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96阅读
  • 1回复

[猎奇]【缅甸】茵莱湖那些奇葩事 绝对辣眼睛[2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68774
金币
33210
道行
5598
原创
799
奖券
4611
斑龄
3
道券
17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348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06-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25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01-25) —

茵莱湖是缅甸第二大湖,气候凉爽,景色宜人,是个绝好的游览避暑胜地。即可以欣赏到奇妙的浮岛和缅甸最大的水上市场,又可以看到许多让你亮瞎眼的奇特风俗。例如:女人抹花脸,脖子越长越美,渔民单脚划船捕鱼,浮岛上的寺庙等等,绝对“亮瞎”你的眼……

“伊瓦玛”是茵莱湖上最大的水上集市。“伊瓦玛”在缅语中是集市、市场之意。茵莱湖的伊瓦玛水上集市是缅甸最大的水上市场,由两个狭长浮岛夹一条河道组成,利用竹木在在浮岛群中央搭建简易建筑,商铺林立。集市上,可见到贩卖各种各样日用小商品的当地人,鱼干、鲜鱼、蔬菜、水果、蔗糖、山货、手工艺品、服装应有尽有。




有趣的是,河道成为了一条长长的“水上大街”,“街道”上舟来船往,络绎不绝。众多划着独木舟前来推销各式货品的小商贩,逢游船将至,迅速拢聚;运来的蔬菜、瓜果、鲜鱼和其他农副产品,纷纷停靠“街道”两旁出售,热闹非凡,好一个繁华的“水上商业街”。
由于当地人居住得比较分散,集市不是天天都有,5天一个周期安排在不同的村庄。一般游人的常规行程,最多在茵莱湖停留3、4天,想参观这里的集市往往只能碰运气。




在“伊瓦玛”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不,应该是整个缅甸)这里的女人无论老幼美丑、或已婚未婚,都会在脸上涂抹一种乳黄色的粉液。这种粉液缅语叫“特纳卡”,是用缅甸特有的黄香楝树磨成粉,与水搅拌后涂抹在脸上。
据说,“特纳卡”有清凉、消炎、化淤、滋润皮肤等功效,涂抹在脸上即可防晒,又能保护皮肤嫩滑细腻,堪称天然有机的化妆品。缅甸的酒店大堂,通常放置着已切开的黄香楝树、水、刷子,让客人随意体验、装扮。




当然,往脸上涂抹“特纳卡”也有很多讲究。爱美的女人会非常精细地在脸上刷出花卉树叶之类的图案,看上去别有一番韵味;而不太讲究的看上去就随意的多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涂成大花脸。小孩子,一般都会在鼻梁中间涂上塔拿卡。
初到缅甸看着缅甸女人如此装扮,有一些新奇。可往后看到的多了,都是一个样,倒也是习以为常了。说到底,这只是民族的习性与生活的习惯罢了……




伊瓦玛村最出名的还是终身佩戴颈环的缅甸“卡央族”女性。事实上,我们见到的只是几位出来做表演的,真正的“卡央族”居住在很远的山区。当你的镜头对准她们时,她们会停下手里的活,配合拍照。




“卡央族”是生活在缅甸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女性族人脖子上佩戴的铜圈。铜圈能够拉长脖子,使其与身体形成不寻常的比例。女性的脖子越长,就越漂亮,是这个族人的审美观。
“卡央族”女孩自5岁起,就要戴起重约一千克的铜圈,铜圈数量随年月递增。为了漂亮,实在令人瞠目。10岁时,她们再以一条长长铜条绕在颈上,膝盖下也绕上铜环,让双脚一直保持在5岁时的粗度,模仿凤凰幼细的双腿。她们更会随年岁增长再绕几圈,直至25岁。




一般情况下,女孩加到25圈后,就不再继续增加了。即使这样,铜圈的重量已经达到5—10千克不等。据说,最重的已达20余千克。这让人们在田地里劳动时非常困难、非常痛苦。令人奇怪的是,卡央族人说这种风俗最初是为了减小女性的魅力,保护她们免遭敌对部落绑架。如今,她们戴颈环是为了继承文化传统。

当被问及如此改造身体的重要性时,“卡央族”女性提到了美和文化认同这两个原因。长期以来,人类学家便对佩戴铜圈的意义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推测,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据传,“卡央族”女孩5岁生日那天,要举行隆重的戴铜圈仪式。请来族长及亲朋好友载歌载舞,几个小时才能完成。首先要对小女孩肩部和颈部进行推拿按摩,直到小女孩身体完全适应了以后,精通此道的“技师”就会在她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还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




生长在茵莱湖上的人出门就是水,所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就练习划船。一叶扁舟,是他们最灵巧的交通运输工具,无论是上学、探亲、采购,他们都习惯划着船往来于湖上,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也是驾着船行路的。

令人称奇的是,茵莱人用脚而不用手划船。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只脚踩在船板上,一只脚悬空荡桨。若左脚划船则左手握桨,右脚划船则用右手握桨。划船时手、腰、脚同时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驶,不划船的手脚起支撑平衡作用。在茵莱湖,只有男人是用脚划船的,女人则是坐在船上划。

茵莱人为什么用脚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学者认为:茵莱人一辈子生活在水上,从不走路,为了保持四肢发育平衡,才出此绝招。当地人则认为,茵莱湖里芦苇丛生,人们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苇叶,唯有站起来才能看到芦苇下面的湖水中有没有鱼。

帕瑞寺是茵莱湖最重要的寺庙,你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庞大的寺院,居然建造在浮岛上。它不仅是茵莱湖的标志性建筑,还因为里面供奉着的那五个小金佛而闻名。据传这五尊佛像是12世纪铸造的。人们在迁移佛像的过程中,却不慎将五尊佛像掉入了湖中。人们拼命打捞也只捞出其中四尊。




人们垂头丧气地将剩下的四尊佛像送到帕瑞寺,却惊讶地发现丢掉的第五尊佛像,已经端端正正地坐在佛台上了。消息传出,引来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前来膜拜。膜拜最直接方式,就是往佛像上贴金箔。现在的小佛像,因为层层叠叠的金箔包裹,已完全看不出四肢五官,倒像是一个个金葫芦。
贴金箔的人一波又一波,争先恐后。但贴金箔的活计与女人无缘,所以国内游客前往拜谒,一定注意不要上前,否则立马会被工作人员吼下来!




每年的农历30日,都要举行佛像巡湖仪式,但只是移动其中的四个佛像,总有一个佛像要留在寺庙里看家。佛像每天要从一个村庄移到另一个村庄。每次移动都有一个颇为壮观的船队来护送。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赶上这个节日,导游说还要过几天才是呢!在寺庙外看到了举行仪式时送佛的金灿灿的游船,以及一排排的护卫船,似乎能够想象得出节日时的盛大场面。




茵莱湖有个“猫跳寺”,外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所以小有知名度,那是因为寺院的大雄殿里,有一群会跳圈的可爱的小猫。据说以前寺庙里面的老僧人在参悟佛法的时候,身边的小猫忽然跃起的样子给了他灵感。于是老僧人开始训练寺庙里面的小猫跳圈圈,成功之后很快就传出了名气。然而如今,“猫跳寺”里的猫咪,只是懒懒的趴在地上供游客拍照,不知道它们还记不记得这项绝活了。







道是寺庙里的大殿还是颇有些看头的,全柚木的结构显得古朴庄严,诸多玉制的或鎏金的佛像,相当精美,装饰以繁复的木雕,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切不可只顾看那群猫咪,而忽略了对大殿和佛像的欣赏。




到茵莱湖,有一个地方很值得一看,那就是传说中的禁区色卡(Samkar)。缅甸至今除了仰光、曼德勒、蒲甘及茵莱湖等常规景区外,仍有许多地区没有开放旅游观光。比如缅北克钦邦的抹谷、茵莱湖的色卡等。外国游客要去这些地区,必须先申请旅行许可证(Travel Permits),否则会被视为违法。




色卡在茵莱湖的南部,以众多历史悠久的佛塔著称,大多建造于3至17世纪,其中以色卡码头的水中佛塔群最有特色。
茵莱湖南部地区居住的都是掸族和勃欧族人。据当地人介绍,缅甸的掸族和勃欧族与执政的缅甸军政府不合,主张独立,所以这里以前一直冲突不断,极不安全,缅甸当局也管不了,干脆就不开放。近几年掸族和勃欧族才联合起来,有条件地开放旅游观光。他们规定所有到这里的游客,必须缴纳通行费和雇用当地勃欧导游,方可以进入。




色卡的佛塔和佛像,大多是三至十七世纪所建,这些古老而沧桑的古塔,见证了过去的辉煌和时间的流逝。在漫长的岁月中,风风雨雨的侵蚀下,佛像都已破败不堪,看着很是惋惜。
大孔岛在色卡村的对面,岛上的佛塔群有两百多座,比色卡村的规模更大,也更集中更为精致。这里就像个露天佛塔博物馆,佛塔内外有许多非常精美的佛像和浮雕、向导告诉我这些佛塔。大多建于十三世纪,行走在这些古老的佛塔中。让人再一次对缅甸人的信仰心生敬佩……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01-2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hpjdq

UID: 1186938

发帖
2892
金币
6047
道行
40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956(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4-30
最后登录: 2024-06-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1-25
长见识了,索然有些听说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