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菩提提究竟是什么来路并不要紧。西游记不过是借他这张嘴,来给孙悟空安排一场开场白,借他这个人,对孙悟空未来的命运做一番铺垫而已。
菩提祖师为何收孙悟空为徒
为何如此说?因为你且看西游这本书,菩提用的是佛家的名号,行的却是道家的本领,他的法力无边,弟子也不少,按说完全可以与西天的如来、天庭的玉帝平起平坐,可他却完全没有抗衡之心、竞争之念。
这是与世无争,也是一种悲哀与无奈。
画像中菩提与猴子
而矛盾的是,偏偏他又教出了孙悟空这么一个徒弟,那样一般一个猴子,放纵下山而去,会有怎样的结局?难道他真的不明白?实际上,祖师明白得很。
可为什么他又要收孙猴做徒弟,教他那么多本事呢?
这就好比是一个父亲,在一生中经历了太多曲折之后,抚摸着伤痛回到家中,把毕生本领传授给自己的儿女。之后,难道他会因为自己的伤痛,而禁止儿女外出闯荡?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听上去勇赳赳气昂昂,其实却是无可奈何的真实人生写照而已。所以,他要赶走孙悟空,让他去为自己的人生而打拼。
菩提与悟空撇清关系
孙悟空似乎有些不舍,他说:“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但菩提却是一口回绝:“那里什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还有一句,说的是:“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这话说得极是果决,可是有什么道理么?其实道理无非就是一句话,孙悟空,你离开之后便是走自己的路,任你遇到何等艰难险阻,都只能自己解决,拿学到的本领解决,绝无回来求救的道理。
孙悟空绝口不提菩提
从《西游记》后来的文字看,孙猴似乎还真是完全忘却了这位祖师,同样是这本书,第三十四回便有这么一句: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
可若是往回翻到第一回,又分明写着孙悟空见到菩提祖师之际,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这是怎么回事?孙猴子得健忘症了吗?自然不是,可是记得又能如何?不如且忘记。
菩提老祖和太上老君是什么关系
人们常将菩提老祖与太上老君放在一起去比较,然而事实上,菩提老祖与太上老君实际上并没有关系。
菩提老祖是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有着广大的神通,是一个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他有着无边的法力,是一位世外高人。他隐居一方,却又广收徒弟,与一些樵夫野老往来。他有着佛教的称呼和佛教的思想,但是却又身穿道教的服装,是一个精通佛教两家的人物。他是孙悟空的师傅,教会了孙悟空足够在后来大闹天宫的本领,但是又是保全自身的。他早已知晓孙悟空在日后必定会闯下弥天大祸,但是他依然传授了孙悟空本领,而在孙悟空学成欲归的时候,又嘱咐了孙悟空日后不得提及师门的要求,可见菩提老祖是一个渴望自由然而又独善其身的形象。
太上老君则是公认的道教的始祖,在道教中是具有着开天创世的能力与救赎教化神格的职责的。在道教中,太上老君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度人无数,还留给了后世一本名叫《道德经》的道家经典著作,因此,太上老君也被叫做道德天尊,是三清尊神中也是受到最多香火的神明。据说被后世称为道教教祖的老子便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是专门来教化众人的。
虽然在《西游记》中菩提老祖与太上老君均有出现,但是实际上这两个人并没有关系。太上老君是道教中的人物,而菩提老祖只是《西游记》中吴承恩所创造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