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15569
-
- 注册时间2012-08-21
- 最后登录2024-11-27
- 在线时间10795小时
-
- 发帖13931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7878
- 道行6543
- 原创84
- 奖券3243
- 斑龄0
- 道券137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15569
- 发帖
- 139316
- 金币
- 7878
- 道行
- 6543
- 原创
- 84
- 奖券
- 3243
- 斑龄
- 0
- 道券
- 137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07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4-11-27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20)
—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是: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其中,就四征(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来说,不仅是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官职,也因为执掌征伐,所以拥有较高的地位,也即基本上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武将。 对于本文所要说的征北将军来说,在魏蜀吴三国都有设立。在此基础上,三国有六位“征北将军”:蜀汉一位,曹魏两位,东吴三位!一、申耽(蜀汉) 申耽,字义举,上庸郡人。从申耽的身世看,申耽是上庸、西城一带的世家豪族,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的庇佑,这是申耽得以长期在上庸一带立足的基础。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申耽兄弟雄踞上庸、西城二郡三十年,可以说是汉末诸侯中,除魏蜀吴三家外寿命最久的诸侯之一(其余二人,一是割据辽东一带的公孙渊,一是雄踞交州一带的士燮)。在东汉末年,申耽割据的地方,也被称之为东三郡,这处在魏蜀吴三国的交界地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当然,在汉中之战后,刘备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命令孟达从秭归郡北攻房陵郡,曹魏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大军攻杀。接着,孟达又要进攻上庸郡,刘备暗地里担心孟达一个人难以独任,于是派遣刘封从汉中前往统领孟达军,在上庸郡一带会师。 面对孟达、刘封率军的大军,申耽放弃了抵抗,率领部下归降了刘备,甚至还将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为质。刘备于是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其余官爵保持不变(上庸太守、员乡侯)。不过,后来申耽的弟弟申仪率军叛乱,大破刘封大军,刘封被迫逃回成都。申耽无奈之下,也投降了魏国。因此,作为蜀汉唯一的征北将军,申耽最终归降了曹魏。二、程喜(曹魏) 程喜,字申伯,对于程喜这位曹魏的征北将军,史料中对其个人的记载非常模糊,籍贯及主要事迹,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当然,对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大部分武将来说,其实都没有详细的生卒年、出生籍贯等记载。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程喜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初以郡太守之职督镇青州。 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继位,晋升程喜为征北将军兼任青州刺史,率部屯住蓟州。按照《三国职官表》中的记载,程喜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迁任征北将军,而在这一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 从这一角度来看,程喜或许是因为倒向了司马懿,这才能够晋升为征北将军。程喜在职期间,虽在平定地方叛乱,抵御游牧民族的过程中屡有战功,但是,对于程喜这位将领,却是贪得无厌之辈,此事被人上报朝廷后,程喜被罢官流放,再也没有受到过朝廷的启用。三、何曾(曹魏) 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颍考,陈国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带)人。西晋开国大臣,太仆卿何夔的儿子。嘉平年间(249年—254年),何曾担任司隶校尉。当时,大将军曹爽执掌大权,司马懿称病,以此不再过问朝政。对此,何曾也称病引退。 对此,在笔者看来,何曾对于大将军曹爽,自然也是十分不满的。所以,他效仿司马懿称病,显然是要和大将军曹爽划清界限。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曹爽之后,何曾才决定重新履行官职。 正元年间(254—256年),何曾出任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兵马、假节。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受到了司马懿家族的信任,何曾不仅在朝廷担任官职,更被册封为执掌一方兵马的武将。后来,何曾从镇北将军迁为征北将军,晋封颍昌乡侯。在曹魏,四征将军的地位,要在四镇将军之上,所以,何曾先担任镇北将军,后晋升为征北将军。 泰始三年(267年)九月,司马炎下诏,任命何曾为太保。过了很久,又让何曾以太保之职兼任司徒。何曾坚决辞让,司马炎不许,派遣散骑常侍以圣旨告谕,何曾才就职。后又进位太傅。咸宁四年十二月丁未日(279年1月12日),何曾去世,终年八十岁。四、陆抗(东吴) 陆抗(226-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人,陆逊之子。赤乌九年(246年),陆逊去世后,孙权册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魏国将领诸葛诞在寿春叛魏降吴。 对此,东吴皇帝孙亮拜陆抗为柴桑督,去寿春接援。因为立下了战功,陆抗升为征北将军。 凤凰二年(273年)三月,陆抗被东吴皇帝孙皓拜为大司马、荆州牧。同年秋,陆抗病逝,子陆晏嗣。陆晏与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之兵。其中陆机、陆云皆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陆抗去世后,吴国再无良将。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东吴历史上,陆逊、陆抗父子,可谓是最优秀的父子名将了。五、朱然(东吴)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东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领五千人与陆逊合共五万人抗击刘备,与陆逊、韩当在涿乡大破刘备,朱然攻破刘备前锋,截断刘备后路,刘备于是败走,退还白帝。 因为在夷陵之战中立下了战功,朱然被孙权拜为征北将军,封永安侯。在后来抵挡曹魏的战役,朱然更是成为东吴坚不可摧的城墙,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成为东吴地位最高的武将之一。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这位东吴名将病逝,年六十八。对于朱然的病逝,孙权十分伤心,为其素服举哀。六、陆凯(东吴)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的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侄子,大司马陆抗的族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永安元年(258年),会稽王孙亮被废,由孙休继位。在孙休登基称帝后,陆凯改拜为征北将军,假节,遥领豫州牧。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和陆抗这位兄弟一样,陆凯也曾担任征北将军这一官职。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去世。次年,陆凯一家便都被孙皓迁往建安郡。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皓睚眦必报的特点,自然让东吴上下离心离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东吴的灭亡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