,有意找茬。极其的讨人厌。俗语把这种行为叫做“抬杠”。之所以会发生抬杠,一般都是由于抬杠的双方平时相互之间有矛盾引起的。只要不是与世隔绝,是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既可恨又无奈。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是社会的底层,还是上层,都会遇到“抬杠”这类事。普通老百姓碰到这样的事情,脾气好的躲到一旁,不与之计较;脾气不好的,非得上前与其理论一番,甚至饱以老拳,大打出手。当然站在社会金字塔上层人物由于身份的关系,不大会做这种有伤个人身份的举动,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嘛。社会高层阶级人士之间的抬杠往往与政治理念有关,而且基本上都是下级抬上级的杠;失败者抬胜利者的杠。虽说古代是封建社会,最讲究“三纲五常”,但像抬杠这样的事却是屡见不鲜。其中有君臣之间的抬杠,领导与部下之间的抬杠,阶下囚与审判者之间的抬杠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那么古人又是怎么抬杠的,他们为了什么而抬杠,抬杠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对此就有不少非常精彩的描写。


        1,孔融的抬杠:第22回,绍览檄大喜,即命使将此檄遍行州郡,并于各处关津隘口张挂。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檄何人所作?”洪曰:“闻是陈琳之笔。”操笑曰:“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遂聚众谋士商议迎敌。孔融闻之,来见操曰:“袁绍势大,不可与战,只可与和。”荀彧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融曰:“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彧笑曰:“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孔融默然。操大笑曰:“皆不出荀文若之料”;第40回,曹操欲讨伐刘表,太中大夫孔融谏曰:“刘备刘表皆汉室宗亲,不可轻伐;孙权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险,亦不易取,今丞相兴此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刘备、刘表、孙权皆逆命之臣,岂容不讨!”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谏者,必斩。”孔融出府,仰天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时御史大夫郗虑家客闻此言,报知郗虑,虑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与祢衡相善,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祢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融有二子,年尚少,时方在家,对坐弈棋。左右急报曰:“尊君被廷尉执去,将斩矣!二公子何不急避?”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号令融尸于市。京兆脂习伏尸而哭。操闻之,大怒,欲杀之。荀彧曰:“彧闻脂习常谏融曰:公刚直太过,乃取祸之道,今融死而来哭,乃义人也,不可杀。”操乃止,习收融父子尸首,皆葬之。曹操既杀孔融,传令五队军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许昌。


        也许是由于家族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特殊的地位吧,孔融成为了一个维护东汉社会正统地位的最坚定的捍卫者,在他的眼里,所有出身名门望族的社会名流,与权贵豪门有关的社会高层都是他敬仰并值得为之保护的对象。为此,他屡次与曹操抬杠,不但为这些人说好话,戴高帽子,并公然对曹操的国政大计进行非议乃至责难。但最后的事实都证明,错的是他而不是曹操。尽管屡屡碰壁,但这丝毫没有改变孔融的个性,他依旧到处与曹操抬杠,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谩骂曹操。最终,忍无可忍的曹大丞相赏了孔融和他全家一碗板刀面,从而彻底地结束了孔融的抬杠史。观孔融的抬杠,理由十分的牵强,肤浅。他抬杠曹操讨伐袁绍的理由,被荀彧对时局的一番深刻入理的分析后,竟然让他自己也哑口无言了;他抬杠曹操征讨刘表,刘备的理由,只是认为这些人是皇室成员,打他们就是不仁义的行为,并断言曹操此行必定会遭到失败。但孔融却根本没想到,被他看作仁义的刘氏家族,竟然会发生刘表的继承者会双手奉上家园,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荆州。而刘备这个至仁则被曹操这个不仁打得是丢盔弃甲,亡命而逃。并没有出现至仁大胜,不仁大败的局面。说到底,孔融只是一个文学家,而不是一个政治家。文人与政客抬杠,而且抬的还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杠,可想而知结果会如何。孔融抬杠抬到最后,只是在打他自己的脸!孔融抬杠应该算是三国里最没有意义的抬杠。


        2,弥横的抬杠:第23回,操即命绣作书招安刘表。贾诩进曰:“刘景升好结纳名流,今必得一有文名之士往说之,方可降耳。”操问荀攸曰:“谁人可去?”攸曰:“孔文举可当其任。”操然之。攸出见孔融曰:“丞相欲得一有文名之士,以备行人之选。公可当此任否?”融曰:“吾友祢衡,字正平,其才十倍于我。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但可备行人而已。我当荐之天子。”于是遂上表奏帝。其文曰:“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基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维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之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制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伎者之所贪;飞兔、腰袅,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如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帝览表,以付曹操。操遂使人召衡至。礼毕,操不命坐。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操曰:“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世英雄,何谓无人?”衡曰:“愿闻。”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操怒曰:“汝有何能?”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时止有张辽在侧,掣剑欲斩之。操曰:“吾正少一鼓吏;早晚朝贺宴享,可令祢衡充此职。”衡不推辞,应声而去。辽曰:“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操曰:“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彼自以为能,故令为鼓吏以辱之。”来日,操于省厅上大宴宾客,令鼓吏挝鼓。旧吏云:“挝鼓必换新衣。”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左右喝曰:“何不更衣!”衡当面脱下旧破衣服,裸体而立,浑身尽露。坐客皆掩面。衡乃徐徐着裤,颜色不变。操叱曰:“庙堂之上,何太无礼?”衡曰:“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时孔融在坐,恐操杀衡,乃从容进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足发明王之梦。”操指衡而言曰:“令汝往荆州为使。如刘表来降,便用汝作公卿。”衡不肯往。操教备马三匹,令二人扶挟而行;却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荀彧曰:“如祢衡来,不可起身。”衡至,下马入见,众皆端坐。衡放声大哭。荀彧问曰:“何为而哭?”衡曰:“行于死柩之中,如何不哭?”众皆曰:“吾等是死尸,汝乃无头狂鬼耳!”衡曰:“吾乃汉朝之臣,不作曹瞒之党,安得无头?”众欲杀之。荀彧急止之曰:“量鼠雀之辈,何足汗刀!”衡曰:“吾乃鼠雀,尚有人性;汝等只可谓之蜾虫!”众恨而散。 衡至荆州,见刘表毕,虽颂德,实讥讽。表不喜,令去江夏见黄祖。或问表曰:“祢衡戏谑主公,何不杀之?”表曰:“祢衡数辱曹操,操不杀者,恐失人望;故令作使于我,欲借我手杀之,使我受害贤之名也。吾今遣去见黄祖,使曹操知我有识。”众皆称善。.......人报黄祖斩了祢衡,表问其故,对曰:“黄祖与祢衡共饮,皆醉。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祖曰:‘似我何如?’衡曰:‘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祖大怒曰:“汝以我为土木偶人耶!’遂斩之。衡至死骂不绝口,”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鹦鹉洲边。


          要说三国里最狂妄的人,当属弥衡了。此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其他的人在他眼里连人类都算不上。这不,他与曹操初次见面就开始抬杠,把曹大丞相的左膀右臂都批评得一钱不值,把自己捧上了天;次日,又在曹操大宴宾客时大抬特抬其杠,竟做出在大庭广众之下裸体击鼓,责骂曹阿瞒的无礼举动;第三次,又在郊外与曹公的众谋士们抬起了杠,把这些三国里一流的精英当作死人看待。有人说弥衡的抬杠只是针对曹操一个人,那是在高抬他了。在弥狂士的眼里,谁都不买账。不久,弥狂人来到了荆州,狂性不改,又与刘表抬起了杠,被刘刺史一脚踢到江夏去见黄祖了。最后不骂遍天下誓不罢休的弥狂士又与土军阀黄祖抬上了杠,只是这回他的运气没前二回好了。武夫没有文人有喜好名声的忸怩,黄大帅一刀砍了这个以抬杠出名的弥狂徒的脑袋,让自己,也让以后所有的三国政客们的耳朵根子清静了不少。祢衡之死,严格来说是他个人咎由自取的结果。这是一个几乎人人讨厌的抬杠者,祢衡因抬杠次数之多,而得罪的人数之多在三国里也是独此一份。他的被杀是意料之中迟早会发生的事情,正常的现象。如果弥狂人四处抬杠却能善终到底,倒是不正常的了。祢衡的抬杠可称得是三国里最犯众怒的抬杠。


      3,张松的抬杠:第60回,却说张松到了许都馆驿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张松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左右近侍先要贿赂,却才引入。操坐于堂上,松拜毕,操问曰:“汝主刘璋连年不进贡,何也?”松曰:“为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操叱曰:“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松曰:“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左右责松曰:“汝为使命,何不知礼,一味冲撞?幸得丞相看汝远来之面,不见罪责。汝可急急回去!”松笑曰:“吾川中无诌佞之人也。”........至次日,杨修与张松同至西教场。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松斜目视之。良久,操唤松指而示曰:“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松曰:“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操变色视之。松全无惧意。杨修频以目视松。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杨修谏曰:“松虽可斩,奈从蜀道而来入贡,若斩之,恐失远人之意。”操怒气未息。荀彧亦谏。操方免其死,令乱棒打出。松归馆舍,连夜出城,收拾回川。


        读者对张松明明有归降曹操之意,却故意不说,反而数次顶撞曹公,与其抬杠的行为很不理解。个人认为,这在那个时代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魏延杀韩玄的理由之一就是责备韩太守“轻贤慢士”,换一句话就是说,对待有才能的人很没有礼貌,是不配做我的主子的。小矮子张松也正是带着这个想法公开和曹操抬杠的,他的意图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准备投靠的人,是不是一个值得自己重新改换门庭的东家。张松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从来都是拿自己当作社会金字塔最上层的精英人士看待,认为只有尊敬自己的主子才是值得自己投靠的主子。一直如此,一贯如此。所以,才会做出背叛者用傲慢来试探新主子究竟有没有容人雅量的举动。但非常让他失望的是,以貌取人的曹大丞相根本看不上其貌不扬的他,在此主观意识下,曹孟德与张松刚一见面,双方就发生了不愉快的抬杠。这不仅让曹操更反感,也让张松十分的寒心。这也难怪在接下来教场阅兵,张松的抬杠更加露骨,直接以揭老曹的短来抬杠,为此差一点丢掉了性命。中国俗话有:“骂人不揭短”,挖人老底,揭人疮疤是最让人不能容忍的事,何况这个人是掌握你生死的大人物。张松的抬杠应该是三国里最能揭短的抬杠。


        4,庞统的抬杠:第62回,刘备兵不血刃,得了涪关。蜀兵皆降。玄德各加重赏,遂即分兵前后守把。次日劳军,设宴于公厅。玄德酒酣,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后堂。睡至半夜,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知玄德。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请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


         胜利了,大家坐在一起喝喝酒庆祝一下,彼此吹吹牛,寻寻开心也是正常的事。可没想到身为下级的庞统,为了上级在酒后说的二句并不过分的酒话,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刘备抬起了杠。庞统把刘皇叔欢庆胜利的喜悦之情,拔高到不仁不义的罪恶高度。为此,君臣俩人展开了一场口舌之争,闹得不欢而散。还好,酒气最终因为酒劲的退去而消失了。清醒过来的君臣又恢复了往日之间亲密无私的关系,在彼此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下后,以哈哈一笑把昨夜的不愉快抛在脑后。和领导抬杠,历来是下属最忌讳的事。庞士元在刘玄德开心得意的时候进行抬杠,泼冷水,而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反过来是刘备主动向其认错。抬杠者对领导毫不客气的抬杠,不但没有给自己惹来麻烦,带来灾难,反而抬出了身价,抬出了脸面,实属意外。不过仅此一点,说明了刘备的不凡气度和远见卓识。这也成为刘大耳最终在三国里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基础。庞统的抬杠真可谓是三国里最和睦的抬杠。


        5,杨修的抬杠:第72回,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要说三国里敢于当面顶撞曹操的人,除了孔融和祢衡之外,那就只有杨修了。弥狂人曾经把曹操的手下骂了个遍,不是死人,就是酒囊饭袋。唯独把孔融比作大儿子,把杨修看做小儿子。虽然不好听,但好歹还当他们是人看待,而且还是自己的继承人。不知道孔,杨二人知道后会不会认同?!不过个人认为,祢衡的这个比喻也不算是过分,就杨修,孔融这二竖子共有恃才傲物的特性来看,与弥狂士不相上下,仿佛受其嫡传。孔融是只对曹操的政策抬杠;杨修则专与曹孟德的智商抬杠。在三国里,杨德祖好像是天生就是来羞辱曹公的智慧似的,屡次对曹大丞相的智力进行抬杠,而且是屡战屡胜。在杨修的超级智慧型抬杠面前,曹操仿佛成了一个低能儿。这比孔融,祢衡的抬杠更让草大丞相下不了台。部下让领导最难堪的事,无过于当着下级和群众的面,揭露了我们的上级是个蠢材,自己才是聪明人!没有哪一个领导能忍受这样的羞辱,还是经常性的!故杨修之死其实是早已注定的事。杨修的抬杠算是三国里最具高智商的抬杠。


         6,张飞的抬杠:第81回,忽报张飞到来,先主急召入。飞至演武厅拜伏于地,抱先主足而哭。先主亦哭。飞曰:“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报?”先主曰:“多官谏阻,未敢轻举。”飞曰:“他人岂知昔日之盟?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先主曰:“朕与卿同往:卿提本部兵自阆州而出,朕统精兵会于江州,共伐东吴,以雪此恨!”飞临行,先主嘱曰:“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飞拜辞而去。....张飞回到阆中,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飞大怒曰:“吾急欲报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贼之境,汝安敢违我将令!”叱武士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鞭毕,以手指之曰:“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回到营中商议,范疆曰:“今日受了刑责,着我等如何办得?其人性暴如火,倘来日不完,你我皆被杀矣!”张达曰:“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疆曰:“怎奈不得近前。”达曰:“我两个若不当死,则他醉于床上;若是当死,则他不醉。”二人商议停当。 却说张飞在帐中,神思昏乱,动止恍惚,乃问部将曰:“吾今心惊肉颠,坐卧不安,此何意也?”部将答曰:“此是君侯思念关公,以致如此。”飞令人将酒来,与部将同饮,不觉大醉,卧于帐中。范、张二贼,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藏短刀,密入帐中,诈言欲禀机密重事,直至床前。原来张飞每睡不合眼;当夜寝于帐中,二贼见他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因闻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张飞可谓是三国里性格特征最为鲜明的人,爱憎分明就是其做人最大的特色,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甚至是对物,老张都是一视同仁,绝无任何偏袒。这既是张翼德的优点,也是缺点。作为结义大哥的刘备对此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叮嘱张三弟。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张飞把结义大哥的话都当作耳旁风。人家要他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抬杠的结果,是把自己的命给丢了!与其他人的抬杠不同!张翼德的抬杠,并不是他故意所为,实在是因个人的脾气性格所决定,张飞的抬杠已经不是受他自己所能控制的。老张之死,固然与他不听刘备的规劝,硬要抬杠有关。但严格来说,的确不是他个人有意而为之。张飞的抬杠应该是最具情绪化的抬杠。




       7,严颜的抬杠:第63回,张飞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


       “义释严颜”是三国里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由于该故事出人意料的大反转剧情。蜀中老将严颜被张飞俘虏后视死如归不肯投降,并不断与张老三顶撞,抬杠。而素以脾气暴躁,为人莽撞著称的张翼德竟然会在盛怒之下突然变脸,释放了和他屡屡抬杠的严颜,以国士之礼待之,更让人是目瞪口呆。结果,悲剧变成了喜剧,敌人变成了朋友。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发生这样的事,的确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意料之中。严颜之所以会从求死转为求生,由对抗改为合作,是因为他压根就不愿意死。先前的大义凛然,慷慨激烈昂地赴死,是因为他以为自己这个张翼德的眼中钉肉中刺,如今落在张飞这个坏脾气的莽撞人手里是必死无疑的,绝无生还的可能。既然如此,还不如死得轰轰烈烈,好歹在史书是留个不错的名声,所以他才会不停地与张翼德抬杠。等到严颜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活下去,而且是以体面的方式活在世上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发生失败者腿一软,向胜利者双膝跪地,再也不抬杠事情。严颜的抬杠可谓是三国里最具戏剧化的抬杠。


       8,秦宓的抬杠:第86回,忽报东吴遣张温与邓芝入川答礼。后主聚文武于丹墀,令邓芝、张温入。温自以为得志,昂然上殿,见后主施礼。后主赐锦墩,坐于殿左,设御宴待之。后主但敬礼而已。宴罢,百官送张温到馆舍。次日,孔明设宴相待。孔明谓张温曰:“先帝在日,与吴不睦,今已晏驾。当今主上,深慕吴王,欲捐旧忿,永结盟好,并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张温领诺。酒至半酣,张温喜笑自若,颇有傲慢之意。次日,后主将金帛赐与张温,设宴于城南邮亭之上,命众官相送。孔明殷勤劝酒。正饮酒间,忽一人乘醉而入,昂然长揖,入席就坐。温怪之,乃问孔明曰:“此何人也?”孔明答曰:“姓秦,名宓,字子敕,现为益州学士。”温笑曰:“名称学士,未知胸中曾学事否?”宓正色而言曰:“蜀中三尺小童,尚皆就学,何况于我?”温曰:“且说公何所学?”宓对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温笑曰:“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宓曰:“有头。”温曰:“头在何方?”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温又问:“天有耳乎?”宓答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温又问:“天有足乎?”宓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温又问:“天有姓乎?”宓曰:“岂得无姓!”温曰:“何姓?”宓答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宓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温又问曰:“日生于东乎?”宓对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张温无语,宓乃问曰:“先生东吴名士,既以天事下问,必能深明天之理。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轻清而上浮,何以倾其西北乎?又未知轻清之外,还是何物?愿先生教我。”张温无言可对,乃避席而谢曰:“不意蜀中多出俊杰!恰闻讲论,使仆顿开茅塞。”孔明恐温羞愧,故以善言解之曰:“席间问难,皆戏谈耳。足下深知安邦定国之道,何在唇齿之戏哉!”温拜谢。


        秦宓的抬杠,粗看似乎只是一场文人之间因玩文字游戏而引发的文学知识讨论抬杠,但细看我们却发现,这完全是一场有关政治上谁才是天下正统主人的外交战。秦宓利用他丰富的文学知识,巧妙地把吴国使臣张温对蜀国正统地位的责难都化解到于自己有利的一面,最后迫使傲慢的张使者不得不为自己的无礼行为而屈膝下跪,为蜀国的尊严赢得了外交上的第一场胜仗。秦宓抬杠张温获得胜利,并不是为了图一时的口舌之争的痛快。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三国的彝陵--猇亭大战,蜀军遭到全面惨败,蜀先主刘备为此病亡,蜀国的实力大伤,同时面临魏吴二个敌人的情况下,蜀相诸葛亮审时度势,积极谋求外交拓展,派出使臣出使吴国求和,获得了对方的谅解,使得吴蜀双方的关系有恢复到昔日合作的状态。吴国使臣张温在这种情况下,带着胜利者固有的傲慢的姿态来到蜀国,颐指气使,狂妄自大,也在情理之中。而蜀国君臣作为有求于人的失败者,低声下气也是理所当然。不过,犟脖子的秦宓可不愿意唯唯诺诺地看别人的脸色。在张温的主动挑衅下,秦宓奋然而起,以满腹的才学,机敏的谈吐,狠狠地打压了胜利者高傲的气焰,也大长了蜀国的国威,使得胜利的一方清醒地意识到,蜀国还是有人才,有忠臣的,不是轻易就肯屈服的,只有合作才能让双方有共赢的机会。这就是秦宓抬杠张温的重大意义。秦宓的抬杠堪称三国里最有学问的抬杠。


       9,马谡的抬杠:第95回,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又问:“街亭左右别有军否?”探马报曰:“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懿乃命张郃引一军,当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自乱,然后乘势击之。当夜调度已定。次日天明,张郃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料守不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西逃奔。


        三国里被喻为有名无实的人物不少,马谡就是其中之一。在街亭一战里,他的这种缺陷是暴露无遗。开战前,他对如何运用战略,战术来击败敌人分析的是头头是道,好像比上级诸葛亮更熟悉兵法。只是到了实战,立刻就不行了。在熟读兵书方面,诸葛亮是远不及马谡,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诸葛孔明是马谡的老师。只是马谡这个弟子一点也没有自知之明,大概是为了要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才华在诸葛亮之上吧,不仅暗地里违背了诸葛大丞相事先安排的军事作战计划,而且在明面上,公开拒绝了部下王平要求严格执行上级命令的建议。唯我独尊,目空一切。 马参谋长与他上级和部下抬杠的结果,就是让他自己陷入了  万劫不复的地狱之中。马谡的抬杠堪谓是三国里最著名的抬杠。    



      10,陈泰的抬杠:第114回,昭入内,见髦已死,乃佯作大惊之状,以头撞辇而哭,令人报知各大臣。时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弒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昭入殿中,召群臣会议。群臣皆至,独有尚书仆射陈泰不至。昭令泰之舅尚书荀顗召之。泰大哭曰:“论者以泰比舅,今舅实不如泰也。”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沈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昭曰:“成济大逆不道,可剐之,灭其三族。”济大骂昭曰:“非我之罪,是贾充传汝之命!”昭令先割其舌。济至死叫屈不绝。弟成倅亦斩于市,尽灭三族。


        皇帝被杀了,理所当然的就要追究弑君者的责任。魏国权臣司马昭指使其最忠实的走 狗贾充在杀害了魏帝曹髦之后,假惺惺地召集所有的大臣前来商讨此事。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大臣陈泰抬起杠来了。先是拒绝参加会议作为消极抗议。后在逼迫下,以披麻戴孝的方式来了,一来就跪在曹髦的灵前,又哭又拜。这个无言的抬杠弄得司马昭也不得不陪在一旁掉眼泪。当司马昭假意征求他对弑君者的处理意见时,再也忍不住满腔悲愤的陈泰终于与司马昭以面对面的方式直接抬上了杠,他坚决要求砍掉贾充,这个弑君案件的直接责任人的脑袋。当司马昭表示不同意时,陈泰的抬杠进一步升级了,公开表明了立场:除非你愿意砍掉比贾充更高级的人物的脑袋,否则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平息舆论的指责。这一抬杠让司马昭这个幕后凶手简直无法下台,为了不引火烧 身,他立即下令砍了弑君的凶手,比贾充更低级别的二个司马家族的小喽啰成济兄弟的脑袋,并搭上了二人全家老小的生命,作为对杀害魏帝一案最终的裁决。陈泰的抬杠,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谓是十分的大胆,颇有惊世骇俗之感。尽管没起什么实质性的大作用,只斩了二个为虎作伥的小虾米,但也算间接地恶心了权倾天下,不可一世的司马昭一下,还了死去的魏帝曹髦一个公道。司马氏家族自司马懿,司马师到司马昭,父子三人对待异己者都是以手段残酷,毫不留情而闻名于世。司马昭更是做出了弑君之举,可谓残忍。不过他最后却对大抬他杠的陈泰没有追究,一来说明公道自在人心,二来也是由于陈泰本人在社会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让司马昭有所顾忌,不敢轻易下手。陈泰的抬杠可称得上三国里最正义的抬杠。



      11,孙皓的抬杠:第120,却说王濬班师,迁吴主皓赴洛阳面君。皓登殿稽首以见晋帝。帝赐坐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皓对曰:“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帝大笑。贾充问皓曰:“闻君在南方,每凿人眼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耶?”皓曰:“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帝封皓为归命侯,子孙封中郎,随降宰辅皆封列侯。丞相张悌阵亡,封其子孙。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其余各加封赏。


       成王败寇,是古往今来的惯例。放眼古今中外,凡是成为阶下囚的失败者照例都是以匍匐跪拜在胜利者的脚下,作磕头作揖,摇尾乞怜的姿态,希望借此博得胜利者的善心大发,饶自己一命。而三国最后一个末代君王,吴主孙皓却反其道而行之,面对胜利者的傲慢和甚至是法官似的责问,孙皓像一个优秀的律师为自己过去的罪行进行了巧妙的辩解。其表现十分的从容镇定,对答如流,反过来狠狠地回敬了对方的一下,使得贾充这个自作聪明的控方代表无地自容。而他对晋武帝的对话甚至接近于顶撞,似乎他才是胜利者和审判者。不过匪夷所思的是,面对这个比胜利者更加傲慢和狂妄的失败者,晋武帝以出乎意料的容忍和大度,一笑了之,没有追究孙皓的大不敬之罪,依旧给了他应有的礼遇。个人认为,司马炎之所以这么做,有二个原因,一,大一统的局面彻底地冲昏了他的头脑,极度兴奋之下产生的大好心情,使他放松了对失败者的苛求,转而采取网开一面的做法;二,借此警告贾充等司马氏的宠臣们,你们不要忘乎所以,自以为是,你们自己干过什么坏事不仅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连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要是以为统一天下是由于你们的功劳的话,那就错了。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否则的话,我真会用孙皓对付手下的酷刑来对付你们的。这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内心真实的想法,也是他对孙皓抬杠后会采取置之不理的主要原因。孙皓的抬杠可称得上是三国里唯一发生在皇帝之间的抬杠,也是失败者对胜利者最大胆的抬杠。


      抬杠原意是指,通过拎环悬挂容器于其上,并由两人抬着的棒。如果其中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不合,非要拧着干,那么就会因双方无法合作而导致这个杠没法再抬下去了。也是我国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民间俗语。要想不发生相反方向的抬杠,只能通过双方齐心合作,或去除掉另一方,才能保证同心协力的抬杠。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抬杠或被人抬杠都是世人经常会碰到的事,怎么处理好,那就是一门大学问了。若谷的雅量,丰富的知识,伶俐的口才,凌然的气势,高超的手腕,甚至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等等,都是获得抬杠胜利的重要条件。三国中的抬杠,失败者占绝大多数,胜利者是凤毛麟角。其中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失败者高估了自己,小看了对手。须知,抬杠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事,但如何让自己不会因抬杠而遭受到损失甚至是不幸,还是可以避免的。三国里那些有关抬杠的故事,给了我们十分深刻的教训。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3-04-21 14:07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原创+1金币+60
527801728 原创 +1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17-06-12
527801728 金币 +60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17-06-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2
金币
44425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36
斑龄
0
道券
165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7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4-06-3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5-26
这些抬杠都非常精彩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8-02-2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UID: 979575

精华: 1
级别: 得道成仙

发帖
14386
金币
1240
道行
1908
原创
3
奖券
85
斑龄
0
道券
2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5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1
最后登录: 2024-06-2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5-29
孔融就是死在和曹操抬杠了
2条评分金币+3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8-10-14
zhdf 金币 +2 鼓励一下 2018-06-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ddout

UID: 2060579

发帖
342
金币
-1250
道行
-4
原创
-4
奖券
20
斑龄
0
道券
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3(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9-20
最后登录: 2020-05-1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5-2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6
zhdf 金币 +6 鼓励一下 2018-06-0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zhuyanchen

UID: 474310


发帖
4347
金币
964
道行
984
原创
1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1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01
最后登录: 2024-06-3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6-23
在三国演义中抬杠是常见的事,抬杠反应了统治集团内部对一件事持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事越辩越明,最终决策者采纳认为正确的方案叫下属实施。
1条评分金币+3
假正经也 金币 +3 - 2018-08-2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10-25
回 至尊狼王 的帖子
至尊狼王:这些抬杠都非常精彩 (2017-05-26 11:22) 

感谢道友的点评!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10-25
回 一号侦察兵 的帖子
一号侦察兵:孔融就是死在和曹操抬杠了 (2018-05-29 19:46) 

孔融的抬杠最不值得!都被证明是自己错了还要抬杠!!这样的抬杠也是自己在找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10-25
回 zhuyanchen 的帖子
zhuyanchen:在三国演义中抬杠是常见的事,抬杠反应了统治集团内部对一件事持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事越辩越明,最终决策者采纳认为正确的方案叫下属实施。 (2018-06-23 16:16) 

三国中抬杠的事确实很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快乐无天

UID: 1141630

发帖
8452
金币
2241
道行
484
原创
0
奖券
76
斑龄
0
道券
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3-22
最后登录: 2020-01-06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10-25
抬杠一般都是弱势人物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进行的。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0-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icewizard

UID: 2114591

发帖
765
金币
36
道行
500
原创
0
奖券
67
斑龄
0
道券
35
获奖
0
座驾
本田凌派
设备
手机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9-20
最后登录: 2024-06-3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10-25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书生最会抬杠了,武将那不叫抬杠,武将打战之人只会争行与不行。
1条评分金币+1
假正经也 金币 +1 - 2019-10-2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9-10-26
回 快乐无天 的帖子
快乐无天:抬杠一般都是弱势人物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进行的。 (2019-10-25 17:28) 

并不一定都是弱势人物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而抬杠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9-10-26
回 icewizard 的帖子
icewizard: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书生最会抬杠了,武将那不叫抬杠,武将打战之人只会争行与不行。 (2019-10-25 21:53) 

要说抬杠,书生的确是最会抬杠了。而且往往引经据典,指桑骂槐的。武人抬杠就比较直接简单了,一般以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为主要内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