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历经数千年发展,诞生了无数的文化,其中有一种尤为特殊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那就是唐宋时期的诗词了。很多古诗词都是钻石一样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依旧不会褪色。大家知道唐朝盛行诗,而宋朝盛行词。但是在宋朝却有一人,一辈子只留下两句残诗,却受到了范仲淹的提拔,甚至流传千古。

说到这样一个人物大家应该首先会想到张若虚吧?张若虚是初唐著名诗人,而他之所以这么出名全都是因为他的一首诗,便是是那种有“孤篇压全唐”之称的《春江花月夜》。他的诗仅存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最脍炙人口的名作。

收录于《全唐诗》中,更是现如今学生必背的一首名篇。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这是一首中长篇,整首诗中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名句,而是浑然天成,一体相生。实不负“孤篇压全唐”之名号。

在张若虚之后,北宋年间,有一位更让人津津乐道的诗人。但是后世却称其为“最懒的诗人”这是为何呢?因为在能够记载的历史中,他只流传了一首诗下来,甚至还是一首残篇。真可谓是“少的可怜”了。
这首残篇却使他一时名声大噪。甚至连范仲淹都赞叹不已,这位诗人就是苏麟,被大家封为了北宋最懒的诗人。但是这封和号却是实至名归,我们经常说叨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便是出自他之口,当然还有下半句“向阳花木易为春”。

大家可能听过上半句,对于下半句的印象就不是特别的深刻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词确实是浑然天成,读到这句诗一副唯美的景象顿时浮现在人们的眼前。相反后半句只是一个衬托的作用了。
当时很多大诗人都想要将这句诗填补完整,但是试过很多次都放弃了。无论怎么填都很难对称,据析甚至包括苏麟本人都再没能对出来。所以最后也只流传了这一句残篇于世。

这句诗由来也很让人大跌眼镜,苏麟是一位仕途官员,直辖他的上司正是曾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苏麟看着身边的人都升官了,他却迟迟没有晋升。于是琢磨了半天,便写下了这两句诗来暗示范仲淹。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范仲淹看到这两句诗大为赞叹,于是真的将他提拔重用了,所以苏麟至今只有这一首诗流传下来。后来的人们也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距离接近因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