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5-01-10
- 在线时间75455小时
-
- 发帖11667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8238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45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670
- 金币
- 8238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45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545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10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06)
—
古刹中的元代男尸 湖南千年古刹,三位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听到类似脚步声的诡异声音,寂静和黑暗让人们无所适从。是僵尸复活,还是古刹有鬼?到底是幻觉还是现实? 建筑学家称,是木结构房屋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下产生形变而发出的声音 在湖南沅陵县博物馆工作了17年的曹忠球,最近一直想换个工作,因为值夜班,他已经几次在半夜两点左右,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这个声音让他感到恐惧不已。“像脚步声,但又不是皮鞋的声音,好像是棉鞋的声音,节奏感很强。”事后回忆起来,曹忠球仍然觉得恐怖不已。 老曹上夜班,负责的是整个沅陵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陪伴他的还有一条看家护院的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哪怕听到一点响动都会感到紧张害怕。听到奇怪的声音以后,老曹不想再值夜班了,他把听到怪声的事向同事说起,起初同事们都不以为然。可是过了没多久,一位叫郭川陵的同事加班,居然也听到了诡异的声音。 一天晚上,郭川陵在位于古寺前段的头过殿暗房洗照片,半夜一点左右,四周非常安静,他清晰地听见了有个人的脚步声从台阶上走下来。 听到诡异的脚步声,让老曹和郭川陵感到不安,他们把这个情况向馆长夏湘军作了汇报,可是没想到夏馆长也有和他们类似的经历。 可是,就算是夜深人静,我们听到一点声音也不至于那么害怕,为什么他们却感到恐惧呢?难道是古寺中展出的元代古尸复活,发出了奇怪的声音? 龙兴讲寺是一个古寺的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的贞观年间,也就是公元628年,是古代僧人宣讲佛法的地方,1000多年来历经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得比较完好,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保存的历史比较悠久的一处全木结构古建筑群。 博物馆就在古寺里办公,而且古寺里还展出了一些文物,其中有湖南虎溪山汉墓出土的文物,以及元代古墓出土的文物,其中元代古墓是一对元代夫妇合葬墓,挖掘古墓的时候,考古人员发现,这对元代夫妇的尸体并没有腐败,于是经过处理之后的元代男尸,就存放在博物馆里展出。 白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并不会有害怕的感觉,可是自从老曹说起莫名其妙的脚步声以后,大家心里开始有点嘀咕,难道真的是僵尸复活了吗? 僵尸是不可能复活的,这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联想。但是老曹平时就是一个敏感的人,古尸一直让他心里感到不安。声音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听到怪声后,老曹决定找个同事一起查找这个声音的来源。可是当他们想再次听到那个脚步声的时候,却几个晚上一无所获,他们重新检查了龙兴讲寺的各处大殿,都没有发现异常。 声音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据工作人员介绍,有段时间,龙兴讲寺曾经发现过很多老鼠。可能是老鼠发出的声音,与老曹他们的描述相去甚远,大家很快排除了老鼠的嫌疑。 那么,会不会是一些大型动物制造出了一些诡异的响动,让老曹他们误以为是脚步声呢?龙兴讲寺依山傍水,环境清幽,也许会有其他动物光临过这里。工作人员曾经在院子里抓住过一只獾。虽然在院子里发现过獾,可是獾不可能制造出像人走路的脚步声,除此之外,龙兴讲寺周围有居民居住,寺院的围墙也没有损坏,因此,不可能有其他大型动物进到院子里,因此,有大型动物出没的可能也被排除了。 既然不是老鼠,也不是其他的动物,那么这个声音究竟来自哪里? 在龙兴讲寺工作了17年的老曹,听到诡异脚步声的次数仅仅只有两次,而夏湘军和郭川陵也在博物馆工作多年,只听到过一次这种声音,说明这个声音的出现频率并不高,并且他们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都是在半夜时分,这个时候也是龙兴讲寺最寂静的时候,人的听觉特别灵敏,人在这个时候也最容易产生幻觉,在千年古刹龙兴讲寺这个特定环境里,受到一些潜意识的心理暗示,比如老曹总是想到存放在寺里的古尸会复活,这时候如果有点异常的响动,那么出现幻听这样的感觉就不足为奇了。那么,会不会是老曹他们晚上值夜班,在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幻觉,才听到了脚步声呢? 北京绿色心情心理工作室教授许丽霞说:“如果是在千年古寺,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的意识就会减退,潜意识的东西就会加强,就像在半梦半醒当中,容易出现幻觉或者是出现一些错觉。” 然而,就算这是老曹的幻觉,可是为什么三个人都听到了脚步声,而不是其他的声音呢?对此许丽霞的解释是,人越渴望什么,就会越感觉到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渴望有人过来给自己作伴,过来的过程就是用脚步来代替的。心理学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心理暗示,第二个人受到第一个人的影响,也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某种情境。当老曹描述的声音被同事听到后,由于相同的环境和恐惧感,同事似乎也听到了恐怖的声音。其实这个声音在老曹那里就是一种错觉,然后其他的人在不断的重复这种错觉。让老曹他们产生幻觉的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呢? 龙兴讲寺地处湖南西部山区,面朝沅水和酉水两条大江,南方夏天天气潮湿,秋天变得非常干燥,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根据这种情况,有人提出:木结构的建筑会因为连接处发生形变而发出一些声音。这种理论上的推理,在实际生活中,会不会真的存在呢?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柳肃教授是研究古建筑的专家,他对沅陵龙兴讲寺的情况非常熟悉。柳肃说:“南方地理气候条件下,温差变化很大,木材在温度的变化之下和干湿度的变化之下,会变形或者是开裂、弯曲,如果两个建筑之间变形的幅度不一样,就会产生错位。错位之后的木材之间发生挤压,膨胀,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就会发生断裂或者位移,并伴随着一些声响。” 经过实地考察和分析,湖南大学的柳教授指出,老曹他们听到的嚓嚓声,就是木结构房屋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下产生形变而发出的一种声音。在恐惧心理的影响下,这些声音被放大,大家把这些声音想象成了令人恐惧的声音。龙兴讲寺并没有鬼,僵尸也不可能复活,人在特定环境下感到恐惧,仅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解密七星巨棺之谜 2008年10月15日,防城港市上思县距县城5公里处一个名叫 “官皇屯”的山坡上,人们挖山取土时,挖出了两具巨棺——“三合土”棺椁。嗣后,在自治区文物局的主持下,联合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及有关省市文博单位共同攻关,经过近3年的抢救性、抽丝剥茧般发掘,一个惊天秘密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上思“三合土”巨棺与明朝“失踪”的建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重大的人文价值。逐章推出“七星巨棺”之谜,以飨广大读者。一、“石棺”出自“官皇屯” 时间定格在2008年10月15日。 谁也没有预料到,这天的不久之后,却引起国内各媒体,特别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各类栏目极大的关注,并在国内考古界也引起了轰动,而上思也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对于人们来说,这天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然而,就是这一天,在距上思县城东面约5公里的思阳镇广元村东北面约800米处,当地人称之为“官皇屯”的山坡上,却因为一个正在这里进行挖山取土的施工队,从山坡处挖出一块外壳十分坚硬而又类似石头的长方形“石块”,由此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纷纷涌来观看这个大“怪石”。 也许在场的施工队领导意识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个大“怪石”并非一块普通的石块,当即向政府作了报告。县文化和体育局领导接到政府的通知后,要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勘测。 在对这个“石块”的勘测过程中,发现这个类似“石块”呈长方形,顶部分呈“人”字形,长2.40米,高1.16米,宽0.96米。而在山坡上,另一个也类似的“石块”,其头端已露出地面。经测量,这两块“石块”的排向相互距离0.5米。在过后发掘这大“石块”出土后,测量其长2.50米,高1.45米,宽1.15米。这两大“石块”的形状,类似棺材的形状。 经对两大“石块”进行勘测,结论为:这两大“石块”并不是普通的“石块”,而是两座系“三合土”夯制的墓葬。 随后,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覃芳、何安益、杨清平等文物考古专家,根据这两座“三合土”墓葬制作的形状,初步推断,属明代时期的墓葬。并还断定,以“三合土”为外椁的这两个墓葬,在“三合土”椁内必然存在有棺木。 这种以“三合土” 夯制的棺椁,也就是当地人所俗称的“石棺”。 所谓“石棺”,只是当地人的俗称,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用石头凿刻而成的棺材。其实,它是一种采用“三合土”在棺木四周夯制形成的棺椁。只不过在“三合土”干涸后,它的坚硬度也像石头那样的坚硬,甚至比普通的石头还要坚硬。 而所谓的“三合土”,这也仅是一种考古专业上的俗称术语。“三合土”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只不过它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黏土、石灰和沙子。而其中的石灰成分比较多,黏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沙子的比例相对少一点。 壮族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夯制这类“三合土”棺椁,有时为了增加其黏性,会在“三合土”中加进适量比例的糯米浆或糯米饭进行搅拌。另外,有时为了增加其硬度,也会在“三合土”中加进适量的桐油进行搅拌。 经考证,采用“三合土”夯制棺椁,在我国自宋、元时期就时有出现,至明、清时期,在山东、福建、广东的沿海一带就盛行了。其原因,沿海一带土地湿润且酸碱性较强,如埋在土中的棺椁受到酸碱性的长年侵蚀,棺椁就容易腐烂。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棺椁及棺内尸体、物品,就采用了“三合土”混搅,并在木质棺椁四周夯筑,形成一种“三合土”外椁,以达到长久保护木质棺椁的作用。以后,这一带不断有沿海的移民迁移内地,就把“三合土”夯制棺椁的丧葬习俗沿袭到各地。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专家李珍说,以前在山东、福建、广东等地也曾发掘类似的“三合土”棺椁,但多数仅为五面密封,且多数都遭到严重毁坏。自己从事考古工作多年了,以前从没有见过像在上思出现的这么完整的两座“三合土”夯制的棺椁。 专家推断,这次在上思发现如此完整的呈六面密封形状的“三合土”棺椁,在广西属于首次发现,在国内也属罕见。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梁宏刚博士,根据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推断,这应该是一处夫妻合葬墓。因为,不仅在壮族或是其他民族的丧葬习俗里,父子葬或者母子葬它们是不能平排葬的,只有夫妻合葬,才能平排葬。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存在夫妻合葬的习俗,即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造的墓穴中。到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夫妻异穴合葬的制度更加趋于普遍。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从“风水”学的角度说,凡家族的墓葬,长辈墓一定在墓地的上方,而晚辈墓只能在墓地的下方,否则,那就是“骑祖”,就是人伦颠倒的表现。这是丧葬习俗中的一种禁忌。 自从出现了夫妻异穴合葬的习俗,几千年来,人们还一直在遵循着这样的丧葬“风水”规则,并一直延续至今。 经过完全发掘出土后,发现这两座“三合土”棺椁呈一大一小状。经体积推算,大棺椁的重量应在5吨左右,小棺椁的重量也在4吨上下。 按照墓葬所呈的坐北朝南向排列,大棺椁位于墓地东面,小棺椁位于墓地西面。在壮族的丧葬习俗里,墓地的安葬,排列均为男左女右。因此推断:大棺椁里的墓主人为男性,小棺椁里的墓主人为女性。 经2008年12月19日、2009年6月9日由广西文物局、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广西医科大学等各路专家,对两座“三合土”棺椁的开棺发掘勘测,结果也证明了当时“夫妻合葬”和大棺椁里为“男性墓主人”,小棺椁里为“女性墓主人”的推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