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 酉水北岸的 芙蓉镇 ,自1985年谢晋导演在这里拍摄电影《 芙蓉镇 》后,名声大振,人们逐渐把古王村戏称为“ 芙蓉镇”。

正是因为看了《 芙蓉镇 》的电影,十几年前,我曾慕名游览了当时的古镇“王村”。青石板铺就的“河铺子老街”,酉水边宽阔的码头和雄伟的城楼,古色古香明清时代木柱式古建筑,尤其是镇中心两迭瀑布从天而降,声震峡谷,无不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原来“王村”,曾是土家族八百年的王城与行宫,古称“溪州”。溪州曾管辖过 湘西 、 贵州 东北 、 四川 东南二十州的区域。
历代首领彭辅、彭玕、彭士愁自署“溪州刺史”和“都誓主”,世袭八百余年,为酉水以北最大的土家族“土司王”。
彭氏土司开始时建王城在王村,后移王城到王村以北九十里的“老司城”。
而王村作为“土王”出巡的行宫,存在了几百年。
古王村在明清及以前的几百年间,都是酉水以北 湘西 一带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酉水边的“王村码头”,往上游可通 四川 的 秀山 、 来凤 、 黔江 ,往下游酉水从 沅陵 进入 沅江 ,可通洞庭、 岳阳 、 长沙 、 武汉 。
王村便是酉水中游重要的码头和货物转运中心。王村酉水边雄伟的码头和“老街”鳞次栉比的古老商铺,便是王村几百年繁荣、“楚蜀通津”的最好证明。

芙蓉镇瀑布边悬崖上的摩崖石刻“楚蜀通津”,为明代唐伯虎题字

这次重游 芙蓉镇 ,与其说是来重瞻芙蓉古镇和镇中二迭瀑布的雄伟、奔放。不如说是来寻访古镇三千年的历史和土家族与“土王”曾经有过的辉煌。

我们是从酉水之南的“ 古丈 红 石林 ”前往酉水之北的 芙蓉镇 的。路上经过跨 越南 北山岭的“ 芙蓉镇 大桥”

望着这宁静的酉水,联想到这条水路曾是 湘西 通达 四川 东南的水路要道,在民国以前,这条江上千帆竞发、樯櫓如云。沿江的码头商埠古渡连绵不断。如今公路、铁路兴起,这条水路已渐趋冷落,只有偶尔驶过的游轮,还在追寻这里曾经的辉煌。
正是这条酉水,明清以前曾是区分“生苗”、“熟苗”的划分线。古代所说的“熟苗”,是指与汉族杂居一起,接受“王化”,一般不喜闹事和反叛的苗族和土家族民众。
而“生苗”,则是指少与汉族往来,自古结寨而居,“不服王化”,经常闹事反叛的苗民。
自古中原的统治者一般对“生苗区”,不设官吏管理,而是承认他们自己的酋长为“土司”,由土司来管理各少数民族,任其自生自灭。
据 湘西 作家龙 庆和 在《 湘西 苗族史俗钩沉》一书的叙述,自明清在 吉首 、凤凰以西修筑“ 中国 南长城”后,又逐渐把“南长城”以西的苗民称为“生苗”,把“南长城”以东和以北的苗民称为“熟苗”。
由此看来,这条宁静的酉水,在历史上还曾是统治者心中的分疆之地,曾是一条对苗民采取不同管理方式的“界河”。

土王祠

雕塑着五代十国时后晋的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土司王彭士愁立铜 柱议和结盟的情景。由此开始了 芙蓉镇 一带政治、经济八百年的稳定时期。
从铜柱公园往东,便到了著名的“土王桥”。桥下便是形成 芙蓉镇 两迭瀑布的“营盘河”。桥上长廊是典型的土家族风雨桥的式样。

土王桥

清晨晨雾中的土王行宫。位于两迭大瀑布东侧的岩石上,规模宏大。

清晨时的古镇与山下的营盘河谷。
我们乘夜色下到营盘河底的瀑布边,瀑声如雷,震撼山谷。水雾飞珠溅玉。蓝色的彩灯照在瀑布上,瀑布象一片彩云,自天而降。瀑布顶上的仙阁琼楼,万家灯火,恰似云霞中的天宫一般,璀璨闪亮、流光溢彩,令人久久地遐想。

第二天,我们再一次游览了 芙蓉镇 的“老街”。从营盘河东面的老司城路顺台阶而下,经过土王行宫,到营盘河边,踏过河中的“跳岩”,进入河西面青石板铺就的“老街”

清晨的土王行宫边的大瀑布。照片中右上角为“土王行宫”。

营盘河上的“跳岩”。巨大的两迭瀑布就在跳岩的下方
老街上的青石板路一直通向酉水边的“ 芙蓉镇 码头”。老街两边都是明清建筑式样的商铺。

竹雕和竹编的器具

芙蓉镇 老街。街上刘晓庆米豆腐店有好几家

老街上的楼阁——悬崖阁

离码头不远的“溪州铜柱及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千多年前“溪州议和会盟”的铜柱。史载这样的铜柱共有九根,千年来其中七根已毁,一根收藏在这所“溪州铜柱馆”里,另一根存于 俄罗斯 哈巴罗夫斯克 博物馆。铜柱高4米,重5000斤,八棱中空,上刻铭文2614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老街下到码头的台阶

老街象是一条弯曲的古巷

芙蓉镇 码头上的城楼

瀑布下营盘河口的游船码头(古为土王码头)

码头东面通往大瀑布下的五百米长廊

古镇老街上的“观音阁”

典型的芙蓉镇古式建筑,现为电影海报馆

芙蓉镇 青石板古街


不久前到甘肃游玩,在金昌一家民俗馆前看到一台古旧的马车,据说是百年前的东西了。

这辆马车现在保存完好,完全还可以使用,仔细看这车还是非常讲究的。

虽然是木质车,但几乎所有关键部位都有铁器包裹或防护,这样不仅耐磨,也结实了很多,经过百年,依然没有太大的磨损。

这辆车制作的非常精细,使用的木材也是非常讲究,箱体以外部分几乎是镂空的,工艺漂亮不说,也最大减轻了车箱体的重量。

古代马车分为“舆”和“毂”两部分,“舆”就是车厢,而“毂”就是底下的车轴。两者其实是分开的,使用时装在一起。

车轮的边框叫“辋”,古代车轮的辐条一般为30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但数数这个好像是十八根,辐条的多少似乎同车轮大小有关,轮子越大,辐条越多。

车的收藏者说,这在过去也是官府或有钱人的,做的这么好和讲究,古代也要花很多银子的,一般人家是拥有不起的。

这个车能完好的保存下了,除了使用材料好,也同西北的干旱少雨气候有关,干燥是它存在的法宝。

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车轮子,人们戏称是它的“备胎”,后来在这家民俗馆了还是看到几只“备胎”,说明这种车轮子是“标准件”,也就是说当年这种车是有统一标准的。

南双柏县鄂家镇,阴历的7月14、15、16三天,云南双柏县鄂家镇流行“摸奶节”,后来被改成了“摸摸节”,这几天,男人以摸到奶为吉祥,女子们以被摸奶为吉利,节日起源于隋朝年间。

虽然“摸奶节”涉及到异性话题,但彝族将它看为是一个传统节日,请正确看待此事,不要拿民族习俗开玩笑。

在“摸奶节”的3天以内,当地的女人所穿的上衣只会遮住一边乳房,没遮住的另一边乳房,只要是参加节日的人都可以摸,至于遮住的另一边乳房是为自己将来的老公所保留。

当地的未婚男女会在这3天出门赶集,找对象。一旦对上了象,就会手牵着手钻进山坡上的松树林子里......而更多的人,包括外来的游人,如果在街上遇见喜欢的女子,都可以摸一摸女子的胸部。在这一天里,被摸了的女子是不会生气的。

摸奶节这天白天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集中起来,载歌载舞享受一天,到了晚上9点后,年老的和年幼的都陆续回去休息了,剩下的就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年轻的小姑娘。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跳舞,在深夜的时候男人就开始去摸女孩子的乳房。

一般在摸的过程中,女孩子还是会躲避,但是不会生气。

因为这是他们这个地区的百姓延续了1000多年的风俗。节日结束后,女孩子以奶子被摸为高兴的事,男孩子以摸着女孩子的奶而荣耀,并且以摸和被摸的数量的多少为自己成绩。
中国古代,人们非常讲究男尊女卑。特别是在宋代,所有的女子不但要遵从三从四德,而且还要迎合男子的爱好,就拿女子裹小脚的这种行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在古代新婚之夜的时候,女子最重要的就是''落红'',那么,什么是落红呢?

其实,落红主要是可以看出古代女子是否贞洁,就和守宫砂的效果是一样的。在古代的时候,权利都掌握在男人的手里,女子是没有任何权利的。

当时,人们十分看重女子的贞洁,男子娶妻时,如果娶到贞洁的女子那就是非常大的喜事。不仅如此,贞洁的女子还被形容为能够让自己的丈夫家族兴旺。相信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监测女子是否贞洁的唯一办法就是洞房花烛夜的''落红''。

在古代男女结婚的那一天,男方的父母都是一大早去他的婚床上,放上一个白色的手帕。目的是等到洞房花烛夜之后的第二天早上,看手帕上面是否见红,如果见红,那就说明女子是贞洁之身,男方的父母会非常开心,因为这是大吉大利的事情。而且男子会在第二天早上,拿着落红的手帕去见自己的父母和宾客。

往往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宾客看过之后,都会夸奖是天作之合,这也是非常欣慰的事。相反,如果洞房花烛之夜,新娘没有落红,那么,下场就很惨了,将会遭遇三种惩罚的其中一种,简直是生不如死。

第一种是烧死。洞房花烛夜新娘一旦没有落红,那就证明新娘是个不贞洁的女子。这个时候家族的长老会出面,询问女子奸夫是谁。但是女子最终的下场会是被男方活活烧死,而女子的父母不但不阻拦么还感到十分的羞耻。

第二种是被毒打休妻。这个是非常普遍的,只要没有落红,丈夫会非常愤怒的把妻子捆绑起来毒打,逼问奸夫。如果没有找到奸夫的话,就会当场休妻。从此之后,这个女子会被大家唾弃,无法再嫁出去。

第三种是永无出头之日。如果女子在洞房花烛之夜没有落红,但是丈夫喜欢此女子,就不会遭遇休妻或者毒打。但是,这个女子在家中的地位连丫鬟都不如,而且还会忍受男方父母的白眼,因此,也导致了很多女子自尽。

在古代生为一个女子甚是不易,做什么事情都要被束缚,古代真是对女子不公啊!尤其是在宋代朱理学之后,女子完全沦为附属,不仅要遵从三从四德,而且要百般迎合男子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