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2-27
- 在线时间26078小时
-
- 发帖7035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9476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806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358
- 金币
- 19476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806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07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2-27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6-08)
—
有民俗学家称,查干湖冬季捕鱼的蒙古族人,为“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因为他们采用最原始的捕捞方式:人工布网和马拉绞网。更有人把这种形式称之为:北方原始渔猎文化的绝唱。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境内。蒙古语意思为“白色圣洁的湖”。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是吉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早在一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爱湖如命。尤其是在寒冷漫长的冬季,他们更是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战胜严寒,维系生活,繁衍生息,世代传续。据《辽史》等记载,自辽圣宗开始到天祚帝,每年春节过后,都要携嫔妃群臣到查干湖进行凿冰取鱼,举行“头鱼宴”,大宴群臣和各部落使节,议政外交,春尽乃还。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誓师伐辽,占领“塔虎城”和查干湖后,也在这里凿冰取鱼,重蹈辽的覆辙。成吉思汗西征时,也曾在这里行“祭湖”大礼,并把查干湖周边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分封给其二弟哈萨尔。从此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这里,并从初期的不吃鱼,到捕鱼,吃鱼,进而到拉网捕鱼,形成了今天神秘、神奇、神圣的查干湖冬捕。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是从每年的12月中旬开网至次年的1月中旬收网,鲜鱼总产量可达100多万公斤。数九寒天,冰天雪地,雪花漫天席卷,近千人冰上作业,几十辆车昼夜运输,每天捕捞的各种鱼类数万斤之多,其规模之大,堪称全国之最;产量之多,堪称世界奇观。以往的查干湖冬季捕鱼并没有固定的日子,只是在春节前的40天左右,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也激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查干湖的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人数屡创新高,便将每年的12月28日定为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的开幕日。2008年查干湖冬季捕鱼,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后一处自然和人类完整保存下来的渔猎部落。按照辽金时代留传下来的古老的习俗,冬季捕鱼开网前先要进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祭湖”和“醒网”仪式,场面非常壮观。“祭湖”是对“湖神”的祭祀。崇奉天地山水的蒙古族人,在开网前,要跳查玛舞祭湖,意在通过太阳神、鹿等载体和上苍沟通,以此祈求上苍原谅他们从天地间猎取的行为。“醒网”是对渔网的祭祀,是契丹人的古老习俗。以渔猎为生的契丹人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渔网上附有神灵,当漫长的冬季来临时,渔网和渔网上的精灵都进入了睡眠状态,所以在捕捞之前,需要重新唤醒这些附在渔网上的精灵,以此来祈求唤醒沉睡的大网,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虽是来自两个民族的习俗,但查干湖“祭湖”和“醒网”两项祭祀,却是在同一个祭坛同时进行的。祭坛搭建在查干湖的冰面上,摆上牛、羊肉干,鲜牛奶,水果,奶酒,五谷等九种贡品。香案两侧各摆放一组渔网,用于祭祀渔网神灵和敬献贡品。几个穿着羊皮袄,头戴狍子帽的渔工,拿着火把,采用冰制凸透镜聚焦阳光温度燃火的方法,采集圣火火种“太阳之神”,点燃了立在冰雪敖包周围的圣火盆。当圣火熊熊燃烧时,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拉开了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季捕鱼序幕:身穿僧衣的喇嘛,围着摆放九种供品和点燃九炷檀香的供桌,以及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和熊熊燃烧的炭火,绕了三圈之后在祭坛前站立诵经。随着古老的音乐,查干淖尔汉子在冰上跳起“祭网”的舞步。那艳丽的服装,怪异的舞姿,仿佛将我带回到了远古时代的冰天雪地……在查干湖,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原始的捕鱼方式。例如人丁、马、胶轮车、渔网等,很少看到现代化的工具,就连捕鱼的场地,也是用有经验的人凭感觉划定的,所以就连渔村的人也不知道今天他们到哪里去打鱼了。在冬捕的现场,由“鱼把头”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鱼把头”是打鱼队伍的头领,也是渔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已经80岁高龄的石宝柱被视为查干湖的“镇湖之宝”,是查干湖“鱼把头”第十九代传人。老人15岁开始捕鱼,从拉套、走勾、打镩、跟网、二把头干起,23岁就已成为“鱼把头”。60多年的打鱼经验,使得他隔着厚厚的冰层,便能探知哪里是鱼群居的地方。在传统捕鱼方式和渔猎文化的传承中,“鱼把头”的作用举足轻重。年轻的渔夫们,按照对称的圆弧路线,用闪亮的冰镩在冰面上凿开了一个个网洞,数百米长的大网,缓缓地投入到厚厚冰层下的寒水中。网的两端,各自穿着一根木杆,这样人们便可以等大鱼收大网了。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当天天不亮时进行。起网的时候,要在冰面下拉动巨大的网,非人力所能。因而无论是下网还是收网时,马匹总是一再出场。一般来说,一网鱼会有成千上万斤,每网都超乎渔夫的想象。随着马拉绞盘的转动,渔网从冰洞里被缓缓拉出。鱼的气味已浓浓地升起来,弥漫在大地的空气里,连冰块和雪花中都含着鱼的鲜嫩气味儿。“出鱼了!”随着“鱼把头”一声大喊,一条条大鱼从水面蹦出。随后,更多的鱼被拉拽出来,越来越密集。渔民们先是把第一条蹦出来的大鱼放到一边收好,然后拿出铲子和铁锹,熟练地将鱼抛到周边的冰面上,很快便堆出一座不小的鱼山。刚出水的鱼冒着腾腾的白气,挣扎两下便彻底被冻住。其余的鱼则随着网子被拉伸到冰面之上,大网慢慢铺开,密密麻麻的大鱼足足摆了300余米延长米的鱼阵,蔚为壮观。当渔民开始收网时,游客们也会一拥而上,兴奋地见证鱼儿出水的瞬间。有人拿着渔场准备的专用编制袋,当场在鱼堆里挑选,选中之后直接上秤。渔民们现场报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了一派热闹的交易场面。第一个跳出水面的鱼被称为“头鱼”,每年都会有人来抢购第一网的头鱼,人们相互竞价,都愿意为新的一年求得一个吉祥。而今年的拍卖场面也由此开始,几位较有实力的附近老板们开始叫价,人们在旁边围观起哄,笑的不亦乐乎。最后随着人们的欢呼声竞价终于收官,头鱼最终以296万元,被盼盼食品拍下,令人瞠目结舌。事实上,头鱼并非一条,打捞上来重量排在前三条的鱼,都称为头鱼。就像很少有人关注谁是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一样,也很少有人关注头鱼第二的价格。幸好,那些钱都用来保护和改善查干湖的生态环境。查干湖头鱼拍卖价为啥能卖出天价?究其原因,就是查干湖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查干湖的鱼,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以水草和小虫为食,没有一粒人工饵料,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产品。东北天气寒冷,鱼的生长又比较缓慢,所以产出的鱼肉有劲道,味道香溢,绝对是食用的佳品。因此,被国际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被中国政府认证为绿色食品。查干湖渔民捕鱼有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规矩,便是只能用大眼网,捕捞上来的一般都是2公斤以上的成年鱼,而且绝不在产卵期捕鱼。这一规矩跟蒙古人自古以来敬畏崇拜自然的传统有关,也保证了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能够一直以湖为生。美好的生态环境、古老的渔猎方式,壮观的捕鱼场面,在这里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看到了原生态生活生产方式,我们也看到了回归自然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查干湖“冬捕文化”体现的是北方蒙古族草原文化、东北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查干湖渔猎文化,反映出前郭尔罗斯的特色文化。查干湖旅游实用攻略交通:航空:查干湖距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两个小时车程,距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国际机场两个半小时车程。公路:松原市公路建设完备,有近百条客运班线。松原距查干湖冬捕现场65公里。铁路:多条铁路穿松原而过,有京哈铁路(北京至哈尔滨)、京齐铁路(北京至齐齐哈尔)、长白铁路(长春到白城)、通让铁路(通辽至让湖路)等。市内公共汽车:松原市区距查干湖冬捕小时车程,每天8:35和12:50班车。市内出租汽车:随叫随到,方便快捷,如果3、4人结伴出行,建议乘出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