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2
- 在线时间33759小时
-
- 发帖29337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40888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3375
- 金币
- 40888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7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2
|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5-27)
—
头图 | 艾叶粑粑 粑粑,南方人的魂。“吃粑粑吗?”“啊??不吃不吃!”“来一口试一下?”“不了不了”“尝一口尝一口”“emmm…真香!”如果说稻米满足了南方人的肉身之欲,那么粑粑则完成了南方人的灵魂升级。这肉身之欲,可以说是老天爷赏饭吃。而灵魂升级,就是他们的欲“粑”不能。图 | 源于网络 一提到“粑粑”,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而我想说的是,此粑粑,非彼粑粑。你以为的,是黑色的,而我说的,除了黑色,还有黄色、红色……各种颜色、各种形态,应有尽有。你以为的,俗称“[shǐ]”,因民间大多地区,对它的幼儿用语是“㞎㞎”,可“㞎”字不常用,所以在网上常被讹写为“粑”,造成极大的误解。图 | 源于网络-花甜粑,带点禅意的美食 实际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粑粑是方言,指的是饼类食物。在中国的长江以南,“粑粑”(bā bā)为阴平音,发音中带着糯米香的柔和亲切。粑是一个后起之字:“米”和“巴”的组合结构,就能看出它与稻米之间的关系:用捣碎的糯米或其他粮食,做成的饼状或团状食品。南方人的“粑粑”,叫法很魔幻。前面加个动词,就有了煮粑粑,烤粑粑,炒粑粑等说法。前面加上名词,又有了萝卜丝粑粑、红米粑粑、碱水粑粑、高粱粑粑、艾叶粑粑、棉菜粑粑、蕨根粑粑等等。尤其是在两湖、安徽、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早就中“粑”已深。在某个工作日的早上,习惯性起得太晚,来不及吃早点。此时一个冒着热气的粑粑,就可以唤醒疲倦打瞌睡的心情。忙碌过后,来块粑粑,又能体会到”人间值得“的美味生活。尤其到了寒冬,一家人围在一起烤粑粑。看着粑粑在火炉里慢慢受热膨胀,溢出十足的“粑”香,咬上一口,哪怕是再冷的寒风,心窝里也是暖融融的。南方,出类“粑”萃。图 | 源于下厨房-艾叶粑粑 给我一坨粑粑,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只属于山水之间的南方slogan。相对于多平原的北方,南方多山。在这里,山间任何一种不起眼的食材,花瓣、野草等等,都能被南方人烹饪出造型百态、多滋多味的粑粑,成为他们味觉系统中最顽固且最熟悉的味道。中国最好吃的粑粑,还要看南方。图 | 熙熙家的老爹 © 云南粑粑丨不可或缺的人间美味在云南,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粑粑。在这里,“粑粑叫作烧饵块”。粑粑(饵块)经过烘烤后,热乎乎、软绵绵的,加上几根油条,又添些腌菜、酱料、豆芽等,图 | 小蛋壳o蕊蕊©-烧饵块 一口下去,脑海就两个字:满足。这是只属于云南人的幸福,全滇销量最高的,莫属烧饵块了。还有全国闻名的官渡粑粑以及大理的喜洲粑粑,每年都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前往品尝。云南粑粑需要用上下两层火烤制而成,上面的火大一些,下面的火小些,称为母子火。图 | 源于网络-官渡粑粑 图 | 源于微博-@小米粥iiii ——喜洲粑粑 在很多人看来,在好看又贵的美味佳肴面前,粑粑不值一提。可在云南人眼里,粑粑这种土味十足的食材,才是最原汁原味。粑粑在云南人心中的地位,毫不逊色于丽江在云南的地位。安徽粑粑丨永远忘不了的味道每到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四大鬼节之一),安徽人有吃蒿(hāo)子粑粑的习俗。▍此习俗源自一个古老传说。据说南海观音菩萨给当地的一个老奶奶托梦,告诉她只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才能平安渡过鬼节。于是当地人成群结队,采摘青蒿做成粑粑。后来这个习俗延续了下来。▍关于蒿子粑粑,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相传很多年前,一个强壮男子深夜赶路,突然摔倒并晕了过去,在昏迷过程中,因闻到蒿子气味而醒来,那男子认定自己是被鬼魅迷惑,是蒿子救了他,后来便有了吃蒿子粑粑的习俗。不管是哪个版本,蒿子粑粑都承载了安徽人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图 | 源于网络-蒿子粑粑 他们把蒿子粑粑又称为“粘魂粑粑子”,意思是把魂魄粘住,不让小鬼带走。蒿子粑粑以蒿子叶、米粉、腊肉制作而成。可蒸可煎,蒸熟时保留蒿子的清香,油煎时蒿子粑无比脆口。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抹不去的味道。在安徽人心中,蒿子粑粑就是他们心里永远忘不了的味道。贵州粑粑丨粑粑界的翘楚在长江以南横行霸道多年的“粑粑”,几乎很多城市都能发现它的味道。可要问到哪里的“粑粑”种类最多、味道最特别,左算右算,贵州粑粑都能排在前列。作为粑粑界的名媛,贵州有108条粑粑好汉。黔西的糍粑包豆腐、威宁的小粑粑、兴仁的盒子粑、岑巩三穗的灰碱粑、织金的发粑和糯米锅粑,六盘水的荞粑粑,赤水的猪儿粑、思南的花田粑、贵阳的洋芋粑、贞丰的粽粑、遵义的四彩甜酒粑……动图 | 源于网络-贵州粑粑 贵州粑粑,风味繁多,但凡能见到、能吃的,都成了粑粑。假如在贵州遇见当地人,对方会很主动推荐各种粑粑,问到“吃粑粑了没?”在贵州,若没吃过10种以上的粑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贵州。湖南粑粑丨舌尖上的家一首童谣“月亮粑粑,肚里坐个嗲嗲……”从小到大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在湖南方言中,月亮粑粑,说的就是以糖油粑粑为代表的特色小吃。图 | 源于网络-糖油粑粑 遍布大街小巷的糖油粑粑,由糯米制成,馅料是芝麻、花生等。从糖油锅里炸出,胖胖的、圆圆的,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脆香无比,甜而不腻,咬上一口,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图 | 源于网络-湖北的米粑粑 图 | 源于下厨房-广西的艾叶粑粑 还有湖南的米粑粑,浙江的粑粑,四川的冻粑叶儿粑,广东广西的艾叶粑粑等等,南方粑粑实在是太多了,就不一一罗列出来了。总之在南方,念一声”粑粑“,立马就会有应答。在吃粑粑这件事上,南方人天赋异禀。按用途,有祭祀粑粑、小吃粑粑等;按时节,又有端午粑粑、重阳粑粑的……不同地方、不同场合,粑粑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有用端午粑粑纪念屈原的,有用糍粑祭祀祈求丰收的,还有用灶粑粑迎接新年的……在心灵手巧的南方人手里,粑粑就是百搭的。图 | 燕惊寒 © 没有粑粑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在南方,每个孩子都喜欢粑粑,因为在孩子眼里,粑粑=过节。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并不像现在这么好,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父母才给做粑粑。每当这个时候,南方小孩都会兴奋无比,因为要做粑粑了。小孩会认真模仿长辈揉面的动作,有样学样,还不忘提醒长辈要在糯米粉里加点水,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把做好的粑粑,放在锅里的特定位置,提醒父母这是自己做的。一副很会干活的模样,其实更多的是围在桌子上贪玩,弄得满脸白面,一鼻子的粉末。这是南方人小孩的粑粑回忆,是关于家的记忆,里面有父母的叮嘱、家庭的温暖,那是一段魂牵梦绕的牵挂。粑粑,是儿时过节的味道,是再也买不到的温暖。图 | 源于龙陵县融媒体中 © 今年清明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在学校老街的巷口,遇到了正在叫卖粑粑的老奶奶。还是原来的味道,手工制的糯米粑粑,还是上高中时的价,5块钱4个。不同的是,以前老奶奶从裤兜里掏出透明塑料钱袋,数着叠得整齐的一块五毛,给人找钱。而现在,生了锈的老旧单车上挂着二维码,扫下就可以了。我付了钱,接下老奶奶递来的糯米粑粑,大脑一下恍然了。那个曾经的追风少年,从历史记忆中重新被打捞起来。他穿着白t恤,戴着黑框眼睛,笑容腼腆且拘谨。他一路小跑,翻山越岭,走出了大山故乡。可他一转身,就被风吹散了。图 | 源于网络 老奶奶收了钱,推起单车。只见她形影单只,慢慢远去。只剩下叫卖声,久久在街巷里回荡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