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2阅读
  • 1回复

[奇观]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境文物系列   4  [3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84
金币
3478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12-19) —
151
直裾素纱禅衣


汉 湖南省博物馆
此件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类似汉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袖口较宽。通身不足一两,除去袖口和领口后仅重25克。可谓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152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汉 湖南省博物馆
出土时为覆盖在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应为出丧时作为遣车先导所打的幡,表达的是引魂升天之意,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画面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上、人间和地下。上部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国景象。中间画的是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写照。下部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阴间场景。整个帛画呈T形,上宽下窄,上承彩陶纹饰、青铜器、龙凤帛画中的线描艺术,下接魏晋风骨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53
红地云珠日天锦


北朝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为现存最早的锦幡残片,图案以日天(太阳神)及狩猎纹为主,人物服饰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格。为青海丝绸之路的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
154
汉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土于丝绸之路上的“第二楼兰”营盘遗址,色彩鲜艳如新,织工技艺高超。纹样带有明显的希腊化艺术风格,是迄今罕见的珍品。
155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魏 敦煌博物院
绣品以绸为底满地施绣,佛坐于正中莲台之上,右侧菩萨侍立。莲台下左右分列四女一男,身穿胡服,衣服上绣忍冬和卷草纹,身旁一侧还绣有名款,图案最下方为发愿文。此为最早的满地绣像及最早的佛教刺绣作品,人物身着各色纹饰,是研究中国刺绣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156
方格兽纹锦


北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此锦是由褐、绿、白、黄、蓝五色丝线织成的经锦,经线分区牵入,每区仅三色,其中绿、黄经丝轮流用来织制纹样地色,形成了绿白、黄白相间的纵向宽条纹。带有浓厚的西域色彩,是中国丝织工艺汲取中亚、西亚常见的象纹、狮纹、方格纹,纳新发展的结果。
157
灵鹫纹锦袍


宋 故宫博物院
袍身用料为三枚左向斜纹纬棉,图案为宋代流行的毬路纹,纹内饰一对灵鹫相背而立,并以花树装饰。在古代波斯琐曼亚斯德教中,灵鹫认为是灵魂的守护神,而生命之树则象征着不朽。它是目前为止中国出土最完整的织锦袍服,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结晶。
158
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


汉 湖南省博物馆
《周易》穿越千年也不枯竭,作为思想泉眼深深地影响甚至支配了中国文化圈内各国人士的思想习惯及人生态度。帛书《周易》把中国古代象术学向上推进了很长一段时间。
金银器:159-167
159
九龙九凤冠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孝端皇后的这件凤冠,是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共九龙九凤。冠上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冠上面翠鸟的羽毛色彩艳丽,使用的是难度很大的点翠工艺,不仅点翠的面积大(有翠凤、翠云、翠叶、翠花),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
160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是盛唐时期工艺品的典型代表。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161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唐 法门寺博物馆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是佛教至高权威象,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的材质非常贵重,并非由锡金属制成,而是由金银打造。整条锡杖用金2两,用银58两,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
162
铜浮屠


唐 宝鸡法门寺博物馆
为模铸成型,精致玲珑,四角正方形亭单层阁式,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163
商太阳神鸟金箔片


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质,整体为圆形,厚度均匀,极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中心为一没有边栏的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芒呈细长獠牙状,外端尖,图案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生动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
164
商金杖


商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长 143 厘米,直径 2.3 厘米,重 463 克,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商金杖的一端平雕有长46厘米的图案。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金器中最大、最重和表示王权神权的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165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战国 南京博物馆
青白玉龙首钩,腹部琵琶式银察金浮雕嵌玉。腹侧高浮雕双夔龙身,钩腹镶嵌三件白玉谷纹块,玉块中孔各嵌入一件蜻蜓眼玻璃珠。纹饰繁缛,玲珑剔透,包金镶玉,雍容华贵,被称为“战国时代的王者之钩”。
166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印为金质,蛇钮,印钮与印身为分铸后焊接而成,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四字。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的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相一致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滇王金印的出土更显出它的与众不同和极高的考古价值,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古滇国的秘密。
167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唐 镇江博物馆
唐代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此器由龟座和圆筒两部分组成,刻成处皆鎏金。刻“论语玉烛”四字。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体,为研究唐代的酒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石器:168-173
168
涅槃变相碑


唐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纯阳宫)
涅槃,是指超越时空、达到永恒的境界;变相,指依经典描绘出佛之本生故事。碑身以佛祖涅槃变相为中心,雕饰佛祖涅槃前后情景和佛传故事,构图紧凑,雕工细致,颇具隋唐时期雕刻的圆润华丽之风。
169
常阳太尊石像
唐 山西艺术博物馆(太原纯阳宫)

为道教上仙太上老君的造像。造像面容饱满,衣纹清晰,神态和穆,气度不凡,足见当时道教造像技艺的成熟以及盛唐时期的雍容之风。石座下还刻有铭文和供养人姓名,表示年代和造像因缘。唐代道教造像流传后世的十分少见。除了这尊常阳太尊石像外,尚有四川青城山天师洞三皇像和玉女泉摩崖造像等唐代道教造像存世。
170
茂陵石雕


汉 陕西茂陵博物馆
西汉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群,共 16 件,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霍去病征战匈奴的形象写照。
171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 西安碑林博物馆
由景教传教士伊斯出资、景净撰述、吕秀岩书刻,于唐建中二年(781 年)在长安大秦寺落成,是世界“四大石碑“之一。中国古称东罗马帝国为大秦,称最初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为景教。石碑讲述了东罗马帝国传基督教入中国的过程,也是中西文化经丝绸之路交流的重要见证。
172
战国石鼓
战国 故宫博物院

一组十只,每个直径约 1 米,重约 1 吨。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唐朝发现以来,一字抵万金。
173
昭陵六骏石刻


唐 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的。传为当时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唐昭陵六骏石刻采用高浮雕手法,六骏每件宽约 204 厘米,高约 172 厘米,厚约 40 厘米,均为青石质地。每屏上方一角原刻有由欧阳询书丹的唐太宗亲题赞语,现已风化不存。
竹简:174-178
174
战国简《金縢》


战国 清华大学
战国简《金滕》的内容出自《尚书》,讲述的是武王克殷后病重,周公为其祈祷,武王死后,周公为了躲避流言到东方去了,后来被成王迎回。这些篇目为研究《尚书》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
175
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
战国 荆门市博物馆

最原始的《老子》,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
176
战国楚简《孔子诗论》


战国 上海博物馆
中国诗学的开山之作,涉及诗经中的 63 首诗歌,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将“诗”从“乐”中独立出来成为教化经典。
177
云梦秦简《语书》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14 根简、526 个字,从中我们可以窥测秦简、秦隶、秦法、秦史发展的全貌,更能洞悉秦的大一统基础奠定过程。
178
秦简《数》


秦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岳麓秦简《数》比《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还要早一两百年,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数学文献,重写了我们对中国早期数学水平的认识。
壁画:179-183
179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北齐山西博物院
原有壁画 400 多平方米,保存下来的有 200 多平方米,生动地描绘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筵宴等奢侈的生活和死后升仙的景象。壁画疑似出自以善画鞍马人物而著称的宫廷画家杨子华之手,是南北朝时期极为稀缺的以世俗画面为题的存世壁画,不仅在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当时意识形态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180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1组)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马球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雄姿风采。全图布局严谨,重点突出,气韵生动,画工以洒脱自如的画笔,通过线条色彩,把人物活动的姿势和马奔驰的体态,描摹得栩栩如生。是目前发现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181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1组)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帝王和贵族把狩猎作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遂使狩猎活动成为唐代绘画的重要题材,此壁画高 100-200 厘米,宽 890 厘米。此画画面以原野为背景,色彩鲜艳,气势磅礴,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绘画水平,属唐墓壁画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182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1组)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
高约 280 厘米,宽约 280 厘米,反映了王宫阙楼建筑的形象。它以门阙构图为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阙...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12-1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离线7842949

UID: 1517278


发帖
97233
金币
-38
道行
4275
原创
0
奖券
46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60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2-26
最后登录: 2024-06-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9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