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05阅读
  • 1回复

[猎奇]世所罕见,在正定古城遇见鲁迅口中的“东方美神”[3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4299
金币
505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6909
斑龄
185
道券
100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86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06-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01-25) —

从华西的蜀道山川,到华北的辽阔平原,从一种暮色到另一种暮色,亘古的大地长风浩荡,逗留石家庄的时候,好友小鹏说,我带你去正定古城吧,我说好。
正定的古韵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我以为,北方的古城不过就是一些古旧的民居,破败的街巷,或者是一些没有底蕴的仿古建筑,不料,踏进古城,正定的厚重一如累世光阴,瞬间裹挟着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
在大燕国主的军事堡垒里遥想久远的铁马冰河
正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即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慕容恪(321年—367年),彼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鲜卑族人。正定城池就是此人建立的军事堡垒,名曰安乐垒。
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慕容氏这个名字充满陌生,但如果说起天龙八部里的慕容氏,想必大家就会想起慕容复想要复兴大燕的桥段,小说里的大燕国即是慕容皝创立的前燕,五胡乱华的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政权,后慕容恪的侄子慕容熙阴谋篡位成功,建立后燕(公元384年-407年)改建安乐垒为享乐之地。

|
翻开史册,历史的跌宕非后人所能想象,我们只能从如今的城池风物,浅浅地遥想一下久远的铁马冰河。穿过正定古城的大门,古城墙环城延伸,历史的韵脚深深地印刻在这方泥土里,今天正定城池的格局呈“官帽”形状,站在正定的大地上,会让人想起很多相关地名——镇州、真定、恒山等。这些都与正定有关,可是,最响亮不过“常山”,《三国演义》里常常听到赵云说“常山赵子龙是也”,常山即安乐垒,也就是如今的正定。
追溯一下正定的行政规划,我们便会发现,这里正式成为建制始于秦始皇时期,距今也有两千二百余年的历史了,一度是河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由此看来,这里从来都不是籍籍无名的小村落,古时或许无法媲美繁华的京师,但在经济上或已远超富庶的江南。

|
史料表明,一千四百多年前这里曾拥有全国最发达的驿站交通和水上航线,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重镇,可想而知,交通的便利自然兴盛起商贸的往来,坐拥三关雄镇的正定南临滹沱河,西控太行山中地位最重要的井陉关口,连接河北与山西的咽喉。清代诗人朱佩莲经过正定时,曾赋诗叹曰:“九达京华路,真称北镇雄;波惊陡骇侧,云压太行东。”

|
兵家必争之地,势必战乱频仍,然而历史的笔墨常常是在每次战乱之后展开画卷,或许人类的文明史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战乱中得到了提升罢,而在每个历史拐点,正定都能够穿越战乱洪荒,任由沧海桑田变幻而岿然不灭。
犹记得,去年公布的河北正定古城内开元寺考古发掘结果中,就出现了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现象,时间跨越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出土近2000件文物,这不得不令人惊叹这里曾经拥有的显赫岁月。
与“东方美神”不期而遇
游走于正定古城,好友小鹏自然就成为了我的向导,“我们左手边就是开元寺,那个塔就是唐代的须弥塔,那边还有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天宁寺。。。。。。”他一口气说了许多寺院,最后他说,隆兴寺是皇家寺院,始建于隋朝开皇六年(586年),目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间紧张,我们先去看隆兴寺。”小鹏介绍说,这里被称为“海内第一名刹”,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多次在隆兴寺考察,认为这里是“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

|
寺院的前庭大殿如今已只剩下遗址地基,当年的磅礴气势在裸露的基石四周依稀可见,不知道经历过怎样的浩劫,这座坚固的殿堂被一朝湮灭,但这并不影响隆兴寺在建筑史和佛教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化产生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人们来到正定依旧首先拜谒此地。
“隆兴寺现存的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每走一处,小鹏都会做一个简要介绍,他对此地早已熟捻于胸。“这里有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以及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小鹏说,“还有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铜铸的千手千眼观音,还有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

|
一方碑刻显示了此地的久远与岁月的浩瀚。在寺院的深处,有个小亭子内伫立着一方石碑,“这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龙藏寺碑》,立于隋代。”小鹏告诉我,楷书字就是从这里进入历史的长河,进入我们现今的生活。附身观看,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原来,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体字,其最初来源是在这里!
作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隆兴寺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层次分明。
偌大的隆兴寺,行于其间仿若光阴流转,青松高耸,掩映这红墙琉璃。在寺院的转轮藏阁内,一座巨大的木质榫卯结构的转轮藏伫立其间,让我想起藏传佛教里的转经轮,只是不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渊源。牌匾记载显示,此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

|
我一直认为,木头是有灵魂的,是散发温度的,是可讲述故事的。你看,这些木头历经千年之后,依旧闪烁着古老的智慧,那么这一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
我专门查询了下资料,原来这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建,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功德相同。1254年,印度高僧、蒙古国师南无大师曾住持隆兴寺并补修转轮藏。国内相同的实物几乎已不复存在,而隆兴寺的转轮藏是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目前推之,仍旧可使其徐徐转动。
踏进隆兴寺大悲阁,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千手千眼观音”赫然占据整个视线,忽然就记起某年央视春晚上那个震动全国的“千手观音”节目,其创意或许来自这里吧。小鹏介绍说,“千手千眼观音”周身42臂,又称“大悲菩萨”,是我国现存最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手里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

|
而让人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被梁思成誉为世界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你看那建筑呈十字形平面,南北中轴线狭长对称,布局奇特。”小鹏说,“这样的建筑世所罕见。”当然,除却外在建筑的奇妙,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鲁迅口中的“东方美神”——倒坐观音。

|
通常,佛教寺院的佛像都坐北朝南,而此处的观音却坐南面北,所以被世人称为“倒坐观音”。“通壁镂空塑五彩悬山,如果天气晴好,自然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洒落其上,场景极其鲜活,整个画面灵动而富有生气。”小鹏说,处于保护文物的需要,这里所有的建筑里不使用灯光。

|
即是没有光照,“东方美神”依旧光彩怡人,她面貌祥和,微笑着俯瞰尘世,看一眼,似乎在于你交谈,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神态,让人心定和轻松,这种感觉很奇怪地油然而生。鲁迅当年看到这尊像时,或许也有这样的心情吧,那种由内而外的美感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所尊崇的做人之道?美己悦人,惠及众生。
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
“正定佛教兴盛,寺塔林立,是高僧大德风云际会之地。”一路上小鹏讲解滔滔不绝,和正定古城的专业讲解相比,他或许毫不逊色。
其实,有一个问题我颇有疑惑,这座北方小城何以如此之多的佛教建筑,以及深厚的佛教文化,以至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曾有学者在正定发出慨叹:“正定中国历史上佛教重镇,在这个地方曾经出现过最高的东方智慧。”并称这里“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这一说法唤起了我的执念,但也只能从其过往历史中探知一二。

|
历史上地处交通要冲的正定自后燕起到清初的一千多年间,一直是都城、州府之地,甚至清初的直隶省会就设立于正定。可以想见,彼时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等是怎样的发达,而频仍的战乱与人们渴求的安定生活交织在一起,必然促进了佛教的兴盛和传播。即是在唐玄宗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原地区的许多名寺被毁,正定也安然无恙,据说这是由于当时割据驻守正定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崇信佛教,使得这里的寺院得以保全。
历史的车轮碾过一次又一次的腥风血雨,但人们渴求安定的心不死,佛祖是所有人的心灵依靠,佛教文化在这其中给予人们精神上莫大的慰藉,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将相,在彼时破碎的山河里,佛教寺院已然成为人们的心灵家园。

|
据说正定佛教文化的兴盛始于赵匡胤统治时期,隆兴寺在这一时期成为皇家寺院,此后历朝帝王包括康熙和乾隆等常常到此礼佛,正定从此成为整个河北的佛教中心。
还记得那天日暮向晚时分,从隆兴寺返回途中,再次经过开元寺,小鹏说,我们进去看下这里的须弥塔。顺着他的指引,须弥塔在晚阳里散发出温暖的光辉,“建于唐代,和西安大雁塔相似,但比大雁塔还早了16年。”须弥塔旁边的牌匾记载,此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砖木结构,高42.5米,浓郁的唐代遗风荡涤着前朝今世的光阴。

|
在开元寺大门的左侧有一巨大的石质赑屃(bìxì),据说为国内最大,再往左边有一排围挡,小鹏说,“那里还在进行考古发掘,此前这里出土了7个朝代的几千种物件。”可想而知,这片土地有着怎样丰富的文化遗存。
绕道临济寺时已近黄昏,寺院在夕照下静谧安详。临济寺由慧能六世法孙义玄禅师创立,此后他又开创禅宗临济一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汉传佛教重要派系之一,公元867年义玄禅师圆寂,雍正十二年(1734年)被敕封为“真常慧照禅师”,帝王谕旨嵌于寺内的澄灵塔上;澄灵塔俗称青塔,从寺门外远远望去,形貌青幽俊朗,颇具洒脱飘逸之感,梁思成称青塔“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
当年的义玄禅师或许是一位相貌俊秀举止洒脱的僧人吧,累月的木鱼青灯里,他的经卷给了他怎样的心灵慰藉,深处战乱洪荒他又是如何参悟佛法,开创出一种新的宗教派别?后世认为,慧能把禅宗中国化,义玄把禅宗平民化。这一评说,道出了义玄禅师在佛教界的地位。
初听“临济”,仿佛依稀有些印象,搜索记忆,忽然记起,我有一僧人朋友与之有关,微信向他说了我的见闻,他异常兴奋,说他的因缘剃度就是临济宗,而这里居然是临济宗的祖庭。我的内心忽然生发叹谓,这尘世间的因缘似藕丝牵绕,曲曲折折间或与你有那么一丝关联,由此看来,世间的很多缘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不知道。

|
“九楼四塔八大寺,这里的真的是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小鹏说,这里的寺、塔均开中国佛教之先河,历史遗迹、佛教文化一天半天根本看不过来,等下次你来,我再带你好好感受一下。
行走经年,饱览过江河山川,也与绝美的景致擦肩;丈量过大漠风沙的戈壁,也错失过牛羊如云的草原,旅行中,或许留一些缺憾才有更深的期盼,一如佛家所言,不完美才是生活,不完满才是人生。摄影|摄影
1条评分金币+20
xgch 金币 +20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01-2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1-25
有机会一定要去趟正定古城!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