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8阅读
  • 1回复

[奇观]1966年,北京挖出李莲英墓,打开棺材后看到一珍宝 [2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84
金币
3478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3-29) —

1966年清朝太监李莲英之墓,在北京六一小学被挖出。
挖出后,考古专家们立即前往,想要解开尘封多年的秘密。
可当专家们打开棺盖的一瞬间,现场的人都被惊到了,棺材里装满了珠宝。
当他们看到李莲英本人的那一刻,不禁感叹道:
“堂堂大太监的下场竟是如此?”

专家们为何这样说?
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墓葬被发现
李莲英的遗体究竟埋藏在何处,这个话题在当时北京城里非常火热。


有人猜测,李莲英是慈禧的太监,自然就埋葬在清东慈禧陵左右,成为陪葬。
也有人猜测她被埋在北京城的大红门外,甚至有人说李莲英根本没有被安葬。
专家们推测,阜城门外的恩济庄很有可能埋藏着李莲英的坟墓。
因为那时清朝太监们统一安葬的地方,2700多名生前服务皇室的太监都被埋葬在这。

恩济庄的太监墓地整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太监们共葬地方,敕建关帝庙,和李莲英的墓地和祠堂。
李莲英的墓地占地二十多亩,周围种植着几百棵的株松树。
在关帝庙的偏殿里还管着着李莲英的画像,这在整个恩济庄太监墓地里是独一无二的。

在1966年,有人挖开了李莲英的墓穴。
在其他墓地的衬托下,李莲英的坟墓展现的非同一般。
尤其是巨大且坚硬的宝顶,仿佛一颗珍珠在讲述了历史故事。
可是专家们在面对庞大的李莲英墓地时,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专家们要做到不破坏内部结构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棺材的完整。

最初,专家们商量用最大的工具先将表层拆除。
找来力气大的人,用大铁锤,钢筋,使出全身力气砸下去,可是只能看到一些细微的立方。
在宝顶的边缘有铁皮圈住,挖墓人只能将钢钉从外往里打。
随后,三合土开始一层层的道路,挖墓人看到了希望,就继续埋头苦干。

挖墓人以为短暂的几个小时就可以轻松的将宝顶砸掉。
可是,他们整整挖了一周多的时间,而且每天都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才勉强将宝顶砸掉。
宝顶的南边,在一块空旷的土地上,从南到北按顺序排着一些建筑物:
汉白玉石桥、石碑、五供,供案和宝顶,以及一些位于石坊东侧的死角攒尖方亭。

石桥大概有3米宽,2米长,还设置排水渠防止墓穴因积水被淹。
石碑和五供的雕刻都很惊喜独特,让专家们连连惊叹。
石牌坊是最壮观的建筑,整体的结构为四柱三楼,下面连接着石座。
石牌坊宽9.5米,南北长5米,背面还有两通汉白玉墓碑,一是墓地记碑,一是墓志碑。
墓碑高3.5米,宽1米,碑顶写着“永垂不朽”,碑面总共写了18行字。

宝顶的修建过程也是相当困难,专家们找来鸡蛋清、江米粥和砂土混合在一起。
制成了三合土,然后修复,所以宝顶才异常坚固。
在宝顶埋着半尺深的土底下,有一块不明显的白色巨石,但是专家们一眼就看出巨石不简单。

巨石的两端有着30厘米的圆孔,专家们找来粗的钢丝绳。
从两端用力将白石拉开,在白石下方还有一个暗道。
暗道一开,专家们和有经验的挖墓人迅速跳了下去。
他们正好落在墓穴中第一道汉白石玉门和第二道汉白石玉门之间。

挖墓人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们小心谨慎的观察着四周的环境。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古墓中是否存在暗器,同时专家们在后面检查是否有被盗过的痕迹。
接着暗道打开后的光线,他们清楚的看到墓室前的门紧紧的关着。

汉白石玉门没有任何被撬过的痕迹,当他们回头看第一道汉白玉石门,发现也没受损。
石门中间偏下的地方,有一个半圆形的石槽。
石槽中放着一个汉白石玉球,专家们仔细观察一会说,这石球应该是这墓室门上的门栓。
他们轻松的将石球抱开,两道门轻而易举的就打开了。

第一道石门外面砌有金刚墙,第二道石门上面有精美造型的门楼,两道石门距离有3米远。
黑暗的墓室让人非常毛骨悚然,四周非常的寂静,只能听见他们的呼吸声。
他们谨慎的推开石门,进入内被,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本应该在棺床之上停放的李莲英棺材,现在却移到了石门的墙上。

他们怀疑或许有盗墓贼进来过,擅自将棺材挪动了。
但是棺材的外表却保存的十分完整,没有被撬开过的痕迹。
专家们借着微弱的光线,能看到青白石刻棺床。
上面雕刻的铜钱花纹,象征着李莲英的权势与富贵。
但是现在棺床上空空如也,因为李莲英的棺材早就移位了。

棺材的外壳还涂着红漆,即使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上面金色的图画依然耀眼。
棺材的右侧还摆放着一个石墩,石墩上放着一只青瓷瓶。
专家打开瓶子一看,里面东西像豆腐一样,发出阵阵腐烂的味道。
专家推测是贡品,经过漫长的时间已经腐烂了。

接着,又有几个人从上刚刚打开的通道中出来。
围绕着墓室墙壁仔细的寻找,期待能发现不同寻常之处。
他们用钢钎敲击墙壁,但没有听到任何空洞的声音。
突然一名专家大喊:“快来看!这地方有被淹过的痕迹。”
几名专家聚在一起对墙壁仔细观察,墙壁确实渗入过地下水。

专家棺材移动过很可能是因为水位上升超过棺床的高度,所以棺材漂浮起来。
棺材移动的原因被发现后,下面就开始开棺材了。
棺材里的秘密
一群人互相帮忙,齐心协力的将棺材盖子打开。
没想到棺材中还藏着另一层秘密,棺材里还有一层棺材。

此时,墓室中的光线也开始慢慢变暗了,这让他们无法看清楚棺材中情况。
众人又将里层的棺材打开,顿时散发出一股霉味。
挖墓人将随身带着的火柴拿出来,在火柴的照耀下能清楚的看出棺材内的一切。
只见李莲英躺在棺材正中央,身上还盖着一层薄被。

被子整齐没有翻动过的痕迹,这也可以证明李莲英的棺材没有被盗墓贼打开过。
其中一个大胆的挖墓人用手去掀被子,但手刚碰到杯子,就感到一种潮湿的触感。
他急忙将手收回来,专家解释这是因为棺材长期处于阴暗环境中,里面的被子已经腐烂了。
他想看清楚李莲英到底什么样,再次朝着被子右下角去摸。

这次他摸到一种冰凉的物体,顺势一抓,将东西拿出来了。
这时一颗半透明,还刻有花纹的珠子,专家一眼就看出这是镇棺珠。
接着,又找出三颗一样的珠子,专家表示一共有四颗,这代表棺材从未被人打开过。
顺着李莲英的脚开始向上摸,摸到一层厚重的衣物。

专家们小心的将衣服拿出来一看,衣服竟然还未腐烂,甚至都可以抖开。
接着摸索,还发现了眼睛、眼袋、念珠、鼻烟碟等随葬物品。
可惜的是被子受潮,已经烂城泥,只好先清理干净然后继续探索。
从棺材中取出的金制鼻烟碟,将上面的灰尘擦掉,文字清晰的显现出来。

刻着光绪三十三年广德堂制的字样,并有着仁、昌、族、金四个小字。
接着又摸出玉如意、翡翠怀表、戒指和一颗大约有硬币大小的宝石。
在手中轻轻的旋转,还能发出耀眼的火红光芒,在场的人都夸赞美极了。
一位专家兴奋的说道:“这是一颗罕见且价值无可估量的宝石!”
随葬品被依次取了出来,探索到了被子的上面。

这时,他们摸出一个一个凹凸不平的东西,小心拿出来一看,竟是头骨!
整个头骨的颧骨很高,下巴还有点前突,和李莲英生前的照片一模一样。
在头骨底下,还有一条三英尺的麻花辫,底部用黑线系着。
在头骨上方,还有一颗腐烂的帽子,但是帽子上却有一颗鹅蛋大小的宝石。

在这充满神秘和危险的古墓里,考古专家们在墓室中一点点的挖掘出丰富的历史文物。
他们认真的在古墓中挖出了50多件陪葬品,这不仅需要一定的胆量。
同时,还要对文物有一定的研究,避免在挖掘过程中造成破坏。
这些文物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存,在经过精心清洗和保护后,装进了一个个小盒子里。

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带回去保存,当做历史的重要见证。
但是,有一个谜团还没解开,为什么在从下向上的探寻过程中,没有碰到一节小趾骨。
难道李莲英的身躯和身上的骨头都腐烂成融化,只有一个头颅?
这个很明显说不通,既然头骨都能保存下来,那其他的骨头应该同样能保存下来!

从现场的挖掘情况来看,李莲英的墓穴中并没有完整的尸骨,这和专家们预期猜想的不一样。
从古代历资料中,可以了解到身首异处是人们最害怕的惩罚方式。
它象征着生前的凄惨死状,莫非李莲英也是这样的死亡方式?
李莲英的死因、死状和是谁害死了都一大谜题。
直到现在,这些谜题已经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李莲英辉煌的历史
李莲英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太监,既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的贴身太监。
也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得力助手,是太监中的总管。
李莲英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童年生活的很不容易。
父亲靠着修鞋,赚钱一家的生活费,所以在他七岁时,被父亲送进宫做太监。

李莲英在皇宫中生活了51年,从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欺负的小太监。
慢慢的攀升达官贵人,最后成功到达权力的巅峰。
李莲英长期侍奉慈禧太后,练就了一身的本领。
凭借着对慈禧太后情绪的捕捉与回应,赢得慈禧对他的宠爱和信任。

甚至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涉朝政,每当他在皇帝身边时,朝中大臣都谨言慎行。
李莲英的地位引得无数人仰望,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在1894年,他还得到了二品顶戴花翎,在此前,在太监的行列中,非常罕见。
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还负责为她操办丧事,也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离开了皇宫。

结语
虽然李莲英的墓葬被发现了,但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它吸引后者去探索谜团,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探求。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3-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4646
金币
679814
道行
1947
原创
1833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3-29

1966年,北京挖出了李莲英墓,打开棺材后看到了一珍宝。

李莲英是清朝末期的一位太监,他是慈禧太后的重要亲信,深受宠爱。在他去世后,他的墓葬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当考古学家打开李莲英的棺材时,他们发现了一件珍贵的宝物——一件精美的翡翠朝珠。

这件翡翠朝珠由108颗翡翠珠子串成,每颗珠子都呈现出鲜艳的绿色,光泽熠熠。据考古学家估计,这件朝珠的价值无法估量,它极有可能是慈禧太后赠予李莲英的礼物。

这件珍宝的出土,不仅揭示了清朝时期宫廷生活的奢华,也反映了李莲英在慈禧太后心中的地位。然而,这件珍贵的翡翠朝珠在出土后不久就不翼而飞,至今下落不明,成为了一段历史的遗憾。

当专家们打开李莲英墓葬的棺盖时,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景象:棺材里装满了各种珍贵的珠宝,如同一个宝藏。这些珠宝包括翡翠、玛瑙、琥珀、珍珠、宝石等,各种金属制品如金、银、铜、铁等也比比皆是。这些文物的价值无法估量,它们见证了李莲英生前的荣华富贵。

专家们不禁为李莲英的财富感到惊讶,同时也对他的财富来源产生了质疑。有人认为,这些财富可能是李莲英通过贪污受贿得来的。毕竟,在清朝时期,太监们在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财富。然而,也有专家认为,这些财富可能是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边服务多年所得到的赏赐。毕竟,慈禧太后对她的亲信太监非常慷慨,经常赏赐他们珍贵的礼物。

除了珠宝和金属制品外,专家们还在墓葬中发现了许多其他的文物,如瓷器、书画、衣物等。这些文物为研究清朝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例如,专家们通过对李莲英衣物的研究,了解到了清朝时期服饰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通过对墓碑和墓志铭的研究,专家们了解到了李莲英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清朝的地位。

尽管李莲英墓葬中的许多文物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流失了,但是这次考古发掘仍然为我们了解清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这次发掘也让更多的人对这位清朝大太监的生平和财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3-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