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1阅读
  • 1回复

[奇观]河南省1963年老照片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63084
金币
34785
道行
33585
原创
97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72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06-28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4-07) —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1963年 詹耀福摄
获嘉县广大群众抓紧时机,对棉产区内的西孟姜女河进行疏浚工程,提高全县棉田的排涝能力。


1963年 杨丙文摄
安阳地区是著名的棉产区。近年来,这里的电力排灌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区电力排灌面积达18万亩。


1963年 张青云摄
商丘机引农具厂各车间围绕生产关键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并组织人员赴各地调查访问,听取用户意见,制订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生产的五铧犁的犁尖、犁镜质量有很大提高。


1963年 唐茂林摄
曾先后被全国、省、县评为改造沙区模范单位的中牟县土山店公社念罗村的三个生产队,去冬以来继续和沙荒斗争,又造林100多亩。


李村大队盐碱地栽上了棉花 1963年 杨丙文摄


在盐碱地上收获的小麦,单产比1962年增加60%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驻新乡基点的土壤专家王守纯和基点工作组的技术人员,同重碱地区洪门公社李村大队的社员一起,反复进行试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伏耕冲沟躲盐巧种”的技术措施。获得了平均亩产168斤的收成,其中有四亩三分地单产401斤。


杨丙文摄
舞阳县泥河洼蓄洪区周围24个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在1963年6月8日开始了一场抢收小麦的紧张战斗。


兰考县仪封人民公社 1963年 唐茂林摄
从1950年到现在,十三年来这近九十里长的黄河故道沙区共建起国营林和集体林六万多亩,果园四万亩,沙荒变良田两万多亩,农业产量逐年上升,人民生活也得到逐步改善。


1963年 张新政摄
这是许昌市郊区三星桥公社孙湾大队第四生产队的青年社员在烟田里捕捉害虫。


1963年 王世龙摄
偃师县的农村邮递员及时把报刊杂志送到生产队,满足社员文化生活的需求。


杨丙文摄
郾城县粮食部门1963年在京广铁路上的孟平支线新辟粮食收购站,实行随征购随外调的办法,又快又省地调动粮食。


1963年 张青云摄
河南省沙河航运管理处为了使航运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在沿河陆续增设了18个码头和装卸站点,便利了一些人民公社的物资集散。


1963年 张青云摄
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具车间工长林荣国(右二)在给洛阳农机学院实习生和兄弟厂的实习工人讲述磨齿型的技术。3年多来,为各兄弟厂培训了7000多名技术工人,输送了1700多名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


1963年 严世昌摄
郑州国棉三厂职工,经常用全国各地上等产品与本厂产品对比分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图为省先进生产者毛子莲(左二)和女工们一起分析外地产品的优点。


1963年
最佳电影编剧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李准(前左)在密县农村深入生活时,同农民一起亲切交谈。


密县超化公社党委副书记周甲戍(右一)向二团演员们介绍公社妇女们的小故事 1963年 严世昌摄


排演《李双双》部分段子,征求原作者李准(左二)的意见
中国评剧院二团,正在把作家李准名著《李双双》搬上舞台。为了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真实,他们在导演张伟率领下来到密县农村深入生活。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4-0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64649
金币
679820
道行
1947
原创
1833
奖券
1672
斑龄
23
道券
42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01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4-06-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07
这些1963年河南省的老照片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河南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在农业、工业、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努力和进步。

1. 农业生产方面:照片中展示了人们在种植棉花、治理盐碱地、修建水利设施等方面的辛勤劳动。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努力。

2. 工业生产方面:照片中展示了机械制造、农田灌溉设备等工业生产领域的发展。这表明当时河南地区工业生产正在逐步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交通通信方面:照片中展示了航运、邮递等交通通信领域的发展。这反映出当时河南地区交通通信条件的逐步改善,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沟通和物资的运输。

4. 教育文化方面:照片中展示了技能培训、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教育文化活动。这表明当时河南地区在教育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这些1963年河南省的老照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河南地区。尽管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但人们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河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1963年河南地区照片的详细描述:

1. 詹耀福摄
获嘉县广大群众抓紧时机,对棉产区内的西孟姜女河进行疏浚工程,提高全县棉田的排涝能力。
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的获嘉县人民群众正在努力进行疏浚河道的工作,以提高棉田的排涝能力,确保棉花的产量。

2. 杨丙文摄
安阳地区是著名的棉产区。近年来,这里的电力排灌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区电力排灌面积达18万亩。
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安阳地区电力排灌事业的发展情况,展现了人们利用电力技术改进农业生产的努力。

3. 张青云摄
商丘机引农具厂各车间围绕生产关键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并组织人员赴各地调查访问,听取用户意见,制订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生产的五铧犁的犁尖、犁镜质量有很大提高。
这张照片展示了商丘机引农具厂的生产车间,反映了当时农业工具生产的改进和质量提升。

4. 唐茂林摄
曾先后被全国、省、县评为改造沙区模范单位的中牟县土山店公社念罗村的三个生产队,去冬以来继续和沙荒斗争,又造林100多亩。
这张照片记录了中牟县土山店公社念罗村的生产队在与沙荒作斗争的过程中,成功造林的成果。

5. 杨丙文摄
李村大队盐碱地栽上了棉花
这张照片展示了李村大队的盐碱地经过改良后种植棉花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6. 王世龙摄
偃师县的农村邮递员及时把报刊杂志送到生产队,满足社员文化生活的需求。
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农村邮递员将报刊杂志送到生产队,为社员提供文化生活的需求。

7. 张青云摄
河南省沙河航运管理处为了使航运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在沿河陆续增设了18个码头和装卸站点,便利了一些人民公社的物资集散。
这张照片展示了沙河航运管理处在沿河增设码头和装卸站点,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物资集散的情况。

8. 张青云摄
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工具车间工长林荣国(右二)在给洛阳农机学院实习生和兄弟厂的实习工人讲述磨齿型的技术。3年多来,为各兄弟厂培养了120多名技术骨干。
这张照片记录了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工长林荣国向实习生和技术工人传授磨齿型技术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技术人才培养的情况。

9. 郭光华摄
新乡地区广大社员积极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图为辉县社员在修筑水渠。
这张照片展示了新乡地区社员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辉县社员修筑水渠等。

10. 杨丙文摄
滑县四间房公社社员在浇地。
这张照片记录了滑县四间房公社社员在浇地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11. 张青云摄
开封市郊区的养蜂专业户张振亚,今年饲养蜜蜂100箱,预计可产蜂蜜1万斤。
这张照片展示了开封市郊区养蜂专业户张振亚饲养蜜蜂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养蜂业的发展情况。

12. 唐茂林摄
商丘专区广大社员积极整修农田,植树造林,改变当地自然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张照片展示了商丘专区社员积极参与整修农田、植树造林等活动,以改善当地的自然条件。

13. 王世龙摄
南阳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服务,支持农业生产。图为社旗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在为农民办理贷款手续。
这张照片记录了南阳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服务,支持农业生产的情况,展示了当时金融服务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14. 张青云摄
驻马店地区广大社员积极投入农田基本建设,修建了许多小型水利工程,提高了抗旱能力。图为确山县社员在修建水塘。
这张照片展示了驻马店地区社员积极参与农田基本建设,修建了许多小型水利工程,以提高抗旱能力,如确山县社员修建水塘等。

15. 唐茂林摄
信阳地区广大社员积极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为固始县社员在修筑梯田。
这张照片记录了信阳地区社员积极参与农田基本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固始县社员修筑梯田等。

这些照片展示了1963年河南地区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情况,包括农业、水利、交通、工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 此帖被jjybzxw在2024-04-07 15:52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04-07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