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7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优秀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的底色和灵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011
金币
879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433
斑龄
192
道券
105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46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2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4-27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锁定操作(2024-05-26) —
 3月1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首届网络文学研究班在京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知名网络作家成为首批学员。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建议将网络文艺确定为专门的文艺类别,“具体可从提倡和加强网络文艺专门性的创作、传播、评价、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类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和宣传,提升规格、扩大规模、加大支持力度方面着手”。

  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7.29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

  这些内容汇聚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当代文艺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的格局。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文艺发展态势颇为可观,各种新兴文艺门类创意迸发,成为当代文艺富有朝气的新生力量。当然,网络文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与文化传统彻底割裂了联系,而是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网络文艺得以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基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滋养

  有必要稍加阐释“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传统”古已有之,一直作为动宾短语用来表示历史发展的继承性。近代以来,在追求先进、发展、现代的宏观语境中,“传统”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双音节词,并衍生出许多其他的意义。但是,那些与过去、固有、陈旧等意义相近的义项并不符合传统文化的事实。再说“文化”,相关的解释应该不啻数千种,从各个侧面揭示了文化的属性。欧阳中石先生根据《易经》“物相杂,故曰文”和《礼记》言及“五色成文”的论述认为,“文”即各种事物杂而不乱、极有章法地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如果使各类事物都具有美好之意,就叫“以文化之”,也就是“文化”。所谓文化,应该是指人类追求美好的所有思想和活动成果。至于传统文化,则是人类在前赴后继地追求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经过历史充分删汰的、最为主流的成果。无数的传统文化成果具有共同的源头,蕴含着相同的方式、原则、思想和观念,其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而前者又以后者为发展,便建构成为生机焕发、奔腾不息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由于历史悠久,曾经存留下来的成果必然瑕瑜互见。因而,在讨论传统文化时,经常还需添加前缀“优秀”一词作为限定和强调。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充分发掘其适合时代的属性,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脉,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

  网络文艺得以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基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滋养,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环境熏陶。今天看来,网络文艺尽管给文艺的创作、传播和评价带来新的变化,然而在发展的初期,由于缺少必要的内容、手段和素材,只能照搬和挪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目。比如说,《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网络时代被全文搬上相应的网站,通过“听书”将文字的视觉阅读变为语言的听觉接受,使读者不再受到纸本媒介的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网络文艺在发展过程中,不满足于将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网络化和视听化,而是热情拥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韵和价值,使得二者自然相融、深情相拥,实现化学意义上的相互激化与彼此成全。当前,传统文化元素的“出圈”,不少是通过网络文艺的再创造与再传播,激活传统文化中的内在底蕴,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讲述和呈现,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风貌和新的品相,给人以新的观感和新的触动。但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网络文艺的底色和灵魂,是网络文艺质的规定性元素。

网络文艺为文艺的生产、传播和评价创造新思路

  “文艺”之前冠以“网络”之名,主要是因为借助了网络科技的传播迅捷和多媒体智能终端的使用便利。网络文艺甫一产生,即彻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呈现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即以作品的面世而言,之前发表文章、出版书籍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若是影视作品,需要按照电影院、电视台的具体安排在规定的时间播映。但是,借助网络,人们随时可以将作品发送到相关的网站、软件或小程序,反过来,依托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节目、选择内容、调节进度。

  为了适应即时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受众在工作间隙、坐车、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网络文艺愈加表现出简短化的趋势。通过短视频软件,创作者剪辑各种精彩的片段,在短时间内就能抓住受众的需求点和兴奋点,理解故事的梗概或者深入问题的实质。若是较长的作品,则设置了快进、倍速、选集等程序,保证受众能够随时看到任何想要的内容。

  在具体制作方面,网络文艺将素材由文字变为诵读、由黑白变为彩色、由图片变为动画,也将表现由单一变为多元、由单独变为搭配、由简单变为丰富,并加以统筹、合理的使用,从而使作品的接受方式更为方便、立体和多元。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综合运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技术发展的成果,将敦煌壁画的图像转化为动态视频,并附有语音解说以及古典配乐,充分发掘出敦煌壁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评价称其通过转换思维,从互联网领域汲取营养,形成了一套新鲜的文创思维逻辑。

  以往的信息传播往往是单向的,如果有所反馈,需要较长时间之后以专门的评论文章在相应的报刊发表。网络文艺则通过互动功能的开发,使传播者与作品、传播者和接受者、作品与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之间形成即时的互动关系,弹幕、留言平台等形式,原则上让每个人都能及时发表见解,或单纯感叹,或真诚建议,或尖锐批评,不但可能影响到创作者后续的思路,也能激发群体性的共情与沟通。

  网络文艺在发展进程中继承着传统,也在突破传统,同时也在形成新的“传统”。文化传统是由一块块砖搭建起来的。网络文艺这块“砖”已经有了雏形,不过依然需要认真打磨。

在强化价值导向的基础上,网络文艺要兼顾传统风韵、时代风尚、现实风格和审美风范

  需要重视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网络文艺尽管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却伴随着优秀与低劣互参、积极与消极相杂的问题。这一状况要求各有关主体肩负起自身责任,以便网络文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现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由于媒介的先进和传播的发达,作品生产的周期大幅度缩短,也逐渐简化了修正、改进和沉淀的时间。一部分作者为吸引眼球而一味地追求凸显个性,甚至以故意扭曲、丑化、恶搞的表现方式来标新立异。网络文艺工作者需要自觉地树立精品创作的意识,主动夯实自身的传统文化根基,刻苦锻炼艺术表现的能力,以便真正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同时还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要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网络文艺需要加强思想引领,从业者应该秉承对生活的热爱,主动扎根于现实生活,切身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提炼文艺表现的主旨,创作出能够展示中国形象、体现中国魅力的优秀作品。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 产党的100年》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事件,用100个历史故事反映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作品以真理、信仰、意志和道德的力量为灵魂,展现中国共 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从而更好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在正面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新媒体领域的法治建设,划出红线,明确标准,矫正网络文艺创作、传播和评价中的“价值偏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近年来,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施行,着力培育良好的网络文艺生态,为网络文艺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们坚信,未来会涌现越来越多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网络文艺在强化价值导向、遵循互联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既保持传统的风韵,还体现时代的风尚,兼具现实风格和审美风范,从而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开辟新视野、注入新能量。与之相应的,这些网络文艺的优秀作品也必然被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列,成为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汇入文化传统这条大河。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