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90阅读
  • 0回复

[智能应用]这个“黑科技”艺术展,让成都观众做了一场诗意的“电子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5944
金币
9001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205
斑龄
189
道券
1012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199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4-11-0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4-1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5-26) —
在“元宇宙”风潮席卷全球之际,传统艺术展览的形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近日,“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AI艺术大展登陆麓湖랤美术馆,现场展出了来自11位/组艺术家的16件影像、装置、声音作品,作为西南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大展,这些黑科技满满的艺术品为观众呈现了目前人类发展中前沿科技与艺术间的碰撞。



进入展厅,观众的注意力会被明暗变化的光影、精巧又充满科技感的机器装置所吸引,人们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贺子珂的作品《电子梦:我们将这样继续》,两台紧挨着的电脑上不断流动着两个人工智能主角杰克与洛丝的对话,他们的对话由从英文网站上随机抓取的文本与中文搜索引擎上随机配对的图像构成,构成了一个无比荒诞的诗意故事。



行至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艺术家团体Interspecifics的作品《微-节奏》,这是一件微生物驱动的声光装置,土壤样本取自于展出地,荧光灯会将土壤中微生物的电压变化,用“光”来演绎,而光的变化会被捕捉并发送到机器上,最终转化为乐谱被演奏。由于各地土壤中微生物产生的微电压不同,灯光和声音的组合也不尽相同。微电压的震动被转化为纯电子信号,使得声光的闪烁就如同一套加密的语言系统。



进入展厅深处,一阵阵幽雅的鸟鸣声将注意力带至艺术家赫莲娜的作品《鸟之语》前。艺术家使用夜莺的叫声训练神经网络,让人工智能作为生物体的一部分,去寻找鸟类声音中的规律,从而建立鸟类语言结构的数学模型,搭建出了一个非人类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动物和机器之间,越过“人类”实现了一种共生交流。



在作品《地球合奏》中,四组鼓槌敲击着四个特波纳兹特利鼓——一种源于美索美洲的古老木鼓,它们伴随着国家地震系统的信息发生振动。古老乐器与当下数据集、历史与未来尽在这里交融碰撞,共同演奏出一曲展现地球运动的合奏。



在展览的最后,艺术家乌苏拉·达姆的作品《膜》可以直接与你进行互动,作品中的两个摄像头监视着不同的方位,当观众手动操控神经网络的五个状态时,屏幕上会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参与互动的观众在观展的实时影像也将被永远地留在展览“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中。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尕担任策展人,他介绍,本次展览“人工智能的兑现:卑弃&解脱”中正是试图探讨人工智能独立于人以外的主体性,以艺术的方式,讨论人工智能和人类、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

A4美术馆馆长孙莉表示,希望这次展览让大家能思考作为人类在万物中的尺度。“人其实是弱小的,需要世界中其他的生命给予能量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但人又是坚强的,在反复的抗争中,通过不断反思以寻找到生存在世界上的方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