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被忽视的曹营牛人,节制于禁张辽,救曹仁败关羽,媲美陆逊,三朝元老得以善终
《三国演义》虽然故事精彩纷呈,但主要人物似乎就是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几人;不得不说,三国演义确实忽视了不少实力牛人。
曹操雄才大略,帐下文有郭嘉、荀彧等奇士,武有许诸、张辽等名将,可谓人才济济。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帐下还有一位,颇受曹操信任,文可安军心定天下,武可救曹仁败关羽,实力媲美陆逊。
赵俨,少年闻名与三国的奇才,与辛毗、陈群、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赵俨年少有才,刘表曾多次请他为官辅佐治理荆州,但赵俨早看出刘表难成大事,因此拒绝出山。
直到曹操迎天子定都“许昌”后,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毕竟重整了朝纲,汉王朝重新有了“王朝气象”。此时赵俨也注意到了曹操的政治远见和雄才大略,因此毫不犹豫的举家投奔曹操。
当时曹操并没重视赵俨,仅封他为“朗陵县令”。直到官渡之战,袁绍策反曹操后方,当时不少曹操治下的郡县都摇摆不定,蠢蠢欲动。
此时曹操面对强大的袁绍显得力量弱小,又恰逢前线军粮告急;但赵俨十分赞同荀彧的“四胜四败论”,不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定直辖小县,更是凭借其影响力稳定了整个“阳安郡”赵俨稳定后方对曹操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曹操官渡胜利后,立即将赵俨提升为“司空府主簿”,当时曹操官拜“司空”,赵俨实际上就是曹操的贴身参谋。
张辽、乐进、于禁三个人都自恃功高,互相明争暗斗,经常搞事端。曹操就命赵俨为参军去调和三将。赵俨深知这是曹操故意“为难”自己,论身份和地位赵俨都不够资格在这三将面前说话,更不要说“调和关系”了。
但赵俨借曹操之名,晓之以理,寥寥数言就说服了他们,三将羞愧拜服。通过此时曹操对赵俨更是刮目相看,马上官升“都督护军”,随曹操出征,节制众将。
曹操攻荆州时,赵俨为章陵太守,监领节制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这又是对赵俨的一次重大考验,于禁、朱灵、李典都是曹操起兵以来元老级的大将,张辽、张郃是曹营虎将,而路招、冯楷是曹操中军大将。这些人论实力一个比一个强,论战功更是个个功勋卓著。赵俨如果没有绝对的影响力和协调能力的话,很管理这七个人。
结果赵俨不但将这七位当世虎将管理的服服帖帖,而且还跟他们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和谐,荆州一战,曹操都深为佩服赵俨。
当曹仁镇守曹魏边疆樊城时,蜀国大将关羽攻打樊城十分凶猛,曹仁岌岌可危。曹操命徐晃率军救援曹仁,赵俨以议郎(高级顾问)职随军出征。
当时关羽攻打樊城甚急,除徐晃的先头部队到达外,曹操的后援部队迟迟不到。此时曹仁力不能支,樊城随时会被关羽攻破。徐晃见曹仁形势危急,众将也都想要进兵救樊城。
只有赵俨一人反对此时进兵,他认为徐晃的先头部队人数太少,即便出兵也难解樊城之围;只有现在派人闯蜀军连营进樊城,并告知曹仁救援大军已到,正在寻找机会一举击败关羽。
徐晃以及众将不信赵俨之言,赵俨厉声道“如公究援迟,一力承担!”徐晃这才依照赵俨的计策派人送信与曹仁。果然,曹仁得知援军已到后,士气大振,竭力抵御关羽进攻。
不多日,曹操派遣的救援大军已到,曹操对赵俨的“迟援”行为非但不怪罪,反而信中大加赞赏。救援大军与曹仁樊城军一起前后夹击蜀军,关羽大败。
蜀军大败后,徐晃、曹仁士气大振,又要趁胜追击关羽败军。又是独赵俨一人极力反对。赵俨认为此时追击关羽,东吴孙权就会认为曹军打败关羽后一定会趁势再去攻打江东,而此时很可能再次造成“蜀吴联盟”一起攻打曹魏局面。
果然,曹操命令又到,不许曹军追击关羽,理由与赵俨不谋而合。
后人将赵俨与陆逊相媲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当时吴军也想要趁胜,后被陆逊制止。陆逊的理由跟赵俨相似。
曹丕继位之后,赵俨仍旧是曹魏重臣,任尚书,封关内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继位后,赵俨又出任大司马府军师、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等职。
赵俨一直活到魏明帝时代,享年七十四岁,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