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5-01-13
- 在线时间75528小时
-
- 发帖11667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8370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45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679
- 金币
- 8370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45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55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13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11-19)
—
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赞誉它——“诚我国第一国宝也”。俯瞰佛光寺 摄影:任超佛光寺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山山腰,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文化昌明,人文鼎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日本学者曾断言,在中国已经找不到比宋、 辽时代更早的木构建筑。要认识中国的唐代建筑, 只有去研究日本飞鸟和奈良时代的木构实物。但是, 梁思成等学者们始终坚信中国还有唐代木构存世, 他们不畏艰辛, 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野外调查。1937年7月,在山西古建筑中调查中,发现了佛光寺东大殿的存在,用事实推翻了日本学者的谬断。1937年林徽因在佛光寺测绘经幢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制图:任超梁思成撰得《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于1944年10月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期上,对佛光寺的寺史、建筑与斗拱、塑像、经幢、文殊殿和墓塔做了详细的介绍。跟随梁先生的讲述,一起重点了解东大殿—这座建筑史上圣殿之结构,尤其斗拱之构成。东大殿塑像群 摄影:任超东大殿外观 摄影:张利伟撰文:梁思成东大殿建筑之分析纵断面与西立面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殿外表至为简朴,广七间,深四间,单檐四注顶,立在低而平的阶基上。柱头上有“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即出跳四层,其下两层为“华拱”,上两层为“昂”——斗拱。柱与柱之间,每间用“补间铺作”一朵。殿前面居中五间均装版门,两“尽间”则装直棂窗。两山均砌雄厚山墙,唯最后一间开直棂窗,殿内后部的光线由此射入。檐柱柱首微侧向内,角柱增高,故所谓“侧脚”及“生起”均甚显著。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是极少能代表唐代建筑艺术成就和水平的大型建筑之一,是五台山现存最珍贵的文物;梁思成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 摄影:任超大殿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略如宋营造法式,所谓“金箱斗底槽”者。内槽深两间广五间之面积内,更别无立柱。外槽绕着内槽周匝,在檐柱与内柱之间,深一间,略如回廊,沿后内柱中线,依内柱砌“扇面墙”尽五间之长,更左右折而前,三面绕拥如巨屏,其中为巨大佛坛,上立佛、菩萨像三十余尊。扇面墙以外,即内槽左右及后面之外槽中,依两山及后檐墙砌台三级,设五百罗汉像焉。(纵断面与西立面)东大殿梁架结构示意图 绘图:任超佛殿梁架,就其梁栿斫割之方法论,可分为“明栿”与“草栿”两大类。明栿在“平闇(àn)”(即天花板)以下,施于前后各柱斗拱之上,为殿中视线所及,均刻削为“月梁”,轮廓秀美。草栿隐于平闇以上,自殿内不见,故用粗木,不用斤斧,由柱头斗拱上之压槽枋承托。宋营造法式所谓“明梁只阁平棊(qí),草栿在上承屋盖之重……以方木及矮柱敦㮇(tiàn),随宜枝樘固济”,其法盖自唐己用之矣。内外槽斗拱后尾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就梁栿与柱之关系论,则有内槽与外槽两组。内槽大梁(“四椽明栿”)为前后内柱间之联络。此种配合,即《营造法式》所谓“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者也。内柱与外柱同高,其上均施“七铺作”斗拱(即四跳之斗拱)。檐柱上斗拱出四跳,双杪双下昂,以承檐槫(tuán)及檐部全部结构。内柱上斗拱四杪(无下昂),承檐内四椽明栿。此内外斗拱后尾相向,自第二跳后出为“明乳栿”,即内柱与檐柱间之主要联络材也。外槽梁架结构 摄影:张利伟内槽四椽明栿作月梁形,两端因有华拱四跳承托,其净跨仅及两椽半。梁背上于第六层柱头枋同高度处,由梁首上枋列出半驼峰,于与第三跳华拱头约略相同距离处施斗,承十字相交斗拱,以承算裎枋(即平棊枋)。梁背上正中则以驼峰承十字斗拱,与两端者相应,以承平棊枋。外槽明乳栿亦作月梁形,其两端施半驼峰。惟因距离短小,故梁正中不用十字斗拱,而施一枋相联系,枋上则隐出拱形,内外相对。更上始为平棊枋以承外槽平闇。内外槽平闇四周与斗拱相接处,均自平棊枋向下斜施小椽承版,使平闇成为“盝(lù)顶”状。平闇以上结构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平闇以上均另设草栿,以承屋盖之重。草乳栿在外槽平闇以上,其梁首(外端)与外檐柱头铺作上的压槽枋相交,其重量大部由昂尾挑起。压槽枋大小仅同单材,不若法式图中所见者之硕大。草栿梁尾(内端)由内槽柱头铺作上之柱头枋承托。乳栿背上另施“缴背”,其外端仅略伸过下槫位置,上施方木以承槫下替木,其内端施方木敦以承托草四椽栿。草四椽栿之上,施敦掭大料以承“平梁”(斗内令拱与梁首相交,令拱上施替木以承上平槫)。平梁隐出月梁形,平梁之上施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两叉手相交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替木及脊槫。日本奈良法隆寺回廊建于隋代,其梁上用叉手,结构与此完全相同;更溯而上之,则汉朱鲔祠亦以三角形石版上隐出梁及叉手结构。(宋代梁架则叉手、侏儒柱并用,元明两代叉手渐小,而侏儒柱日大,至清代而叉手完全不见,但用侏儒柱)。佛殿所见为学社多年调查所得唯一孤例,殆亦此法之得仅存者也。东大殿斗拱之分析佛殿斗拱分施于内外两周柱之上,共计七种,施于梁栿上之十字斗拱不在内。外檐斗拱三种: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槽内斗拱四种:柱头铺作;两山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铺作意为:由斗、拱、昂、枋等构件纵横交叉层叠相垒组合而成的结构单元,因其所在部位和功能的不同,置于柱头之上的称“柱头铺作”,置于两柱之间阑额之上的称“补间铺作”,置于角柱之上的称“转角铺作”)东大殿外檐斗拱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施于外檐柱头上之斗拱,七铺作双杪(miǎo)双下昂。从栌斗出华拱两跳,第一跳“偷心”无横出之拱;第二跳跳头施瓜子拱、慢拱,以承罗汉枋。第三、第四跳为下昂,第三跳偷心,第四跳跳头施令拱,与翼形耍头相交,令拱上施替木,以承橑檐槫。1. 外檐柱头铺作:外檐柱头铺作 摄影:张利伟后尾第一跳出华拱,第二跳为乳栿(与外出第二跳华拱相连做)。第三跳用一材,其外端至第二跳头交互斗内止,以承第一层下昂。其内端杀作半驼峰形,上施交互斗,其上令拱与隐出华拱十字形相交,以承平棊枋(亦称算桯枋)。第四跳(或第四层)实际上为一枋,其表面隐出华拱,拱头上施斗,以承其上之平棊枋。外檐柱头铺作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下昂两层后尾,以约略23度之斜度向上挑起,后端压于草乳栿之下。与华拱下昂在柱中线上相交。最下层为泥道拱,与第一跳华拱在栌斗内相交。泥道拱以上,计施柱头枋四层,第一层隐出慢拱,与第二层华拱相交,以上两层又各隐出令拱(或泥道拱)及慢拱。更上施压槽枋一层,与草乳栿相交。于第二跳华拱中线上,即营造法式用牛脊槫之分位,别施一枋(或可呼为牛脊枋),均直接承托椽下。2.外檐补间铺作外檐补间铺作 摄影:张利伟补间铺作仅出华拱两跳,其下不施栌斗,故不置于阑额之上。第一跳华拱与第一层柱头枋相交,跳头施翼形拱,如后世之三福云者。第二跳跳头上施令拱,与批竹式耍头相交,以承罗汉枋。后尾第一跳偷心,余与前面完全相同。补间铺作因无栌斗,与阑额无直接联系,故状若虚悬,已失斗拱在结构上原有机能及意义。初见颇疑其下或原有栌斗而失去者,但全殿绝无遗迹可寻,其槽内拱眼壁上壁画,无疑为唐代原画,亦无栌斗或驼峰矮柱存在之痕迹,故如其原形未改也。3. 外檐转角铺作摄影:陈坚施于四角柱之上。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伸为各层罗汉枋。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4. 内槽柱头铺作内槽斗拱柱头铺作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内槽的斗拱都以正面向槽内,后尾向外。柱头铺作的正面从栌斗伸出华拱四跳以承托四椽明栿,全部偷心。其第五层就成为四椽栿。第六层安枋一材,其前端作成半驼峰形,与外檐柱头铺作乳栿上所安的半驼峰完全相同。半驼峰之上安斗承托令拱,以承托平棊枋。第七层又出华拱一跳,与令拱相交,以承托栿上的平棊枋。铺作后尾出华拱一跳,以承托乳栿,与外檐柱头铺作后尾完全相同,并相对称。与华拱相交者计泥道拱一层,柱头枋五层,枋上隐出拱形。包括泥道拱在内计算,成为两重拱一令拱的配合。5.内槽两山柱头铺作内槽两山柱头铺作 摄影:张利伟虽然也用材七层,但仅伸出三跳。第四层以上都在第三跳跳头的中线上安斗,成层层相叠之状。第四、五、六层的材,则出头部分作成六分头,批竹头,翼形头,第六层斗内安小翼形拱,第七层又伸出华拱一跳,以承托纵中线上的平棊枋,令拱就与它相交以承托平棊坊。6.内槽补间铺作内槽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在第三层柱头枋以上出华拱,共三跳,跳头安令拱以承托平棊枋。其后尾则在第一、二层柱头枋出拱两跳,跳头安令拱与耍头相交以承托平棊枋。后尾两跳华拱均不与柱头枋十字相交,仅作丁头拱,以榫卯安在枋面上,以求与外檐补间铺作的后尾作形式上之对称;其第三层所出耍头,才是正面第一跳后尾之引伸而与柱头枋相交的。7.内槽转角铺作内槽补间铺作与转角铺作 中国营造学社绘制 摄影:许凯章正面仅在四十五度角线上出华拱四跳。第一二跳出华拱,第三层出翼形小拱头,其上安斗与第二跳跳头之斗相叠;第四层又出华拱一跳,和小翼形拱头一跳,其上安十字相交翼形拱,与角线上的翼形拱相交,以承托两面相交的平棊枋。角华拱后尾伸出为华拱一层,以及角乳栿等,与外檐转角铺作对称联系。佛光寺伫立千百余年,“我们”在八十年多前发现了佛光寺,佛光寺更发现了“我们”。唐刹佛光垂视我类,应该有下个千年,以及下下个千年。林徽因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和梁思成对中国的许多古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她在佛光寺东大殿拍摄的这张与佛殿主宁公遇塑像的合影已成经典。 供图:林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