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1阅读
  • 1回复

[美食图片]广州最好吃的gai,十米一家老字号,百米一家米其林[5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0753
金币
51487
道行
36950
原创
105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8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4-17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4-21) —
到广州吃好吃的,一定要往老街老巷钻。

「十米一家老字号,百米一家米其林」,是对「食在广府」最高调的赞誉。
向来老广们默认最好吃的东西在旧街。
在狭长的巷子,一张张店铺旧招牌后面,老板淡定娴熟地端上一碟肠粉、一碗牛腩河粉……
「不在这里扎根上几十年,怎么对得起街坊们挑剔的味蕾呢。」

能代表老广州的街道很多。
比如,拥有最美骑楼的恩宁路,比如,曾经的逛街胜地北京路。
但,能靠美食霸榜的,必须要数它——西华路。

在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名单里,西华路仅次于上下九、北京路。
这里是广州最有名的美食街之一。
吃货们大都慕名而来,一家一家排队打卡。
心中或许留下了一丝丝广味念想。
但对于在这里长大的老广人,和仍留守的阿婆们、嗲嗲们来说,西华路更多的是生活百味。

城君行走西华路,是奔着菜市场那一家号称最好吃的“牛杂店”去的。
最后念念不舍的,除了美食,还有这里难得街坊与烟火气。
每走几十米,小小巷子居民楼间,晒咸鱼、挂腊肉、煮牛杂、晾衫竹,骑楼街,嘈生晒,卖鱼佬,烧腊铺……
借用一句老广俚语:“广州的人生百态,西华路有噻(都有)。”

01
榕树下,“走鬼档”
横街窄巷,难寻的街坊情
一进西华路,城君就“迷路”了。
出了陈家祠地铁站,穿过马路,再跟着导航拐进右侧的巷子里。

新旧对比,快慢交替,强烈的时差感,一时间彷佛穿越了。
树木林立,将午后最毒辣的阳光挡在外头,一并被隔绝在外的,还有车流的轰隆声。
我们与买菜、散步归来的老人孩童擦肩而过,好像回到了儿时奔跑的街道小巷。

西华路,位于广州城西,路北面是越秀区,南面是荔湾区。
整条街道东起光孝寺,西至陈家祠,全长1600米,宽16米。
这里没有繁华的商业气息,也没有高楼大厦伫立。
路两旁被老榕树占据,即使在最热的午后2点,行走在街上也有丝丝清凉,小吃街居民楼挤挤挨挨,老人结伴出行。


实际上,我们走到的并非西华路主街。
而是西华路上,一条叫金花直街的小巷。
作为西华路最典型的街巷代表,没有什么特别,反而才最特别。
巷口有卖胶水的地摊,卖牛杂的大叔,卖鲜花的阿姨,卖衣服的小店,卖腌菜的奶奶……窄窄的一条百米街道,市井味儿十足。

瞬间像回到了小时候,外婆家楼下的那条吃喝玩乐,啥小玩意儿都有的巷子。
人和人之间,哪里还有距离。
爷爷奶奶拧着菜袋,互相寒暄着:“吃了吗”“今天要点什么”“这个今天刚做的”“今天生意怎么样啊”。
这场景就像《七十二家房客》里那样,人情味儿十足。

在这里,老一辈人都知道,过去好吃的东西,是没有固定店面的。
像在街边卖花阿姨记忆里,她最怀念的味道,是百忍里街口的那档云吞面;是司马坊街口的牛腩汤粉;也是街边对着大学生的肠粉档。
“是啊,沿街走档,只卖单品,限时供应。”
“没有固定点档,经典的街边美味都走失在了岁月里。”
但是在西华路这条窄街上,我们有幸窥探到了“走鬼档”的生活。
一个移动小摊,一把可有可无的遮阳伞。老板或坐着,或躺在推车上,并不着急着吆喝,累了就闭上眼午休会儿。

白头发奶奶的临时小摊,在众多摊位里格外惹眼。
自己做的玉米须须,五元一份,看上卖相实在一般,却摆放分明。
脚前方还有一只小橘猫,在笼子里上蹿下跳,许是对过往人流感到不安。
奶奶凑上前轻轻拍了拍笼子,像在说:“乖啊,今天会给你找到家的。”

再往里走走,我们在巷子的拐角口找到了它。
大名鼎鼎的牛佬牛杂汤。

店铺简陋随意,开了24年的老招牌已经连“牛佬”两个字快要看不清了。
奇怪的是,不论早中晚,店外的几张桌椅总是不留人。
买完菜的阿姨,放学的孩子,打卡的年轻人,一波又一波,总归是要在这巷子里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牛杂汤,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这家啊,开了很多年啦,我们每天几乎都要来吃一碗”
“他们家的牛杂太地道了”
“料足又新鲜,牛肚柔韧有嚼劲,牛肺软滑鲜嫩”
“说是广州最好吃的牛杂,夸张了点,但这里的街坊们吃不腻,就已经是最好的口碑了。”
看着老板娘熟练地将一碗碗牛杂往外端,冒着热气。葱花和胡椒,衬托起纯白色浓汤,每一口都冲击着味蕾。
吃完牛杂,已近傍晚,对面的手撕猪手店才亮灯开门。

小店前排起长队,42.9元一斤的脆皮烧肉,是他们今晚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隔壁的西华美食品,汇聚着各种烧卤。
一只鸭,一只鸡,半块猪肉,大有着和猪手分庭抗礼的架势。
这一刻,才理解为什么有人说,西华路,就连菜市场里都好吃的不要不要的。

这份“好吃”,哪里只是一口鸡,一口肉,还有躲也躲不掉的街坊热情。
骑着单车卖牛奶的大姐,走街串巷从身旁经过。
一有人招手,大姐就停下来,掀开了奶箱盖子……

02
一条街,一群人
食在这条街,活在这条街
广州人对吃的苛刻又讲究:“同声同气一盅两件,抵食夹大件。”
西华路上,以小吃居多,环境大都实在一般般。


没有高大上的法餐,没有精致的日料,没有复杂的韩餐……只有便宜又地道的广式小吃。
拿着一张百元钞票,从街头吃到街尾,吃到扶墙走一点也不夸张。
我们从狭窄的金花直街挤出来,步入西华路主街。
左右皆望不到头,但是目光所及,可以随意捕捉到一家出现在美食榜单上的店。
芝麻糊世家

位于街道十字路口的芝麻糊世家,已经是西华路的“招牌”之一。
门口两个大汉一边热情地发出邀请:“靓女,要不要来一碗芝麻糊?”,一边手握木棍,哼哧哼哧地捶打着新鲜的黑芝麻。


店员小姐姐,给我们介绍这碗芝麻糊。
“芝麻是现磨的,一碗浓黑的芝麻,加上杏仁,组成八卦阵。”
一向不爱芝麻糊的城君,也被这碗称霸大半条街的甜品打败。
芝麻甜度五分刚刚好,丝滑细腻,没有任何芝麻的颗粒感。

在店里,我们还遇到从厦门来的一家四口。
到广州两天,西华路是旅行最后一站。
爷爷说,“这里虽然谈不上惊艳,但是氛围很舒适,很广州,生活气息浓厚。当然好吃的也太多了,不忍心错过。”
“不过,还是我们厦门好”,爷爷的实在逗得店内欢声笑语一片。

店员说,我们来的时候很对。
工作日大都是老街坊来吃,还有一些外地的游客。到了周末,门前就要排起长队,不止他们店,这条街有名气的店都是如此。
“这里十步一家老字号,一点也不夸张。”
经过岁月和人气洗礼的经典味道,早就化成一道美食记忆。
所以才有人说,在西华路吃的就是那一口旧广州、旧西关的情怀和情谊。


珍珍小食店
开了36年的珍珍小食,代表着地道且正宗的西关风味。
一碗啫啫猪肠粉和猪肠面,没有人能拒绝。

陈健安从小在西华路长大,也是吃着妈妈珍姨的珍珍小食店长大的。
1982年,学到了祖传手艺的珍姨自己开店,一家店,只卖一样早餐牛腩粉。
“那时一份才2角5到3角钱……”
珍姨记得很清楚,都是老街坊来帮衬。
半辈子过去了,她也从一碗粉做到现在的猪肠、夜宵……到成为西华路的老字号。

芳记小食店
吃肠粉,一定要到芳记小食店。

△牌匾要从右往左念
现在几乎找不到布拉肠了,只有这家店的大爷,还在坚持传统布拉肠制作手艺。

据说这么多年了,大爷的生意好到都没有时间搬家。
“人和以前一样多,肠粉变得更厚了,价格嘛,最贵的也才10.5元。”

比起芳记的布拉肠,三和小食的肠粉皮薄如蝉翼。
如果喜欢薄皮褶皱肠粉的朋友,这一家也可以去试一试。
兴兴旺面店
这家开了30年的老店,看招牌就知道,又是一家只知道做好一碗云吞面,却不注重外在的老字号。

店铺面积不大,大约50平方米,却靠着散发着虾子味的浓汤面,被称为“西华路米其林级别的云吞面”。
一份10元的鲜虾蟹子云吞面,就能吃到满足。
这里几乎是街坊们每天一访的店。尤其到了中午,里面坐不下,就把折叠桌摆在街边。
大家对店里的兴旺早习以为常,毕竟兴兴旺嘛。
富记鱼蛋粉
在西华路30年的富记,是很多人儿时的小食堂。

上学的时候,总是想着各种理由不回家吃饭,约上同学一起聚在富记,吃上一碗鱼蛋粉。
富记的店面不大,来吃粉的街坊们也大都不拘小节,宁愿站着捧着也得吃到这碗粉。
招牌推荐什锦鱼蛋粉,配料丰富,加了鱼蛋、鱼卷、鱼皮角、炸鱼皮还有牛丸。
腾元生煎
8元4个生煎,让人忍不住来上两盒。
这家腾远生煎,也是华西路相当有名的小吃。

别看它是来自上海的传统美食,在日积月累的口味碰撞中,这颗焦底白面,粘上芝麻的生煎包,三分皮冻七分肉,皮脆肉鲜,汤汁香浓。

再搭配一杯隔壁的芒椰奶花,香醇可口,丝丝入滑。
据说,这还是广东首家椰奶花的专门店,味道根本不输东南亚。

推荐这里的招牌,黑加仑椰奶花。
除了上面这些有名气的老字号,城君这次还发现了一些漏网之鱼。
肥姨靓点
光是听名字就很有韵味,像是藏在深巷里的老厨师出山了。
经典的广式美食,也都可以在这里一一点到。

店内很宽敞,典型的茶餐厅式装修风格,人不多,是老街坊们闲聊的好地方。
我们经过的时候,一只小猫悠闲地趴在店外。

西华路上,吃的太多。
还有添锦记金牌竹昇面、包原味甜食店、顺德煲仔饭、荔林食店、沙湾糖水铺……足以满足你的一切粥粉面、甜品小吃需求。




城君彩蛋:
看到这里,一定有小伙伴问,为什么没有店铺地址?比起按照地址去打卡,我更建议大家一脚踏进西华路后,沿着街道慢慢走,你会发现每走几步,这些小店都排着队,一个一个出现了。
岂不妙哉!
03
新派美食
能活下去的,都是真本事
西华路,是广州的另一面镜子。
走在街上不少中老年人,几乎都是从小在这巷子里长大。有的甚至到南海中学读完书,最后干脆从西华路街头嫁到街尾。
他们一辈子都在西华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也在这里老去。


‍旧时的西华路没有街,后来将万善里、连桂坊、宜民市合并,才组成了如今的西华路格局。
时代变迁,西华路除了味道记忆,还有不少旧时痕迹。
人烟稀少的越富广场,渐渐被遗忘;
路边的骑楼,因为没有被纳入保护范围,已经被拆得七七八八;

100历史的南海中学,倒成了西华路的历史标志。

消失在街头的报刊亭,在西华路还能看见它开门营业。

过去在街边摆摊的裁缝,在居民楼里做起了窗口生意。


公共电‍话的招牌陈旧得不像话,悬挂在临街店铺上,丝毫没有违和感。

老旧狭长的巷子,安静的出奇,大部分时候只有老人迈着蹒跚步伐走过。
纵然外围道路施工作业,纵然一座又一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在西华路仍是满目老楼房,挤挤挨挨。


珍珍小食的旁边,有一家睿锋食杂店 。
仅有一个窗户大小的窗口,卖着玻璃瓶装汽水、烟酒、打火机等日货。

老板今年50多岁,开这间小店十多年了 。
一个人守着店,见证了这条街的变迁。
“这几年拆了很多,开了很多新店,但是大都没多久就关门了。”
“西华路的人流很大,但是生意啊并不好做,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街坊们,很念旧,嘴更叼。”

所以除了几十年的老字号,能在西华路开下去的店,一定是不简单的。
就像潮汕鱼蛋肠粉,虽不是老字号。
光是看着老板年年坚持自己打鱼皮,就知道对于吃,不敷衍。
除了广式美食,老街也加入了不少新味道,川菜、湘菜、清真菜……这里越来越多元化。
新店贴着老店,成了西华路独特的风景。

就像我们不经意路过的小店,全羊粉、潮春记汤粉世家、李家酥铺、潮味香汤粉世家。
只听名字,就能感受到他们,怕是大都奔着未来的“老字号”去的。
——
离开时,我又走进了芳记。
点了一碗肠粉。
店里老板很亲切,出品保持着同样的水准。
西华路“破旧”的网红店越来越多,新潮美食店也如春笋般冒出一茬又一茬。

对于街坊们来说,火和不火,新与旧,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日子要过,粥粉面总还是要继续吃的。
1条评分金币+12
chn001 金币 +12 鼓励一下 2021-04-21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117
金币
754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1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18(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4-19
广州还有干净的gai吗
1条评分金币+3
chn001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21-04-21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