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72阅读
  • 1回复

[疾病治疗]如果学生筛查出抑郁症,心理老师如何阻止悲剧的发生?[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41
金币
6443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310(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5-04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05-07) —

按照国家卫健委去年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接下来各高中、高等院校即将开展学生“心理体检”,具体来说主要指学生抑郁症筛查。
一说到抑郁症,社会大众普遍如临大敌。学生、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或大学辅导员)这3个群体该如何应对?此前我们已经分别撰文提供更具体建议,点击上方#心理体检即可回看文章。
可除了以上3个群体以外,还有一个角色与“心理体检”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充当着各方沟通的桥梁。那就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或者说是学校聘请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心理老师的工作做得积极、到位,不但可以促进抑郁症筛查的落实;说得毫不夸张,还可以促进学生患者的预后和转归,甚至挽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避免家庭的破裂。所以,心理老师的作用极其重要。
当然了,如果学校筛查出精神心理有异常的学生,心理老师既要处理好各方面的诉求,又不能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这其实是一道不小的难题。
以下基于我们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大量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的临床实践,向学校的心理老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01
第一,心理老师应了解所在学校的“心理体检”流程,以及班主任、校领导对此的态度和认知。
如果班主任和校领导对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认知比较理性、客观,对学生患者比较包容、尊重,富有同理心,那么后续的工作肯定相对容易开展。
但在现实中,也有不少班主任和校领导对此缺乏科学认知,甚至用有色眼光看待抑郁症群体,甚至对“不理想”的筛查结果遮遮掩掩。那后续开展工作时,心理老师面临的挑战当然就更大,要做好心理准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心理老师要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核心症状、常见治疗方法及其利弊、尤其是症状背后的心理根源等,要有充分的了解。
这种了解不要停留在传统的、主流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理论上,还要积极学习最新的、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尤其是近年来认知神经心理学里的重大突破,比如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理论。
心理老师有了科学的知识储备、深入的见解后,后续与各方沟通时才能给出更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对于有一定心理问题、甚至确诊抑郁症的学生才能提供高效的心理辅导。
而且,由于学校心理老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所以心理老师一定重视对“学习障碍”知识的学习。严重的学习障碍也会导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强迫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甚至导致胸闷、胃痛、发热等躯体化症状。
可是,目前主流精神医学和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对这个方面缺乏了解,难以识别,很容易将上述表现看作常规的精神心理症状。在某种程度上,这很可能将孩子的问题扩大化、严重化了,并骤然加大老师、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
那如果心理老师具备相关知识,懂得识别“学习障碍”,不但可以大大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后续采取的处理方法也能更加有针对性、更高效。
第三,在“心理体检”的过程中,可能事情难以完全按照心理老师理想中的方式进行,但我们应该尽力去科普相关知识,降低出现悲剧的风险。
比如,校领导和班主任是否对抑郁症缺乏理性的认知,甚至可能带有歧视,希望隐瞒筛查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比如,学生群体中是否存在对抑郁症患者排挤、孤立的情况?
作为心理老师,积极地普及心理体检的意义和目的是重大职责之一。其实无论是校领导、班主任,还是家长,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会出现意外。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紧张、很焦虑,甚至是恐惧。
那心理老师应尝试引导各方明白,对于真的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早识别、早发现、早干预是最佳、最理想的选择。否则,一味“顾全大局”、遮遮掩掩,这只是掩耳盗铃。问题爆发时就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现实中有很多报道,孩子本来就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但家长、老师和学校都缺乏重视或者及早干预的意识。某一天孩子被老师批评了,跟同学发生口角了,或者作业没完成了,突然跳楼身亡!所有的人都极为震惊!这给相关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
如果学校、老师和家长懂得早识别、早发现、早干预,孩子的问题往往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他们并不至于走上绝路。而学生精神崩溃、决定自杀前遇到的刺激事件,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放上最后一根“稻草”的人,也不能指责学生脆弱。而是要提前预防,及时疏导学生身上的压力,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而对于学生们,最重要的就是引导他们正确的理解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除了体检时应该如实填写,不要弄虚作假;还要引导他们意识到,每个人的精神心理状况都是动态变化的,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精神心理问题。
没有筛查出异常的学生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心理保健”;也不能歧视、排挤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同学。
02
在进行“心理体检”时,由于心理测试量表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或者说是初筛,不能直接等同于诊断结果;甚至不能代表学生一定就有心理问题。
所以,对于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异常的学生,学校很可能会先让心理老师与学生深入沟通,进一步判断孩子是否有精神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心理老师就可以运用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作出判断,并提供下一步方案的建议。
如果学生只是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学习障碍引起的情绪问题,未达到精神心理障碍的地步,这会令学校、老师、家长都松一口气。这时,心理老师要进一步向他们提供科学的建议,尤其要注意引导父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希望找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解决问题,心理老师也能提供一些指导,比如建议不要找精神分析师,最好寻找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可能有的心理老师会认为这些建议没啥用,觉得老师和家长表面上听了,但实际上仍不够重视。确实有这个可能。
但从整体上看,如果心理老师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相关知识和经验扎实,还是可以令老师、家长加强相关意识的。在严重问题出现之前给予引导,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孩子已经罹患精神心理症状后再去引导作用更大。
只不过,心理老师要注意用班主任、家长和校领导能听进去的方式去提建议。
那如果心理老师和学生深入沟通后,认为其罹患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甚至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很高,甚至有明显的自杀念头,情况就相对棘手了。
对学校老师和父母,心理老师肯定要及时告知。在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权威的精神科医生时,还可以向父母科普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引导他们做好充分准备,免于恐惧。甚至关于如何在就医过程中避免二次伤害,心理老师都能提出建议。
对于学生,最首要的是安抚他们的情绪,向他们解释疾病背后的心理根源和形成过程,引导他们加强自我觉察,尽量不要陷入灾难化思维。
而且,在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初期,其父母可能仍缺乏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意识,亲子关系本来就不理想。学生此时可能极度缺乏一个能理解、倾听和积极引导自己的对象。
心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他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充当这个角色,给予学生有效的心理支持,也愿意帮助他们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困难。告诉他们当情绪非常糟糕、又开始灾难化思维时,可以向心理老师求助。
这样的引导往往会给孩子很大的安慰。尤其是如果心理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能说到学生心坎上的话,那心理老师几乎成了孩子的救命稻草,可有效缓解他们的自杀念头。
如果学生对心理老师信任、认可,后续即使他们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也可能同时希望接受心理老师的心理辅导。那心理老师就相当于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了,应注重利用认知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常见的心理学技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相对低效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流派。
如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往往老师和家长也会比较重视心理老师的建议和分析。这时心理老师一定要抓紧机会引导学生的父母,强化父母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意识。
毕竟大部分心理老师难以高效地、快速地修复学生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那通过改善家庭支持系统来较快缓解他们的情绪症状就尤为重要。
03
在心理体检中,部分学校可能与一些权威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筛查、或持续接受治疗的学生搭建了“绿色通道”,令他们就诊时更加便捷。医疗机构甚至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专门的精神科医生。
如果是这样,心理老师还可以考虑与这些精神科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向医生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一起帮助孩子加快康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在目前的精神医学领域,精神科医生具有绝对的话语权,部分医生可能对学校的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比较轻视。如果心理老师贸然去给精神科医生提一些想法、意见,他们未必能够接受,说不定还会反感。
所以,这往往需要心理老师和精神科医生一起开展“心理体检”工作时,心理老师主动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去获得医生的认可和信任。有了这个基础后,心理老师提的想法医生才可能会考虑。
那具体可以提哪些建议呢?比如在诊断方面,可建议精神科医生若考虑孩子是双相障碍时,下诊断最好谨慎。
现在很多精神科医生已有这个意识,虽然用药方案是按照双相障碍的来,但诊断比较笼统、模糊,比如“心境障碍”“青少年情绪障碍”等。他们充分考虑了病耻感和“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诊断可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康复,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了。
又比如在病因和预后方面,可以建议医生尽量不在孩子、父母面前提遗传度高、“预后不良”、“3次或3次以上复发的话终身服药”这些话题。避免在疗效显现之前就加大学生、家长等人的心理压力。
那如果医生的态度更开明,心理老师甚至可以进一步从病理性记忆的角度,与医生探讨更深层次的病因,比如表观遗传学机制和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作用等。心理老师甚至可以主动提及现代主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巨大局限性:局限于从外显记忆层面理解精神心理活动、一般的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相对低效等。这反而容易获得精神科大夫的尊重。
总的来说,在学生抑郁症筛查中,最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学生、家长。而班主任、学校领导直接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教务,精神科医生掌管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这些角色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比起来,心理老师这个角色似乎容易被大家忽略,导致心理老师产生一定的无力感。可事实上,如果心理老师的个人能力强,具备系统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又有丰富经验的话,反而容易得到学生、家长的信任。
而且,心理老师具有精神科医生、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可以较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灵活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很多学生找心理老师求助时,其病耻感和心理压力也比找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机构的更小,求助意愿更高。
如今,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各地方教育局越来越加强、加快校园专业心理老师的配备。就像上个月,广州市相关政协活动中透露,广州今年将在1000人以上的中学和1200人以上的小学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所以,心理老师这个角色其实大有所为。希望广大的心理老师们一定不能轻视自身的作用,应持续地提升、学习,为祖国青少年的心身健康保驾护航,实现自己的职业意义和人生价值!
文:何日辉 (公众号:晴日心身医疗)责任编辑:殷水

1条评分金币+18
砂锅吊子 金币 +18 - 2021-05-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城阳记忆

UID: 2132479


发帖
5628
金币
72
道行
1888
原创
58
奖券
19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67(小时)
注册时间: 2020-07-25
最后登录: 2024-11-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5-05
现在得抑郁症的年轻人怎么这么多
1条评分金币+3
砂锅吊子 金币 +3 - 2021-05-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