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清虚观后,贾宝玉和林黛玉闹别扭内外煎熬,也没心思去给薛蟠过生日听戏。这天好不容易和好了,被王熙凤拉到贾母跟前,遇见了从薛蟠寿宴上过来的薛宝钗。 贾宝玉没去表哥生日,就与表姐薛宝钗解释一下,不想他当天特别走背运,一句话说错惹得宝钗勃然大怒。 (第三十回)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得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贾宝玉因为薛宝钗说怕热不看戏,就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惹得薛宝钗罕见地发了脾气。 薛宝钗大怒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被“杨贵妃”刺激,被说骨肉丰腴就恼羞成怒。她生气就在于“他们”二字。 “他们”是谁,才是让薛宝钗愤怒的原因。她一个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却要受到别人在背后议论调笑,贾宝玉作为表弟不但不维护她,反而还拿了“他们”的话过来取笑……真当薛家是贾家的“篾片相公”么? 薛姨妈带着薛蟠、薛宝钗来到贾家后,看似很受礼遇。实则贾家那些人们连贾宝玉、王熙凤受宠还要背后言三语四,又何况薛家。 贾母对薛家长住也不满意。薛宝钗过生日只给二十两银子,也让薛宝钗明白是在撵人,她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就是挑明贾母撵人之意。 刘姥姥来后,王熙凤将她当成“女蔑片”戏耍,薛宝钗全程一言不发。她们母女在贾家何尝不是被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过是包裹在客气的外表下罢了。 薛蟠参加冯紫英请客吃饭,贾宝玉明知道他不擅长酒令,还执意作[悲愁喜乐]酒令,何尝不也是将薛蟠当成篾片相公。 薛宝钗之怒,怒在贾宝玉对她的不尊重。是日积月累在贾家被区别待遇的反弹。 尤其贾宝玉说的“他们”是谁?就很值得探究一二。 第一,“他们”若是家里长辈,说她像杨贵妃,说了也就说了。长辈们说几句晚辈,好话、赖话也没得说法。 问题是贾宝玉不可能称呼长辈为“他们”。 第二,“他们”是园子里的姐妹们。这就有了不一样。大家平时都是姐妹,人前说得好好的,人后却拿杨贵妃调侃她。杨贵妃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口碑好的女人,而是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 第三,“他们”是家里的奴才。贾宝玉身边有八个小厮,还有李贵等跟班,周瑞等长随,这些男人落在一块,自然就会“言语不干净”。 就像贾琏的小厮兴儿对尤二姐尤三姐说起薛宝钗和林黛玉,就是不能被钗黛听到的混账话。 (第六十五回)兴儿说:“……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地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得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地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说得满屋里都笑起来了。 兴儿这等像“多病西施”“杨贵妃”“吹化了”这些混账话,怎么能跟林黛玉、薛宝钗说?他说给尤二姐听也罢了,贾宝玉要听到岂有不管而任由胡说,自己还说得道理! 第四,“他们”还可能是贾宝玉外面那些狐朋狗 友们。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可比贾家奴才们高多了,薛宝钗如果要被他们“嚼舌根”,也是不能活了。 首先,谁将薛宝钗告诉他们的。 其次,他们又在什么情况下讨论宝钗? 最后,贾宝玉是不是始作俑者?就像他将姑娘们诗作抄写给外人看,口没遮拦一样! 所以,薛宝钗是一定要大怒才能煞住这股风气。也只有愤怒才能排宣这几年在贾家的委屈。诚然她被薛姨妈带来贾家是自取其辱,却也不是毫不在意,任由人家轻视。 那么,您认为“他们”具体指谁呢?[ 此帖被zhdf在2022-03-14 10:1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