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62阅读
  • 1回复

[猎奇]置身于上海一片百年建筑群 朋友以为我出国了[4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4352
金币
603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6918
斑龄
185
道券
100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86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07-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13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18-08-18) —

海外滩,是指黄浦江和苏州河交叉处的一片江堤岸滩。从1900年左右开始,西方列强在这里陆续建成各款欧陆风情的建筑,作为商办之所或银行之地。它们和外滩的风景相互辉映,成为一方名胜,享誉中外。

上海外滩的起点,一般定义从外白渡桥开始。外白渡桥位于黄浦江流入苏州河的河口,最早为木桥,建于1856年,直到光绪年间不敷使用,由英国人投资设计改建为钢结构,上面且铺设电车轨道,是我国仅存的不等高钢骨桁架结构桥梁。

外白渡桥建成于1908年。因位于苏州河下游河口,故名之为“外”,至于白渡,有学者认为是无需付费、白白渡河的意思。因为如果坐船过河,肯定是要付钱的。

百老汇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号,曾是外滩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1930年开始兴建,是简洁的现代派八字公寓楼。公和洋行设计,铝钢框架结构,高22层,1934年竣工。底层用暗红色花岗石贴面,上部使用咖啡色泰山面砖。从11层起逐层收进,体型稳健。1951年更名为上海大厦,后成为宾馆。

紧挨外滩北部,是俄罗斯领事馆,黄埔路20号,建成于1917年,它为上海增添了东欧的异域色彩。

礼查饭店,位于黄埔路15号,和俄罗斯领事馆水平相邻,曾是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家西商饭店。1907年扩建为新古典主义巴洛克风格建筑。现为浦江饭店。

南苏州河岸,几座哥特式的教堂建筑,色彩浓烈,屋檐陡峻,塔尖直刺苍穹。高低错落,形成一幅对比强烈的图画。这组教堂建筑分别是南苏州路76号的原划船俱乐部会所,南苏州路79号的原教会公寓,南苏州路107号的新天安堂,曾经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

新天安堂又称联合礼拜堂。建成于1886年,1901年扩建。设计者道达尔,仿维多利亚时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平面十字形,中间为33米高的八角尖塔,红柱灰墙。尖肋拱门窗,壁柱分段收窄,三角山墙。体型丰满,线条繁复。门框外尖肋拱层层退入。

原划船俱乐部会所建成于1905年,由玛礼逊洋行设计,折中主义建筑,顶部为维多利亚风格,局部带巴洛克装饰。原由会所(中部)、游泳池(西翼)、船库(东翼)等三部分组成。现仅存会所和游泳池的门楼。

原英国总领事馆官邸,也称中山东一路33号2号楼,建成于1882年,为二层砖木结构,清水墙面,底层外围券柱廊。

同为南苏州路9号,与英国总领事馆官邸以长廊相连,是英国总领事馆,也称中山东一路33号1号楼。砖木结构,1872年竣工。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周以拱券外廊。

中山东一路29号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仅三层,而高达21.6米,因此每层高度惊人。建于1921年,由通和洋行设计,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中轴对称,底层中间为巴洛克风格的拱门,外墙用长条石块垒砌,现为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28号,本为德国人在上海建造的第二座楼房。一战后,德国战败,该地为英资怡泰公司收购,改建为七层的格林邮船大楼。建筑风格为英伦新古典文艺复兴式样。底部二层采用花岗岩砌成,大门和边门均为月洞形。顶层有方形抹角高台。

中山东一路27号,原是怡和洋行大厦。建于1920年,由思九生洋行设计,建成于1922年,为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外墙用花岗石垒砌,一二层采用粗狂的花岗石,视觉给人无比坚固的感觉。三至五层中间贯以四颗科林斯石柱。五层以上二层为1983年加建。

中山东一路24号,原是横滨正金银行,公和洋行设计。1924年建成,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为三段式,中部设一对通贯四层的爱奥尼式巨柱,局部采用日本武士及菩萨雕像作为装饰。

中山东一路23号是中国银行大楼,原为意大利巴洛克风格。1934年,因中国银行拓展,决定拆除重建。设计师为陆谦受,毕业于英国建筑学院。这是外滩建筑群里唯一由中国人设计的建筑,外型属于装饰艺术派,外墙青石贴面,强调垂直线条。屋顶以石斗栱作装饰,带有中国风味。

中山东一路20号,原是沙逊大厦,它一直是代表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公和洋行设计,1926年开工,1929年竣工。大厦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外形以垂直线条为主,简洁明朗。外墙以花岗石饰面,第九层和顶部砌以泰山面砖。

中山东一路19号,原是汇中饭店。1908年竣工,六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造型为巴洛克风格,外观为文艺复兴式。白砖墙面,红砖腰线,顶部东西两段,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凉亭。玛礼逊洋行设计。

中山东一路18号,原为麦加利银行大楼,1955年改名为春江大楼。1922年扩建,公和洋行设计,楼高四层,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外形设计横竖向均为三段式,二至四层中段贯以两根爱奥尼式石柱。底层以花岗石饰面,深缝粗犷。

中山东一路17号,原《字林西报》大楼,1921年建造,1924年竣工。德和洋行设计。楼高八层,中轴对称,顶部两边有巴洛克式塔楼。入口处为多立克柱式和大理石门额。底部两层使用粗犷的麻石,三至七层为整齐排列的窗格,中间有古典柱式和浮雕。七层顶檐口由八个裸体的人像支撑。八层两边为穹形券窗,中间双柱内廊。

中山东一路16号,原台湾银行大楼。原由日商开设,1924年重建,德和洋行设计,采用日本近代西洋风格。所谓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就是广泛吸收各国建筑的长处,集多种建筑风格为一体。

中山东一路15号,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华俄道胜银行是创建于清朝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合资股东为中、俄、法三国。1910年重建,德商培高洋行设计,楼高三层,外观对称。大门两边各有两座券窗,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二三层正面使用爱奥尼柱。

中山东一路14号,原为交通银行大楼。该楼从外观就感觉新颖。1946年开工,1948年竣工。是外滩在1949年前建造的最后一座大楼。鸿达洋行设计,楼高六层,局部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中山东一路13号,原海关大楼。公和洋行设计,1927年12月19日建成。主立面面向黄浦江,楼高八层,顶部尚有三层高的钟楼,属于希腊新古典主义风格。底部二层采用花岗石,中间入口由四棵多立克柱形成门廊。

中山东一路10-12号,原汇丰大楼。曾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昂贵的大楼”。公和洋行设计,1921年开建,1923年竣工。1923年至1955年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办公地。1955年至1997年为上海市政府办公场所。现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使用。

中山东一路9号,原轮船招商总局。建于1901年,玛礼逊洋行设计,新文艺复兴式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在外滩众多以厚重深沉为主色调的建筑群中显得活泼。底层为石头砌筑的外墙,二三层是醒目的红色,扶手细腻深情,本是普通的洋楼,却因为外滩的严肃堂皇而别具一格。

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所在是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中轴对称,线条匀当,柱式反复应用,立体感十足。建成于1908年。黑色穹顶,巴洛克式山花线脚,复柱大量使用。

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是外滩最具哥特风的建筑,又称元芳大楼。该楼原为三层,1906年对原楼进行了改造,应该加上了陡峻的屋顶和三角山花。

原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为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建成于1925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大楼整体分为三段式,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大楼现为海运局使用。

原有利大楼,在中山东一路最新的门牌是中山东一路3号,它的正面在广东路,因此在广东路的门牌是广东路17号。建于1922年,公和洋行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特征,以正门为中轴,两侧建筑对称。外墙吸收巴洛克风格,主入口屋顶有塔楼。该楼是上海第一栋钢框架结构大楼。

原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郎特设计,1909年奠基,1910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计六层。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柱式,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为巴洛克特征。

原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由马海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竣工于1916年。外观为折中主义风格,六七层有爱奥尼式双柱。

黄浦江边还有一座信号塔,可算作外滩建筑群的句号。它建成于1907年,圆柱形塔高50米,顶部装风向仪。这种圆柱式样由西班牙建筑师阿托奴博设计,因此人称“阿托奴博”式样。目前存世仅有两座,另外一座在挪威。如今这座信号塔不再具备实际功能,只是以经典的建筑形象成为外滩令人难忘的身影之一。(作者:诚意侯)



相比起内地省份,广东的旅游资源相对贫乏,本地人之前能够说得出口的也就丹霞山、潮州古城、西樵山等地。自从姜文和王家卫在开平拍过《让子弹飞》和《一代宗师》后,开平碉楼和历史老街为大众所认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开平的碉楼是中式建筑风情与西洋建筑风情的结合,在中国民间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相比起自力村、马降龙和锦江里等村落的碉楼建筑群,曾经作为开平县城的赤坎镇呈现的是另外一种建筑风貌。

在作为开平县城期间,赤坎的水陆交通便利,商业上极其繁荣。因为地处广东沿海地区,当地人历来有向外闯荡的传统,海外归侨和商贸往来带来了南洋等地的建筑风格,使赤坎沿河两岸出现很多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群,其建筑格局和广州西关,以及上海外滩一带的老建筑有很多相似之处。

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很多老房子因种种原因倒塌或被拆掉,加上省城交通压力较大,不适合影视作品的拍摄,因此很多民国背景的影视作品选择到赤坎古镇取景。
原来的赤坎古镇保持的是历史旧风貌,在河边做生意的也多为本地人,即使在姜文和王家卫的电影把开平炒红的日子里,古镇也没有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其热度远低于周庄、乌镇、西塘等经过商业化打磨的古镇。

原来的赤坎古镇很古老、很安静,虽然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并不完善,胜在保留未经雕琢的原始美貌。如今,古镇的很多老房子被征收,好多商店被迫关门大吉,整个古镇了无生气,既像空城,又是大工地。以后这里会不会像乌镇一样一个原住民都没有呢?这实在是件令人担心的事情。倘若结果如我所料,古镇的魂也就没有了,但愿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

原来进入赤坎古镇是不用交门票的,改造后门票费用多少暂时还是未知之数。

古镇改造历来有人欢喜有人愁,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只能祈求相关方不要急功近利,把细节做得更好,即使想要赚取利益也不要把景区的名声做坏。
就个人来说,更喜欢改造前的赤坎,它就像没有化妆的美女,自然质朴……
写到这里,不知你去过赤坎没有?关于古镇改造,有什么话要说呢?

1条评分金币+30
xgch 金币 +30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18-08-1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13
只能在外面看看,现在都不允许进去参观了!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