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1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让云端成为文艺新引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125
金币
183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433
斑龄
192
道券
105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5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3-1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1-04-23) —
             辛丑年伊始,各地“云春晚”“云村晚”“云贺岁”等“云上演出”纷纷亮相,内容丰富多彩。“云录制”“云互动”“云传播”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不断刷新观众对“云”魅力的认识。可以说,数字技术发展和媒介迭代让“云文艺”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尝试“触网”,加快线下线上融合,刷新观众观赏体验,创造更多艺术可能性。

  “云”技术正在“扩容”文艺生态,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值得思考。“云”不仅意味着技术赋能、形式更新,还意味着审美观念的变革。文艺现场从线下到线上,不只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艺术表达和创作的突破。

  技术推动艺术“破圈”。数字技术善于放大不同艺术门类之美,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赏体验,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推动艺术走向更广大的群体。比如,综艺节目《舞蹈风暴》就是技术优势与艺术优势的融合。节目以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可以精准至1/24秒,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欣赏舞者之美和舞蹈的艺术魅力,弥补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遗憾。云端的“破圈”同时反哺了线下。伴随近年来云端不断出现爆款舞蹈综艺,线下舞蹈和舞剧演出的上座率也有所提升,让人们看到线上与线下、大众与小众文艺相交融的可喜态势。用好技术、用好网络,让文艺更具生命力。

  同时,媒介更新让线下文艺拥有更多表现形式。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过去通常是“我演你看、我说你听”模式,而“云直播”则通过双向传播、实时互动,拉近观演距离,改变观演关系。VR、AR及全息技术的运用,更让观众成为作品一部分,重塑艺术主客体关系。这种突破传统的交互体验让更多艺术依托“云”技术,拓展自身影响力。如国家大剧院“5G+8K”超高清直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迈进艺术殿堂;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改编成短视频,让传统戏曲之美广为传播。

  “云文艺”时代,创作主体愈加多样,创作力量愈加蓬勃。“云文艺”正在引导用户不再仅仅做简单的内容输出者和被动消费者,而是争做内容的创意生产者和主动品鉴者。深圳某学生舞蹈团通过“云”技术隔空排练,短时间内创编完成原创手舞视频《破晓》,致敬抗疫医护工作者;戏剧《等待戈多》集合多地主创人员,从创作、排练到正式演出,全部在线上完成,突破戏剧创作方式和观演方式。类似的探索还有很多,无不启发文艺创作进一步探索“云”优势、发挥“云”特质。

  技术迭代更新,依然是内容为王。互联网时代,信息和产品极大丰富,优质内容是在海量文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当下互联网场域中,要想真正留得下、走得远,离不开作品的价值表达。文艺作品扑面而来的科技感、现代感、未来感固然让人心动,科技手段背后深沉的人文情怀更让人动容,它将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向高处。

  艺术走上“云”端,又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落到每个人的手上。“云”技术加速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进程,将逐步成就人们更富艺术气息的美好生活。
1条评分金币+10
兵马大元帅 金币 +10 验证通过,感谢支持 2021-04-2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