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注册时间2012-06-21最后登录2025-10-31在线时间19426小时
发帖161252搜Ta的帖子精华2金币430384道行20030原创766奖券302斑龄0道券30获奖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发帖161252
 金币430384
 道行20030
 原创766
 奖券302
 斑龄0
 道券30
 获奖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31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2-07-13)
—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洁白雪山、灰黄大地、青青牧草
 组成了这里大多数的色彩但是还有一种色彩
 虽然只占了青藏高原面积的2%却为这苍茫大地带来了不一样的灵动
 它便是蓝色
 而制造这些蓝色的是青藏高原的
 湖泊(西藏纳木错圣象天门,远处是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摄影师@山风  )
 ▼
  相较于我国东部众多湖泊的湖色碧绿
 这样的蓝色显得十分独特(请横屏观看,色林错旁的 错鄂 ,摄影师 @陆雨春 )
 ▼
  无论在高山峡谷还是在平坦腹地
 都能瞧见这些蓝色的身影它们
 堪称青藏高原的“蓝色制造机”
 (请横屏观看,青藏高原湖泊分布示意,地图上湖泊的蓝色为图标,并非真实的湖泊颜色,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究竟 是什么原因创造了这些蓝色?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它们会一直存在吗?01
 蓝色 | 因为纯净青藏高原
 山脉绵延,高峰林立水汽的进入备受阻碍
 大部分高原土地无不显露着干旱
 (青藏高原2010年代干燥度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不过群山虽是阻隔 但是其高耸入云的身姿也使得水汽在高处形成雪等固态降水
 积聚、压实之后形成冰川从而成为青藏高原庞大的
 固体水库(曲登尼玛冰川与东圣湖,位于西藏日喀则,摄影师@白宇)
 ▼
  超过47000平方千米的冰川面积以及超过4300立方千米的冰储量
 成就了青藏高原亚洲水塔的美名而当冰川融化
 融水汇集降水等便顺山势而下在地表低洼处
 聚集成亚洲水塔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湖泊
 (炯普错,位于西藏昌都,摄影师@行影不离)▼
 
  广布的冰川 让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湖泊离水源都不算遥远
 入湖水流多短小其携带的碎屑颗粒因此较少
 再加上气温低寒、湖水偏咸等原因
 湖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湖水多清澈洁净
 少见浑浊之态(东台吉乃尔湖,位于青海海西,摄影师@咔咔  )
 ▼
  当阳光射入湖中黄光等长波可见光易深入湖中而被吸收
 蓝光等短波可见光则易发生散射从而被我们眼睛所捕捉
 蓝色制造机便在高原各处全面启动了
 (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位于西藏阿里,湖旁是藏野驴,摄影师 @山风  )▼
 
  湖水浅时 湖色多为浅蓝并会叠加湖底的颜色
 四川稻城的牛奶海便因奶白色的湖底
 而更显湖色清淡(四川稻城亚丁牛奶海,摄影师@曹维兵)
 ▼
  湖水深时湖底难见
 湖色便是极致的深蓝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上游的海子群
 在湖中较深之处呈现的便是湛蓝之色
 (四川九寨沟诺日朗瀑布与其上游的诺日朗群海,众海子水深多在7-20m之间,最深可达23m,摄 影师@李珩)▼
 
  代表纯净的蓝色 也让湖泊拥有圣洁之感这也许是诸多湖泊
 被视为圣湖的原因之一西藏三大圣湖
 纳木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湖面宽阔
 无不拥有大海一般的圣洁蔚蓝(纳木错,位于西藏拉萨和那曲交界处,湖面3/5在那曲市班戈县,2/5在拉萨市当雄县,摄影师@阿拖施晓君)
 ▼
  四川稻城亚丁三圣湖牛奶海、五色海、珍珠海
 虽然湖小水浅但却丝毫不减圣洁之感
 (四川稻城亚丁五色海,摄影师@沈龙泉)▼
 
  此外 洁白神山常与圣湖相伴
 (当惹雍错,位于西藏那曲;远处是达果神山,两只藏原羚仿佛在望向远处神山,摄影师@山风  )▼
 
  珍禽异兽 常常汇聚湖畔(玛旁雍错,位于西藏阿里,是西藏三大圣湖中唯一的淡水湖;湖岸上是黑颈鹤,远处是纳木那尼雪山,摄影师@赖建)
 ▼
  用以祈福的玛尼堆也常现身湖岸
 以上这些更显圣湖的神圣与伟大
 (普莫雍错与湖畔的玛尼堆;普莫雍错地处西藏山南,位于羊卓雍错西南方向,摄影师@阿拖施晓君)▼
 
  于是 不同的蓝色之调代表着纯净
 彰显着神圣在这片高原大地上熠熠生辉
 不过这些蓝色除了色调不尽相同
 它们还大小不一、形态万千这之中又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呢?
 02蓝色 | 千姿百态
 从湖泊大小来看绝大多数的大湖
 都位于崎岖山地之外的青藏高原腹地或者山间盆地之内
 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
 便是这样一个超级大湖宛若一颗硕大的蓝宝石
 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请横屏观看,青海湖,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
  青海湖周围湖泊并不密集在青藏高原东北部
 这是众多大湖的常态不过在西南部却有所不同
 特别是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羌塘高原的南部地带
 一条东西向的湖泊密集带于此横穿近半个青藏高原
 由于藏语中把湖称为错这个多湖地带因此被称为
 “一错再错”(请横屏观看,“一错再错”多湖地带分布示意,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一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洋
 随着印度洋板块持续冲向亚欧板块这片海洋的面积被逐渐压缩
 并且在之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渐渐消失留下了一条相对低洼的地带和诸多大小盆地
 蓄水之后“一错再错”由此诞生(请横屏观看,达则错前奔跑的藏羚群,摄于西藏尼玛, 摄影师@山风  )
 ▼
  于是大湖在此云集
 西藏十大湖泊此处占据其八
 配上其他错落分布的大小湖泊俨然青藏高原上一条精致的
 蓝宝石项链其中最大的三个湖泊
 便是此项链的三颗蓝宝石主石
 分别是2273.95平方千米的西藏第一大湖
 色林错2024.55平方千米的西藏第二大湖
 纳木错1014.51平方千米的西藏第三大湖
 扎日南木错(上述面积数据取自202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原湖泊综合地理国情研究》,因统计时间、方法差异,不同资料的湖泊面积数据存在差异,此处仅作参考;图为色林错,跨西藏那曲班戈、尼玛、申扎三县,请横屏观看,摄影师@陈小羊)
 ▼
  它们三个是这一地带,也是西藏仅有的
 特大型湖泊其余较大的
 如当惹雍错、昂拉仁错、塔若错等大多是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
 但小于1000平方千米的大、中型湖泊
 (昂拉仁错,位于西藏日喀则,摄影师@蒋晨明)▼
 
  连同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 班公错、羊卓雍错、鄂陵湖等200多个大、中型湖泊
 构成了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65%是为青藏高原的
 蓝色主力军(班公错,位于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约2/3位于我国境内,摄影师@向文军)
 ▼
  它们千姿尽显为青藏高原的蓝色赋予了万千形态
 而其形状却基本无规律可循(请横屏观看,西藏山南的羊卓雍错湖汊众多如同珊瑚枝,因此它在藏语中也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摄影师@孙岩)
 ▼
  但是身处青藏高原莽莽群山之中的
 万千小湖却有所不同
 如在横断山脉贡嘎山不远处的里索海
 以及稻城亚丁的多个圣湖都展现出珍珠般的圆润
 (请横屏观看,里索海,不远处是贡嘎山,摄影师@张善友)▼
 
  在川西高原北部的高山上 年保玉则的德格木错以及莲宝叶则的部分湖泊
 则近似椭圆形态(莲宝叶则扎尕尔错,摄影师@李源)
 ▼
  这些湖泊的湖盆由冰川创造因而被统称为
 冰川湖青藏高原的冰川范围
 曾经比现在更加宽广如约2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
 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积约是如今的7.5倍(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与现在冰川范围对比,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流动的冰川侵蚀山体在其表面留下各类洼地
 当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冰川大面积萎缩退却
 这些洼地便得以显现并在积水之后形成各种类型的冰川湖
 在高山上冰川堆积并侵蚀周围岩石
 形成多为圆形、半圆形的冰斗蓄水后湖泊便亦为圆形、半圆形
 是为冰斗湖在山谷中
 冰川不断向下流淌沿着山谷侵蚀出多为长条形的洼地
 蓄水后湖泊便多为椭圆形是为冰蚀湖
 (主要类型冰川湖形成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冰川侵蚀山体 也会让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并在冰川两侧、末端 聚集成一道天然堤坝
 冰川退却之后流水在此被拦截
 蓄水而成冰碛[qì]湖(碛,意为沙石)
 其外形长短多变湖水少时
 短小如西藏山南枪勇冰川下的枪勇错
 形似一块温润玉牌(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卡鲁雄峰枪勇冰川与枪勇错,摄影师@Greatwj)
 ▼
  湖水多时修长如西藏林芝冰川U形谷里的
 巴松错形似一段宽河
 (巴松错,位于西藏林芝,摄影师@张静  )▼
 
  因湖尾天然堤坝的拦水作用 冰碛湖也被称为冰碛堰塞湖不过类似作用的天然堤坝
 并非只有冰川才能创造突发的 山崩、泥石流等
 让泥石横卧河谷之中上游得以积水
 同样能形成堰塞湖(青藏高原部分堰塞湖成因示意,制图@陈随/星球研究所)
 ▼
  它们常常 因泥沙碎石的狂野被塑造成各种有意思的形状
 如四川九寨沟的五花海便形如游动的蝌蚪
 (四川九寨沟五花海,形如蝌蚪,摄影师@李珩)▼
 
  至此 蓝色制造机动力全开千姿百态的蓝色
 在青藏高原散布开来不过遗憾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色并非永恒
 改变随之而来03
 蓝色 | 没有永恒首先
 湖水颜色有可能因季节变换而改变
 在降雨稀少或气候严寒的季节里然乌湖的湖水
 可以是纯净的蓝色(请横屏观看,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摄影师@申燕)
 ▼
  但是当雨季来临丰富的泥沙、岩石碎块等碎屑
 将被流水带入湖中湖水常常变得浑黄
 不过偶尔碎屑含量恰到好处时然乌湖也能显现出
 绿松石般的色彩(请横屏观看,然乌湖,位于西藏昌都,摄影师@李珩)
 ▼
  此外在严寒冬季
 一些湖泊表面因低温而结冰从而换上了白色的新装
 有时意境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卡鲁雄峰枪勇冰川与枪勇错,摄影师@张振启)▼
 
  有时则与四周冰雪融为一体 难分彼此(云南迪庆雨崩村的冰川湖,摄影师@邹通)
 ▼
  而有时冰层之厚能够轻松承载赶路的羊群
 (普莫雍错及羊群,位于西藏山南,摄影师@李珩)▼
 
  不过这些改变只是暂时的 盐类物质的积累则会让蓝色发生长久改变
 如钙离子易与二氧化碳结合沉淀形成钙华
 即使在离子浓度不高的淡水湖中也能为湖底铺上一层洁白的地毯
 湖水颜色因此变浅(黄龙钙华池,位于四川阿坝,摄影师@杨建  )
 ▼
  大多数盐类想要达到类似的效果则需要更高的浓度
 青藏高原腹地的大多数湖泊都是相对封闭的内流湖
 流入湖中的盐类物质无法外泄排除长时间积累过后
 湖泊咸度越来越高逐渐变成了盐湖
 盐类物质因饱和而析出湖底于是同样变得洁白
 (东台吉乃尔湖,位于青海海西,摄影师@张称心)▼
 
  甚至还能长出形态多姿的 洁白盐花为湖泊增添不一样的风采
 (察尔汗盐湖中的盐花,位于青海海西,摄影师@韩飞)▼
 
  盐类物质带来的改变还不止于此 湖水中较高浓度的铁离子、铜离子等也会让湖水颜色发生改变
 而湖中若有大量嗜盐微生物其体内富含的β-胡萝卜素、虾青素等物质
 则使其体色鲜艳湖水也会因此染上更多绚丽的色彩
 在这两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湖色便会发生巨变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海西,摄影师@陈小羊)▼
 
  如血一般的红色 (请横屏观看,扎布耶茶卡,位于西藏日喀则,摄影师@陆雨春)▼
 
  蜂蜜一样的黄色 (俄博梁硫磺湖,位于青海海西,摄影师@周超)▼
 
  翡翠一般的绿色 (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海西大柴旦行政区,摄影师@沈龙泉)▼
 
  当盐湖因干旱而进一步干涸 便只剩下薄薄一层浓稠的盐水湖面因此波澜不惊
 如同一面大地之镜远方雪山、绚丽霞光、灿烂星河
 都成了它的色彩(茫崖翡翠湖,位于青海海西茫崖市,摄影师@何小清)
 ▼
  若盐湖再进一步干涸留下的便是干硬的雪白盐壳
 湖水藏于盐层空隙中只在降雨、融雪等水分补充时偶尔冒出
 是为干盐湖而这已是这些湖泊的临终之态
 (扎布耶茶卡,位于西藏日喀则,摄影师@陆雨春)▼
 
  当干涸再进一步发生 它们的生命便迎来了终结曾经大湖时期的蔚蓝
 盐湖时期的绚丽多姿乃至干盐湖时的洁白
 都将在此后的风吹日晒、尘土掩埋中不复存在
 (青海大柴旦魔鬼城一处快要干涸的湖泊,摄影师@李源)▼
 
  由此看来 在青藏高原整体干旱的气候环境下干涸似乎是这里多数湖泊的
 最终宿命未来
 青藏高原的大片蓝色真的就会这样消失吗?
 回顾它们近几十年的变化我们也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04蓝色 | 未来
 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变暖的进程开始加快
 这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众多湖泊
 气温的升高让多年的冻土逐渐融化
 地表塌陷,积水成湖是为热融湖塘
 它们常成片出现密集如夜空星宿
 (请横屏观看,青海海西天峻县的湖沼群,摄影师@张自荣)▼
 
  在2018年 青藏高原的热融湖塘数量便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12万而到了2020年
 这个数字已经上涨至16万
 短短两年间便上涨了30%以上
 增长速度可谓迅猛至极(青藏高原冻土与热融湖塘分布,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气温的升高也成为了气候异常的重要诱发因素
 青藏高原多数地区降雨量增加再加上冰川融水也因此增多
 许多湖泊开始变大如色林错
 从1975年的1622平方千米到2020年的2428平方千米
 45年间面积增长近50%甚至在此过程中超越纳木错
 一跃成为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范围变化示意,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
  被赶超的纳木错虽然增长幅度没有如此夸张
 却也在最近的20年间增加了约50平方千米
 相当于一个新疆喀纳斯湖的面积(请横屏观看,纳木错,摄影师@段黄德)
 ▼
  未来若湖泊的增长趋势依旧
 许多湖畔道路将被淹没许多周边小湖将被大湖吞并
 (色林错旁的道路,摄影师@陈小羊)▼
 
  湖泊水量的增加 也会降低湖水的盐度盐湖湖底盐壳将被溶解
 其中的嗜盐微生物将因此离去艳丽的色彩也将随之消失
 一些湖水的蓝色或会重新归来(青海海西茫崖翡翠湖,摄影师@黄雪峰)
 ▼
  由此可见青藏高原的蓝色似乎正在增加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全球变暖
 其实也加速了部分湖泊的消失温度升高、降雨增多
 将导致冰川流动速度增快而冰川也更易发生断裂
 让前端的冰舌滑入冰碛湖再加上降雨量使得入湖水量增多等原因
 许多冰碛湖可能会因此而决堤消失不见
 (四川贡嘎山域北部的勒多曼因冰川与其下方的冰碛湖,摄影师@张善友)▼
 
  其他因滑坡、泥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 则往往会因为入湖水量的增加提高了决堤消失的风险
 (2000年6月,西藏林芝的易贡错就因雨季导致的湖水暴涨而发生过决堤,之后的易贡错河床出露,难再有往日盈满山谷之景,摄影师@仇梦晗)▼
 
  而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异常 也导致了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降雨量的减少加上温度增高导致的蒸发量的提升
 这些地区的湖泊逐渐萎缩甚至面临消失
 (西藏阿里的拉昂错拥有密集的湖岸线,这是湖泊萎缩的特征,摄影师@宋文君)▼
 
  此外 气候变暖同样会导致冰川的加速消融原本封存于冰川内部及底部的碎屑
 将被冰雪融水带出降雨量以及降雨频率的增加
 也让流水携带了更多的碎屑入湖水流将愈发浑浊
 (来古冰川下方的浑浊流水,位于西藏昌都,摄影师@吴渊  )▼
 
  再加上温度的上升 湖泊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众多微生物的繁衍因此加快
 这些因素都会让许多湖泊失去原本的纯净
 蓝色随之消失(冲巴雍错,位于西藏日喀则;近处的湖水就因较多的泥沙含量而呈现绿色且略显浑浊,与远处较洁净的蓝色湖水形成反差,摄影师@刘剑伟)
 ▼
  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青藏高原的万千小湖
 但是大湖也并非安然无事近20年来
 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152个青藏高原湖泊
 其透明度虽然整体上升但是其中仍有18个湖泊的透明度
 出现了明显下降青海湖、色林错等均位列其中
 未来将会继续受到全球变暖的深刻影响青藏高原的众多湖泊
 而我们也很难准确预知这些青藏高原蓝色的未来变化
 (帕米尔高原之上的一处湖泊,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因湖岸白沙常被称为“白沙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敏感多变的它们很难再是我们熟知的样子
 而它们当下的美丽也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的美好回忆
 (请横屏观看,青海湖,摄影师@李文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