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5阅读
  • 1回复

[三国]曹操多疑,为什么还会相信黄盖的诈降?【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db460728710

UID: 1615569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38991
金币
46302
道行
6001
原创
84
奖券
3093
斑龄
0
道券
13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初级认证
在线时间: 103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8-21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3-07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3-03-07) —
  赤壁之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篇章,作者罗贯中也花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和故事细节,令读者看得热血沸腾,拍案叫绝。其中的诸葛亮更是独领风骚,他舌辩群儒、火船借箭、巧借东风……出足了风头。

  历史真实事件是这样发生的吗?并不是其实,提出火攻的是一员在历史上,只此一战才被后人记住的老将——黄盖,也正是黄盖冒着生命危险,诈降曹操,为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赢得了先机。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曹操一生多疑,被世人以“老奸巨猾”来形容,为啥面对黄盖的诈降计,曹操没有识破,而轻易上当了呢?这里面的原因,恐怕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了。

直接原因:曹操对赤壁之战满怀信心
  古人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先来看看赤壁之战的缘由,就是说,曹操为啥要集结30万大军到赤壁,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要知道,曹操是有统一全国野心之人,他建都许都,自封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处不流露出天子之像。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经过了几次大的战役之后,已经将北方平定,西北马腾父子也无法对其后防造成威胁。于是,曹操将都城内部安排妥当,布置兵马,准备向南进军,意图统一南方。

  再看当时南方诸侯的形势。距离曹操地盘最近的,就是刘表割据的荆州地区了。偏偏不巧的是,刘表在曹操准备南下之时去世了,刘琮继任,但其自感实力不济,听从了手下的建议,投降了曹操。

  这无疑更让曹操的内心更加膨胀了,还没有开战,就收获了荆州这么大一片土地和诸多人才。

  荆州在三国时期,那可是一块儿宝地呀,有了荆州,退可守、进可攻,完全掌控了战争的主动性。要不然,当关羽丢失荆州之后,刘备和诸葛亮也不会那么痛心疾首了。

  再看看江东孙权政权,虽然经过孙坚和孙策父子俩的经营,东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存在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的纷争,而孙权一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没有决定是战还是和。

  而暂时屯兵樊城的刘备,此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强大的曹操抗衡,听到曹操临近樊城,只能携带一众乡亲连夜南逃。所以说,从地利和人和这两个方面考虑,曹操对于这场战役怀有必胜的信心,不论黄盖是不是会投降,不论刘备和孙权是不是会联手,都不会撼动曹操那颗强大的内心。

  还有一点要说明,曹操在赤壁驻军时,为了避免北方官兵晕船,将战舰链到了一起,这样,士兵行走就如陆地一般了。当时也有谋士提出,若是对手实施火攻,会不会导致一损俱损?

  但曹操知道,那时候属于长江流域的冬季,自己处于江北,孙刘联军在江南,若是对方想要实施火攻,必然要借助东南风,而在冬季,无缘无故怎么会刮东南风呢?由此,曹操认为自己已然占据了天时之利。

  综上各种因素,曹操内心已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既然十拿九稳,那么,偶然来点儿什么投降的开胃小菜,也不足以影响到大局。但或许是曹操掉以轻心,或许是上天在考验曹操的耐心。

  反正,黄盖的诈降计起到了作用,曹操也因此遭受到了,自己一辈子最惨的一次战败,要不是关羽心生慈念,没准儿,历史就会从此拐弯了。

根本原因:周瑜、黄盖计策的周全性
  再看看东吴这边,人家也的的确确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为黄盖诈降做足了铺垫,周瑜和黄盖两人计划周密,不但骗过了江对岸的曹操,连东吴阵营中的许多谋士、战将,都被蒙在鼓里呢!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黄盖其人。若不是有赤壁之战,或许黄盖在历史上,不会留下太多的记录,正是由于他在赤壁之战中有勇有谋,才迫使史家去挖掘其过去和将来。

  黄盖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因而在作战时,能结合战局提出自己的想法。孙坚起兵时,黄盖就参与了,可以说,黄盖的资历比孙权还早,比周瑜也早。

  孙坚死后,黄盖一直效忠于江东,这次曹军南下,黄盖跟着周瑜在军中服役,审时度势,向周瑜提出了火攻之计,并得到认可。

  小说《三国演义》中,将周瑜打黄盖的场景描绘得特别生动,很是有画面感,不但老将黄盖命悬一线,连帮忙说情的甘宁都被连带受罚,再加上阚泽悄悄地,将黄盖愿意投降的消息送给曹操,诈降(这是真的诈降)的蔡中、蔡和两兄弟的神助攻,最终导致“苦肉计”生效,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

  但在正史上,对黄盖和周瑜两人,是否实施了“苦肉计”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三国志·吴书·黄盖传》也只是提到了黄盖,给周瑜出了个主意,出自《三国志》的《江表传》中,则记录有黄盖给曹操的一封投降信。

  大意是说,孙家虽然对黄盖不薄,但鉴于目前悬殊的力量对比,江东大大小小官员的动摇心态,以及曹操的仁厚之心,所以,黄盖愿意效忠曹操。

  不得不肯定的是,黄盖的这封信写得非常诚恳,因为黄盖在信中对当时天下的形势,做了非常精准的分析,而这一分析,恰恰和曹操自己掌握的情况是一致的,所以说,这封信为黄盖计划投降的真实性,又增加了很关键的砝码。

  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客观现状分析,将领投降在三国时期是非常普遍、非常频繁的事情,吕布还多次易主,刘备也到各个割据势力处求个落脚之地,曹操手下更是有许多猛将,是从其他阵营投奔过来的。

  更何况,曹操接手荆州不久,就做了件表现其仁慈之心的事情,给曹操本人也奠定了充足的心理建设。

客观原因:三国时期将士投降是常态化
  当初刘琮计划投降曹操时,曹操手下对此提出异议,但娄圭的一番分析打消了曹操的疑心,他是从天下分裂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割据势力归属朝廷,可以抬高其身份。刘琮果然是真心实意归属曹操,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

  曹操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将原来刘表的部下韩嵩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并且听从了他的建议,一一封赏荆州有才华的人士。曹操的这些举动,一方面是在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影响其他时局观望者。

  再说说曹操本身阵营中的将领,比如张辽、张郃、徐晃、高览等等,原本都不是曹操的嫡系,但归顺曹操后,均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

  而现在,言辞凿凿的黄盖愿意归顺,似乎就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况且,曹操在当时的声望如日中天,尽管曹操可能会有些疑心,但不足以虑。

  后来,事情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黄盖划着装满了易燃之物的小船,依靠着天公带来的东南风,直接将不可一世的曹操打败,留下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一战,也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足以可以抒发情感的良好素材。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反复斟酌、反复计较、反复谋划,并且在行动中及时根据事态的发展,调整策略和方向,方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古人的经历,给予我们经验和教训,足以让我们警醒。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03-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喜欢到处游觅寻觅乳香玉香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7993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3-07
曹操的个人主观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也为此在本版块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3-03-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