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4阅读
  • 1回复

[猎奇]江西龙虎山悬棺之谜 [2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186
金币
37623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54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3-02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2-03-02) —


江西的龙虎山,是一处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的旅游景观,也是有名的道教圣地。
但只要乘舟游至山下,就能看到,在它的崖壁上,存在着大大小小共计202座悬棺,它们星星点点地分布在龙虎山的山洞之中,放眼望去,有片肃穆古怪的气氛。
这些悬棺里面有什么?又是何人把它们放在如此险峻的位置?
已经得知的是,这些悬棺是距我们足足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葬处。
然而龙虎山崖体几乎与水面垂直,地势如此险峻。在那个还在用青铜器交战的年代,是怎样把这些棺木挂在悬崖断壁之间的呢?
01 从古代至今的推测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不断有专家组前来考察。
当地世世代代生存于此的村民跟专家说:“我们的祖先连洞中有什么都不知道。”
起初见到崖洞的人虽然对这些洞穴感到奇怪,但也仅仅只是怀疑它们是当地鸟兽所繁衍占据的洞穴。
“但你说鸟兽再聪明,也不会做木板把他们的巢封起来啊!”村民向着头顶的山洞指去,顺着他的方向,能看到有些洞穴明显是被人为制作的木板给封了起来。
像这种刻意封起来的洞穴,是不是里面都是些金银财宝?
因为这些洞穴多是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无论是自下方水路向上攀登还是从崖壁之上向下进入都难度颇大。
受困于科技水平,直到第一批专家组到来前,没有人得以有幸进去了解内幕。而关于洞穴里面有什么,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未解之谜。
关于洞里的东西民间常有说法,有人说山洞里面是先人藏的无数黄金白银,等着有缘人去发现;
有人说是每个洞穴都有几件奇珍异宝,得一便可富甲一方;甚至有人说是仙人藏于此地的无字天书。
虽然现在看来可笑又没有根据,但在只能对高不可攀的崖洞“望而生叹”的古代,这些说法还是流传甚广。
金银财宝尚且有点可能,听到无字天书的传闻,专家组只能报以苦笑。
这些崖洞大多离地面30-50米,其中更有甚者超过了海拔200米。即使是专家组,在没有完善设备时也无法进入洞穴破解“无字天书”的传言。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专家组”在这个地方折戟沉沙。
宋代的“专家组”——理学家朱熹就曾对崖洞充满好奇:“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这份神秘感一直随着时间推移,当一些风化了的木板自崖上脱落下来时人们终于得以发现,原来山洞里面并非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一具具保存相对完好的木棺。
这些木棺怎么能到这么高的地方的?
当代  考古学家郭沫若就曾用“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句子表达过无法用科学解释木棺所处位置的遗憾。
而这次,我们的专家组将去一探究竟。
02 悬棺介绍
龙虎山的这些悬于崖壁上的木棺,被称为崖墓葬。
崖墓葬,相传是古越人独具特色的一种丧葬形式,同时也可以追溯为我国最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奇特葬法。
它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多个地区,包括台湾、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在内共计有13个省区,甚至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也存在悬棺而葬的葬俗。
前面刚刚说过,崖墓葬的历史非常悠久,但翻遍史书文献也找不到记载它的痕迹。
因为无从参考,很多地区的悬棺如何放置上去迄今为止仍作为一个千古谜团而存在。
洞穴内棺材的数量相差甚远,根据洞穴的大小,有些洞穴放着十几个棺材,有些存在着两三个,但大部分洞穴内都只安放着一个棺材,它们都摆在面朝洞口的一面。
“山洞内的十几个棺木,考虑作为家族墓群的可能性较大。”专家向当地居民解释道,此言一出,立马炸开了锅。
家族墓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一次性放上去的,而是古人运用某种独特的技巧方法,不断将需要崖葬的棺木放入到同一个崖洞中。
有人向专家提了个问题:“即使是距离今天更近的宋代,面对高耸的龙虎山,无数想要一探究竟的旅士也只能望崖兴叹。古越人又是如何能够将棺材一具具完好地保存在峭壁洞中呢?”
这个问题把专家问住了,后来它也问住了整个世界,这就是著名的悬棺之谜,身价高达100万人民币。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尝试入洞了。
03 进入洞穴
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代,想要进入洞穴都要费一番功夫。
龙虎山悬棺所处的位置大都是天然形成的洞穴,它们不高不低,正正好好地卡在“正中间”。
距崖底足足十几米的山下是潺潺的河水,实在难以从水面上下手。
但只需目测就能发现,它距崖顶的距离也不近,甚至比距离山下的水面还远,更是难以下手。
而龙虎山的峭壁是一连片,从侧边下手也没有基本的落脚点,到达洞穴之间的距离也是一大难题。
接连的打击让探寻洞内究竟的考古队一度陷入困境。
有人提议:“我们就利用点燃汽油桶产生的爆炸炸开崖壁,这样不就能搭建一个轻松到达洞穴的快捷通道了吗!”
起初考古队的大家对这个方案十分赞成,无论是理论上还是预想中,用汽油桶搭建道路的效果都是十分可观的。
但当方案真正准备实施时问题出现了。龙虎山的悬崖面积又大又宽不说,丹霞地貌形成的岩石也十分坚固。
如果真的想要采取这个方法,预估使用的汽油桶数量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那我们就利用毛竹搭架子,一点一点接近洞口。”有人提了个“笨”办法。
这个方法虽然没有爆炸炸开崖壁来得痛快,但好在易行,稳扎稳打,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比较小。
经历数个月后,架子终于成型。不负众望,考古队员们终于得以一窥崖壁内洞穴的内景,他们成功看见了里面的悬棺。
但此时的问题是,没有人能够在近乎与水面垂直的山崖间爬进洞穴内部一探究竟。
此时,几个在当地以攀岩取材为生的药农自告奋勇,他们身手矫捷,常年行走于悬崖峭壁之上。借助毛竹搭建的架子爬进了洞穴里。
这些在悬崖之上存在了几千年的峭壁悬棺,其中的模样最终昭告天下。
“崖墓里有能明显看出是人的白骨,还发现了陪葬的陶器、骨器、玉器、竹木器和纺织品……”返回的药农兴奋地向考古队报告,这已经可以确认是丧葬用的棺材。
也有几位大胆的药农将陪葬用的瓶瓶罐罐从山洞中带了回来,交由考古学家进一步鉴定。
而根据鉴定,这些文物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由陪葬品推断,棺内的主人正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人。
古越人是何许人也?
根据史料记载,古越人“习以水战、以舟代车、断发纹身”。他们傍水而居,在死后也选择了依水而葬。
而关于为什么葬在崖间,专家对此解释道:“葬在水中会被鱼虫啄食,因此古越人便选择葬在距水流较近的崖洞内。而用木板封住洞口,是为了防止鸟兽对死者的侵扰。”
04 悬棺之谜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技术如此不发达,又是如何把悬棺放到这么高的崖洞中的呢?
山洞中的悬棺无法给予我们解答,在这里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乃至于符号。
江西的地方志和有关史籍也找不到关于悬棺的记载,这使得破解悬棺之谜变得困难重重。
1997年6月25日,江西龙虎山的旅游集团根据崖壁上的悬棺提出了三个问题:古越人是如何进去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棺内所葬者何人?
简简单单三个问题,能够破解它们的便可以得赏三十万,一时间风头正劲,引得无数人跃跃欲试,前来破解。
随后更是把悬赏金加到了100万,然而即使如此,却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得出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有一天,一位叫萧旺强的男子信誓旦旦地说,他已经知道了谜题的答案。
古代人在崖洞正面的山顶树一个辘轳,将竹绳的一端系在上面,另一端自山崖放下,竹绳能够吊着安装悬棺的‘技工’进入山洞。
经过多次推理,专家组遗憾地告诉萧旺强:“虽然辘轳的使用早在商周时期就有所记录。
但龙虎山的环境过于险恶,凭距今三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在悬崖峭壁间运用辘轳也并不现实。”
这次的失败没有打击到萧旺强的自信,经过钻研,他又提出了另一个猜想:
“将棺材放在被固定的双层木架中,通过安装好的绳索调整木架高度到适合的位置,这样就能把棺材牢牢悬挂到龙虎山的峭壁上。”
萧旺强在现场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演示。他制造的木架操作十分简便,只需一抬一拉就将棺木悬挂在崖壁上面,引得阵阵叫好。
上海同济大学的陆敬严教授也在1987年进行过悬棺放置的探索。
他使用了滑轮、绞车等一系列工具成功将棺木安放在悬崖峭壁之间,这种方法还曾被央视的走近科学栏目拍摄过。
陆敬严教授
目前使用这些工具完成悬棺放置,已经成为了龙虎山旅游景区的一项演出节目。
但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在近现代物理理论之上实现的,古越人会有这种理论基础吗?
与此相对的还有热气球说、堆土说以及地质迁移说。
有学者天马行空地提出了热气球说,认为古越人其实是运用了热气球的方法将悬棺运到将要安葬的洞穴之内,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可信。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热气球很难运载如此重量的棺木,何况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发明出热气球还是个未解之谜。
现场试验也宣告了这个假说的失败:
即使使用当代的热气球也只能够上升一段距离,当时古越人的工匠根本到达不了洞口。
有民间人士提出了堆土说的说法。
堆土说通俗易懂,即从悬崖底部一直运送与堆积土壤,直到将高度堆砌到能够到崖间的洞穴,然后再由活人将棺材放进山洞。
专家组对此连连摇头,“龙虎山的地势让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它的崖底是一望无际的湖水。人乘舟才能到达崖下,堆积土壤以到达山洞的行为不亚于精卫填海。”
地质迁移说是三种说法里最具可能性的。
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年,期间发生的地貌地势变化足以让沧海变作桑田。
或许两千多年前龙虎山湖旁的悬崖并没有那么高,是那时的人类能够轻易到达的高度。
而后随着地壳的不断挤压变化,悬崖峭壁的岩石越来越高,使得洞穴位置也不断向上增高,最终得以形成了如今这样的高度。
另一个解释是,当时湖中的水位也许比现在高得多,古越人可以乘舟将棺材放置在山洞内。
这个假设几乎宣告成立,但地理学家却告诉大家:“龙虎山的位置并不是地壳运动的发生地。”
“这个位置在万年内没有发生过大型的地质活动,地质迁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句话给地质迁移说判了死刑。
此外,更有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处发生湖水暴涨的“洪水说”,由山顶向下搭建栈道的“栈道说”,从后山向前而入的“后山挖隧说”。
无论哪种方法,似乎都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又不足以完全还原当时的真相。
悬棺之谜,至今无人能够解答。
05 棺中何人?
关于墓中主人的身份也有众多猜想。
有人说龙虎山如此陡峭危险,修建悬棺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自然只有当时的达官贵族才能有此殊荣。
也有人说能够将洞口悉心封住,不让里面的人受到凡世滋扰,里面安置地一定是对国家作出重要贡献,英雄君王一类的人物。
如此险要的龙虎山悬棺,没有人会认为是修建给平民百姓的。
“但假如当时古越人采用的方法本就简易可行呢?”专家笑眯眯问向大家,关于这个问题他的心里早有定夺。
龙虎山峭壁上的棺木数量如此之多,加上枯骨旁的陪葬品多是平常陶器,只能得出一个令人咋舌的结论:“这些悬棺大部分都是平民墓。”
而且古越人有句俚语,叫做:“悬棺先坠者为吉”。
意思是棺木很快自悬崖之上坠落下来在他们看来是大吉之兆。
两千多年来不断有悬棺自山崖之上“先坠”,曾经安置的悬棺比现在要多得多!
史料也记载着这个情况。
南朝顾野王在《太平御览》中描述当时悬棺情况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仰头望去,半个龙虎山断崖上,大大小小的洞穴中安置着数千个悬于半空的棺木,数量之多,令人无语凝噎。
数量如此巨大,若非平民,断无可能。
然而这就意味着,古越人放置悬棺的方法,是即使作为平民百姓的人家依然也能够取得的。
南朝顾野王
或许古人真的在春秋时期就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足够简便的方法?
又或许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高耸危险的崖壁在当时其实并非遥不可及?
没有相关史料有过记载,一切都还是未解之谜。
直到查明悬棺之谜,真相水落石出的一天,也许后人也会像我们笑先人认为“洞穴中有奇珍异宝”的想法一样,笑我们对如何安置悬棺有如此多的奇思怪想。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2-03-0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697
金币
8713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45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571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1-2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2-04-01
龙虎山悬棺,这地方很多人去考古呢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