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强调家乡的重要性,古代文人们也经常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李觏就曾在《乡思》中写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对家乡的思念溢于言表。这样的情感一直延续,直到今天家依然是中国人最温暖的港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的基础是房屋,一家人住在一个房子里的景象可以温暖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不过时代在发展,以前的老房子已经跟不上新中国的发展速度,城市的建设也越加迅速,土地资源对于城市来说越来越稀有,“拆迁”也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近年来房屋拆迁闹出了许多纠纷,很多老人的祖宅就位于城市中央,面对有关部门的安排,许多人都不愿退让。老人们认为祖宅代表着家族的历史,也蕴含着数十年来不可取代的记忆,这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早些年便有一位河南老人一直坚守着自家的老宅,面对八十八亿的赔款依旧不为所动,后来专家考察后直言这里拆不得,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河南老人家住郑州东史马村,这里紧挨着郑州市政府,整体环境与农村无异,为了改善城市面貌,政府决定将其拆迁,不过途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这里首先说明城中村如何形成,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的控制范围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将各类农村土地进行征用,以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
土地被征用之后农村原住民们大多还是居住在老宅里,如此一来城中村自然形成。城中村按照地域划分属于城市,但是整个村落无论生活习惯还是建筑风格都属于农村,这就造成了这个群体的特殊性。
由于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城中村居民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组成都十分复杂,它既不是城市也不是农村,村民们生活上大多还是采用以往农村的生活方式,而工作上他们又很难彻底融入城市,这也让城中村居民很难跟上时代。
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价值,虽然居住环境,交通便利性都很差,但是这里居住成本相比城市来说非常低廉,这里为许多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栖身之地,正因为这个特点,城中村也被称之为“中国的贫民窟”。面对拆迁的浪潮,城中村内许多人都表示欢迎,这代表着他们可以拿到一大笔拆迁款以及新的住宅,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村落里有一位老人就是坚定的“钉子户”,开发商曾多次找到他希望能将房子拆掉,可是都被他拒绝了。他的房子里十分简陋,相比于周围的城市来说仿佛两个世界,可是就是这样一座老房子,老人却视若珍宝。
这里不仅是他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家族的祖宅,祖上几代人的努力与传承都融入其中,而老人自己从小便在宅子里长大,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给他再多的钱,也不会卖掉这些珍贵的情感。老人的坚定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很好奇这座宅子有何神秘能拒绝八十八亿的诱惑,甚至吸引了部分考古学家前来查看。
考古学家们仔细考察后直言这座房子不能拆,原因就在于这里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自清朝起就已经存在,在研究清代建筑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城市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是这座老宅乃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对于祖国来说都是一座宝藏。
祖宅既然是历史文物自然无法拆除,虽然城市需要发展,但是传统的文物绝不能破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靠的就是多年来祖先们的传承,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老人的祖宅显然也有历史研究价值,对国家都有一定好处,我们也应该着重保护。
与这座祖宅类似,中国也有许多其他文物缺乏保护,有些文物可以给我们现代艺术家们提供创作素材,有些是少数民族留下的珍宝,有些是历史的见证者。除此之外文物大多可以表达古人的一些思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宝藏来查看前人们当时的想法,甚至对今天的科技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不过历史文物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向广大人民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本上的文字略显抽象,但是实打实的文物却足以展示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深厚的底蕴,也可以给国民更多信心,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经过专家建议后开发商进行了几次会议,他们一是基于老人的意愿,二是考虑到房子确实十分有价值,最终决定保留那座房子。
老人的坚守也为他赢得了胜利,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于历史的传承,文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