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13
- 在线时间25428小时
-
- 发帖6958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3716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584
- 金币
- 13716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42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13
|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8-27)
—
文 | 魏水华 图 | 《风味人间》 作为一个写美食的博主,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应该的。但是对不起,《风味人间·第二季》我真的看不下去。先入为主的脚本,牵强的题材逻辑,套板思维严重的拍摄镜头……与前作相比,本季的《风味人间》怎么了?No:1 壹从《舌尖》到《风味》,陈晓卿美食系列纪录片一直追求的主题,是从镜头里纪录那些闻所未闻的美食,探讨美食与美食之间、美食与人之间、美食与地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也是陈晓卿出品,必属精品的意义所在。然而这一季《风味》第一集「甜蜜缥缈录」,「甜」这个关键词作为串联全集的主线,但它已经先入为主地落进了先入为主的陷阱:淮扬菜以甜吊鲜、川菜甜汤和甜烧白解辣、港粤和南洋地区追求的鲜甜……整部脚本,充斥着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来的概念。概念先行后,再跑到各地,生搬硬套搜集地方菜系对甜味的处理方法。像什么呢?更像是某某协会出版的「中国菜系大典」,要求川菜50页、鲁菜50页、淮扬菜50页、粤菜50页。不能多、不能少,如果各地不平均,就没法与各位协会领导交代。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脚本,就让本季《风味》出现一个巨大的软肋——看完前20分钟,就能对后面20分钟编剧要拍、要讲的内容猜个八九不离十。人生苦短,生命宝贵——面对没有悬念,不费脑子就能猜到的纪录片情节,对不起,我看不下去。No:2 贰 平心而论,「甜蜜缥缈录」的开篇很惊艳。尼泊尔悬崖上的采蜜人,满屏都是野性的张力和惊心动魄的气氛。让人知道食物来之不易,立意很高。更高明的是,它与上一季结尾的台湾渔民镖枪捕旗鱼形成呼应。仿佛是在告诉观众,从山川大海走来的食材,包含了历史纵深,也承载了文化脉络。这是很高明的艺术手法,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憾:教化性。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曾经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艺术的作用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但也应对受众有所劝谕、有所帮助。这当然是没错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传播内容的教化效果,是人类和民族进步的推手。特别是读物匮乏的年代里,传播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让人求真知、求真善、求真美。问题在于,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内容如此便捷。教化的痕迹太明显、教化频率太高,只能引起人们的厌烦——最终,无法抑制地投奔了其他内容端。是的,明明只是看个美食放松身体,愉悦心情的,倒被上起了课。关键是,这门课几年来已经被上过好几次。对不起,我看不下去。No:3 叁 上一季《风味人间》收官后,有媒体采访陈晓卿时,他谈了对美食拍摄的心得:「远的,要拍得更远,我们用航拍,展示食物背后的大山大河;近的,要更近,所以我们用上了微距摄影,展现食物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分子运动。」当时听来,确实惊艳,既能反映宏大世界观,又能记录微小变量的镜头,才是最接近真相的拍摄。到了本季,这种宏观又微观的拍摄态度一如既往地被贯彻始终。但问题在于,它背后的逻辑,却被有意无意地弱化了。上一季「江湖夜雨」里,拍摄小龙虾的逻辑,是先取景湖北的麻辣小龙虾,再转到小龙虾原产地美国路易斯安娜,纪录人们以卡疆粉、柠檬等辅料煮小龙虾的场景。这些美食故事的背后,是壮阔的长江和密西西比河,孕育同样食材,和完全不同的文明。同样,在「肴变万千」里,拍摄臭味食物的逻辑,是取景臭豆腐、苋菜梗后,再转到欧洲的鲱鱼罐头、蓝纹奶酪。在微距拍摄下,展示微生物促使蛋白质变性,分解出人类热爱的、包含鲜味的氨基酸的真相。但到了「甜蜜缥缈录」,与中国甜味饮食类比的国外,就变成了土耳其的果仁蜜饼、马来西亚的海胆。老实说,这些食物,与中国人对「甜」的理解,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相互之间也并没有必然的关联。而失去了这种宏大、真实的叙事结构之后,对观众来说,纪录片就只剩下与实际生活关系不大的猎奇了。虽然本季《风味人间》拍摄技术一如既往地高超,制作水准也无愧于精良二字。但失去了基础思想的支撑,技术永远只是炫技而已。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也永远不要瞧不起大众审美的选择。美轮美奂,却没有情节的艺术作品,注定是叫好不叫座的。对不起,我看不下去。-END- 陈晓卿在《舌尖》中,写过这样一句台词:在中文里,「火候」一词的使用并不局限在厨房,更能用来评价处世的修养,以及为人的境界。此言不虚。拍到第二季的《风味人间》,火候自然是到位了。不管是团队实力、制作经费,还是播放平台、观众期待,都已经水到渠成、拥趸者众。但在中餐里,还有一项和火候一样重要的技艺——刀工。只有真正触摸到食材质地的软硬、了解食材内部的结构,才能发挥出淋漓尽致的刀工。想要一桌好菜,火候刀工,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