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4阅读
  • 2回复

[奇观]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境文物系列   2  [5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84
金币
3478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12-19) —
51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隋 天津博物馆
它摆脱了简单瓷器造型,采用雕塑工艺,也为后来定窑白瓷刻花和印花工艺奠定良好基础,代表中国隋唐时代瓷器烧造技艺的最高水平。
52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唐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运用龙凤这一我国传统的装饰元素,叠加佛教装饰元素,整体设计还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的特点,既体现我国传统龙凤文化,又洋溢着浓郁的异国风情,是多种文化交融的见证。
53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唐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采用花釉装饰,在黑釉上泼洒出蓝色斑纹,作为装饰乐器,收到了有声有色的艺术效果,也是唐朝社会风尚以及千百年来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史实。
54
唐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
代表了唐三彩的较高水平,它表现了“胡部新声”(有别于纯粹的胡舞,传自河西少数民族地区),这组载乐俑上的“巡回乐团”,凝固了西域与中原在艺术领域的融合,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5
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唐 扬州博物馆
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纹饰精细,釉色丰润,是较早的形体巨大、保存完整的釉下彩瓷。对后来釉下彩瓷的发展开创了先河,在中国釉下彩彩绘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6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唐 浙江省临安市文物馆
为明确纪年墓葬出土,出土时熏炉内还有残存的香灰。越窑的釉下彩绘瓷较为罕见,显示了晚唐越窑青瓷制作的高深技艺。
57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唐 郑州博物馆
壶两系之下各饰一跳舞胡人,腹部装饰采用模印贴花技法。唐代长沙窑大量销往中亚、西南亚,这件贴花壶是西域文化融入中土的见证。
58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乐俑所持乐器基本出自西域,而演奏及舞蹈者皆为汉人。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
59
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五代 辽宁省博物馆
出土于辽代早期贵族墓葬,青釉晶莹素洁,胎质细腻坚硬,对龙首面貌作艺术性简化处理,是耀州窑的精品之作,为耀州窑青瓷断代研究提供重要标准器。
60
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


五代 苏州博物馆
秘色瓷代表了青瓷制作中的最高工艺水准,越窑莲花式托盏最接近史籍中关于“千峰翠色”的记载,成为秘色瓷器的标准器。
61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五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
造型、结构新颖奇特,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只要壶内液体维持在同一个高度,水就不会漫溢出来。倒流壶体现了古代的一种哲学思维,告诫人们在行事时不要落入极端。
62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世界仅 65 件汝窑瓷,且弦纹樽极为少见,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表示因太过珍贵无法对此估价。这件瓷器开片完美诠释汝窑的两个典型特征——蟹爪纹与鱼鳞状。
63
北宋官窑弦纹瓶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徽宗决定“弃汝兴官”,官瓷自问世以来,便素有“王者之瓷”、“社稷神器”的盛誉。这件北宋官窑弦纹瓶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之作。
64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件钧窑瓷器仿商周青铜器大口尊的造型。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全世界所见仅约 10 件左右,除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钧窑戟尊。
65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宋 定州市博物馆
净瓶形体高大,是定窑净瓶之最。它既是定窑白瓷艺术的瑰宝,也是定窑白瓷分期断代研究的宝贵资料,被誉为“定瓷之王”。
66
北宋官窑贯耳尊


宋 吉林省博物院
造型仿春秋青铜器,贯耳尊是春秋时王公贵族玩游戏的一种投壶。此件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有“紫口铁足”之称。
67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件褐色地剔划白花的瓶作,在南北方其他窑址从未见过,可称是登封窑独树一帜的代表之作。
68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 南京市博物馆
这一梅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为国宝级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69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扬州博物馆
该梅瓶诞生于景德镇的瓷窑之中,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是迄今所见最完美的一件元代梅瓶。
书法:70-91
70
陆机《平复帖》卷


晋 故宫博物院
中国现存最古的一件名人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流传有序,该帖入过宋内府,也曾被民间藏家家藏,后入清代皇族流传;张伯驹重金购得,捐入故宫博物院。
71
王珣《伯远帖》卷




·











晋 故宫博物院
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珣书写的唯一墨迹真本。与王羲之新体书法一脉相承,既具有羲之的婉媚遒逸,又具有险峻、劲健的自家风貌。
72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唐 故宫博物院
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接近原迹的唐摹本。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
73
欧阳询《梦奠帖》卷


唐 辽宁省博物馆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为“初唐四大家”之一,该帖为欧式行书代表作,现存流传四件墨迹之一。
74
国诠《善见律》卷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典型的唐代“经生体”(亦称“写经体”),用小楷抄写经书,点画均匀秀劲,结构谨严优美。全文 4400 多字,一笔不苟,表现了书者虔诚的心境与深湛的功力,为唐人小楷上乘之作。
75
怀素《苦笋帖》卷


唐 上海博物馆
传世怀素墨迹中的代表作。怀素,史称“草圣”,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融合了张芝大草和王羲之草法的优长,自成一体。
76
杜牧《张好好诗》卷


唐 故宫博物院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唐代诗人杜牧仅存的一幅墨迹,有六朝书法风意。卷前月白绢签有宋徽宗所书“唐杜牧张好好诗”。
77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唐 辽宁省博物馆
王羲之该原帖早已失佚,此勾摹本传世。以勾摹之精,出处详明而倍受重视,为后世研究东晋书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流传过程中,曾两次遭火劫,犹存火烧痕迹。
78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五代书画家杨凝式行草代表作,书法变化多姿,体势紧劲,运笔圆转流畅,师法欧阳询而又有新意,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内容是记述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法。
79
林逋《自书诗》卷


林逋《自书诗》卷
宋 故宫博物院
宋代名人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诗后有苏轼书七言诗,为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后纸有乾隆皇帝用苏轼原韵五题御制诗题记二则,又有明王世贞等人题跋。
80
蔡襄《自书诗》卷


蔡襄《自书诗》卷


蔡襄《自书诗》卷
宋 故宫博物院
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北宋书法家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 13 家题跋。
81
文彦博《三帖卷》


文彦博《三帖卷》


文彦博《三帖卷》
宋 故宫博物院
此卷共三帖(护葬、定将、汴河)联装,中间有宋印骑缝。文彦博书迹世所罕见,远学“二王”,近师颜真卿、杨凝式等。全帖通篇率性挥毫,用笔爽健清劲,将篆籀笔意融入行草,墨色枯湿亦变化强烈。
82
韩琦《行楷信札卷》


宋 贵州省博物馆
韩琦感激欧阳修为其作《昼锦堂记》的谢启。流传约千年,涉及多个时代及多位历史名人题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此卷现今保存状况较好,为历代传世法书中的珍品。
83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宋 上海博物馆
此卷摘录《楞严经》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一节,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经卷文字。王安石的墨迹传世极少,评书者尤瞩目于此卷,论析详细。
84
黄庭坚《诸上座》卷


宋 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书师法怀素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85
米芾《苕溪诗》卷






宋 故宫博物院
米芾行书代表作,运笔尖劲峭瘦,结体崎险中仍见稳练,得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为北宋四大书家。
86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宋 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赵佶的草书代表作。横 1172 厘米,无一接缝。云龙纹生动规整,犹留唐人遗韵,对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
87
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册(华阴本)






宋 北京故宫博物院
汉碑极少留书者姓名,此碑文末有“书佐新丰郭香察书”名款。碑文记述历朝帝王封禅祭天地的祀典和当朝弘农太守袁逢主持重修华岳庙碑的经过。宋末元初碑已毁。传世拓本罕见,此为可信之一。
88
明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损本)




明 上海博物馆
曹全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此碑出土时最初拓本“因”字未损,但人们通常所见到的拓本多是断裂后的拓本,“因”字未破损拓本极少见。
89
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唐 故宫博物院
初制于唐天宝、重装于宋宣和、揭裱于明洪武年间。传世古籍“鱼鳞裱”装潢仅此一书。因在收卷时各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若旋风,故又有“旋风装”之称。
90
北宋刻开宝藏本《阿惟越致经》(1卷)


宋 中国国家图书馆
《开宝藏》是唐代三藏大 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藏久已无传。此卷是至今保存极为完好版,可为比较今日流传的译本提供重要参照。残卷存世亦寥寥无几,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91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


宋 中国国家图书馆
现存最早的范集传本,也是宋版书之典范。卷二至二十为宋刻原本(苏轼的序和卷一流失),间有抄配。每卷均先出该卷细目,然后接连正文。
绘画:92-111
92
展子虔《游春图》卷


展子虔《游春图》卷
隋 北京故宫博物院
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这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93
韩滉《五牛图》卷


韩滉《五牛图》卷
唐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从不同的角度画了姿态各异、神形逼肖的五头牛。
94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唐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代仕女画繁荣兴盛,周昉笔下的《挥扇仕女图》描绘了 13 个人物,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有清高宗弘历“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共 31 方。
95
孙位《高逸图》卷


唐 上海博物馆
此卷为孙位唯一传世画作,是《竹林七贤图》的一段,画面以 4 个士大夫为主体,不仅描绘了清雅高超的隐逸之士,也表达出自己刚强不屈的个性。采取作为人物衬景的树木竹石与人物相间隔的构图方式,用笔工细,设色浓重,湖石的皴染完整,开五代画法之先河。
96
王齐翰《勘书图》卷


五代 南京大学
此图绘一文士勘书之暇挑耳自娱的情景,描写手法高超,形神兼备,反映了昔日勘书者的荡然性格与狂放的气质。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勘书图”,本幅上钤有南唐后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卷后有宋苏辙、苏轼等题跋。
97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描摹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会棋的情景。几个人物的情态刻画细腻准确、富有个性。用线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是五代时期重要的肖像画作品,不但在人物写真方面达到很高造诣,而且在空间处理上也表现出了严谨的法度,是研究南唐历史和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名画。
98
胡瓌《卓歇图》卷


五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描绘塞外游牧民族的可汗王与妻子及部下骑士们出猎后休息饮宴的场景。为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实录,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9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用其独特的手法描绘出韩府的夜宴情景,将其巧妙的分为五部分,每部分间既独立又连贯。在唐与后世的技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美术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100
卫贤《高士图》轴


五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
卫贤为南唐李后主时内廷供奉,此画又名《梁伯鸾图》,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与妻子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画中人物及建筑物用笔工细、挺拔;周围山石杂树笔墨错纵繁密。这是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12-1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7233
金币
-38
道行
4275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w11122jl

UID: 605919


发帖
11189
金币
8443
道行
3014
原创
6
奖券
618
斑龄
0
道券
15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准初级
在线时间: 11775(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1-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12-20
继续涨姿势,欣赏好图。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