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名称:朱践耳《英雄的诗篇》交响曲-大合唱
演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合唱团
指挥:陈燮阳
专辑风格:中国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2015
发行公司: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
唱片编号:CD15163-2
资源格式:WAV+CUE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演奏朱践耳《英雄的诗篇》交响曲。
在我国当代的作曲家中,朱践耳先生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领域中最为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大合唱《英雄的诗篇》(1959—1960年)是朱践耳留学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曾为苏联国家电台收购,并在1962年的“上海之春”中引起轰动。《英雄的诗篇》以毛泽 东的六首诗词作为文学基础,而毛泽 东的诗词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想象力和风格绝殊的气质,必然要求音乐具有相适应的气魄、深度和广度。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底至1935年春)、《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七律长征》(1935年10月)堪称反映中国工农红军的壮阔史诗,在这种史诗性题材的这种要求下,朱践耳采用了交响乐与大合唱密切结合的形式,运用主导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将其中的6个(60年代时为5个乐章)乐章以较为严格的传统套曲结构形式加以组织,发挥在奏鸣和回旋原则的结构力作用;主导主题音调并没有直接采用现成的民歌或歌曲,而是民族音调特征的综合集中;声乐部分的主题发展手法、宏大厚重的配器等都对该作的风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诗词的内满意境与曲式桔构总体构思第一乐章《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 东在经过六盘山主峰时所作,突破六盘山就意味着长征中最后一个天险的突破,词中对红军进军作一番回顾(如“屈指行程二万”)与前瞻(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以及对红军前途充满乐观和作者的豪情是溢于言表而又极为自然的。第二乐章(西江月井冈山》作于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此作实为一幅生动的战场速写,寓意红军自弱小发展起来不断壮大。第三乐章《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行军经过大柏地时有感而发,红军曾在此大败国民党军队。第四乐章《十六字令三首》并非一起作成,但都是诗人在纵马山顶“惊回首”的所感所思离天三尺三、万马战犹酣、赖以拄其间,这就把山的巍峨、人的豪迈、马的骏利,同时烘托出来。第五乐章(忆秦娥娄山关》肠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北的娄山关(长征时的著名天险之一)后而作,它是对红军越过天险时的艺术写照,可以视作一幅战地素描。第六乐章《七律长征》暗示了红军终于战胜了无数艰险,是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
为了表现中国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举和毛泽 东诗词的意境,朱践耳按照套曲音乐逻辑发展的需要,将在创作时间和内涵上接近的(清平乐六盘山》和《七律长征》置于第一乐章和末乐章,并且后者在内容方面完全可以容纳下前者,这样就保证了主导主题的确立和深化,在首末乐章间的张力下,再按照诗词创作时间和内容意境安排其余乐章是恰如其分的。第一乐章开始的乐队独立演奏的部分,作者先让主导主题在铜管呈示出英雄气概的红军主导主题的首部特征,继而在位于管弦乐前奏后的怀念红军远去的深情合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清平乐六盘山》)来导引出一连串的红军“特写镜头”,其后续顺序为展现长征已经即将获得重大胜利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凸显具有重大意义的战斗场面“黄洋界上炮声隆”(《西江月井冈山》),静中有动、精炼细腻的战后即景的“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又有把山的巍峨、人的豪迈、马的骏利同时烘托出来的(十六字令三首》,更有表现红军顽强意志抒写胜利信心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而由处在这一连串“镜头”之后的(七律长征)来概括和总结整个作品,从正面进一步描绘中国工农红军的集体群像,从而在保持古典交响乐套曲的对比原则前提下形成了这样的奏鸣曲套曲结构。
专辑曲目:
01. 第一乐章:六盘山(《清平乐》) [0:09:51.42]
02. 第二乐章:井冈山(《西江月》) [0:08:01.18]
03. 第三乐章:大柏地(《菩萨蛮》) [0:05:33.17]
04. 第四乐章:十六字令三首 [0:06:18.17]
05. 第五乐章:娄山关 [0:06:07.30]
06. 第六乐章:长征(七律) [0:11:05.52]
音乐资源下载
==============================
皮皮下载:陈燮阳《朱践耳 - 英雄的诗篇交响曲-大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