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2
- 在线时间33763小时
-
- 发帖29348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41206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3480
- 金币
- 41206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76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2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14)
—
福州市三坊七巷这名字很特别,不像成都的“锦里”、上海的“新天地”仅仅是地名,三坊七巷太直观了,指明了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中间有条主街,有人将其比喻为鱼骨与鱼刺,此描绘准确生动,但我觉得俗气了,有人则形容为菩提树叶,我认为这个比喻俊雅贴切,它本就是福州的千年“文脉”,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为中国唯一保存的唐宋坊巷布局街道,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列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人称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放眼全国,这类古街在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投资开发集团的博弈中,早已经复杂化了,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却在博弈中胜局,这是福州之福,为此它曾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每个去福州的人,三坊七巷是必去,去看古建,去怀旧.去拍照,无论哪般都好!我在西湖大酒店用完晚餐出门,步行至西湖公交站计划坐70路公交至文儒坊下,站台上一位大姐说不如直接走路去,当我在卧湖路口看到官方标注的只有700米距离时,断然放弃了公交。一路走来,就到了南后街,这是三坊七巷的主街,被誉为中轴街,很多游客通常在这条街上从南走到北就告辞了,全然不顾其他坊巷难过的心情。南后街是条热闹的古色古香的购物街,带着丝丝丽江古镇的风韵,此时全街灯火璀?,人来人往,街两侧多为全木结构的两层建筑,房檐屋角处有灯笼垂下,经风一吹便招摇开了。街边立有多处雕塑,表现的是裱褙书画、扎花灯等,是福州老时光的再现。话说三坊七巷,这是我第二次来,第一次是携程网搞活动,首站就是这里。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觉,失去了新鲜感,多了体验感,远比我想象中的有味多了。城市不会遗忘自己的过去,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雕花、楼梯的扶手上,对于摄影时间来说,来得太晚了,拍不出蓝调照片。不进入宅子只在街上走走是不需要买门票的,那些要掏钱看的房子未到晚上便都已关门了,正好可以掩饰我囊中羞涩。一条主街,两侧衍生出多条巷子,焕发着新生的活力与浪漫,街巷中充满市井味,很市民,也可以很优雅,它有很多面,总能让你流连忘返。早在民国时期,三坊七巷便是福州市主要的商业街,如今三坊七巷中没有了原住民,正如紫禁城里没有了皇帝。别小看那一条条不起眼的古朴小巷,巷内屹立着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宅院。刘涛住在郎官巷内,此刘涛非现代的这个当红明星,人家是宋代的官员,子孙数代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有人称郞官巷为“悲情郎官巷”,它是七条巷中唯一弯曲的小巷,也是七条巷中最长的,如今却只剩下短短百余米,在现代城市更替中显得若有所悲。然而它真正的悲,是在于一个名叫林旭的青年与“戊戌变法”,以及他的娇妻——清末名臣沈葆桢的孙女沈鹊应的殉情凄婉故事。更悲情的是,一百多年后,他的邻居,严复故居被辟为纪念馆时,林旭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了。今天时间太晚,几个小时前就已紧闭了大门,门囗也没灯,只好拍附近的灯光秀,上面有他的出生、死亡年份,还有他的名言。他接触西方先进文化较早,以《天演论》等译著为火炬,振臂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而被尊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宫巷,差点看成官巷,职业病使然。因巷内曾有紫极宫,故名宫巷。此巷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古巷坊,也是三坊七巷里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条巷,住过不少晚清或民国大佬,比如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比如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三坊七巷的精髓不在南后街,而在这一条条不宽的巷子里。看到牌坊上有个塔,便知是塔巷了。五代时建造了一座木塔,称育王塔,但只是象征性而已。南宋后塔毁,至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爿的小塔,作为纪念。当年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住在这条巷内。黄巷的标志性建筑是“小黄楼”,但其实一点也不黄,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翘角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昂贵的楠木做成,雕刻一流。有条坡形进店道成了网红打卡点,小姐姐们穿梭似的在这儿自拍。上端仿故宫摆了一个龙椅,凡来者都会到上面坐一坐,尝尝君临天下的感受。国师苑,一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街头不时会遇见卖艺的,跟我一样讨生活,不过人家是声动坊巷。南后街上总是人如织,但拐进其他街巷则另成天地,仿佛被屏敝了似的,后街石坊就是个冷门点,也不易被发现,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漫步石板路,在纤瘦的坊巷悠穿行,向晚的风,沾染了些许文气,沉潜内敛,让人不忍重脚抬步,于是,就这么轻移着脚步。偶有情侣牵手而来,从新四军办事处旧址前路过,还不时回头张望一眼。高高的墙,细长的巷,给人清幽又隐秘的感觉,高墙里的人家是什么人家呢,有大小姐吗,围墙这般高,红杏出得了墙吗?江南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是呈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山墙,唯独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两对面院墙里的大树“握手”了,灯光一打,如同天幕,美。让一个个老字号回归,让民间手工艺入住,使三坊七巷成为福建门类最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地。博览苑是免费参观的,原为叶氏故居,里面有很多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晚上不开放。看到街中心用玻璃罩住的这扇断墙,就知晓它有多重要,是多古董。旁边还有一口古井。无意中看到了永春馆,可见我第一次来三坊七巷有很多地方没走到。现在的问题是,叶问与福州是怎样的关系?以前的当铺,现在的美术馆,跨度有点大。你哪里不适,我先给你把脉,再开三包中药带回去熬,保管药到病除。老街上可看的多,可吃的也多,特色小吃、老福州味道,一个都不能少,街上日夜飘着香味。同利肉燕老铺始于清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到今天已走过140多年,其制作技艺列入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精选后腿精肉,配以蕃薯粉,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色如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一碗肉燕汤下肚,顿消半日疲乏。沙茶面不仅厦门有,福州也有,味道一样。凡是华人没有不知道佛跳墙的,取绍酒坛慢火煨制,放入鱼翅、鲍鱼、干贝、海参、鱼唇、蹄筋、菌类等食材混合烹调,覆以清香荷叶封坛,但消费得起的人不多,富龙我只能看着你们吃。福州在做大茶文化朋友圈,除在三坊七巷开有茉莉花茶文化馆外,还在烟台山、郊野公园、江边、湖边、上下坊等地试点了不少茶馆,喝一壶茉莉花茶,躺在茶馆的老藤椅上,听一段评话是老福州人休闲生活写照。茶馆的天花板上悬挂满了油纸伞,应该很讨女人们喜爱吧。福州油纸伞被称为“国伞”,经受烈日暴雨后而不发泡、不爆裂、不脱骨、不漏水,但现在多用于艺术装饰了。既是茶馆,又是图书院,在我看来,不违和。看到对面人家都在杯斛交影,好生羡慕,有钱真爽。聚春园是福州名菜佛跳墙的发源地,这里怎么变成驿栈了?住在这里,有一种住在地主家的感觉。安泰河有福州“小秦淮河”之称,但我觉得更像苏州的平江路,两岸浓荫敝地,微风拂面,静下心来感受一番慢生活吧!次日上午游了朱紫坊再次来到三坊七巷,乱走一通。首先我看到的竟然是门当户对,那么,我家是属于这种的吗?漫无目的往前行,来到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此馆免费开放,进去有个院落,有展览陈列。同一条街上有个家风家训馆,那淳厚的家风造就了无数英杰,现在很多家庭尤其孩子们是不是应该进去洗洗脑。走在街上你会发现那些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被本土化了,麦当劳一改往常的西洋画风,入乡随俗,中式古典化了,与整个街道的色调和谐了。星巴克也脱掉了西服,改穿中山装了。在这片街区远不止西洋快餐店,更多的是中餐馆,其中闽菜馆占了大半江山,福建省闽菜研究会也设在这里。大宅门不是电视剧中的那个宅子,它是一家餐馆,涮火锅的。手工鱼丸,是福州的名小吃,与别处不同,在各种松软的鱼浆中包上猪肉馅,鱼丸煮好后投入高汤,加一点葱,加一点醋,又Q滑又开胃。福州市内著名的老鱼丸店当首推南后街上的“永和鱼丸店”。永和鱼丸店是一家老字号,创建于1934年,现在已是第三代传人在经营。珍素馆是专吃素的,这除了跟口味有关,似乎与信仰也有关系,我很担心他们常年这样吃会营养不均衡。在整个用餐过程中,餐馆一直无限循环地播放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文儒坊菜馆,很有年代感的商铺。书香文儒酒店开在文儒坊,是福州首家以漆作主题的酒店,将福州传统瑰宝——漆艺装饰在酒店的每个角落。文儒坊是“三坊”中的一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宋代国子监祭酒郑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世进士”之家陈承袭故居皆在坊内,近代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此坊内。文儒坊的两个巷口我都到齐了。三坊七巷里有许多名人,比如林则徐、陈宝琛、冰心、林觉民等等,我不是名人,难以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所以此行就没去拜访他们的宅子。走过三坊七巷时,你就走进了福州。一座城,能保留一处这样有灵魂的坊巷,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