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个著名的村庄,茶馆街边、田间地头都是忙忙碌碌的人,喝酒聊天打麻将、除草种地施肥料,总之大家都有事干,可这么多人中却只有一个会呼吸的活人!大家肯定以为小编要讲鬼故事了,其实不然,这个有名的村庄叫“稻草人乡”,全村只有一个活着的妇人绫野月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0e714d92951e43dda3d501a5fb1f4583.jpeg)
大家可能会想全村的人都遇难了吗?为什么剩下她一个?其他的人是鬼吗?其实是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定居城市了,而老人们慢慢去世就只剩她一人了。一个人生活太无趣,到处都是一片死寂,聊天、吃饭、打麻将的时候被没有人陪,所以她就自己制作了无数个稻草人分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而且为他们装扮好各式各样的衣服帽子。基本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来是个“稻草人”。现在这个“稻草人乡”已经是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了,大家都被吸引来看稻草人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ded5fbd38d6e4db39d9ff7303dcaa6c5.jpeg)
其实中国也有这样的村庄,只不过更厉害,只能听到聊天说话声儿,但却看不到一个人甚至一间房屋。难道是和嫦娥他们一起住在月球上?还是和波兰的地底人类一样住在810层阶梯下的地底?其实都不是,这个神秘的村庄就是中国河南省陕县特有的“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299ed56a89d642c2bd20c8ebfbb018e8.jpeg)
它,就位于河南省陕县。陕塬上,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不说的话你或许根本就猜不到,这里竟然是个村子。
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
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现在还有分布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着六代人。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已住过六代人以上,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ac1deba83286456fa65d24e7d2670542.jpeg)
据说三门峡的天气夏天炎热,冬天寒冷,住在这种地坑院里,冬暖夏暖,非常舒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4429c934d6f645a29fe99d4e02a7f8d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d143e79800c342f6a986dc3de0a9d543.jpeg)
地下的神奇建造艺术,独一无二!
河南地坑院是在平整的黄土地上,挖一个边长为10至12米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至7米。老一辈挖它个二三年,能让后几代人住上百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2d9df208603440168e0254f8c5afbd84.jpeg)
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等功用,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几种。地坑院同样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方向的朝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f4d456392c9e4c0684ab985cf68556eb.jpeg)
在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窑院一角的一孔窑洞挖出一个斜向弯道通向地面,作为居民出入院子的门洞。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8882aaac23b64537a5aa178a0a95ed86.jpeg)
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便可以进入院子里,像进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险。这种进入院子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e6a416a8a68d4cffbeceefb090eba225.jpeg)
地坑边上像房顶散水坡一样,下边是黄土的墙和窑洞。人住在坑里,排水问题自然是第一大事。为此,他们在地坑院中间下挖了深4~5米的旱井、俗称渗坑,专门用来聚集和渗进入坑内的雨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a8cf1923a63e483cb53949f0c7f932b2.jpeg)
窑洞的外观,可以看出窑洞顶是青砖发旋砌筑的,很科学的建筑方式。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8d6d3451978d4e63bbaff0619cad281b.jpeg)
窑洞的门窗,造型是典型的河南西部民居特色,窗户采用木花格加窗纸的结构,是为了增加自然采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5de1757f831b4815ab2ad151702b0e95.jpeg)
院中的空地不仅是绿化,更重要的是渗水和排水用,有很深的排水井。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1c81b5606dbf4cab86f251a36e9b6426.jpeg)
过山灶,一火多灶,是这里的民俗。它由一排炉灶串联而成,有7~8个灶眼,柴火在灶的一头烧,热量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55475e439b4d4fa7a2b0c70543b77a3c.jpeg)
村落即将面临消亡
庙上村的地坑院,大多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较年轻的几座,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后的一座则挖掘于1976年。很少有人能够确切地说清自己的院落建造于什么年代,他们唯一能够回答的就是“祖上传下来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e31e7dda5bcd459d862437d7d8a18a85.jpeg)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庙上村所有村民代代恪守祖业,安居于此,终老于此。但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三户人家尝试搬出地坑院以后,整个村庄开始“蠢蠢欲动”,终于在上世纪末,形成搬离高潮。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598e431a832d4e9ba63eec07a02326ab.jpeg)
如今仍然居住在地坑院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和无力在地上建造新房子的人。据了解,不少地坑院被废弃和大量填埋,在整个陕县境内,每年有数百个这样的村落正在逐渐消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e5e76384bc2941ebbf6139a3d548b0b1.jpeg)
不可错过的体验
住一次当地客房:这是可以住人的客房,收拾的很干净,基本保持窑洞内的原貌。虽然简陋,但是住起来一定别有韵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77eed40a59bb461d92d4a9911d4fdc9a.jpeg)
见证一场民俗婚礼:去三门峡体验地坑院的当地的民俗婚礼,吹吹打打实在热闹,充满了民俗气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c5d753d1720645c2b175f7f74df023ab.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14809c50daed4225b0b167996e9fbdc8.jpeg)
吃一次当地特色饮食:地坑院里较有特色的饮食为“八大碗”与“十大碗”,是当地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娶媳嫁人、招待到访贵客或时令节庆准备的特别吃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aa88ab634330490196d9393fcd9860b6.jpeg)
完全的“十大碗”包含红烧肉(9块)一碗、白肉(8块)一碗、猪头肉两碗、黄花菜一碗、海带一碗、豆芽一碗、粉条一碗、芹菜一碗、煎饼一碗。“八大碗”则是再由中选择六个热菜和两个凉菜组成。另外,十大碗上菜的顺序和摆放的方位也有一定的讲究。
学习当地剪纸:不仅是婚庆喜事,这里的中国传统节日都会被过的浓墨重彩,中华传统文化都被完整保留。尤其是剪纸,这里民间艺人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金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f8bdee3f9212407887d5439bb8689bd8.jpeg)
春节期间去地坑院过大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哦,那里有着浓浓的年味!不妨在那里尝尝”十碗席、晒晒太阳、学学剪纸、学扭个秧歌、过个与众不同的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7/1b76aeafb57a411f823572822553073c.jpeg)
曾有网友去三门峡市陕县三道塬的地坑院,被那里一家所贴的春联所吸引。 “又是一年新春到,依然四季主恩来”每一个字都在诉说活泼的盼望与信心。一颗多么朴实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