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百望山多次,还没有真正好好去玩玩和欣赏。
百望山是3A级景区,依山而建的森林公园,园内最高峰海拔210米,称为是“太行前哨第一峰”,它是太行山山脉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一个山峰。位于北京的西北旺和黑山扈之间,在每个地区地名都有典故,据说民间传说百望山又曾经是望儿山,叙述佘太君登山观望杨六郎与辽兵在山下大战,佘太君为六郎助威,因此被百姓称为“望儿山”。
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文化碑林,依山就势建亭设廊,游人驻足慢慢欣赏名人书法作品。集中了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书法艺术家的为绿色文化宣传题词、诗词等,勒石成碑,将绿化教育和艺术欣赏结合在一起,成为大家观赏碑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之后可以顺着左手方向一路爬坡,在路旁有原生态的木桌木椅休息一会,脚下有木渣树皮铺在地面上,静静欣赏周边绿色植被,很是侠义舒服。
边走边欣赏周边景色,遥望山下一片楼房,是解放军309医院,在医院内有天主教堂遗址,整楼建于1927年,依山而立的青灰色楼,圣若瑟楼,和我一起爬山的朋友说,这座废弃的灰色楼原来是天主教的教会学校---上义师范学校的旧址(看图片的红色箭头),这座楼曾经做过教堂,学校,后来成为309医院用楼,最终废弃。想当年那是1942年的时候我朋友的父亲就在这里任教是物理老师,在学校里有很多外国和中国教员执教,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朋友的父亲从王府井骑着自行车到这里上班,想想看真是不易呀。
回家查阅资料才知道,此楼现门牌号是“黑山扈17号院100号楼。整楼废弃。在《甲方乙方》中英达扮演的巴顿将军的指挥所在这。在《亮剑》中李云龙淮海战役负伤后的医院在这”。
园内的路线很多,到一个岔路口,左边的图片是继续前行,就是圣母院、教堂、纪念园、曲径烟深栈道、天摩拱桥方向。
右边的图片前往望京楼(顶峰)佘太君庙,较近的路线。
沿着幽静的曲径山路边走边询问,一路小景。
这是一座法国时期圣母山废弃的水池遗址。
终于到了慢坡的圣母修道院,修道院南大门紧锁,整个院落空空荡荡,仅有一男一女在做家务,谢绝参观。据资料介绍“法国教堂”实际准确的说就是“圣母修道院”,建于1919年,是神父和退休教士的住所,教会内部称它为圣母疗养院和 圣母修道院。解放后曾经是309医院的护士学校和戒毒所,是军事禁地。
又到了一个岔路口,向过路人询问,沿着左手方向又是一个山窝窝,是一个住宅楼大院,可能是韩家川大院。遥望远处的“望京楼”。
望乡亭的八角古亭隐藏在山林之中,一块金匾挂在亭子正中,“望乡亭”,左右的柱子上的字“月朗风清遥思碧海玉山上,亲情乡梦尽在千寻百旺中”仔细看看柱子上词句,遥望家乡的思念有多深情呀!
亭子旁边一块石头上记载着一位老人在农业大学执教和夫人经常攀登百望山,每到山顶遥望东南方他的祖籍家乡---台湾。在2002年时故地重游,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是绿绿葱葱,十分惊讶和欣喜,于是捐建了“望乡亭”。在2005年端庄大气的亭子建成了,现在游人在这里短暂休息谈天说地。
继续盘绕山路在望乡亭北山坡一石板小路的三岔口,选择下行到了黑山扈战斗纪念园。
黑山扈之战纪念园里记录抗日战争初期当年激烈战争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们。在2015年抗日战争70周年修建了纪念园,有三部分组成碑文、纪念浮雕及雕塑。碑文在岩壁上由杨成武将军题写,镌刻而成“黑山扈战斗纪念”几个大字。
黑山扈之战纪念园的对面是“儿时山林”非常适合儿童在这里游玩,正巧大顽童在做着动作进行自拍。
天摩拱门建于19世纪末,是当年法国教堂与外界交通运输的必经之路,在两山之间的鞍部,两边地形复杂,中间平坦,建门后易守难攻,门的宽度按照当时马车的宽度设计,解决了拱门跨度大不安全和解决了雨季洪水泻流量问题,路边的蓄水池,虽然教堂废弃了,但仍然可以发挥蓄水作用。碎石子路整齐排列,有着年代感,路边的树木造型奇特。
我在想久远的年代法国人在颐和园往北这一带地区怎么那么多法国人及传教士们足迹遍布在这样的山坡野岭?西山脚下的贝家花园,黑山扈多处的法国人的足迹,怎么选择这样的环境?
溜溜的5小时游览 马不停蹄真的-还挺累,没有到望京楼和佘太君庙。打道回府,直径下山。
百望山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遗迹古迹是我兴趣点,有机会再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