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去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去了深圳才知道钱少,去了重庆才知道结婚太早……这些都是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标签,那么到了苏州又有什么感受呢?我觉得到了苏州,才知道什么是生活,正如余秋雨在《白发苏州》中写过的一样: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评弹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
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道尽了人们对苏州的向往,正如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第一次都绕不开苏州一样,时至今日,苏州依然是中国最值得去的城市之一,因为这里的人们历来富庶,对于生活有着刻在骨子里的讲究。从昆曲、评弹、茶馆到一碗面、一份点心,苏式生活的精髓在每条街头巷陌、烟火市井中都能让人感受到。
作为旅游达人,渝帆常年游走在全国各地,虽然有的时候会走马观花,进行打卡式的素材拍摄,但有闲的时候也喜欢过过当地人的生活,所以这次我们来到苏州的同里古镇,了解到同里八景之中有一个景点叫南市晓烟,具体所指,竟然是一座有名的茶楼,于是便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感受了一下苏州人的精致慢生活。
“南市晓烟”指的是有着江南第一茶楼之称的同里南园茶社,据当地朋友介绍,早在几百年前,南园茶社(当时还叫福安茶社)周边,每当东方破晓,茶社之外,河埠舟楫争泊,出水鱼虾起市,往来客商云集,一幅生动的水乡晓市风情画。由此,当地文人墨客称其为“南市晓烟”,并列为同里八景之一。
关于南园茶社,有人是这样描述的:南园茶楼卧于水上,临眺两侧市河,船只穿梭来往,驳岸随街曲折,水桥边边传来“鱼虾、莼菜、嫩藕”的叫卖声,岸边高大的榆树古槐,鹊鸦飞鸟憩于枝头,晨雾中的洞水影,村女戴着绣花包头,束镶边裙裾,发髻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于河埠浣衣洗涮 清晨,茶楼生意特别好,门庭若市,河滩头停满渔船,楼上楼下人声喧闹,热气腾腾,茶客们聚在茶楼,喝茶,聊天,吃点心,打听行市……楼外的喧闹充满市井烟火,但楼内的生活却又是另一番模样。
茶社不大,临河而建,上下两层,四开间门面,全部是传统的砖木结构,门面是清代风格的木雕装饰,茶社二楼有一个舞台,名唤南园艺苑,我们到来的时候,正有两位艺人在台上边弹边唱。
只见其中的女士怀抱琵琶,身着旗袍,低眉弄弦,咿咿呀呀的唱着江南软调,虽然听不太懂,却很有文化韵味,上前寻问方知,这便是国家非物质方化遗产、著名的苏州评弹!
几段唱罢,两位艺术家临窗休息,渝帆上前攀谈得知,这里每天都有表演,内容并不局限为评弹,有的时候也会有宣卷、戏曲、小调、江南丝竹等,这让我想起了在广州酒家喝早茶的情形,虽然他们表演的各不相同,但形成的氛围却极为相似,来这里的,都是有品味、董生活、会欣赏的当地人。
茶是国饮,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也形成了厚重的文化,很多方面还十分讲究,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茶馆,比如重庆的交通茶馆,北京的老舍茶馆、成都的鹤鸣茶馆、上海的相爷府茶楼、广州上下九的陶陶居等,每一个茶馆的背后都有许多的故事,同时也蕴含了厚重的当地文化,无疑南园茶社也可算作是苏州的代表。
在南园茶社的墙壁上,渝帆注意到有不少关于南社雅集的介绍,再联想到南社主要创建都陈去病和柳亚子皆为苏州吴江人,其中陈去病还是同里本地人(柳亚子为相隔不远的黎里人),那么可以想象,南园茶社对于这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中,肯定有过重要的影响,也不知道南园茶社是不是可以简称南社,又与那个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南社文化团体有着怎样的关系。
南园茶社有市井烟火的一面,也有诗情画意的一面,它是苏州精致慢生活的具体体现,这是漫长岁月文化浸润下的气定神闲,毕竟江南四大才子全是苏州人,白居易在苏州修了一条山塘街,柳永也长期流连于苏州,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范仲淹、黄公望、顾炎武、叶圣陶、贝聿铭等名人,都与苏州息息相关。所以说苏州人是被诗情画意沁润着长大的,也不为过,那么如果大家时间充许,也可以到南园茶社这样的地方,走进苏州人中间,感受一下独特的苏式慢生活,也算是旅行中很有意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